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意义与服务模式探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x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对社区在慢性并管理中的意义和服务模式进行探析。方法:对被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并完成全年有效随访的糖尿病患者440例,高血压患者1480例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社区实行慢性病管理后,糖尿病的控制率从57.96%提升至70.46%,高血压的控制率从51.69%提升至64.26%,病情控制良好。结论:社区卫生机构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积极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 慢性病管理;服务模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运动量地减少,慢性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1],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类型。慢性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主要与生活方式有关。因此,对慢性病的有效防治,应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中比较常见的慢性病人进行系统管理和治疗[2]。北城社区慢性病主要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支炎为主,根据社区具体条件,先针对糖尿病、高血压进行了管理,取得较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社区共32813人口,下属的长春社区、真武社区、洞子口社区、鲁家园社区、北庆社区中高血压患者约1500人、糖尿病约450人、冠心病约600人、慢支炎约300人,其中被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并完成全年有效随访的糖尿病患者440例,高血压患者1480例,年龄30至62岁,平均42岁。
  1.2 管理方法 对所有纳入慢性病管理的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建立档案,详细登记患者的具体病况、可能性危险因素,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并定期管理、随访、做好记录,及时归整。另外,每月在社区举行50至60次健康教育,指导社区人员进行疾病防治,调整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定期体检,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时归档、管理。
  1.2.1 高血压病患管理 社区针对高血压病患的不同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级管理:(1)低危患者的管理。要求该类患者每季度的血压测量不得少于一次,并且以非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为主要管理措施,必要时采取药物指导。(2)中危患者的管理。中危患者的血压测量必须达到两个月内至少一次的水平,并且以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为主要措施,在3个月的随访观察后若血压仍未降至140/90mmHG,则采取药物性治疗管理。(3)高危以上患者。对于病情已达到极高危或高危的患者的血压测量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并对其发放健康处方,建议患者进行专科门诊的降压治疗,致使血压稳定性下降至较好水平。
  1.2.2 糖尿病患管理 社区在对糖尿病患的管理中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旦发现糖调节功能受损人员,应立即进行对应性管理治疗,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指导并灌输相关防治知识,使其调节功能尽快恢复,避免进一步发展成为糖尿病,进而是糖尿病的发生几率得到有效控制。对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则针对其不良的生活、膳食习惯进行指导,劝其适量进行运动锻炼、戒烟限酒并保持心态的平和,有效进行一级预防,一旦发病就应及早进行诊断、治疗并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病情稳定,防止患者病情继续恶化。
  1.3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0进行分析,组间采用x2检验。
  2 结果
  完成全年有效随访的糖尿病患者440例中,社区慢性病管理实施前病情得到控制的有255例,管理后得到有效控制的达310例,控制率从57.96%提升至70.46%,完成全年有效随访的高血压患者1480例中,管理实施前病情得到控制的有765例,管理后得到有效控制的达951例,控制率从51.69%提升至64.26%,管理实施后疾病控制率明显比实施前高,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慢性病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病情控制状况对比(n,%)
  慢性病管理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不仅需要有专人负责患者的健康管理,还需要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收集、记录、汇总,为病患的管理和治疗及健康教育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参考,在医院中开展难度较大。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是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健康需求为中心,以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层服务单位,在慢性病管理的开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本组研究中糖尿病的控制率从57.96%提升至70.46%,高血压的控制率从51.69%提升至64.26%,管理实施后疾病控制率明显比实施前高,证明本社区根据不同的慢性疾病和不同的病情而采取的针对性管理和健康教育效果较好,也证明了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与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峥,沙月琴,张博学。等.参加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42(2):100—101.
  [2] 张占岭,刘民.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9.17(12):1649—165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总结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我院2005年6月~2007年9月共收治剖宫产产妇235例,分析产妇术后疼痛的原因,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进行过临床观察。结果235例产妇行剖宫产手术以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有腹部刀口、产妇子宫收缩、情绪忧虑、文化素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考虑,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以后,疼痛得到明显减轻,促进产妇产后身体的恢复。结论 通过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分
【摘要】 风、寒、湿邪是风湿痹症发生的外部因素;正气不足是风湿痹症发生的内因。本文通过分析痹症的成因,并根据本人的临床观察,总结了中药在治疗痹症中的用法。  【关键词】 中药;痹症;方法  痹症是指气血为病邪郁闭而引起的疾病。痹症的成因涉及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以外感风寒湿邪居多,正如《素问·痹论》所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内因
【关键词】 健康教育;产妇;产后尿潴留护理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膀胱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多为初产妇,既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增多,更容易引起产后尿道感染,给产妇带来很大痛苦。近年来,我院护理人员通过对产妇产前产后护理、健康教育对预防和减少尿潴留的发生起很大作用。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经阴道分娩的健康教育产妇960例发生尿潴留30例,其中,宫缩乏力、
【摘要】 在运用中药治病过程中,时常会发生种种药物不良反应,究其原因大致存在有:品种混乱、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炮制不当、个体差异不同、煎煮不妥、配伍禁忌、管理不完善等诸多因素,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增进药物疗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随着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吃中药治疗不伤身,多吃点有利无害”的老黄历失灵了,令多数患者不知所措。为此,笔者走
苯(benzene)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危害。长期接触苯可损害人体造血系统,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与再生
【摘要】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适合保守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予月经周期第1天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日1次,月经干净后同时服用桂枝茯苓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3月1疗程。结果 45例患者中,显效30例,占66.7%,有效12例,占26.7%,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3.3%,所有患者均出现闭经,血红蛋白上升,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缩小,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闭塞性不孕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妇科住院治疗的200例输卵管闭塞性不孕症的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观察组100例和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10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受孕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受孕率为87.2%,未孕率为12.9%,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障碍的分型及如何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9年10月—2010年9月的40例精神病病患者,将其分型并施以相应的中医疗法,对治疗后的症状进行观察考究。结果40例中显效18例,有效14例, 痊愈4例, 总有效率达90%。讨论降火祛痰、疏肝行气与定心安神的中药治疗对于改善精神障碍的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精神障碍;分型;中医治疗  精神障碍是大脑非器
本文分析了传统搜索引擎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概念的搜索引擎,并对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该搜索引擎把基于关键字层面的检索提高到基于概念(知识)层面的检索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来我院进行就诊的47例老年失眠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结果:35例患者痊愈,9例患者症状改善,3例患者未愈,效果显著。结论:中医护理干预避免了西药对身体产生的副作用,通过内服外治的方法,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老年失眠症;中医护理;护理干预  失眠是指包括睡眠时间,睡眠深度或恢复体力不足为特征的一类睡眠不足病症,是常见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