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人才培养中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只有在本科阶段接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掌握相关专业的理论前沿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在研究生阶段脱颖而出。主要探讨在基于差异化战略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如何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通过对开展创新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研究探讨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本科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
  关键词:差异化;人才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
  作者简介:唐洋(1983-),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聂绍芳(1966-),女,湖南沅江人,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南华大学教改课题“基于差异化人才培养中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1XJG042)、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普通高校经管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的系统性研究”(课题编号:湘教通[2009]321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16-02
  迈克尔·波特针对企业产品的竞争提出了“差异化战略”理论。他认为,不同战略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差异化。虽然在提供竞争优势方面差异化战略不能完全保证,但是对于提高企业产品的灵活性、兼容性、方便性、维护需求等各项服务水平以及降低产品成本等特性采用该战略就成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迈克尔·波特的“差异化战略”理论虽然是针对企业产品竞争而提出的,但同样可以用于指导人才培养。目前较为主流的人才类型划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标为分类标准,一种是根据人才培养目的来划分。前者将人才划分为学术性(即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和应用型(或技能型、操作型)(即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后者则分类为研究型、复合型、创业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等人才类型。目前在我国本科教育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薄弱点,例如教学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较为重视传授和再现知识,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性,而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一定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1]基于此,本文将差异化战略引入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旨在通过差异化人才培养提高本科生的科研与实践能力,提高本科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差异化人才培养中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差异化人才培养中对本科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也是确保更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本科生通过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能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而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1.差异化人才培养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个人的全面成长
  差异化人才培养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就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将学生进行分类,根据科研的难易程度分配不同类型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培养方针,对症下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本科生在科研实践中,要参与课题选择、文献收集、信息筛选、课题设计、数据分析、结论提取、科研报告撰写等过程,这些过程的实施既依赖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也需要团队成员相互合作、相互沟通,信息及时交流。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沉着冷静,排除一切可能的干扰,勇于面对失败,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可见,差异化人才培养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锻炼逻辑思维,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促进个人的全面成长。
  2.差异化人才培养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创新型社会的实现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表明高等教育担负着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任务。在差异化人才培养中对本科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社会需要所提出的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措施。科研要取得成功首先需要科研立项富有创意,切忌大众化。[2]这就要求本科生在进行科研时,要重点关注科研题目的选择,充分发挥想象力,选择从与众不同的方面去阐述同一个问题。这就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生活、深入思考的习惯,培养敏锐的洞察力,从而为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二、差异化人才培养中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路径
  本科院校的人才质量要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然而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目标是极为关键的问题。本科生的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科研能力方面,因此具体可以从五个方面对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进行培养。
  1.积极倡导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高校的活力在于科研。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不仅能够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而且对培养能力、开拓思维、扩大视野等大有裨益。因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获得优良成绩、开展研究性学习法的前提。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贯彻落实好研究性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又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3]学生在撰写一篇文章时,往往需要查阅数十种资料。他们从中发现不少问题,然后通过自学或请教得以解决。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获取知识的技能。同时,论文发表后产生的共振效应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填鸭式教学。课堂教育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现成的知识,缺乏探索性学习。若要有效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将是最基本的方法,其成功实施也是我国近现代大学教学改革路程中的里程碑。通常教学与科研结合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引导式、灵活式教学方式形成发散式思维。目前,我国部分大学实施了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比如清华大学实施的“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让本科生直接参与或制订研究项目,开展科研活动,实现了学习与科研的有机统一。另外,浙江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也有利于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它让学生在训练中了解到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动态,学会采用科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形成创新意识。[4]   3.开展创新教育
  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创新教育:
  (1)改革教学计划,将科研学分引入学生考核系统。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除了必要的物质支持和奖励以外,还应将本科生参加科研纳入教学计划当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凡达到一定要求的学生便可以得到科研学分,同时在保送生的保送资格中加入具备相应的科研学分、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这一要求,从而形成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保障准研究生的科研素质。[5]
  (2)积极推广本科生“导师制”。借鉴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大学众多科研学者为依托,可以通过对大学生实行“导师制”来提高其科研能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要加入的科研团队,导师可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选择合适的学生,在本科生与导师之间实行双向选择。此后的科研过程中,学生可以就其遇到的疑惑等咨询导师。导师则为学生解惑,并指导其形成正确的、科学地思考问题的模式,使本科生的学习与科研得以完全融合。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加快科研队伍的壮大。
  (3)改革课程体系,增开专题学术讲座。通过专题学术讲座的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学术界最新探讨的热点或难点,并在学术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有关专家、学者及教授们更加直接的指导,吸收更加权威的观点。这样也有助于本科生树立正确的科研方向,寻找到科研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6]
  4.开展研究性学习
  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高本科生科研水平:
  (1)成立学生科研机构,有组织地进行科研活动。要取得卓越的成果则需要科学而有效的组织。本科生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科研小组,并配备指导教师进行专门的辅导,在平时可以组织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学术问题。
  (2)培养科研典型学生。培养科研典型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典型的示范和共振效应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3)进行专题研究。对一个课题进行长期研究能够促使本科生对于该课题领域有非常深厚、更有广度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为进一步的科研奠定基础,写作更优秀的论文。[7]
  5.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要环节。它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将科学的设想应用于实践,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进而反馈回来进一步完善科研。可见,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理论与实际之间扮演桥梁作用,是相互之间联系的纽带。因此,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如“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各类竞赛,支持本科生的课外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8]鼓励理工科的学生将设计成果应用于生产,文艺类学生将创作的作品制作成产品。积极制订与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创造条件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各类国内外学科大赛,根据竞赛的性质、等级、内容等情况给予参赛学生相应的学分,在奖学金评比、评优、保送研究生等方面学校优先考虑获奖学生。总之,在差异化人才培养中可以采取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来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三、结语
  大学本科生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研究型大学的人才质量主要体现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加强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确保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大学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本科生通过在大学期间参与学校举办的科研活动,接受一定的科研训练,了解本专业的学术前沿,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在研究生阶段脱颖而出。我国传统的大学本科教育重在知识的讲授,抑制了本科生的创造力培养,不利于本科生的个性发展。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给那些优秀的本科生提供各种科研机会,使其能够尽早地进入到本专业的研究领域,接触到本学科的前沿知识,通过有效地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拓展他们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瑞丹,吴冬梅.论如何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2):54-55.
  [2]黄丹艳.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措施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3]毛海丹,赵叶华,等.浅谈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1,(9):2.
  [4]黄梅芳.中美本科生研究能力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236-238.
  [5]蒲俊文.关于加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6):150.
  [6]李孝林,何建国,孔庆林.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核心和突破口[J].机电教育,2000,(1):30-35.
  [7]李孝林,孔庆林.教学科研化: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1):87-90
  [8]王根顺,王辉.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6):44-48.
其他文献
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简称中欧能源学院),英文全称China-EU Institute for Clean And Renewable Energy(简称ICARE)是继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之后,由中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共同发起建立的第三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院由中欧6个国家,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法国巴黎高科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网络培训模式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传统培训模式往往是以课堂(培训班)为组织特征,相对来讲,这种模式要求受训人员要集中脱产培训,资源耗费较大,对学员学习进度的跟踪反馈及时性差,因此难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而通过借助现有的信息通讯方式和软硬件设备,采用远程培训方式,构建起完整的网络培训与考核体系,则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约培训资金支出,为企业发展节约成本,创新创效,更快更好地指
期刊
建国之初,清华园里,常能看到一些穿着很不考究的教授,骑着很破的自行车,穿行在通往各个教学楼的小路上。若干年后,其中的一些教授,因为疾病缠身,不得不转换到轮椅上,即便如此,他们仍旧手不释卷,钻研学术的劲头似乎也比以往更显急迫了。他们之中,就有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奠基人章名涛。  时也匆匆,逝也匆匆!一晃多半个世纪过去了,曾经特别低调地生活,但却一辈子保持着高尚的治学精神和学术原则的章名涛先生,不仅为我国
期刊
2012年6月,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在原山西电力学院、临汾电校和大同电校的基础上揭牌成立,现有太原、临汾、大同三个分部,占地534.6亩,开设有42个培训项目和21个高职专业,可容纳7000多名学员及学生,是山西省首批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单位、中电联电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电力行业(变电)仿真培训基地以及国网公司输配电带电作业实训基地。  中心致力于建设一个集职工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
期刊
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管理理念的不断涌现并应用于生产实际,对生产人员的知识结构、技能素质、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但需要掌握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知识,更需要确保电网安全高效运行的熟练技能。在电网快速发展,信息全覆盖的条件下,如何加强电网所需各类人才的培训与培养?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做好考核与评价?是目前电力行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考试作为人才培训
期刊
《中国电力教育》:回顾我国电力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历程,您能谈谈在促进行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及员工职业素质方面,电力技能鉴定工作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薛静:自1998年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成立以来,电力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可以说在促进电力工业安全、持续、快速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及员工职业素质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应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的,得益于全行业对技能鉴定工作所达成的共识
期刊
2013—2015年是国家电网公司深化“两个转变”,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加快创建“两个一流”的关键时期,是山西省由电力大省向电力强省跨越发展的战略转型期,是公司全面建成“三集五大”体系、实现晋段发展目标的战略机遇期。抢抓机遇、科学发展、晋段跃升,核心在人,关键在队伍。构建集约化大培训工作格局,推进培训管理模式创新、优化培训资源、建立全职业生涯培训开发机制、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方式、开展全员教育培
期刊
摘要: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根本出发点。阐述了独立学院依托地方经济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独立学院依托地方经济进行“校企合作”的实施途径、措施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地方经济;独立学院  作者简介:王赟(1980-),女,浙江永康人,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讲师;刘伟(1981
期刊
弗布克员工职业素质系列——服从造就卓越  只有今天会服从的人,明天才可以指挥。能否服从,这决定了你是否是一位合格的员工。书中从认识服从、应该向谁服从、做服从的员工、服从的意义、如何培养服从等方面展开论述,意在使员工养成服从的品质,并以此开拓自己的职场之路。通过测试、漫画、观点、故事、职场指路、语录、方案、游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与读者进行互动性的交流,使读者明白服从的意义所在,成为一个肯听话、能办事的
期刊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实践证明,校企协同创新、共建特色专业、共建教培资源、共享投资效益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可供同类高职院校借鉴。  关键词:协同创新;共建共享;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孙炎(1964-),女,河南郑州人,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培研究中心,副教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