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而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而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低,教师应当对此予以重视。文章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
数学中解决问题能力是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相对较弱,这就给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在培养小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需要让其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这其实是对其思维的一种锻炼,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益。此外,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有益,有利于新课标规定下的数学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其次,传统教育背景下,部分小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学习,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较强,这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不利。而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能够凸显小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在促进其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同时,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强调数学应用,不全是回到测量、制图、会计等教学活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运用,教学中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认为,应用题教学对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实际教学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常常隐蔽得更深,需要学生排除更多情节内容的干扰,把它抽象成数学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到底需要哪些已知条件,得由学生自己去寻找、识别,而且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因此,解答应用题的技能不一定都能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二)指导解题技巧,培养解题好习惯
想要有效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其掌握解题技巧,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其良好的解题习惯。首先,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解题之时仔细审题,并且将题目中的关键已知条件重点标注出来,为寻找解题突破口做好准备。其次,对目标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抓住其中隐藏的一些关键词,通常借此可以确定解题范围。对于那些综合性比较强,而且条件关系比较复杂的题目,要注意关注问题当中那些看似無关紧要的条件,防止落入出题者设置的一些文字陷阱。比如,给出水池的长宽高,让求其蓄水容量,前面长宽高的单位均为米,最后求解的蓄水容量单位是立方分米,小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忘记单位换算这一步,造成解题失误。再次,对已知条件进行分类整理或者是重新组合,具体可以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信息整理,这样可以让已知条件变得更加清晰,为寻找解题思路和方法打好基础。最后,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将题目中的一些具体信息进行转化,使其成为自己比较熟悉且易于理解的信息。具体可以进行形象与抽象的转换、逆向与顺向的转换、生活与数学的转换等,转换之后,小学生就能更好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解题兴趣
虽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成长阅历不足,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差,但是他们在面对未知事物之时,却能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将驱使他们主动投入相关的学习和探索当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想要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为其创设形象生动的问题情境,据此唤醒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其解决问题的兴趣,为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做出良好的保障。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能活跃课堂氛围,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思考和探索,采用各种方式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在进行“小数除法”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激发小学生利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并且有效锻炼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为其创设问题情境。比如,教师结合班级日常活动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某班现在有班费24.5元,卖废品又获得16.1元,同学们打算将这些钱用来改善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如果用来买《少儿科普杂志》,总共能买7本,如果用来买跳绳,总共能买14根,如果买3本杂志,剩下的钱都用来买跳绳,那么最多能买几根跳绳呢?这样的问题情境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容易激发起小学生解答问题的兴趣,并在真实解题的过程中促进其解答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刻不容缓。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指导解题技巧、设置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引导发散思维、开展梯度训练等方式来有效帮助小学生提升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当然,教师还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小学生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这对于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宋乃庆,周莞婷,陈婷,等.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的教学信念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24-29.
[2]蔡金法,姚一玲.数学“问题提出”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42-47.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
数学中解决问题能力是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相对较弱,这就给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在培养小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需要让其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这其实是对其思维的一种锻炼,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益。此外,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有益,有利于新课标规定下的数学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其次,传统教育背景下,部分小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学习,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较强,这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不利。而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能够凸显小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在促进其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同时,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强调数学应用,不全是回到测量、制图、会计等教学活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运用,教学中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认为,应用题教学对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实际教学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常常隐蔽得更深,需要学生排除更多情节内容的干扰,把它抽象成数学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到底需要哪些已知条件,得由学生自己去寻找、识别,而且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因此,解答应用题的技能不一定都能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二)指导解题技巧,培养解题好习惯
想要有效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其掌握解题技巧,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其良好的解题习惯。首先,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解题之时仔细审题,并且将题目中的关键已知条件重点标注出来,为寻找解题突破口做好准备。其次,对目标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抓住其中隐藏的一些关键词,通常借此可以确定解题范围。对于那些综合性比较强,而且条件关系比较复杂的题目,要注意关注问题当中那些看似無关紧要的条件,防止落入出题者设置的一些文字陷阱。比如,给出水池的长宽高,让求其蓄水容量,前面长宽高的单位均为米,最后求解的蓄水容量单位是立方分米,小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忘记单位换算这一步,造成解题失误。再次,对已知条件进行分类整理或者是重新组合,具体可以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信息整理,这样可以让已知条件变得更加清晰,为寻找解题思路和方法打好基础。最后,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将题目中的一些具体信息进行转化,使其成为自己比较熟悉且易于理解的信息。具体可以进行形象与抽象的转换、逆向与顺向的转换、生活与数学的转换等,转换之后,小学生就能更好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解题兴趣
虽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成长阅历不足,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差,但是他们在面对未知事物之时,却能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将驱使他们主动投入相关的学习和探索当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想要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为其创设形象生动的问题情境,据此唤醒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其解决问题的兴趣,为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做出良好的保障。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能活跃课堂氛围,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思考和探索,采用各种方式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在进行“小数除法”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激发小学生利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并且有效锻炼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为其创设问题情境。比如,教师结合班级日常活动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某班现在有班费24.5元,卖废品又获得16.1元,同学们打算将这些钱用来改善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如果用来买《少儿科普杂志》,总共能买7本,如果用来买跳绳,总共能买14根,如果买3本杂志,剩下的钱都用来买跳绳,那么最多能买几根跳绳呢?这样的问题情境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容易激发起小学生解答问题的兴趣,并在真实解题的过程中促进其解答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刻不容缓。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指导解题技巧、设置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引导发散思维、开展梯度训练等方式来有效帮助小学生提升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当然,教师还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小学生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这对于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宋乃庆,周莞婷,陈婷,等.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的教学信念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24-29.
[2]蔡金法,姚一玲.数学“问题提出”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