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题” 大“学问”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engthandhon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它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也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延伸和拓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认知的起点和困惑,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设计、提炼核心问题,关注有层次和宽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从而聚焦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完善结构型认知,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培育良好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问题引领 情境 核心 层次 宽度
  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认为:“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它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也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延伸和拓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认知的起点和困惑,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设计、提炼核心问题,关注有层次和宽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从而聚焦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完善结构型认知,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培育良好的数学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情境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以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一一列举的策略”一课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数学家欧拉的故事情境引入,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引导学生在探究策略的过程中明白故事所隐含的数学道理。
  教学片段1:情境引入,引发需要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老师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瑞士数学家欧拉小时候经常帮爸爸放羊,随着羊的数量越来越多,羊圈就显得越来越挤。于是,爸爸就想通过增加木条数量来扩建羊圈。欧拉对爸爸说:我不用增加木条数量也能把现在的长方形羊圈围得大一些。他爸爸惊讶地问:是真的吗?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欧拉的办法可行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类似的问题,看看到底可行不可行。
  ……
  教学片段2:探究策略,回应情境
  出示例题: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羊圈,怎样围面积最大?
  师:22根1米长的木条跟长方形有什么联系?怎样围面积最大?你觉得可以怎样解决?
  (集体交流:不重复、不遗漏列出所有的情况)
  师:我们已经把所有周长22米的长方形都找出来了,哪种围法面积最大呢?
  师:像这样,根据条件按顺序一个个地列出可能的结果,得出问题答案,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叫做一一列举。(板书:一一列举)
  师:观察列举的所有围法中,周长相等吗?面积相等吗?你有什么发现?
  生: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和宽的差越大,面积越小。
  师:是的,当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面积不一定相等。长和宽的差越大,面积就越小;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就越大。也就是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师:现在能不能告诉我,欧拉的办法可行吗?
  生:可以的,围羊圈就和我们刚才围面积最大的长方形是一样的,长和宽越接近,羊圈的面积就越大。
  ……
  教师采用故事引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学生从欧拉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怎样围面积最大?”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聚焦到长方形的长和宽上。在探究完一一列举的策略后,再次回到欧拉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欧拉的办法可行吗?”让学生及时进行反思和沟通,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提升。
  二、提炼核心问题,聚焦学习的本质特征
  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是根据学习内容提炼出的中心问题。核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能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唤醒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思维聚焦点,也让数学学习活动更有引领性、发展性和开放性。
  以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两个核心问题,帮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核心问题1:想办法画出一个圆。
  师:你能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吗?
  师:用圆规怎样画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正确画圆的步骤(定点、定长、旋转一周),然后示范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学生练习用圆规画圆。
  师:你能画出一个和刚才大小不同的圆吗?
  核心问题2:哪个数据决定了这两个圆的大小?
  师:老师也画了两个大小不同的圆,你认为是哪个数据决定了这两个圆的大小呢?你能找到这个数据吗?将找到的数据在圆上标出来。
  展示学生找到并标出的数据。
  师:先看这组数据,可以决定这两个圆的大小吗?那这组呢?
  ……
  在认识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想办法画出一个圆” “哪个数据决定了这两个圆的大小?”这两个核心问题,充分調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从而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以及它们相应的特征,构建了比较大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以开放、多元的学习方式去探索知识,实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本质把握,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张力。
  三、关注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更深刻
  郑毓信教授说过:“课堂问题的提出,事实上应被看成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思维策略就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问题有层次、有坡度,通过多层次的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
  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为例,在学生初步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方法后,引导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进行有条理、有层次的思考,透过学生“会算”的技术表层,引导学生体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合情推理、概括、归纳、类比等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考有厚度、有广度、有温度。   教学片段:
  1.横向迁移,建构多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模型。
  师:我们刚才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那么四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你会吗?
  生:方法是一样的。
  师:四位数乘两位数可以怎么算呢?
  (指名学生说)
  师:四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和三位数乘两位数一样算,那么一个多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怎么算?
  2.纵向迁移,建构多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模型。
  师:刚才我们乘的都是两位数,如果乘的是一位数,那么和乘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呢?
  生:乘两位数乘2次,乘一位数只要乘1次。
  师:除了乘一位数、两位数,还可以乘?
  生:三位数、四位数……
  师:那怎么乘呢?
  生:继续往下乘,乘的次数由第二个乘数决定。
  3.總结升华,建构多位数乘法的计算模型。
  师:多位数乘多位数可以怎么算?
  生:方法都是一样的,也就是第二个乘数是几位数,就乘几次,然后再把乘的结果相加。即“先分后合”。
  ……
  在学生充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通过设问“四位数乘两位数怎么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怎么算?”“多位数乘多位数怎么算?”……引导学生通过横向迁移,不断扩展第一个乘数,体会多位数乘两位数都是乘2次加1次,又通过纵向迁移,一个数乘三位数、四位数等,体会算法都是一样的,即“先分后合”,沟通整数乘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迁移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设计有宽度的问题,引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展开多角度、多维度的思维活动。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一课中 ,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相对形成了较大的时间观念。但是年、月、日相互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学生虽然有初步的感受和经验,但还是缺乏清晰、全面的认识。所以,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整个年历的修订过程,设计有宽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站在一个修订年历的亲历者角度,利用生动有趣、记忆深刻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深度参与学习,主动思考,使思维得到延伸。
  教学片段:
  1.了解公理
  视频播放天文学家是根据什么来确定一日、一月、一年是多长。知道一年有365天5时48分46秒,接近365天,规定为12个月。
  2.编制年历
  师:下面我们就化身小历法家,乘坐时光穿越器,穿越古罗马恺撒大帝时期,亲自参与修订年历表。
  师:根据恺撒大帝要求,合理地将365天分配到12个月里,得出每月天数差不多,确定每个月基本天数为30天。
  师:这样安排之后,多出5天怎么安排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其实,恺撒大帝也想到了在修订历法的时候,把所有的31天安排在单数月或双数月。
  3.自主修正
  师:根据恺撒大帝故事修正,选择单数月为31天,去掉双数月的年历表。
  师:根据行刑月修正,二月少一天,所有单数月都为31天。
  师:根据奥古斯都故事修正,八月也有31天,二月继续少1天,不断调整形成现有年历。
  师:同学们,结合实际年历修正,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到2019年,核查每月天数,学看年历表。
  师:我们再观察2005—2012不同年份的年历,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发现四年里有一年2月会多1天。
  师: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这个时间经过准确测算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是的,4年累计下来多了大约24小时,而24小时就是一天,这多的一天就加在了2月。
  在教学中教师整合资源,重建课堂,肯定学生现有经验,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穿越时空”这一教学方式,以“小历法家”的身份亲历年历的修订过程,通过解决种种矛盾冲突,不断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展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数学素养。
  通过问题的引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学内容的无缝对接,与学习过程的深度契合,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问题促成知识的有效联结,把握本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其他文献
我国油气资源丰富,但陆相沉积盆地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薄互层储层发育,储层精细表征与油藏动态监测是提高我国油田油气采收率、最大限度地开发油气资源的关键所在,  在中国石油大学,有一位年轻的科学家,他从2003年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我国复杂地质条件非均质油藏的地球物理研究工作,他是李景叶……油藏地球物理“新秀”  在中国石油大学,李景叶本硕博连读度过了8年的时光,“在学校,陈小宏教授给了我很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总离不开一段精彩、巧妙的导入设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入自然也无定式。作为每堂课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意识地把相关的情与境、物与事铺设于课堂、作用于师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起点,传达必要的教学信息,启动预设的教学行为模式,引发求知欲的萌动,从而能够有效引导师生顺利进入接下来的主体教学环节。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动手性强且感性丰富、趣味的课
【摘要】预测,不单单是一种阅读策略,更是一种提高作文教学的手段。教师巧妙使用绘本插图,抓住图画细节、画中有画,让学生在观察中预测,激发兴趣;利用重复而有节奏的文字来讲述故事,像福尔摩斯探案一样,去猜测、推想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习作的乐趣;运用预测续编故事,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顺着故事情节,大胆猜测和推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预测,让学生在创作空间挥洒自如,尽情地书写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从而不断提
【摘要】长篇文学作品,要“让”学生阅读,“让”学生鉴赏。“导读单”设计要求“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使其成为学生阅读长篇文学的向导,让学生乐读。“导读单”设计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问题,不断提升阅读效率;从文学角度出发,围绕背景设计,让学生走近文学大师;从赏析人物和景物描写入手,提高审美情趣,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导读单设计,读写结合,拓展延伸,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学生活
或许是个人偏好,我挺喜欢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的讲话风格:语言干净,表达准确,一语中的,没有废话、套话,不仅内容集中、论述有力,而且思路清晰、简单明了,让人豁然开朗。准确凝练的语言美感反映出其清晰深刻的思维品质。这其中当然包含着总理许多的政治智慧和人生修养,但也折射出总理深厚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读了总理的书,不自觉地去反观当下的语文课堂,尤其关注老师的教学语言。这一看一听,还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啰
摘 要:现今肉鸡生长期越来越短,因此,良好的开端对其随后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肉雏鸡的开食料进行了试验,得出DOC Star开食料可以优化1日龄肉雏鸡生长早期及随后的生产性能,进而可提高现代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肉雏鸡;饲料;早期育雏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12-0016-03  现代商业化肉鸡按照能实现最大加工产量和达到尽
对断奶仔猪来说,适应新的食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确保仔猪平稳地从哺乳过渡到断奶?  试想一下:你刚刚成为父亲或母亲。这是一个漂亮的宝宝。比如说,一个男婴。我敢肯定,你会给他可能是最好的照料:一个舒适温暖的房间,房间内有一张用来睡觉的干净的小床。尿布每隔数小时会清理一次,并在每次他要喝奶时给他喂奶。然后,3周后,你决定将膳食从奶改成土豆和肉类,我知道你在想这是不可能的、错的,对不对?
随着“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老师们对“去结果”式理念的理解渐渐明晰起来。近年来,我园以微项目研究为契机,将这种独特的理念最大程度地渗透和运用于教学,使得幼儿的探究越发得真实与具象,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自己原有经验和知识储备去观察、发现,甚至是分享。因此,在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过程中,实物感知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幼儿感知其现象、窥探其奥秘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  笔者认为,实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的艺术。”本学期在学校举办的“一课多上”活动中,笔者曾连续三次执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深刻地领会了这句话的内涵,下面是三次“长方体特征”的教学片段及反思。    第一次试教    (教师出示牙膏盒、化妆品盒、文具盒、牛奶盒、小木箱等实物)  师:你们认识讲台前这些物品吗?  生:认识。(异口同声)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介绍?(生答略)从外形上看这些
【摘要】小学生数感的建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数形结合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形”离“数”更近一些,让学生离数学更近一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形结合 小学生 培养数感 策略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是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