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诗画”理论与《拉奥孔》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ANHUA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钱钟书先生在《七缀集》里的两篇文章——《中国诗与中国画》与《读〈拉奥孔〉》,以中西互释的手法,对中西诗画进行颇具才情的、随笔式的比较,做出了诗意的学术文章。其点染和鉴赏式的阐述与同样谈论诗画关系的西方理论著作《拉奥孔》大异其趣,从中可窥见其独特的学术风格。
  关键词:诗与画;拉奥孔;即兴;才情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了修订本的《七缀集》。我看到钱先生在序里提到自己是“半吊子”和“二毛子”,是被作为“古君子”的团结对象。①这当然是过谦之词,然而翻看本篇文章,觉得至少有一点,本文的即兴特征很明显。就像当时看朱光潜先生的《中西诗在意境上的比较》时,我的直接感受是一样的。就是个性,我指的是行文的个性。或者说在作此二文时,作者的状况都是自抒己怀,一得之见。我想,如果说文章本身不是在做严肃的教材式的梳理,而是才情的显露,应该是符合时况的吧。至少,它没有做出阐述真理的姿态。
  或者说,读者的期待视域可以转换一下。不再抱着读严肃学术报告的心态,而是趣味的点拨式的阅读,可能效果更好,是微笑叹服之。《七缀集》本身比起《管锥篇》来更好读,《中国诗与中国画》看似简单信笔,但是才情横溢,史料和典故信手拈来,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在看文章的时候,我几乎都要忘记本来所抱有的读书目的,而一再折服。以至于忍不住又把下面几篇都通览一遍。和教材和模式化的学术著作相比,阅读它的确能够获得愉悦感。
  所以,我觉得,对文章本身作出批评见解,应该明确作者已经离开了作品,我们此时的阅读情境是独白,是把文章割离成独体的发言。这样一来,以真理真知的眼光审视它,怎么会没有问题呢?正如一网友在博客里说的,首先,《中国诗与中国画》的概念都不清晰。因为不是真理,不是教材,所以有很多的问题潜伏在文章之下。南宗画为上品,那么,指是的哪一种画?至少花鸟画和人物画,空灵、轻淡、神韵这些词语足够表述它们的意味吗?所以,南宗画应该主要指山水画。诗呢?如果诗以杜甫为上品,这是一种共识吗?据我所知,陶渊明式的山水田园诗曾风行一时,也曾得到过共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段,主流的说法是不断被改写的。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就是标准问题。钱先生的本意应该不是做出一篇滴水不漏的文章以供批判,所以,我只能老实的说,我的阅读投机心思在此书面前是破产了。没有一二三四,只有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我所提出的这个标准问题是一个很小儿科的问题,其实与钱先生为此文一点关系没有。因为本身就不是真理。我甚至能感觉到有一种较劲的味道,任性的感觉在文中。钱先生明明很清楚中国诗与中国画在大体上确如西方人所理解的,有着十分相近的风味,但他就是要说老外“外行”,“见林不见树”,如同辩论赛上,未必要树立权威,但却要从事实材料上说服你,其实也未必能说服得透彻,但一时半会儿很难有人有那么大的才情再来一篇事例详尽,说理有趣的文章来。所以,对手是缺席的。《中国诗与中国画》就成了钱先生一挥而就的得意之作,不服气当然可以了,也欢迎,但你确信准备好了吗?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和智慧来操办辩驳吗?如果再做一篇“趋同”论,钱先生仍然是首选。也可以换个角度说,这篇文章是给内行看的,所谓在大背景既定的情况下所做的辨析。
  一般说到文学与绘画,大家都会想到《拉奥孔》,恰好《七缀集》里就有《读〈拉奥孔〉》,我也找来了拉奥孔一书,两者相照来看一下。钱先生的这两篇文章除了风格随笔之外,在开头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铺垫。在前篇文章里,钱先生首先大书传统与新风气。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对传统不够理解”,就发生“矛盾的错觉”。②尤其是“西方文艺理论常识输入后”,传统文评里的矛盾由新观念新名词代替后,就会被遮蔽,他以“载道”和“言志”两派为例,说明其误会在于大多人以文学本质代替了其文体功能。钱先生笔锋一转,看似要说这个,但不是。他要说的是相反的,不是矛盾的问题,而是统一里面的问题。(我觉得这一点特别给人惊奇感,话锋在段末只一转,就像一只大船在快驶入某一航道时又驶向另一开阔水面)
  文章的第二部分四平八稳,少有异声。对诗与画向来的比较关系,从历时和共时两方面进行源头梳理。有意思还在此部分之后,两个问号:中国旧诗和中国旧画是否可能掷地有声地说有同样的风格,体现同样的艺术境界?如何证实?从第三部分开始洋洋洒洒。西方和西方学者不再统络一处,而是处处无心点染,与中国文艺批评史的梳理主流描述照应。钱先生大大秀了一把才情,南宗画派的作风问题占据了整部分;第四部分开始又是迂回,从西洋人论中国诗开始细品,同时,枝枝蔓蔓地还说到了他国的比较,比如法国德国。然后与南宗(画)相对应的概念出现了,“神韵派”。钱先生如何具体说理,证明诗与画的审美原则不同我觉得没必要再在这里重复,就是中国画以南宗为上品,讲究写意,而诗则以杜甫的写实诗为上品。这里都写得很严谨,也较少钱式幽默。但是不好读。我不得不说我读的古诗太少了,然后不得不说此文是给内行看的,虽然我忝列研究者,但是惭愧得很。
  《拉奥孔》如何呢?大家都知道,它有着明确的指向。打破西方的理论界奉为金科玉律“诗画的一致性”是莱辛最大的贡献,通过他的名著《拉奥孔》,他指出诗和画的界限,纠正了屈黎西派提倡描绘体诗的偏向和文克尔曼的古典艺术特点在静穆的片面看法,把人的动作提到首位,建立了美学中人本主义的理想。其次、莱辛通过《拉奥孔》而创立了新的诗论,把生活带进诗论之中,并且粉碎了以前在一切美学中占统治地位的那种死气沉沉的形式主义作风。他以思想的异常鲜明性和力量,以无可反驳的逻辑说服力证明了诗与其他一切艺术的不同,特别是与绘画不相同,它的基本对象是动作。
  虽然都是谈《诗与画》,但是两者不能在一个期待视域中阅读。如果把二者存入我的文档,钱先生的文章是欣赏篇,莱辛的是求知篇。我想,如果钱先生写出一篇正规的学术论文,在用笔的广度和支撑材质的厚度上与之相当,那就真的是大快人心的事了。
  我觉得,看钱先生的文字,要把心打开,与之寻找灵犀点通的地方。如果抓住题目去计较和寻找答案,这是一种知识累积术,学术操练术,而钱先生的文章有一种场,权称之为气场吧,它的整体感是风格,而不是逻辑,虽然内在是有着逻辑的,但不是主要特色。它常常有一些精彩的片断论述令人生发联想,比如传统与新风气的辩析,我觉得后人很多说法都可以从这里表述……总之,一篇文内,处处都是珠玑,都是闪光点。都能将之阐之成大文。如果偷懒的想从中找到文眼,总结中心大意,那么恐怕会失望的。
  也许可以说,它是一篇小文,因为缺乏系统,虽然有详尽的分析,也是小打小闹式的。正如钱先生在《读〈拉奥孔〉》一文中说到,“自发的孤单见解是自觉的周密理论的根苗”。③“往往整个理论系统剩下来的有价值东西只是一些片段思想”。④“重视废话一吨,轻视微言一克,那是最浅薄庸俗的看法。”⑤钱先生正在行文中正实践了自己的想法,不仅是自己,他也认为《拉奥孔》是有价值的片断式的好东西。钱先生的《读〈拉奥孔〉》一文是生发式的,决不是对着莱辛本文的直接发言。他是将我们自己的文学验证莱辛的想法,来考量来辨析。我觉得这篇文章可以称得上是严谨的论述文。其中最精彩的评说“诗中有画而又非画所能表达”说理非常清楚,材料丰富,而理论性很难。比如用颜色说明画难尽诗意,说明比喻这一功能在诗歌中的重要地位。文中论述很公允,不再如前篇剑走偏锋,把《拉奥孔》说得明白,莱辛观点在中国文学里的阐发也很精彩。
  
  注释:
  ①钱钟书:《七缀集(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序》第2页。
  ②钱钟书:《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2月版,《中国诗与中国画》,第4页。
  ③④⑤钱钟书:《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2月版,《读〈拉奥孔〉》,第33页,第34页,第34页。
其他文献
摘要:自《立法法》正式把听证制度纳入立法领域以来,立法听证已被全国不少地方在立法过程中采用,地方立法听证制度在许多地方已经初步建立,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本人从论述建立地方立法听证制度的意义出发,针对目前地方立法听证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地方立法听证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立法法;地方立法;听证    立法听证,指立法主体在立法过程中听取相关组织和个人的意见,并将这种意见作为立法决策的依据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有关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以及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提出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关资产减值的确认主要从确认标准和确认时点两方面的比较进行阐述;资产减值的计量问题主要从计量属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计提基础、损失的转回与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所处经济环境的特殊性,我国对于资产减值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在大的方向上,我国会计准则明显地
期刊
摘要:律师公会和律师是开展平民法律援助的主体。平民法律援助制度是南京国民政府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现代法制向文明、民主发展的突出表现。  关键词:南京政府时期;律师;法律扶助    法律援助是司法中为保障公民平等行使权利而对有困难者给以减、免有关费用等特殊帮助的制度。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最早出现于清末,民国时期是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其间出现了律师制度中最具有法律援助性质的平民法律扶助制
期刊
摘要:马江战役之前,法国舰队灵活多变地军事部署使中国各支海军在实际操作中不能集中兵力;在7月31日以前,法军为达到攻击马尾海港的目的,同时又威胁南洋、北洋,处于“不能去”的困境。7月31日后法军在分散了清海军兵力后,利用海军的主动权,迅速有效地集中兵力于闽江内外,仍在南洋保持威胁力量,这样尽可能达到了集中最大兵力的要求,同时又兼顾了分散兵力的必要性,这时又使得南、北洋舰队陷于“去不成”的困境。  
期刊
摘要:公共危机管理需要应急法制,应急法制作为应对危机的手段更为有效与有序。我国应急法制存在缺乏系统的应对危机事件的法律制度,以严厉的行政手段代替法律手段等问题。必须从法律制度、控制国家紧急权、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完善危机管理法制。  关键词:公共危机;国家紧急权;应急法制;完善    法律制度一般适用于社会正常状态,公共危机使社会处于非正常状态,现代法治国家为防止公共危机的巨大冲击,制定制止公
期刊
摘要:晚清时期是中国教育早期近代化的产生期,为中国教育近代化步入起跑线奠定了基础。由此中国教育开始了引进西学、变革传统教育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尝试,同时启动了中国教育早期近代化进程。由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是一种应急型的近代化,作者看来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相伴随的文化冲击;国内士大夫阶层的分化和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现实需求。推动了中国教育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征程。  关键词:教育近代化;社会因素    中国教育的近
期刊
摘要:如何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当前公安工作中具有全局性意义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对警民关系中不和谐因素的排查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警民关系;和谐;原因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而警民关系是当今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警民关系直接体现着国家政
期刊
摘要:本文从分析新闻学研究生就业竞争力为切入点,提出新闻学研究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研究生实践教学缺乏的原因,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高校改变教学思路、加强新闻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新闻学;实践环节    我国高等新闻传播教育规模自2002年以来急剧扩大,新闻院系开始大量涌现。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截至2005年全国共有661个新闻学类本科专业点,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现代主义时期设计和艺术的学科、形式化因素和价值观念的分析,从中总结出设计和艺术在这一时段的关系,从而希望对历史中二者的关系有更深入直观的了解,也对现实中处理二者关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现代设计;艺术;价值观念;分合    一、 背景    随着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西方哲学中的工具理性得以获得其决定性的依据。一方面,科学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地位确立和大力发展,使得人们大大增
期刊
摘要:政务公开是一种“制度创新”。对于公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政府事务管理、对政府工作的民主监督、对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民主政治、以及建设“诚信政府”都具有极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从政务公开的理论基础、内部机理、基本构建、现实情况以及应注意的事项谈及应如何实现政务公开。  关键词:政务公开;构建;对策    政务公开是政治民主和法制条件下的产物,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制度形态。政务公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