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空中抛撒蚊子

来源 :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84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暖和了,大地散发着勃勃生机,同时,蚊子这种除之不尽的讨厌生物也复活了——如果不能一巴掌拍死它,它就会吸食你的鲜血,并向你注射毒液。如果你以为蚊子只是让你有点痒、有点心烦,这意味着你完全没有了解到蚊子的厉害之处。要知道世界上每年杀死人类最多的不是蛇蝎,不是虎豹,不是战争,而是这些小小的蚊子——单单2015年一年,全球因蚊子叮咬而死亡的人数竟达到了83万!因为蚊子在吸血的同时,可以传染给人类近80种疾病,其中包括令人闻风丧胆的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
  虽然杀死蚊子似乎是控制它们传播的疾病的最好方法,但其实我们杀死蚊子的手段非常少——徒手能打死的蚊子最少,喷药、点蚊香杀死的稍多一些。而目前,科学家认为最有效的控制蚊子的方法是生物学方法。什么样的生物学方法呢?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看起来更是密集到惊悚,你瞧,这些科学家正在向空中释放大量蚊子!
  对抗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蚊子
  2017年10月下旬,在新加坡一个绿树成荫、地势起伏的中产阶级社区,政府高官、社区领袖和一群带着摄像机的媒体聚集在一群科学家身边,围观他们带来的不寻常礼物:一盒蚊子。这些科学家高呼“一、二、三”,打开了盒子,将3000只蚊子释放到空中。
  通过科学家的解说和媒体的宣传,当地居民提前几个月就准备好迎接这份大礼了。他们知道这些蚊子不会咬人,并且是一项重要科学研究的一部分。
  事实上,这些被释放的蚊子感染了一种叫沃尔巴克氏菌的细菌,它能阻碍蚊子的繁殖能力,从而阻碍像寨卡病毒之类的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寨卡病毒的感染者会有低热、斑丘疹、关节和肌肉疼痛、结膜炎、无力等症状,最可怕的是感染了寨卡病毒的孕妇极易生出头部畸形的婴儿。从2014年人们发现首例寨卡病毒感染者之后,现在已经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大有蔓延全球之势。
  而科学家们所研究的生物学改造,除了让蚊子感染沃尔巴克氏菌,还有对蚊子进行辐射、基因改造。这些用释放被改造过的蚊子来控制蚊子传播疾病的新方法,起源于几年前人们首次被登革热大肆侵袭的时候。登革热的主要症状是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剧烈酸痛,而重型登革热会让人在24小时内死亡,是世界上传播速度最快的热带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登革热已经从1970年前仅仅发生在9个国家的严重流行病,扩展到现在的100多个国家,其中大部分是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虽然新加坡并不是唯一一个将蚊子抛撒到空中的国家,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科学家们也在尝试用这种全新方法来击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就是它们,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病毒和寨卡病毒,夺走了许多人的性命和许多家庭的幸福。
  但是,有些情况下,说服人们相信和接受“释放蚊子以制蚊”,比对蚊子进行生物学改造更为困难。原因是,在20世纪中期,为了阻止蚊子传播疟疾和黄热病等流行病,曾一度导致了滴滴涕(DDT)的滥用,一部分人因此患上了癌症,同时,滴滴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大量减少了肉食性鸟类。所以,人们担心,这些新的生物学手段,和滴滴涕一样“是药三分毒”。
  世界蚊子计划
  滴滴涕的禁用,加上全球运输和旅游的爆炸式增长,正在促使蚊虫带来的疾病卷土重来。虽然中国蚊帐通过2016年里约奥运会在国外大火了一把,被称为防蚊神器,但是,我们不可能一直待在蚊帐里,出了蚊帐还得面对蚊子。而科学家认为,生物学防蚊方法的普及迫在眉睫,使用沃尔巴克氏菌来控制蚊子传播疾病,是滴滴涕被禁之后最重要的事情。
  沃尔巴克氏菌相对来说是很安全的,因为它不会被传给人类或者动物,只会在昆虫之间传播。除了影響昆虫宿主的生殖之外,当沃尔巴克氏菌被转移到一个新的物种时,会使新寄主产生各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2009年,科学家发现沃尔巴克氏菌能阻止登革热病毒在蚊子体内复制增殖,从而阻隔登革热的传播。
  2011年,澳大利亚科学家通过“世界蚊子计划”(前称“消灭登革热计划”),向世界推广了一种释放蚊子以制蚊的方法。他们会将感染病毒的蚊子释放到空中,其中,雄蚊子无法使雌蚊子正常受精,从而阻断了蚊子的繁殖;而母蚊子则会把病毒传给下一代,使下一代也无法正常繁殖,并且无法携带登革热和寨卡病毒。不过,母蚊子还是会咬人。
  而新加坡和中国,则尝试通过只释放雄蚊来抑制蚊子的数量。雄蚊子不会咬人,但是这种方法更为昂贵,因为它需要在实验室中对雄性进行分类。2016年,在成功的试验之后,中国在广州设立了蚊子改造工厂,每周生产500万只感染了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
  沃尔巴克氏菌是自然存在于环境中的细菌,并非人造细菌,尽管长期的生态效应是未知的,但短期内可以说对人和动物是无害且能被适应的。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国家通过了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的项目。期待有一天,人类真的能和这些小小的吸血鬼说再见。
其他文献
說到防弹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都认为防弹衣里面装有钢板,虽然最初的防弹衣的确如此,但那真的超级笨重!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防弹衣里的材质早已做过大大的改良,比如,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研制出的新一代军事防弹衣,简直强大到爆!  这款防弹衣的材质是一种全新的聚合物聚氨酯脲(PUU),其最大的特点是:比钢铁还要结实15倍,但却像纤维织物一样柔软,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这种全新的聚合物
期刊
说起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或者气候学家,很少有人会想到詹姆斯·克罗尔。这位19世纪的英国科学家揭示了地球为何出现周期性冰期的奥秘,是天文气候学最早的奠基者。而且,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克罗尔曾受到查尔斯·达尔文、威廉·汤姆逊(即开尔文勋爵)等科学巨匠的极力推崇,但他最终在贫困中死去,他的名字也很快变得鲜为人知。这样一位有着杰出学术成就的科学家,为何会被世人遗忘呢?  热爱科学的门卫  1821年,克
期刊
中国人有一句俗话,“举头三尺有神明”,就是说人要有敬畏之心。这里所说的敬畏,是指对鬼神世界的敬畏。  但是,人敬畏的对象也不限于神明。我们头顶浩瀚的星空曾让哲学家康德深深敬畏。美国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第一次在加利福尼亚见到高达100多米的巨红杉之后,写道:“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一辈子都忘不了,它们让你深深敬畏。”可见,壮观的自然景物也同样能引起人敬畏。  这些敬畏的共同点是,意识到世界上有某种比我
期刊
一个舒适或快乐的周末之后,周一开始又面对漫长的工作和学习。这一天,不少人都是在糟糕的心情中度过的,这是为什么呢?  科学家们认为,星期一之所以让人感觉糟糕主要有以下原因:  人们在周五比较兴奋是因为期待周末,而之所以不喜欢周一,这归结于一个事实:从快乐的周末到工作日的情感转变。所以无论如何,星期一總是一个星期里最糟糕的一天。  工作日人们往往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周末常常被用来补觉。科学家称,额外的睡
期刊
“喂!”当我在边上朝你喊,你可能会调头朝我看。但在调头之前,你身上有一样东西——耳膜——已经“先行”了,就是说,已经做好准备,把听觉的焦点集中到我这个方向上来。这一生理反应有助于我们把看和听的对象对应起来,在嘈杂的环境中,更能听清对方的说话。  这个最近才被发现的小秘密缘起于科学家一个小的好奇:当我们的眼睛在扫视(所谓扫视,就是眼睛把视觉的焦點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例如,我们的眼球每秒钟要对
期刊
饮食与我们的肠道菌群  大家都知道单一、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但是,为什么如此呢?食物究竟是通过什么来影响人体的身体机能?  是肠道菌群。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群,能影响体重、消化能力、新陈代谢和某些疾病的患病风险。肠道菌群越多样化,人体某些疾病的患病率越低。没有脾脏、胆囊、扁桃体和阑尾,人可以继续正常生活,但是肠道菌群一旦消失殆尽,就意味着命不久矣。  健康、多样的饮食是维持肠道菌群多样
期刊
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无法完全理解意识是什么。在过去,意识曾是哲学家的研究领域,而且其中有一些哲学家还认为意识在本质上是不可知的。但是神经科学家却不惧艰险,正拿着科学的工具大踏步地向意识领域进发。  到现在,学者已经提出了很多种意识的理论。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最具竞争优势的意识理论。  “我思故我在”  意识并不好定义,但是来自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一种意识的概念,极具影响力。其内容最主要的就
期刊
懒惰是一种坏习惯,甚至被认为是七宗罪之一。我们经常被告知应该做得更多,更努力学习、工作,甚至不惜让它们占满我们的时间。但是“懒”也有鲜为人知的一面,它是效率的催化剂,促使科技进步,不断自动化、智能化,而且适当地“偷懒”可能有利于身心健康。现在,不如让我们忙里偷闲,一起悦读这篇文章。  “懒”使科技进步?  “懒使科技进步”,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有点离谱。不过请仔细想想,我们身边是不是总有一些懒人看似很
期刊
今年是狗年。狗是人类亲密的动物伙伴。但与狗相关的一种传染病却非常可怕,那就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传播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口吐白沫, 怕水,不能喝水,甚至连自己的唾液都不能吞咽,故又名恐水症。人被传染上之后,一旦出现症状,死亡概率几近100%。  狂犬病人的死亡方式是极其可怕的。更糟的是,等到发作,一切已于事无补。人们所能做的只是通过挂点滴让患者不至于即刻脱水毙命。对于人类,狂犬病是已
期刊
甜味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糖精,它并不是糖类,但它的甜度比我们生活中普通的调味蔗糖要高10~100倍。在食品生产中,只需一点点人工甜味剂就可以让食物或是饮品变得非常甜,并且基本没有热量,是现在的食物加工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化学物质。  许多人都认为甜味剂并不像广告中所说的那样安全且健康,为什么呢?以下四点将告诉你原因。  首先,甜味剂有可能会致癌,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如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