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律职业道德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ng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律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法律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升华。本文从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法律道德缺失的表现及其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法律职业道德;法律职业者;缺失;根源;建设
  
   影片《魔鬼代言人》里有一句经典台词,里面的主角Lomax在质问Satan为什么拿法律下手时,Satan说“因为它与最接近生活,它是通往特权的通行证。一个接一个的无罪释放,让天堂分崩离析。”这句话让人震惊,但是却正是法律这个行业的一个最真实的体现。法律职业道德缺失,是司法腐败的根源,这将直接影响到司法公正,影响到法治社会的建设。只有从思想上进行净化,才能真正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一、法律职业道德概述
  
   (一)法律职业道德内涵
   法律职业是以律师、法官、检察官为代表的,受过专门的法律专业训练。具有精良的法律知识、娴熟的法律技能与严格的法律伦理的司法工作者所构成自治性共同体。在当今社会,法律职业道德是社会伦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法律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升华。
   (二)法律职业道德的特征
   法律工作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一系列鲜明特征,它首先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属于政治文明的范畴;同时,它也具有法律属性,法律职业是运用法律和实施法律的工作,工作的内容和法律密切相关;最后,它还具有行业属性,不同法律职业人员之间的道德界限存在差异,在职业道德上的具体要求个有不同。与一般的社会道德相比,法律职业道德具有主题的特定性、职业的特殊性和更强的约束性。
  
  二、我国法律职业道德的缺失及根源
  
   (一)法律职业道德的缺失
   机制的缺陷可以通过客观方法去改进和提高,人性的把握却是一个需要人们去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克服的过程,一系列的根源,使法律职业道德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缺失,需要我们去改进和克服。
   1. 漠视宪法和法律,严重违法违纪。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基本依据,而法律的基本原则也是法律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基本从业准则。在现代社会仍有很多司法工作人员漠视宪法和法律的存在,不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去履行职责,徇私枉法,刑讯逼供,违法办案,给法治社会的建设带来很多的阻碍,从而导致了群众对法律的不信任,甚至导致了冤假错案的发生,最终导致法治进程的混乱和迷茫。
   2. 法律纪律观念淡漠。
   职业纪律是法律职业道德的中心要求,不同的岗位都做了明确具体的划分,各部门也相应制定和实施了相关管理制度和纪律规定。可是在我国由于还没有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职业素质并没有跟上法制发展的步伐。在电视荧屏上,我们不难发现,律师群体总是会形成正义与贪婪的两派,这也正是我们现实法治社会的一个真实反映。律师作为法律工作者,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律师的工作直接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法治建设进展;律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工作作风,也是群众对于法律最直观的判断标准。律师的管理的是按照行业管理标准来进行的管理,它不同于国家司法工作人员的管理。对于律师队伍的管理更自由化、自主化、自我化,但这却恰恰导致了律师对于法律观念的淡漠。因此,这个问题在律师职业群体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二)法律职业道德缺失的根源
   1. 对于虚荣心的追求
   "vanity, one of my favourite sin."(虚荣,我最喜欢的原罪.),这句出自《魔鬼代言人》这部电影里的经典台词,是人性最真实的反应,也是人类罪恶的始源。法律本应是最正直的工具,因为它所倡导的是一种追求正义、秩序等一系列价值的精神,但是,它也由于其与生活紧紧相连,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特性是它成为了人们追求贪欲的工具。作为法律工作者,虽然不是这一工具的主宰者,但却是运用这一工具的操作者,一个能够使法律按照他的意愿去存在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荣耀和光亮,虚荣心的驱使,导致不论是法官、检察官还是律师,总有一些人迷失在法律工作中,对金钱、虚名过分追求,误解了法律真正的意义。
   2. 良心的缺失
   我们倡导良法治国,而所谓“没有最好的判决,只有最后的判决”,它在取决于自身的同时,还依赖于法律工作的开展,可以说法律工作者是使法律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要使法律在实施中良性循环,这就需要法律工作者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在追求司法公正的同时,也要有一颗同情心,要有良心意识。良心对法律道德行为起选择作用、监督作用,并对法律道德的结果和影响作出评价,能成为主宰法律职业者行为的巨大精神动力。但在当今社会,有一部分法律工作者过于冷漠,失去了最起码的良心,置群众的利益于不顾,执法不公,贪赃枉法,偏离了法律的初衷。
  
  三、法律职业道德的建设
  
   虽然存在很多亟需克服的困难,但也正源于此,加强法律职业道德的建设更加显得刻不容缓。
   (一)加强法治观念的建设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应该建立在对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在我国,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法律工作者并没有严格法律观念和统一的司法观念,而是以多年的工作经验来进行着法律工作,这对法治建设是很不利的。加强法律工作者的法治观念是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各部门可以通过对其工作者的定期培训来不断缩小差距。与此同时,每个法律专业人员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这是使法律职业高层次的重要因素,对法律职业道德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
   对于违反法律职业道德的行为,在《刑法》、《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等一系列法律中都有涉及,通过法律来对法律工作者的法律职业道德进行规制,是有一定力度的。但是,我认为,法律工作者违反职业道德从事违法违纪的行为是一种知法犯法的行为,是司法腐败的根源,是法治进程中的较大阻碍,对于此类明知故犯且具有恶劣社会影响的行为应该从严加以规制,扩大处罚条件,加大处罚力度,有效地利用惩戒的威慑力量。
   作为良好法律的保证,法律职业者的法律职业道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的对其重视,并不断加以完善,才能真正达到依法治国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刘城志 《论法律职业道德》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王秉中 《简明伦理学》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3]邓基联主编《法官法与检察官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年版
  [4]孙笑侠等著《法律人之治-法律职业的中国思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其他文献
2011年2月2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修八》),对刑法部分条款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已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次刑法的修订,是1997年对刑法典修订以来改动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涉及了50个条文49个问题,既包括对刑法总则部分的调整,也包括对刑法分则有关罪名的修改和增补。而这50个条文的修改和调整,无一不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和保
期刊
《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行政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从广义上讲,“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不仅包括法院解决纠纷的审判活动和诉讼活动,而且应当包括法院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诉讼活动。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这规定本身就赋予了检察院对民事执行的监督权。因为,“审判活动”包括从起诉、审理
期刊
摘 要: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统治阶级内部的犯罪”,此类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他们一旦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势必削弱国家职能,破坏政府形象。然而,我国司法实践活动中出现的渎职犯罪轻刑化问题,给社会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这直接削弱了法律的威慑、教育作用,加大了渎职侵权案件侦办的难度。本文从职务犯罪轻刑化的成因、危害、对策入手,立足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展开论述,力争为解决职务犯罪轻刑化问题提
期刊
当前,由于不同法官对法律规定理解上的不同,或者法律原本就缺乏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具体规定,出现对类似案件法律适用标准不统一的现象,甚至出现自由裁量权被滥用,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法院同类案件裁判结果各不相同即“同案不同判”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影响司法公正,引发社会非议。     一、“同案不同判”案件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同案”指的是此案与彼案在法律关系、构成要件上相同,而不是具体细节的相同。“
期刊
摘 要:《刑法修正案(八)》第四十一条规定了恶意欠薪罪,阐述恶意欠薪入罪的社会基础。评析恶意欠薪入罪的利与弊,把握恶意欠薪罪“情节恶劣”和“造成严重后果”的情节,认定恶意欠薪罪在司法实践存在的困惑,本文试图从以上四方面展开探讨,希冀对司法实务有借鉴意义。  一、恶意欠薪入罪的社会基础  恶意欠薪行为列入刑法调控的范畴,是对当前农民工讨薪难、维权难的有力救济。欠薪是民生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期刊
一、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刑法意义上的未成年人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   如今,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背景性调查已经被联合国少年司法准则所确认,并最终影响到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处理结果。从世界范围来看,庭前社会调查是处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独特程序,是区别于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显著特征。庭前社会调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未成年被告人最恰当、最合理的保护。在
期刊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电信事业发展十分迅速,随着手机的逐渐普及和短信服务的行业化,手机短信诈骗犯越来越猖獗。所谓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是指,犯罪人为非法占有他人的合法财物采用向他人手机、小灵通或其他短信息接收设备发送虚假信息,以图使对方在轻信虚假短信内容后自愿将其财务交付给犯罪人的行为。短信息诈骗犯罪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其传播速度、区域及受害人的数量都远远超过了传统诈骗犯罪,与传统诈骗犯罪相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1月15日公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产生思考,是建立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对《解释》的适用而产生的。   《解释》第1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解释》第2条就构成本罪犯
期刊
超期羁押现象是由于办案单位在诉讼活动中没有遵守法律规定的期限而违法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超期羁押所造成的违法现象。近几年来,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权,对超期羁押的违法现象多次进行清理整顿,专项治理等监督工作,超期羁押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或部分地域遏制。但是根据本人在监所检察部门三年的工作实际中感到,单纯依赖阶段性的整治手段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超期羁押问题的,刑事诉讼过程中超期羁押现象
期刊
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面对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大发展的大好形势,无可避免地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检察保密工作同样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保密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保密工作必须服从党和国家大局,服从改革、发展、稳定的指导思想,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抓住机遇促发展,充分发挥保密工作“保安全、保发展”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