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超期羁押现象的几点思考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40364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期羁押现象是由于办案单位在诉讼活动中没有遵守法律规定的期限而违法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超期羁押所造成的违法现象。近几年来,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权,对超期羁押的违法现象多次进行清理整顿,专项治理等监督工作,超期羁押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或部分地域遏制。但是根据本人在监所检察部门三年的工作实际中感到,单纯依赖阶段性的整治手段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超期羁押问题的,刑事诉讼过程中超期羁押现象之所以久纠不绝,与检察机关在诉讼监督上存在的问题有关系。下面对纠正超期羁押违法现象提出几点思考:
  
  一、纠正超期羁押,具有维护法律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
  
   对超期羁押,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司法机关对此相当反感,立法机关对此最不愿意所看到、听到的。从法治角度看,超期羁押违背了宪法原则,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是一种变相的非法拘禁,阻碍了依法治国和在全社会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进程,必须从根本上予以纠正和根治。羁押作为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一种严厉的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严格的时间限制,超过这些时间限制哪怕只是一分钟,从法治的角度看都是违法的,都是超期羁押,都必须切实加以纠正。因此,办案单位、办案人员尤其是办案机关的领导必须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保护人权的高度出发,认真严肃地对待人犯的羁押期限工作,依法办案,确保在各诉讼环节上不出现超期羁押。
  
  二、当前超期羁押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监督机关的高度重视
  
   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对当前存在的超期羁押现状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有权力也有义务,监督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以及检察机关自身在执行活动中严格依法办案,杜绝超期羁押现象的发生。然而,由于检察机关各部门在刑事诉讼各环节上执法监督力度不一,许多工作不完善,以至于超期羁押现象屡禁不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执法观念不到位。有些检察干警对加强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存在重实体法轻程序法、重打击轻保护的思想,一些人只满足于最终的查明案情惩治犯罪,而对程序上办案瑕疵满不在乎,在处理监督和配合问题上,存在畏难情绪,既怕影响同公安、法院的关系;又怕因对方不接受而自己戴上办事不力的帽子,因此在执法监督中强调和重视配合关系,而忽视监督、制约工作。
   二是执法水平尚欠缺,一些办案人员对证据的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重大疑难案件、证据发生变化的案件、共犯在逃的案件,往往容易成为案件延长侦查、退补、请示而形成超期羁押的“高发区”;同时又有旧案未结,新案又来,本可以缩短办案周期却怠慢、延迟,重压之下办案机关互相借用办案时间的状况,变相违反诉讼期限规定;又有政法各部门之间各持已见层层请示、汇报、研究拖延拉长时间,造成时间的拖延等。如侦查监督部门对批准逮捕后的侦查情况和侦查期限监督意识相对薄弱,将侦查活动是否合法的监督留给了审查公诉部门,将超期羁押监督权转移到了监所检察部门,这些问题的存在,其根本在于办案人员,办案机关不能依法办案或者说不能坚持依法办案而形成的超期羁押。
   三是监督层次不深入。当前的执法监督工作,方法还是比较简单,形式还是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对案件卷宗材料、文书、证据的审查方式来进行。只重视对实体的监督而忽视对程序的监督;只重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材料审查而忽视对办案机关办案行为的监督;目前的执法监督仅停留在静态表面监督上,缺乏对刑事诉讼的动态监督,监督力度不大,监督层次不深入。如审查公诉部门对公安或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移送审查公诉的案件经审查提起公诉后,认为审查任务已完成就往往忽视对于审判机关何时开庭审判、何时宣判缺乏必要的监督。只重视出庭支持公诉活动和对审判庭审活动是否合法的监督,而忽视对法院在审理中延期审理的法定条件是否具备、审理期限的监督,致使一些案件提起公诉后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宣判,对宣判后的判决也迟迟不能按照签收规定审查。
   四是监督机制不健全。随着执法监督工作的不断加强,经过长期探索和经验的积累,各级检察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制订了相应的有关执法监督方面的具体操作程序和制度,建立了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但总的来说,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像有些执法监督工作往往要经过长期实践后,才制定出相应的监督机制,有的甚至还存在“死角”,如个别案件需内部请示上级单位或提交政法委进行协调的,缺少相应的时限规定,造成了部分案件在法定期限内超过羁押期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行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强化执法监督工作,必须健全监督制度
  
   1、必须增强执法监督观念,切实提高责任意识
   首先要确立为民服务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执法监督工作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于检察机关的职责,是为民服务和人民利益的体现。其次要树立程序观念。司法机关各部门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执法活动,必须做到依法文明、公平、公正执法,切忌轻程序重实体的执法活动,消除“迟来的公正不是公正”的现象,第三要强化内部制约机制,提高责任意识。在开展执法监督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检察机关内部各部门的联系、沟通,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监督职能形成监督合力,规范办案程序和工作程序,杜绝超期羁押现象。
   2、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切实提高监督质量
   一是要建立执法监督跟踪机制。根据检察机关执法监督的内部分工,侦查监督部门按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26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侦查羁押期限从逮捕后开始计算,必须建立专人或台帐的侦查跟踪制度,彻底解决捕后不管、监督乏力的现象;审查公诉部门也应当建立相应的退回补充侦查、提起公诉案件的羁押期限的监督专门人员,以消除和解决退后不管或诉后不管、忽视监督的现象;监所检察部门对检察机关内部违反羁押期限进行监督,并对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遗漏监督的超期羁押现象进行拾遗补缺的监督,并把监督情况在专设台帐上反映出来,报领导研究调整执法监督力度和工作机制。二是要建立执法监督协调机制。建立和人大、纪委的工作协调制度和必要的司法机关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执法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根据执法监督实际情况,联合制定必要的实施办法和措施,规范工作,以解决不监督就是失职的现象。三是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要把规范执法监督工作方式和强化执法监督办案流程作为衡量主诉、主办检察官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时要进一步实行检务公开、政务公开,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的监督,加强业务检查、考核工作,使之纳入检察机关的常规工作,切实保障执法监督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讲究执法监督方法,切实注重监督效果
   执法监督工作,要讲究监督的方法和策略,在监督的同时要对某一问题或某一时期阶段中的违法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具体的整改建议和措施,使被监督者真正感到我们的监督是有利于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法律正确的实施,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切忌在执法监督中以监督者自居,进行单兵作战,要及时同被监督者和其主管部门沟通联系,解决思想上、认识上的不同意见,取得理解和支持;因为我们的执法监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监督者的配合,如我们对个别违法行为的纠正是通过被监督单位内部处理的,积极改进工作方式实现的,没有被监督者(或部门)的配合 ,执法监督工作就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所以把执法监督和被监督统一到严格依法办案,统一到公正执法,统一到为维护法律的尊重,那么执法监督的效果就能体现出来,纠正超期羁押的现象就能实现。
   (四)完善立法体系,切实提高法律的权威性
   要使超期羁押现象得到彻底遏制和根治,必须进一步完善立法体系。根据本人多年的司法工作实践,感到刑事诉讼期限监督工作没有被充分的重视,没有能有效的开展,其重要原因是由于立法工作不完善、不具体、不利于在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为此建议上级部门或地方立法机关对刑事诉讼期限监督的程序,检察机关和被监督机关的权利、义务、责任和违反诉讼期限的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规则作出必要的、合乎实践操作规程的规定,当前特别急需制订相关的《刑事诉讼案件超期羁押责任追究规则》规定,以解决目前超期羁押纠正过程中边纠边超、屡禁不绝的现象,为执法监督工作提供必备的充分的依据,确保超期羁押在司法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遏制,以维护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的不断深入,职务犯罪案件的犯罪手段、犯罪背景日益復杂化,检察办案工作的危险性日淅增大,为此,从高检察院到各基层检察机关,都加强了办案安全的保障工作,深化各基层人民检察院工作改革,相继成立了法警大队,并不断完善检察机关司法警察机制。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定,实行了编队管理,但是,但在工作中,“有警不用、无警可用、检警不分、以检代警”的现象仍是个突出的问题。如何解决当前检察机关
期刊
在司法实践中,聚众斗殴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在案件数量上居高不下。聚众斗殴罪是一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犯罪,但在司法实践中对该罪名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常常出现对类似案件处理不统一的现状。笔者现就如何正确理解、把握和认定聚众斗殴罪作一探讨,提出一些思考。    一、关于聚众斗殴罪的概念及特征     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一款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期刊
2011年2月2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修八》),对刑法部分条款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已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次刑法的修订,是1997年对刑法典修订以来改动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涉及了50个条文49个问题,既包括对刑法总则部分的调整,也包括对刑法分则有关罪名的修改和增补。而这50个条文的修改和调整,无一不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和保
期刊
《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行政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从广义上讲,“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不仅包括法院解决纠纷的审判活动和诉讼活动,而且应当包括法院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诉讼活动。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这规定本身就赋予了检察院对民事执行的监督权。因为,“审判活动”包括从起诉、审理
期刊
摘 要: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统治阶级内部的犯罪”,此类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他们一旦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势必削弱国家职能,破坏政府形象。然而,我国司法实践活动中出现的渎职犯罪轻刑化问题,给社会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这直接削弱了法律的威慑、教育作用,加大了渎职侵权案件侦办的难度。本文从职务犯罪轻刑化的成因、危害、对策入手,立足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展开论述,力争为解决职务犯罪轻刑化问题提
期刊
当前,由于不同法官对法律规定理解上的不同,或者法律原本就缺乏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具体规定,出现对类似案件法律适用标准不统一的现象,甚至出现自由裁量权被滥用,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法院同类案件裁判结果各不相同即“同案不同判”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影响司法公正,引发社会非议。     一、“同案不同判”案件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同案”指的是此案与彼案在法律关系、构成要件上相同,而不是具体细节的相同。“
期刊
摘 要:《刑法修正案(八)》第四十一条规定了恶意欠薪罪,阐述恶意欠薪入罪的社会基础。评析恶意欠薪入罪的利与弊,把握恶意欠薪罪“情节恶劣”和“造成严重后果”的情节,认定恶意欠薪罪在司法实践存在的困惑,本文试图从以上四方面展开探讨,希冀对司法实务有借鉴意义。  一、恶意欠薪入罪的社会基础  恶意欠薪行为列入刑法调控的范畴,是对当前农民工讨薪难、维权难的有力救济。欠薪是民生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期刊
一、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刑法意义上的未成年人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   如今,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背景性调查已经被联合国少年司法准则所确认,并最终影响到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处理结果。从世界范围来看,庭前社会调查是处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独特程序,是区别于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显著特征。庭前社会调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未成年被告人最恰当、最合理的保护。在
期刊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电信事业发展十分迅速,随着手机的逐渐普及和短信服务的行业化,手机短信诈骗犯越来越猖獗。所谓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是指,犯罪人为非法占有他人的合法财物采用向他人手机、小灵通或其他短信息接收设备发送虚假信息,以图使对方在轻信虚假短信内容后自愿将其财务交付给犯罪人的行为。短信息诈骗犯罪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其传播速度、区域及受害人的数量都远远超过了传统诈骗犯罪,与传统诈骗犯罪相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1月15日公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产生思考,是建立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对《解释》的适用而产生的。   《解释》第1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解释》第2条就构成本罪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