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88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语感是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训练过程。我们在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倾向,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欣赏每个学生的“悟得”。争取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发展。语感的培养需要一个严格的训练过程。
  
  一、语感能力的培养
  
  (一)在生活中体验、积累
  有些词语,年龄不同的人理解不同,就是因为渗入的生活体验不同。许多词语,对它的理解,主要是靠经验的积累,不是靠字典的解释。所以解词时解不对,原因也在此。如朱自清笔下的“春”只有他才“真正感受过”。但中学生又不同程度地对春有过盼望、春来的欢欣,有过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回味,无疑是学习《春》所不可缺少的经验基础。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得多了,了解得就越深切。
  比如,当我们读到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我俩在一块,要好好活”那别有深意的一句叹息时,如果不能联系生活经验去体味,即便学生把调提得很高,把音拖得很长,怕也难以体会这“好好活”三个字的情韵。所以脱离了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把生活体验与语感培养结合起来,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潜心摸索,一定会有所发现。
  (二)吟诵朗读
  吟诵朗读是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
  首先要大声地诵读。要“字字响亮”,要“多诵遍数”。再者,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求学生注意感受文词的优美,体味语句的内涵,领悟文章的旨趣。如冰心的散文《笑》,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又是典型的“爱的哲学”的体现,像这样的文章应引领学生美读。优秀的作品,往往要求读者能驰骋自己的想象力,在反复诵读、再三咀嚼中,体会作品的含蓄蕴藉。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到作品中词汇的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篇章结构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熟读精思,潜心体味,体会作品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怀。
  (三)启发想象
  言语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或语表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意或语外之意的高情远韵和“可解不可解”之意,这样的语感才是最敏锐、最深切的。而心游万仞的想象与联想,对于这种最敏锐、最深切的语感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要以文中的形象因素为媒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以想象和补充,在“活”的发散思维中,通过积极的体验,使学生的语感像长了翅膀的小鸟越飞越高,达到美的升华。这是培养语感的好途径。
  (四)揣摩推敲,析中感悟
  语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并通过文字这座桥梁与作者会面。
  
  二、语感培养的深化
  
  1、说中深化。“语感是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他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说(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可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深化语感。
  2、写中深化。“勤于动笔也是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学生读懂、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扩写、缩写、仿写、续写、写读后感等,读写结合,升华感悟、深化语感。
  3、阅读教学空间的深化。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要扩大学生语言实践范围,就要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把生活当作语言的大教材,立足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把学办事、学交往、学合作、学做人与运用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开辟一片内化语言积累的崭新天地。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培养学生一对警醒的耳朵。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关键所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在研究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不但怕学古诗词,更怕写作文,一是没什么话好写,二是写不出优美的词句。这种现状,引起了本人新的思考: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途径,将古诗词教学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做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呢?笔者在近几年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做了几点尝试:    一.发挥想象,化诗为文    苏
期刊
爱心教育,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流行词,然而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我曾看到过如此报道:有一记者采访老师时问:你爱你的学生吗?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毫无疑问地答“我爱!”;然后记者再次采访学生:“你感觉你的老师爱你吗?”,说感觉到老师的爱的学生不足30%!这是怎么了?怎么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答案呢?这样的报道给我很大的震撼!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
期刊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     一、重视提问艺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常常作如下安排:介绍
期刊
教育督导工作由来已久。1989年初,受国务院委托,由国家教委牵头,有关部委参加,对各省中小学教育工作进行五项督导检查。督导检查的重点是各地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教育经费增长政策和教师经济待遇的落实;校舍中危房改造;制止中小学生流失;纠正乱收费等情况,简称“五查”。1990年开展了对以中小学德育工作为重点的“五查”复查。1992年督查的重点是各地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有关法规、文
期刊
文言文乃国之精粹,国之瑰宝,许多经典名篇至今无人能及。无论从传承古代文明铭记伟大文学历史角度,还是从发展当今文学角度,我们做教师的都应该重视文言文教学,努力探寻教文言文的最佳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几点极为重要:  一、重分析了解  首先,教文言文之前必须分析教材,了解教材。就初中教材中所有古文而言,涉及到些什么样的文言知识?教学中究竟要教给学生些什么?哪些内容是教学重点?哪些内容是教学难点
期刊
教学反思,它是一种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其实施的基本路径是以发现问题为基点,以提出解说为起点,以制订反思计划为中介,最终以形成反思日记或论文为目的。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指导和完善新一轮的教学,丰润师生生命成长的
期刊
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1.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他们的阅读量很小,写作基础较差。2.学生不会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缺少生活的情趣,缺乏写作激情。3.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写作教学,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作文缺少创新意识。  针对以上现状,我认为作文教学必须要改革,要强化,否则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益,从长远来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很不利。针对以上作文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
期刊
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呢?针对这个问题,我结合近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浅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就是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学生间有了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他们自觉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2)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
期刊
古人云:“文以载道”。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即文道结合的原则。这条原则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传道”,即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现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就蕴涵着极其浓厚的爱国主义,教师要善于因文释道,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    一、引导学生欣赏美丽河山,激发爱国激情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祖国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
期刊
一、中学生写作活动的心理及作文现状     (一)模仿改动期。初一的学生作文多属此类。初一学生喜欢模仿而尤其注重形式上的模仿,表现在作文 时,他们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简单、单调的儿童语言和思维方式,追求更成熟更完善的表现形式。但又不善于独立思考、选择材料、概括中心、组织语言,因此往往是根据文题选找与其相适应的文章,用范文的“谱”填上自己的“词”。例如:在一次命题“珍贵的……”的作文中,初一两个班的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