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让语文学习更有趣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_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以其立体地反映多彩的信息世界,全方位扩大人们的视野,多角度地提供各种文化营养而深受大众的欢迎。广大高中学生也个个是小电视迷,节假日经常抱着电视不放。这样的现象不能阻止,我们就想办法加以利用。其实看电视对于学语文也有诸多好处,只要能够积极地利用好电视这个信息媒体,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从收看新闻类节目中学习语言的规范、简明,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高中生时间非常宝贵,但仍然有许多小的零碎时间可以收看电视节目,如午间播放的“新闻30分”、“今日说法”,晚间播放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等。这些节目的主持人标准的读音、正确的朗读停顿和朗读语调、规范的语法都会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普通话水平得到潜移默化地提高。同时也对国内外的大事有所了解,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近年来,很多省份的高考作文命题涉及到社会热点,学生通过收看这些新闻节目可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积累更多新鲜的作文素材。
  借鉴知识类节目,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电视中有许多群众喜闻乐道的栏目,这些栏目用于语文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员参与,进入角色,爆发创造力。像央视“百家讲坛”“国宝档案”“走进科学”等节目,我们教师就可以在学生中宣传,在课堂上组织一些相关活动。比如让学生集体收看“百家讲坛”,然后对节目中所讲的某一历史人物进行评论,加深理解和认识,这会对以后的课文学习起到很好的作用。还可以借鉴这种讲座的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讲析课文的活动。
  二、指导学生收看电视剧,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兴趣—知识—技能—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创造力,这是学生学习的良性过程,也是教师追求的目标。要达到此目标,我认为可以有组织地开展对名著改编的电视剧的看读评写活动。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往往集中最佳的导演、编剧、演员阵容,比一般的电视剧更能激起学生的观评热情。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收看央视播放的四大古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收看前,让学生阅读原著;收看时带着问题去看。如:电视剧和原著情节的异同,导演如此改编的目的、用意以及得失和改正的意见。收看后,采用指定发言与自由评论的形式,组织辩论并写出剧评,谈谈自己的观后感。以后学到这些名著节选的课文时,学起来就更容易了。同时,将收看电视剧与课文中的戏剧单元教学结合,提高学生读写剧本的能力。高中语文课本就有一个戏剧单元里面节选了不少的中外优秀剧本,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这些剧本的基本创作知识与方法,再观看影视剧,增强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学习剧本的兴趣。
  看电视,学语文,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利用好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对于自控力差的学生而言,无节制地看电视,会影响学习,有碍健康,我们要进行有序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多途径学语文的平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其他文献
一、单元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一)集约、节时、高效地实现系列化的单元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即把一个单元的所有课文看作整体,教学时,老师不像以前一样将课文一课一课来讲解,将一个个知识点零散地讲解分析,而采用整体式教学,即把语文教学中零散的知识点化为知识块或知识链,从而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现代记叙散文单元,采用整体教学,课题为“三读一用,品文品人”。然后从总体上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
期刊
一年之计在于春,上好新年第一课,对于整个学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新年后第一节语文课该上什么内容,是语文老师苦恼的问题:讲评期末考卷,早已失去时效性;讲解新学期要求,显得重复罗嗦;讲述春节知识,又显单调乏味;讲授新课,更是怨声一片。对于新年第一课,教师应该另辟蹊径、巧花心思,让学生顺利从假期过渡到学习中来。  笔者把第一课的三维目标分别设计为
期刊
随着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高考的内容、方式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高考却依然保留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教学效果、鉴别人才素质和选拔人才的功能,因此,高考作为高三学生面临的主要应激源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影响,不少学生都存在一定心理压力,而高三班主任作为与高三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师,理应在高三学生的心理调适方面作出努力。  一、高三班主任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期刊
宋朝是个哲学思辨十分活跃、哲理学家辈出的时代,写哲理诗理所当然成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特长。由于唐诗几乎把所有的艺术领域都挖掘完了,宋朝的诗人只能另辟蹊径,这样他们在让宋词的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同时,在诗歌领域也开创了哲理诗这个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独特的智慧之花。  本文拟从赏析几首哲理诗入手,试图帮助大家了解哲理诗的特点,发现哲理诗的深刻意蕴。  一、多角度、多层次把握事物特征的哲理意识  宋诗
期刊
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时,人们往往只关注触龙的语言艺术,而忽视了对他觐见太后时的一个简单动作— “入而徐趋”的分析,其实“徐趋”在这里大有深意。  要把握它的深意,我们首先要了解“趋”的含义。  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趋”的注释为:快走。《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查《古代汉语词典》,“趋”的注释为:跑,疾走。《孟子·公孙丑上
期刊
目前,新课改正以全新的理念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在部分学科、一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高中阶段繁重的教学任务尤其是高考的压力,新课改的效果明显弱于小学、初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审视新课改时,不能不冷静地对待高中语文新课改。下面结合自己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谈一谈自己对新课改的一些尝试。  1.角色转换,适应课改。  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角色必须实现彻底转换:(1)教师只是学生课
期刊
考场作文是一小时之内的速成之作,高考阅卷人只在短短的一分钟之内将考生的文章一锤定音判出分数,所以考生必须平时养之有素,在卷面、立意、感情、见识、结构、文采、技巧等方面精心组织,才能使自己的考场作文产生无穷魅力,从而征服阅卷人。  一、用优美的卷面,赢得改卷人的好印象。  要使卷面优美,赢得阅卷人的青睐,考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写一手好字。对于中学生而言,一手好字就是要求你写得认真、端
期刊
教育实践中,我们常会发现这类现象:不少语文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在生活中、社交中、工作中往往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个别的甚至表现得愚笨可笑。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合常理的怪现象呢?我认为,这与当前语文教育现状密切相关。当前的语文教育,大多只停留在课本内容的学习与习题的讲练等问题上,很少跳出课本,联系鲜活的社会生活来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更少有结合社会生活学以致用的教育活动。  对此,我提出了 “大语文教育”的理
期刊
庄子的哲学美学,一直以来为中国的文人心向往之,他一方面洞察了人生的有限性、悲剧性,另一方面又为人们树立了自由、超越的人生态度。对于现实人生来说,这两种精神本来是相互抵触的,甚至是产生人格分裂的潜在因素,但是对于艺术体验来讲,这两种精神又恰恰是蓬勃的沃土。作为生活的庄子是不幸的,因为他的天才注定了脱离常人的孤独。但作为精神传承中的庄子,则是幸运的,因为他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永久的占有了一席之地,庄子的
期刊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融化为流动的和谐的音符,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