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的足迹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2621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0年前的中国,国势衰退,列强欺侮。五千年辉煌的中华文明处在停滞、封闭、落后的低谷中。民族的启蒙,思想的解放,旧传统的突破,这是时代的呼唤;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发展现代文化,这是历史的大趋势。
  100年来,一代代艺术赤子们呕心沥血苦苦求索,以艺术生命的奉献,汇入了民族解放、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推动了古老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于是,一种新的文化因子,曲折而又倔犟地生长起来,油画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走进中国美术的系列,融合、演化、生根、发芽,终于成长为祖国艺坛里不可或缺的花朵。为中国艺坛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明清回顾(1542-1899年)
  15世纪30年代尼德兰画家凡·艾克兄弟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油画技法,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如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把画有天主、圣母的油画作品带入中国,引起“西画东渐”之风。
  代表画家:清康熙年间入京的传教士兼宫廷首席画师郎世宁。
  代表作品:郎世宁《香妃戎装图》(约18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一改传统中国画人物“正面律”形式,服饰颇为西方。
  引进与传播(1909-1949年)
  20世纪初的“西画东渐”主要表现为以海外留学生为代表,在西方文化大规模移植至中国环境下,引进和传播油画教育与现代画风。
  代表画家:李叔同、吴大羽、关良、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潘玉良、朱沅芷、吴作人等。
  代表作品:徐悲鸿《田横五百士》(局部,1928—1930年作),“以西方的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
  重建艺术功能(1949-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术教育采用苏联模式,偏重现实主义,讲求艺术社会教化功能,批判西方现代艺术流派。
  代表画家:罗工柳、董希文、王式廓、詹建俊等。
  代表作品:董希文《开国大典》(1952年作),作为油画政治风与民主风的典范,广为流传。
  “文革”绘画(1966-1976年)
  “文革”席卷全国,中国油画乃至艺术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油画也转为“红光亮”和“高大全”的政治符号。当时各式各样的“毛泽东形象”与“英雄赞歌”成为各类艺术作品的主要题材,但它们的作者不会想到,十几年后,这类作品成为“政治波普”的图像来源,走上国际画坛。
  代表画家:刘春华、唐小禾、汤小铭、陈逸飞等。
  代表作品:刘春华《毛主席去安源》(1967年作),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样板绘画,“红”遍全国。
  延仲与转折(1977-1984年)
  走出“文革”阴影,油画创作开始脱离政治束缚走上艺术本身发展轨道,开始探索“形式美”。其中,回溯“文革”的“伤痕绘画”与回归现实的“乡土绘画”成为主流。其中,陈逸飞、魏景山《蒋家王朝的覆灭》(1977年作)突破“文革”程式,成为革命现实主义经典。陈丹青“自然主义”的《西藏组画》轰动一时。
  代表画家:陈逸飞、程丛林、罗中立、陈丹青、何多苓、丁方、尚扬等。
  代表作品:罗中立《父亲》(1980年作)、《北风》等以“超级写实主义”风格确立了乡土人像的里程碑。
  激情岁月(1985—1989年)
  在新古典主义盛行的同时,1985年美术新潮运动用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与美学冲击传统,中国油画开始具备激情与理性并重的观念试验。
  代表画家:张群、孟禄丁、李山、张晓刚、毛旭辉、王广义、靳尚谊等。
  代表作品:张群、孟禄丁《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局部,1985年作),充满困惑、思考和当时流行的象征主义味道。
  世纪末的开放(1900—2000年)
  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社会的历史转折影响着艺术更为快速而多样化的发展。油画家们在对技术熟练和“再现现实”厌倦之后,热衷于阐释“内心世界”,求新求变。这10年成为中国油画史最活跃的10年,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新生代、艳俗艺术、新表现主义等油画风格风起云涌。
  代表画家: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刘小东、俸正杰、尚扬、石冲等。
  代表作品:方力钧“大头系列”作品(上世纪90年代作),用调侃画面反映当代人无聊状态。
  在踏入21世纪五个年头之后,中国的油画家更在苦苦寻求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融汇,寻找理性与感性、科学与艺术的黄金分割点,正在创造具有时代精神、地方色彩、个性特征的中国油画。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油画将会越来越好,油画的中国风也会越吹越劲。
其他文献
束发裹巾,衣衫紧瘦且长不及脐,裤腿肥大似裙;斗笠、头饰、胸前簇满着鲜花。不知她们源自何方,不知她们穿戴的“奇装异服”传承了多么久远,这就是我们很想见到的“惠安女”。  2010年6月中旬,正值农历庚寅年的端午节,应“中国美协惠安创作基地”张川河先生之邀,我们来到了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的“惠安女”聚居地崇武镇。节日的惠安,“惠安女”们盛装集市。她们大都施以淡妆,年轻的女儿家还用“摩丝”打理过“留海”。
期刊
2010年11月2日上午,前往世纪坛医院送别梁从诫先生。越靠近目的地越难走,交通台的广播说,复兴路一带已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此前章诒和曾告诉我,梁家只想办一个小范围的告别;消息在虚拟世界以几何级数传开以后,居然引发了现实中的某种紧张。  (1)  医院终于到了,进门后直奔告别室小院。送别者有秩序地排队静候,满院密密麻麻排列着各种字体的挽联挽幛,在寒风中飘荡,绝大部分是“自然之友”等环保NGO及志愿者
期刊
(1)  如果不是看了那张喀拉峻草原鲜花盛,开的照片,如果不是听闻了汉朝公主远嫁,曾走过这片美丽草原的传说。这个夏天,我会把足迹留在别的草原而不是新疆。  我们追逐着公主的足迹来到伊犁,来到喀拉峻草原。两千年后的草原,没有公主们的思乡泪水,丝路驼铃也成为绝响。这片异族征战过的草原早已没有了刀枪拼搏的喧嚣,历史的烟云退却后,留给这片土地的是有着不同殊俗的民族共生共存。哈萨克、蒙古、维、汉等民族共同在
期刊
在我40多年美术欣赏的经验中,记得还未到16岁那年,偶然在《良友画报》上读到一辑关良先生的水墨京剧人物画,计有《拾玉镯》傅朋故意遗下玉镯于地上使孙玉姣去拾的情景,《红霓关》王伯党阵前招亲,《白蛇传》许仙与白娘娘在断桥邂逅,还有《捉放曹》曹操与陈宫以及《贵妃醉酒》杨玉环与高力士等,画中人物的形象,俱以含蓄简练,轻淡的线条未描绘,在笔画交融里,呈现了一股浓厚的“稚拙气”。  从那时起,我对关先生的作品
期刊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很独立。在从高中毕业到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的数年间,我去过52个国家,大部分时间都是独来独往。跟别的旅行者不同,我从来不向别人问路,而是一个人在各种地图和路标中苦苦钻研直到最终弄清方向。我的独立往往夹杂着自豪、勇气、固执、幸运。  然而,有一天,在泰国的潘安岛上,这一切都改变了。当时,我和未婚夫肖恩在海里游泳。突然他被一只箱形水母蜇伤,在三分钟内就死了,年仅25岁。一种前所未有的孤
期刊
在人们的印象中,罗中立是人物画家,主要对象是大巴山区农民。然而就其画作的数量而言,他的风景画得更多。  罗中立的风景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附中时期、出国时期和院长时期。作这样的划分,不是这些时期的前前后后罗中立就没画过风景,而是因为他在这三个时期的风景画创作相对集中,且各有特点,既便于笔者论述,也便于读者观览。  罗中立曾谈到过写生风景:“这种手工活,我们这一代从起步开始,实际上水平并没有增长。我
期刊
前几天,在杭州孤山的敬一书院与美院朋友一起品茶,他忽然问道:在浙派油画系的近现代画家中,你喜欢哪位?我一时语顿……  因为喜欢的浙派画家很多,每位画家都各具特色,并不能马上排出座次,且随自己的认识时日递进,爱好又有新的变化。紧接着,朋友问喜欢的原因和标准。这次我倒可直接回答:其一、要具备底蕴和内涵,这是画家的一种基本修养和素质。其二、要有开创性,有自家语言方式,这些都是作为艺术大家的必要标准。浙派
期刊
一提《父亲》,谁都会想起80年代初期,在“全国青年展览会”上拿金奖的那幅用描绘领袖人物的巨幅尺寸描绘普通农民的肖像画,它曾经以其视觉冲击力和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  70年代80年代初期,正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极“左”的文艺方针和政策,把现实主义践踏得面目全非,“文革”时期的表现形式“红、光、亮”,“高、大、全”把现实性的品格丧失殆尽,“文革”结束后(即1976年打
期刊
在现代中国画坛上,林风眠的画是人们最能一眼就辨认出来的。他从众多的名家巨宿间跳了出来,他有独自的世界,只属于林风眠的世界。他的画面,既独特分明,又包罗万有,那娴静端丽的仕女人物,那穷尽殊相的静物花卉,枝头上的小鸟,芦塘里的秋鹜,林间的猫头鹰、泽畔的白鹤,更有那秋山春水,松林柳溪,诗一般浓的朝晖与夕照……单纯,希而富有。他的画幅并不以大取胜,一律以不可抗拒的方形(从33*33公分至85*85公分),
期刊
刘春冰的组画《暧昧》是一组以现代都市人物为主的油画作品,倾诉了都市的情言。  这些油彩所绘制的作品,虽然丰富多姿,但其主调基本是粉红,充满了浓郁的性感和肉感。这些色彩的运用具有浓郁的法国印象派的风格,让人联想起那些光与影的奇特的游戏。其线条则沿袭了中国传统水墨的技法,某些局部甚至可以看到书法艺术中独有的生命力的律动。由此色彩和线条所构成的图像十分鲜明艳丽。特别是一些组合的图像使其作品的意义更加丰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