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0年前的中国,国势衰退,列强欺侮。五千年辉煌的中华文明处在停滞、封闭、落后的低谷中。民族的启蒙,思想的解放,旧传统的突破,这是时代的呼唤;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发展现代文化,这是历史的大趋势。
100年来,一代代艺术赤子们呕心沥血苦苦求索,以艺术生命的奉献,汇入了民族解放、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推动了古老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于是,一种新的文化因子,曲折而又倔犟地生长起来,油画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走进中国美术的系列,融合、演化、生根、发芽,终于成长为祖国艺坛里不可或缺的花朵。为中国艺坛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明清回顾(1542-1899年)
15世纪30年代尼德兰画家凡·艾克兄弟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油画技法,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如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把画有天主、圣母的油画作品带入中国,引起“西画东渐”之风。
代表画家:清康熙年间入京的传教士兼宫廷首席画师郎世宁。
代表作品:郎世宁《香妃戎装图》(约18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一改传统中国画人物“正面律”形式,服饰颇为西方。
引进与传播(1909-1949年)
20世纪初的“西画东渐”主要表现为以海外留学生为代表,在西方文化大规模移植至中国环境下,引进和传播油画教育与现代画风。
代表画家:李叔同、吴大羽、关良、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潘玉良、朱沅芷、吴作人等。
代表作品:徐悲鸿《田横五百士》(局部,1928—1930年作),“以西方的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
重建艺术功能(1949-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术教育采用苏联模式,偏重现实主义,讲求艺术社会教化功能,批判西方现代艺术流派。
代表画家:罗工柳、董希文、王式廓、詹建俊等。
代表作品:董希文《开国大典》(1952年作),作为油画政治风与民主风的典范,广为流传。
“文革”绘画(1966-1976年)
“文革”席卷全国,中国油画乃至艺术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油画也转为“红光亮”和“高大全”的政治符号。当时各式各样的“毛泽东形象”与“英雄赞歌”成为各类艺术作品的主要题材,但它们的作者不会想到,十几年后,这类作品成为“政治波普”的图像来源,走上国际画坛。
代表画家:刘春华、唐小禾、汤小铭、陈逸飞等。
代表作品:刘春华《毛主席去安源》(1967年作),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样板绘画,“红”遍全国。
延仲与转折(1977-1984年)
走出“文革”阴影,油画创作开始脱离政治束缚走上艺术本身发展轨道,开始探索“形式美”。其中,回溯“文革”的“伤痕绘画”与回归现实的“乡土绘画”成为主流。其中,陈逸飞、魏景山《蒋家王朝的覆灭》(1977年作)突破“文革”程式,成为革命现实主义经典。陈丹青“自然主义”的《西藏组画》轰动一时。
代表画家:陈逸飞、程丛林、罗中立、陈丹青、何多苓、丁方、尚扬等。
代表作品:罗中立《父亲》(1980年作)、《北风》等以“超级写实主义”风格确立了乡土人像的里程碑。
激情岁月(1985—1989年)
在新古典主义盛行的同时,1985年美术新潮运动用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与美学冲击传统,中国油画开始具备激情与理性并重的观念试验。
代表画家:张群、孟禄丁、李山、张晓刚、毛旭辉、王广义、靳尚谊等。
代表作品:张群、孟禄丁《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局部,1985年作),充满困惑、思考和当时流行的象征主义味道。
世纪末的开放(1900—2000年)
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社会的历史转折影响着艺术更为快速而多样化的发展。油画家们在对技术熟练和“再现现实”厌倦之后,热衷于阐释“内心世界”,求新求变。这10年成为中国油画史最活跃的10年,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新生代、艳俗艺术、新表现主义等油画风格风起云涌。
代表画家: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刘小东、俸正杰、尚扬、石冲等。
代表作品:方力钧“大头系列”作品(上世纪90年代作),用调侃画面反映当代人无聊状态。
在踏入21世纪五个年头之后,中国的油画家更在苦苦寻求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融汇,寻找理性与感性、科学与艺术的黄金分割点,正在创造具有时代精神、地方色彩、个性特征的中国油画。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油画将会越来越好,油画的中国风也会越吹越劲。
100年来,一代代艺术赤子们呕心沥血苦苦求索,以艺术生命的奉献,汇入了民族解放、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推动了古老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于是,一种新的文化因子,曲折而又倔犟地生长起来,油画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走进中国美术的系列,融合、演化、生根、发芽,终于成长为祖国艺坛里不可或缺的花朵。为中国艺坛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明清回顾(1542-1899年)
15世纪30年代尼德兰画家凡·艾克兄弟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油画技法,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如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把画有天主、圣母的油画作品带入中国,引起“西画东渐”之风。
代表画家:清康熙年间入京的传教士兼宫廷首席画师郎世宁。
代表作品:郎世宁《香妃戎装图》(约18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一改传统中国画人物“正面律”形式,服饰颇为西方。
引进与传播(1909-1949年)
20世纪初的“西画东渐”主要表现为以海外留学生为代表,在西方文化大规模移植至中国环境下,引进和传播油画教育与现代画风。
代表画家:李叔同、吴大羽、关良、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潘玉良、朱沅芷、吴作人等。
代表作品:徐悲鸿《田横五百士》(局部,1928—1930年作),“以西方的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
重建艺术功能(1949-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术教育采用苏联模式,偏重现实主义,讲求艺术社会教化功能,批判西方现代艺术流派。
代表画家:罗工柳、董希文、王式廓、詹建俊等。
代表作品:董希文《开国大典》(1952年作),作为油画政治风与民主风的典范,广为流传。
“文革”绘画(1966-1976年)
“文革”席卷全国,中国油画乃至艺术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油画也转为“红光亮”和“高大全”的政治符号。当时各式各样的“毛泽东形象”与“英雄赞歌”成为各类艺术作品的主要题材,但它们的作者不会想到,十几年后,这类作品成为“政治波普”的图像来源,走上国际画坛。
代表画家:刘春华、唐小禾、汤小铭、陈逸飞等。
代表作品:刘春华《毛主席去安源》(1967年作),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样板绘画,“红”遍全国。
延仲与转折(1977-1984年)
走出“文革”阴影,油画创作开始脱离政治束缚走上艺术本身发展轨道,开始探索“形式美”。其中,回溯“文革”的“伤痕绘画”与回归现实的“乡土绘画”成为主流。其中,陈逸飞、魏景山《蒋家王朝的覆灭》(1977年作)突破“文革”程式,成为革命现实主义经典。陈丹青“自然主义”的《西藏组画》轰动一时。
代表画家:陈逸飞、程丛林、罗中立、陈丹青、何多苓、丁方、尚扬等。
代表作品:罗中立《父亲》(1980年作)、《北风》等以“超级写实主义”风格确立了乡土人像的里程碑。
激情岁月(1985—1989年)
在新古典主义盛行的同时,1985年美术新潮运动用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与美学冲击传统,中国油画开始具备激情与理性并重的观念试验。
代表画家:张群、孟禄丁、李山、张晓刚、毛旭辉、王广义、靳尚谊等。
代表作品:张群、孟禄丁《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局部,1985年作),充满困惑、思考和当时流行的象征主义味道。
世纪末的开放(1900—2000年)
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社会的历史转折影响着艺术更为快速而多样化的发展。油画家们在对技术熟练和“再现现实”厌倦之后,热衷于阐释“内心世界”,求新求变。这10年成为中国油画史最活跃的10年,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新生代、艳俗艺术、新表现主义等油画风格风起云涌。
代表画家: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刘小东、俸正杰、尚扬、石冲等。
代表作品:方力钧“大头系列”作品(上世纪90年代作),用调侃画面反映当代人无聊状态。
在踏入21世纪五个年头之后,中国的油画家更在苦苦寻求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融汇,寻找理性与感性、科学与艺术的黄金分割点,正在创造具有时代精神、地方色彩、个性特征的中国油画。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油画将会越来越好,油画的中国风也会越吹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