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手机控”,做自我的主人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on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控”,这是信息化时代学生不得不面对的一种诱惑,也是班主任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思考:学生的一生要面临林林总总的新生事物,教育学生排斥它们绝不是教育。真正的教育应在于引导学生在勇敢地面对新生事物中加深认识,从而正确使用新生事物。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并以此为契机,唤醒生命中的自觉意识,这才是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每接手一届新生,我都会举办一场辩论会,给学生戴上一个神奇手环,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最后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公约。虽然这个时间较长,有时需要用一个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但只要你用心守望,生命自觉意识被唤醒时的声音你就一定能听得到。
  正反辩论,形成正确认知
  手机有没有危害?怎样正确使用才能缩小其危害?这些话从教师口中说出,往往会被学生视为说教,而且怀疑老师的用意,很难起到什么效果。采用辩论赛的方式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
  首先,学生如果想与人辩论,就必须深入了解手机的功能以及手机的利弊,这就需要他们查阅大量的资料。学生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对手机使用中的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其次,辩论需要正方反方,正方如果想取得胜利,必须从正面挖掘使用手机的好处,而这些正是班主任要正确引导的方向。反方如果想取得胜利,就必须从反面去发现手机使用中的危害,这也是班主任要告诫同学们的地方。所以辩论双方想表达的观点以及所使用的事例,对学生来说都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2011级学生王泽宇作为反方反驳“手机社交方便快捷”的观点时,就曾引用一句网络名言:“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你我远隔天涯,而是你就坐在我面前,却在玩手机。”他结合一位美国母亲给孩子使用手机的五项约定表达了自己对“手机社交”的不认同观点。他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与你用短信微信联系的人面对面聊聊天,因为这才是一种真正的生活技能。”当他表达完这个观点时,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第三,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作为评委,在点评环节进行的总结和鼓励便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此时更可不着痕迹顺势引导。
  在2011级辩论赛点评时,我说:“手机已经不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是你们将来,一定会面对更多的新生事物。老师不仅不希望大家对新事物排斥,而且还希望大家积极尝试、理性面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是一个智慧的人,才是一个有自控能力的人。我赞成同学们的观点,手机只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绝不做手机的奴隶!
  “神奇手环”,改掉不良习惯
  美国著名牧师威尔·鲍温曾发起过一项“不抱怨活动”,每位参加者被邀请戴上“不抱怨手环”,只要察觉到自己在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直到手环可以在同一只手上戴满21天为止。这个活动开展了不到一年,就吸引了全球八十多个国家的六百多万人参加,而且以其神奇的效果被人称作“神奇手环”。
  “神奇手环”之所以神奇,根本原因是生命自醒后所表现出来的不可估量的力量。手环只是利用了生命向上的自我需求,以一种外显的方式时时提醒佩戴者他已坚持了很久,从而对人改掉不良习惯起到了神奇的促进作用。
  借鉴“不抱怨手环运动”,2011级学生高一上半学期,在班级辩论赛后,我从校园外购买了二十个神奇手环,以十五个有“手机控”的同学为实验,开展了我们班自己的“正确使用手机神奇手环运动”。
  首先,我们选定了辩论赛后的第一次正式班会时间,我先通过PPT正式地给学生们介绍了“不抱怨手环运动”的发起、现状以及手环的神奇效果。这种介绍之所以要正式一些,就是要让学生相信这场运动是真的,而且这种奇迹也是真的,这就给了全班同学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第二步,让事先选好的十五名学生一一说出自己所期望的效果。2011级学生小章“手机控”非常严重,每天早上起床,如果不刷一遍“人人”,他就开始不了一天的生活。那天他也表达了对自我的期望,他的第一步期望是一周刷一遍“人人”。从天天到一周,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所以即使他没有把期望定在“杜绝”上,我还是给了他最热烈的掌声。
  第三步,教师“授环”,并留影纪念。那天班会上,当十五名学生接受了神奇手环后,他们围在一起,把手放在洁白的讲台上,随着相机“咔嚓”的快门声,他们一齐喊出了他们的心声:生命的左右,我们自己控制!
  第四步,班主任要及时督促。作为高中学生,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也正因为如此,教师更需要时时塑造。所以学生戴上手环后,教师要时时留意,常常观察,处处提醒。一般来说,教师要一周召开一次小型聚会,让这十五名学生分享戴手环的心得,在分享的过程中会让大家相互激励、相互促进。
  第五步,向全校发起倡议,以领袖的行动来影响自我心志。经过两个月,试验的十五名学生基本上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向全校学生发起“神奇手环运动”,让这曾经有“手机控”的学生变成这场手机运动的领袖,以领袖的行动来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心志。倡议书可以用讲故事、分享经验的方式进行,这样对同学才会更有吸引力。
  演讲比赛,强化成功信念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命的自觉与自醒在与人分享中会更加清晰明确。所以经过了前两步之后,教师要利用一个相对完整的班会时间,举办一场班级或年级演讲比赛,主题为“分享你的成功,说一说你与手机的那些故事”。之所以用演讲的方式与大家分享,是因为演讲最动人的力量在于故事,在于故事背后的心路历程。让这些同学袒露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也是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他们曾经的苦闷、徘徊、犹豫,以及他们开始自省时的决绝、自豪、自信,以自省唤起更多生命的自省,从而在全班以及全年级形成一种正确使用手机的风气!
  制定公约,促使生命自醒
  其实,生命的自觉意识被唤醒后,学生再玩手机的情况依然会出现,但是你要相信,这种情形只是学生学习之余的一种消遣,就像我们累了想听首歌、上会儿网一样,学生也是如此。“手机控”这种情形再反复出现的概率很少。所以公约的制定只是一种外显的自我约定,它的作用仅仅在于时时提醒着每一个从“手机控”中走出来的同学:告别“手机控”,做自我的主人!
  教育的出发点是生命,理想的教育应该是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相信生命进而解放生命。所以当学生出现了“手机控”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生命自醒的力量,用一个学期乃至更长的时间来守望生命,静待生命花开的声音!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辅导理念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人生转折点。校园环境是他们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学生的个性、脾气、习惯千差万别,难免会在人际交往方面发生矛盾冲突。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学校适应困难等问题。而在一个班集体中,同学间彼此的信任是一个班集体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只有团体成员间有信任感,个体才能感受到安全感。因此,建立和谐、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提高学生人际适应能力是初
期刊
对于过激的行为问题、扰乱集体的破坏行为和哗众取宠的捣蛋行为,用一下集体冷淡也未尝不可,但并不适用所有的情境,比如,孩子本身就有人际交往退缩的倾向,集体的冷淡会使问题更严重。这种方法不能被滥用。  被集体冷落排斥,会让人孤独焦虑,甚至恐惧,有的还会引发攻击性行为。同伴团体能满足儿童交往与归属的需要,在促进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儿童独立性的逐渐增强和社会性的不断增加,儿童在团体中的地位、
期刊
班主任如何在共同体中获得真正有效的成长?吕新辉老师在团队中的学习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首先,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带着问题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让班主任在共同体中的学习有了真实具体的内容和明确的方向,从而避免了当下在不少共同体中较普遍存在的空谈、闲谈和泛泛而谈的空转现象。正像吕老师在文中所说,“天南海北的班主任聚在一起,都是针对各自班级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研讨”,这是“每参加一次研讨”,“成长
期刊
黎凡是2012年我文科班上的一名学生,开学的时候一切还算正常,也并没有引起我这个初来乍到的班主任的注意。后来的一年,80后“潮师”与90后“潮女”之间经历了几番有关“说教”与“时尚”的较量,这些较量,让我们学会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也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情谊。  硬性规定遭遇时尚抵抗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翻开《中学生守则》和很多学校的校规,都会发现里面有一些有关学生穿衣着装方面的硬性要求。
期刊
中午13:30,睡梦中被手机铃声吵醒,一看是学校门卫室的号码,有点不悦:“你好,有什么事吗?”“请问你是曾坚成老师吗?我是邮递员,有你的一张汇款单,让校警代签收,可以吗?”“哦?可以。”我疑惑地应了。“爸爸,是不是有人见我们要买房子钱不够,就寄来给我们?”被吵醒的女儿问道。是啊,正为购房首付款忙乎,谁会雪中送炭?  从门卫接过汇单: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二路129号,《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期刊
依然记得当年网络论坛之兴盛,教师们几乎每天都在激情地思考教育、谈论教育。然而在涌现李镇西、万玮、干国祥等少数名师的同时,更多的人如石沉大海,销声匿迹。  为何如此?因为大多数教师在走入共同体的时候,失去了自我。一种没有自我的学习,无论你多么有激情,都不可能真正地成就自我。而今各种教研共同体方兴未艾,尤以网络QQ群为主要平台的研修团队遍布,进入过笔者眼中的就不下于百,更有一些团队“连锁店”,研修内容
期刊
四、调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除了以上工作,落实各司其职实现各尽其职还有两件大事要做:  第一, 保护、增强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 提升学生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这两件事做好,工作才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学生的积极性不是靠说教,而是靠班主任调动和保护的。方法都是通用的,并无特别的技巧,坚持去做,才会有效果。  1.鼓励先进  大力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是最简单有效的方
期刊
圣诞节前夕,教室里弥漫起一种节日气氛。常见学生们拿着气球或是礼物、卡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对于学习,孩子们也有点心猿意马了。“毕业班的学生们该一门心思学习才对!”虽上有禁令,但学生们“下有对策”,送礼物由地上转入地下,依然在悄悄进行。  “今天课间操趁学生做操时间,班主任各自去班里搜一搜礼物,一旦发现,马上没收。”级部主任再次下达命令。于是,不多会儿,我便提着两袋包装精美的“平安果”回到了办公室。
期刊
现在,学生通常把班主任老师称为“老板”“老班”,可见其影响之大,正因如此,班主任也是其他任课老师管理学生的“靠山”。然而,教学工作繁忙琐碎,谁都难免百密一疏,班主任也不例外,作为语文老师,我就经常利用日记、随笔、作文等便利条件给班主任“助阵”,因而被学生封为他们的副班主任,从教二十年,倒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姑且称为语文老师的副班主任心经吧。  好事情坏事情  文章是心灵的外化,批阅随笔让语文老师
期刊
“老师,现在我们最期待的日子就是周五晚上了。”浩天对我说。我对她眨眨眼睛,笑着说:“我也是!”这一时间是我们的“才子箱”开奖的日子。  说起我们班的“才子箱”,就不得不说到我在《教师博览》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是《西方教师如何奖励学生》。文章中详细地介绍了西方的教师是如何奖励学生的,其中有一条让我大受启发。那就是每周老师都努力“当场抓住”表现好或做好事的学生,让被“抓住”的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