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超:中国精英人群之变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人们对精英人群的定义,基本上是粗略地以高收入、高学历、高消费来界定。但实际上,今天用这样的特征已经很难去描述“精英”这个消费阶层。
  我对这个人群有个新的定义,将他们定义为“精众”。
  当前精英人群的四大特征
  第一,精选。这个人群对于自己的生活、工作、消费,有一套自己选择的逻辑。早已不再是品牌提供什么就接受什么,或者品牌标榜什么样的符号就一定要去附庸、跟随。
  第二,精致。这类人群在生活的细节品位层面,非常在意在用户触点上的体验。一个品牌要影响到他,不是单纯只会讲故事,而是产品从工业设计到服务体验的诸多环节,都注重精致性。
  第三,精英。精英人群追求影响力,是他们圈子里的意见领袖,能够带领很多人跟随。
  第四,精明。很多人认为,精英有钱,有消费力,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品牌是第一位的。其实不是。精明的概念是什么?这个人群对今天这种碎片化的信息、狂轰乱炸的信息是有免疫力的。他们不会单纯地相信所谓的海量信息,会更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也就是他们有自己的坚持和判断。所以这个时候,所有营销都要转而去做价值观,去做生活方式,强调自己企业的社会责任。
  如果与大众相对比,信息的传递就可以影响大众的消费;而对于精英人群,更重要的则是传递一种信任。


  产业升级需要重构精英商业逻辑
  在目前新的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中国的整个消费结构正在升级。现在其实是一个精英消费的产品和服务都短缺的时代。精英阶层可能会发现,虽然他们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时花费了比大众更多的价钱,但是,他们依然有很多的痛点。
  因此,我认为今天是一个精众商业时代。
  在未来的五年,整个中国市场上的品牌,都会面临精众化的转型和精众化的变革,尤其是本土品牌。
  过去很多中国品牌靠产品、价格、渠道来取胜。可能在今天的很多消费品当中,这些品牌依然占据着行业老大、老二的位置。但是,在应对整个消费升级,面对精英消费和精众商业裂变的趋势,未来整个商业的逻辑都要重新思考和设计。
  也就是说,每一个品牌都要有自己的品牌架构,而这个架构中,一定要有满足精英消费的东西。这个东西不一定要有很大的规模,但是它能够提升品牌的含金量和品牌形象。
  我们看到很多品牌面对中国精英人群出现问题的例子,比如大家都在讨论宝洁。宝洁在中国陷入了一个新的困境,它过于满足大众阶层的偏好,忽视了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精英人群对于产品、包装、概念、健康等的诉求。所以,这么多年宝洁是一成不变的,营销模式也是一成不变的,这就导致它在中国陷入了大众市场的泥潭中无法挣脱的现状。这也提醒很多中国品牌,怎么去捕捉下一个有实力的消费阶层。
  上一代“活成他人”,这一代“活成自我”
  再换个角度看消费升级。以今天的90后为例,其实90后从出生起消费就被升级了,他们还在摇篮里、在婴儿车里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已经给他们的消费赋予了“精英消费”的标签,或者说在品牌选择的方面他们已经变得非常讲究品质。当这代人走进社会的时候,你一定会发现他们有趋优消费的特点。但是,他们的趋优消费,也包括精英消费,与过去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们都在从过去追求社会认同,更多转向自我认同。
  所谓社会认同是什么?比如:我一定要开一辆某某品牌的豪华车,一定要拥有一个奢侈品牌的包。但对于今天的精英来讲,这是上一阶段的精英消费的目标,这是在活成他人,在活成美国的中产阶级,活成刚刚富裕起来的阶层,活成企业家,活成成功人士。所以所有的品牌都在标榜自己是成功者的选择。
  但今天这样标榜的品牌已经很难打动消费者,为什么呢?因为今天的精英人群,要的是活出自我。
  所以,在上一波的消费浪潮里,豪华车的消费、奢侈品的消费,基本是靠符号制造出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但是今天,奢侈品在中国遭遇了寒冬,豪华车消费也不再那么疯狂。因为,现在的精英选择的是活出自我,这个品牌能不能代表他自己。品牌与精英的自我是一个匹配的关系,而不是一个被用来标榜的关系。
  帮助精英“发现意义”才是关键
  我们知道大众消费是清单式消费,要买房,要买车,要买生活用品,因为大众需要计算自己的整体开支。但是,对精英阶层来讲,更追求的是品质,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精英人群在消费中追求的是“发现意义”。就是说我消费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时候我们说,有一股新的精英消费的浪潮,叫作探索式消费。
  比如精英人群去旅游,可能在三亚的海边住上一个星期,哪儿也不去,坐在那里思考人生或做其他事情,他会去享受这个过程。而不再是过去的那种赶景点、拍照、秀后走人的方式。他们越来越追求自我内心的一种体验。
  还有一个变化是,精英人群消费越来越追求的是价值观的认同。价值观是品牌一定要有一种主张或态度,且与精英阶层的人生、生活调性相一致。
  这样的消费驱动的是什么?今天品牌要影响精英的消费,不是单纯地对精英人群讲“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你为什么”。
  在过去大众营销的时代,中国品牌塑造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断地讲“我是谁”“我怎么好”“我超越同行”“我在行业里是领军品牌”,但是很少去讲自己的品牌意义。
  目前,我们看到在社交媒体和所有信息嘈杂的环境中,大众跟随的东西,都是表面的东西。大家转发一条微信,是信息的狂欢,却很少去思考背后的意义。但是精英阶层,是思考背后意义的。所以打动精英人群的产品要有意义,品牌要有意义。
  于品牌而言,怎样将自己的意义制造出更大的想象力和未来感,这是今天塑造精众商业的时候,要去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创业大潮将无数有志之士卷入,然而有时难免盲目奔跑,却忘了驻足思考怎么做才能真正应对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在双创战略驱动下,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而人才的需求量远高于市场上所能够提供的,抢人大战到了白热化的状态。  企业为吸引、保留员工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合伙人制、创客、蜂窝型组织、去中心化、阿米巴等接踵而来。  整个社会沸腾了起来,也带来了莫明的狂躁。企业发展中,急功近利又一次得以彰显。
期刊
在素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长沙,总不缺少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知名民营企业和集团,而其中的远大集团似乎有点“怪”:  这是一家向全世界80多个国家提供空调、自己却较少用空调的企业。  这是国家第一个以企业名字命名的科技园区,却最不像科技园。一平方公里的面积,68%为生态保护区和有机农场。  创始人、董事长张跃说,企业近三十年来,他只相信科技创新。  这样一家企业,为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求发展的模
期刊
10月22日,当我们在远大科技集团结束今年“《中外管理》标杆游学团”的第六站时,“自信”是老板张跃及其团队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一个印象。正因为自信,张跃的原创情结才会这么浓烈,远大的技术创新才会这么霸蛮。  难得自信  很多朋友肯定会说:自信重要,这还用说?不自信的人,也当不成领导啊!  殊不知,真正的自信,对于国人来说,是相当稀缺而可贵的。近代百年来的持续挫败,严重打击了中国人的自信。即便是我们新
期刊
你是下属的“助手”吗?  专栏作家 杨柳君  管理有时是重复的。员工离职后又招聘,然后再培训,直至其上手,循环往复。这就难免令一些上司厌烦,他们发现培育下属实在是劳神费力。  企业里的人才培养向来是大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麻烦”在所难免,但世间所有有价值的事情又有几个不“麻烦”呢?现今社会中一直存有浮躁之气,先别说企业管理、部属培育了,国人喜欢“简单”解决问题的偏好在养育婴儿身上就能一窥一二。 
期刊
如果不出意外,作为新东方“二号人物”,陈向东大概会继续保持在新东方工作11年不休假的纪录。他下半辈子的大多数时间,仍旧会在地处北京中关村的新东方大楼9层会议室里度过,并且习惯同事们称呼他为“陈老师”。  然而,这一切在2014年1月戛然而止,陈向东从新东方离职。五个月后,他创办了中国最大的教育O2O平台“跟谁学”,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同年12月,跟谁学获得A轮融资金额高达5000万美元,一举
期刊
有人认为富士康会得不偿失,理由是:如果机器人可以轻易代替人力生产iPhone,富可敌国的苹果为何不自己建立机器人工厂来批量生产呢?富士康的价值又在哪里?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答案不是富士康扭头扔掉机器人,像鸵鸟一样把脑袋插进沙子里。聪明的人不会被自己绑架,而只能去适应趋势。和机器竞赛,人类必输无疑。在未来,像富士康这样的代工企业的优势,势必会慢慢失去,因为当生产的工作可以由机器人完成的时候,远距离运
期刊
德国媒体称,中国企业分成了新旧两个部分。旧的往往是国有企业,从事能源、供应、基础设施等行业,大多存在僵化、负债高、受地方或国家政策影响、腐败和创新周期漫长的问题。同时,腾讯和阿里巴巴等年轻企业乘着中产阶级需求不断增大的巨浪前进,它们属于国际投资者的宠儿,因为它们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市场地位以及强劲的增长速度。  邱震海: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呈现出“一个中国经济,多种转型形态”的情形。有的企业依然活在
期刊
来源:商业管理,2016年10月14日 作者:Dan Rockwell  你也许曾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培训你的员工,很有可能这些时间和金钱都被浪费了。可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你又不得不对员工进行培训。那么,不妨试试下面这几个小窍门,看如何运用它们进行有效地培训。  列清单。花一点时间写下你所厌恶的与培训有关的一切,然后在下次培训中剔除掉这部分,因为你不喜欢的这些,很可能你的员工也不喜欢。  让员
期刊
最近,因为某互联网公司推行“996”工作制度,遭到了大家在微博上的集体吐槽。遂有很多互联网企业的HR、老板、员工等与我讨论这个话题。  其实“996”的现象并不少见,也并非互联网公司才存在。原先很多传统的制造业,也有的在实行996工作制。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爆出大家的焦虑与不满,还是和员工的年轻化与其行为特质相关。  “新文化运动”浪潮  所谓的“996现象”,就是早上9点(或9点30)上班,晚上9点
期刊
最近一段时间,摩托罗拉移动“要让手机成为变形金刚”的努力非常瞩目,推出号称“重新发明手机”的Moto Z手机。  摩托罗拉移动的这次“卷土重来”,手里拿的“王牌”是模块化定制——从外观到功能均可定制,规划了四个模块:摄像模块、投影模块、扬声器模块、电池模块,每个模块可单独和Moto Z组合。  看起来很美。但正当摩托罗拉气势如虹宣布未来属于定制化时,9月初,谷歌刚刚宣布“搁置模块化手机的研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