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本科教学管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阐述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以人为本”的育人角度提出教学管理改革的创新举措,以达到学分制的育人理念和目标。
关键词:学分制 教学管理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058
学分制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选择,强调学生个体发展,以为社会培养多样化的人才为最终目标。目前我国高校已广泛实行学分制,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是建立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也纷纷在完全学分制下进行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相应学分制下的本科教学管理改革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笔者从事高校本科教学管理一线工作,又正值笔者所在的浙大外语学院在本科教育管理改革上力度较大,特对几年来的本科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做了一些思考总结。
一、 学分制运行对高校本科教学管理提出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各高校进行的学分制教学改革面临着众多困境,在教学管理方面也遇到了较多的问题与挑战。以下是笔者在浙大外语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几点突出的问题:
1、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还未真正落实形成
学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及其管理中,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相对于学生文化而言,是一种强势文化,教学中教师一味强调学科中心,教学管理中则强调对学生的制约和规范,学生文化和主体性的成长环境和机制受到极大的限制和破坏,学生主体角色缺席、自主发展需要被忽视,教师、管理者成为他们利益的“代表着”,很难形成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种文化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 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文化,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与学分制匹配的对自我学习有良好规划、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当然,学分制改革主体文化的缺失必然会导致这一教学管理改革很难向纵深方向发展,一些改革举措也往往流于表面或朝令夕改。
2、目前实行学分制下的“弹性学制”及“选课制”未能真正落实
浙江大学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但具体到各大类及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时,往往教学计划的弹性是不够的,基本的毕业学分还是要达到160分以上,正真提前毕业的学生很少。正常4年后需延长学制的规定学校也制定了相应限制,往往只是针对学业成绩不理想未能按时修读完学业的同学,而对辅修双学位的同学则没能开通相关渠道让他们在4-6年里来修读完一个以上的专业。这种做法与舆论普遍倡导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相违背的。
选课制度作为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核心环节一直是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重点。我校的选课制度经过几轮改革后已进入改革深水区。在选课安排,系统自动删选,补选、补选及补退选处理等环节都形成了较成熟的体系。但十多年的选课下来,我们发现优质课程资源不足这一主要矛盾始终无法通过选课系统的优化来得到解决。每次选课,优质课程开设数量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这与我国人均高等教育资源的严重紧缺有关,也是选课制改革中遇到的瓶颈。
3、课程资源及课程体系还未能完全跟上学分制的步伐
学分制实施的关键是课程资源的丰富及课程体系的科学完备。完全学分制的选修课比例要求达到30%—60%,而目前我校的选修课比例还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再者,目前大多数专业的课程管理都有重微观轻宏观现象。对单门课程的管理重视而忽视了整个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宏观管理。
二、 学分制下本科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的举措
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有所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浙江大学外语学院自2006年以来一直在学分制背景下探索一系列教学管理改革举措,现简述如下:
1、学业咨询中心建立
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育方针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学业咨询制度。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于2008年成立了学业咨询中心,发展至今已获得大多数学生认可。学业咨询中心依托本科教育科与学工办,主要针对学生学业规划,主修专业确认、辅修双学位选择、选课咨询等问题进行定期不同形式的工作。对学生的问题及时予以答疑并反馈到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当中,也为进一步教改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思路。目前,学院的学业咨询中心与学校的新生之友,学长制等制度相辅相成,深受学生信任。
2、 学业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完全学分制下原先行政班的概念会渐渐淡化,这使得传统上的行政班管理渐渐失效。为此,学院配合学分制建立了学业预警机制。对每学期获得有效学分低于18分以下的学生(由现代教务系统导出名单)进行专门的预警管理,了解其学习状态,跟进学业进程;对有效学分低于12分的学生进行警告(通知到学生家长),要求其书面做出下一步学习规划,并跟进其学习状态。学业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实施能有效将学分制下一些学习存在暂时困难的学生筛出并及时调整其状态,使其更好的进行后续学期的学习。这使得学分制下的学生学业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3、 加强课程组建设的管理
学校和学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尽量满足学分制下学生选课的需求,这也是提高学分制下教育质量之根本,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制定的课程既要充分发挥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社会的需求任意的选择课程,又要保证专业知识的整体性 ,达到学校对人才培养“宽、专、交”的要求。学院成立专门的课程组工作机制,在课程体系设立、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听课制度、课程考核等环节加强课程建设和管理。用激励机制保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投入,用科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质量,从而切实提高高校的课程教学质量,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4、通过组织学生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环节管理、学生期刊出版、社会实践、国际交流等提高本科生专业素养的培育
学分制管理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了加强,自由支配时间也大大增加。学院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学生期刊编辑出版等,使得他们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升华。目前SRTP、省创、国创科研项目学生的参与率逐年提高;学生所编专业刊物也得到了广泛好评。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成立了多个外语专业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是他们的专业水平,社会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高。
近年来,外语学院学生的国际交流人数逐年上升。学生去欧美等国家短期、中期交流项目增多。这些交流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他们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 结语
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改革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领域,本着“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学校和学院将在教学质量监控、校外学分认定系统的完善、暑期短学期课程教学班的开设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以更好的推行学分制下的人才培养工作。
关键词:学分制 教学管理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058
学分制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选择,强调学生个体发展,以为社会培养多样化的人才为最终目标。目前我国高校已广泛实行学分制,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是建立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也纷纷在完全学分制下进行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相应学分制下的本科教学管理改革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笔者从事高校本科教学管理一线工作,又正值笔者所在的浙大外语学院在本科教育管理改革上力度较大,特对几年来的本科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做了一些思考总结。
一、 学分制运行对高校本科教学管理提出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各高校进行的学分制教学改革面临着众多困境,在教学管理方面也遇到了较多的问题与挑战。以下是笔者在浙大外语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几点突出的问题:
1、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还未真正落实形成
学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及其管理中,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相对于学生文化而言,是一种强势文化,教学中教师一味强调学科中心,教学管理中则强调对学生的制约和规范,学生文化和主体性的成长环境和机制受到极大的限制和破坏,学生主体角色缺席、自主发展需要被忽视,教师、管理者成为他们利益的“代表着”,很难形成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种文化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 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文化,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与学分制匹配的对自我学习有良好规划、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当然,学分制改革主体文化的缺失必然会导致这一教学管理改革很难向纵深方向发展,一些改革举措也往往流于表面或朝令夕改。
2、目前实行学分制下的“弹性学制”及“选课制”未能真正落实
浙江大学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但具体到各大类及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时,往往教学计划的弹性是不够的,基本的毕业学分还是要达到160分以上,正真提前毕业的学生很少。正常4年后需延长学制的规定学校也制定了相应限制,往往只是针对学业成绩不理想未能按时修读完学业的同学,而对辅修双学位的同学则没能开通相关渠道让他们在4-6年里来修读完一个以上的专业。这种做法与舆论普遍倡导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相违背的。
选课制度作为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核心环节一直是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重点。我校的选课制度经过几轮改革后已进入改革深水区。在选课安排,系统自动删选,补选、补选及补退选处理等环节都形成了较成熟的体系。但十多年的选课下来,我们发现优质课程资源不足这一主要矛盾始终无法通过选课系统的优化来得到解决。每次选课,优质课程开设数量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这与我国人均高等教育资源的严重紧缺有关,也是选课制改革中遇到的瓶颈。
3、课程资源及课程体系还未能完全跟上学分制的步伐
学分制实施的关键是课程资源的丰富及课程体系的科学完备。完全学分制的选修课比例要求达到30%—60%,而目前我校的选修课比例还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再者,目前大多数专业的课程管理都有重微观轻宏观现象。对单门课程的管理重视而忽视了整个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宏观管理。
二、 学分制下本科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的举措
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有所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浙江大学外语学院自2006年以来一直在学分制背景下探索一系列教学管理改革举措,现简述如下:
1、学业咨询中心建立
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育方针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学业咨询制度。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于2008年成立了学业咨询中心,发展至今已获得大多数学生认可。学业咨询中心依托本科教育科与学工办,主要针对学生学业规划,主修专业确认、辅修双学位选择、选课咨询等问题进行定期不同形式的工作。对学生的问题及时予以答疑并反馈到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当中,也为进一步教改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思路。目前,学院的学业咨询中心与学校的新生之友,学长制等制度相辅相成,深受学生信任。
2、 学业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完全学分制下原先行政班的概念会渐渐淡化,这使得传统上的行政班管理渐渐失效。为此,学院配合学分制建立了学业预警机制。对每学期获得有效学分低于18分以下的学生(由现代教务系统导出名单)进行专门的预警管理,了解其学习状态,跟进学业进程;对有效学分低于12分的学生进行警告(通知到学生家长),要求其书面做出下一步学习规划,并跟进其学习状态。学业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实施能有效将学分制下一些学习存在暂时困难的学生筛出并及时调整其状态,使其更好的进行后续学期的学习。这使得学分制下的学生学业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3、 加强课程组建设的管理
学校和学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尽量满足学分制下学生选课的需求,这也是提高学分制下教育质量之根本,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制定的课程既要充分发挥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社会的需求任意的选择课程,又要保证专业知识的整体性 ,达到学校对人才培养“宽、专、交”的要求。学院成立专门的课程组工作机制,在课程体系设立、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听课制度、课程考核等环节加强课程建设和管理。用激励机制保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投入,用科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质量,从而切实提高高校的课程教学质量,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4、通过组织学生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环节管理、学生期刊出版、社会实践、国际交流等提高本科生专业素养的培育
学分制管理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了加强,自由支配时间也大大增加。学院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学生期刊编辑出版等,使得他们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升华。目前SRTP、省创、国创科研项目学生的参与率逐年提高;学生所编专业刊物也得到了广泛好评。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成立了多个外语专业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是他们的专业水平,社会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高。
近年来,外语学院学生的国际交流人数逐年上升。学生去欧美等国家短期、中期交流项目增多。这些交流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他们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 结语
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改革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领域,本着“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学校和学院将在教学质量监控、校外学分认定系统的完善、暑期短学期课程教学班的开设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以更好的推行学分制下的人才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