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反思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15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结束已有四个月了,但人们对比赛所倾注的热情依然不减。同时,人们也对这项赛事的独特性、对“肖邦现象”以及肖邦音乐在今日世界中的地位有所反思。
   当一位业余钢琴手演奏《前奏曲》《夜曲》或《玛祖卡》等简单的乐曲时,会对自己的创造性有所感悟。无论对于专业演奏者还是对于敏感的听众来说,这些乐曲或许就是他们探索艺术奥秘的漫漫长路上的伴侣。
   自肖邦年代至今,我们的生活条件已有显著改善,世界也变得今非昔比。随着技术的进步,原先肖邦需要几周时间完成的旅行,今天只需数小时。我们的穿着打扮已不同,我们有了电视、互联网等等。
   然而人类、作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在力争满足其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拥有复杂的感情生活乃至心理需求。这一点却未有丝毫的改变。
   肖邦在其作品中,有意识或更多的是无意识地向我们传达了他的深切关注。我们知道肖邦的一生充满剧烈的动荡变幻,而他的音乐对此也有所反映。在其华美精致、不落俗套的音乐之下,我们可以看到他深邃的个人情感:直面生活的苦与乐,生活中的烦恼和茫然,渴望和期盼,以及时隐时现的只有在梦境与幻想中才能找到的点滴幸福。
   当我们今天聆听或评议肖邦音乐时,我们是否有充分的能力架起一座通向作曲家的桥梁?我们能否理解和体验到作为音乐家的肖邦、抑或作为普通人的肖邦所具有的情感?今天的我们是否具有足够的敏锐性或者勇气、善意和信念,去相信这一切可能确有其事?对于作曲家的真诚忏悔我们有否做出回应,敞开心扉地接纳其中的意韵,以及关乎高贵、尊严和善意的纯粹之美?
   现今这个时代似乎孕育不出如此的人生观。罗曼蒂克在今天已行不通。把真诚和直率视为懦弱和缺乏主见,这已是司空见惯。在锲而不舍地追逐成功和辉煌业绩的过程中,真正的价值观已无人问津。
  在音乐界,在钢琴演奏中,我也看到有相似的趋势。然而,卖弄炫耀之风引发了争议。敏感度稍差的演奏者和听众常常沉溺于对肤浅、华丽的演奏的欣赏而无法自拔。他们并没有得到表面之下更为重要的艺术真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渴望在肖邦比赛中获得成功的演奏家来说,其精湛技艺和强烈的个性正是其获胜的一个障碍。过度的自由放任而没有深刻的思想积淀,使青年钢琴家更难以达到各种演奏手法的适度和谐和平衡,而这两者在肖邦音乐中都极为重要。
  肖邦比赛并不是专为技艺超群的钢琴家而设的竞赛。其他一些比赛却是如此,它们欲将青年演奏家推上世界舞台,而且做得相当成功。然而,华沙的比赛威望极高,也给了获奖者成名的机会(如波利尼、阿格里奇、奥尔松、齐默曼等)。这项比赛面向的是对肖邦的音乐内涵已有独特理解并对其表现出应有尊敬的演奏家。
  肖邦音乐的演奏传统非常丰厚,但是,不能毫无主见地模仿前辈大师——复制件总没有原件值钱。诚然,音乐演奏的美学观念在不断改变,但是钢琴家在受强烈欲望驱使而想以创新方式有别于其他演奏者时,不能对传统熟视无睹。这种态度是危险的,对于作曲家来说往往也不公平。
  这里,我想要绝对明确这一点:紧扣乐谱并不会对演奏者的个性有任何制约。肖邦的音乐为钢琴家留有足够的天地施展其精湛技艺、想象力、性情和个性,同时又忠于肖邦的美学观。
  对于肖邦风格的争论可以无休无止。自由派人士(观摩肖邦比赛的一些评论家) 期盼创新性的诠释,他们争辩说我们不知道肖邦本人实际的演奏情况,因为他的演奏没有留下录音。而其他人,包括我在内,认为我们已有足够多的肖邦同时代人对其演奏的描述,以及肖邦弟子们流传下来的肖邦本人自述。了解了主题以及演奏传统和直觉感受,我们就能解答有关肖邦音乐精神的诸多问题。由此我们想到了演奏者的美学问题:他的职责是服务于作曲家及其作品,服务于观众。演奏者不能利用肖邦的音乐来炫耀自己的精湛技艺,而应利用自己的精湛技艺和个性展现肖邦的情感财富及其音乐所欲表达的所有内容,并将其带给观众。这样做是否过于理想化?不,这种态度反映出一种负責任的要求。
  第15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结果已公之于众。最高奖获得者拉法尔·布列查赤是一位杰出的青年钢琴家,一位负责任的音乐家,他对演奏者的职责有很好的理解。他对演奏肖邦音乐富有天赋,懂得其中哪些属于古典,哪些属于浪漫,哪些为波兰所特有。他的演奏没有一丝一毫的做作,非常具有表现性,直率而又真诚。
  其他人如何呢?难道因为第二名和第五名空缺,就说是参加第15届肖邦比赛的钢琴家都没有天赋?情况并非如此。在参赛者中,确有一些极出色的音乐大腕,他们或曾在知名国际比赛上获过奖,或将很快摘取桂冠。无论是进入决赛的选手,还是通过第一轮和第二轮比赛的选手,都不乏其人。这里,我要重申一下:华沙的比赛是专为肖邦而设的,有些青年钢琴家,即便天资出众,也会感到难以体会肖邦的音乐艺术和演绎之中的重点所在,而实际上精湛技艺仅起辅助作用,只能用之于实现更高的目标。如果他们中的许多人能够不屈从于现代时尚的诱惑,不屈从于并非总被看好的自由发挥的诱惑,而是坚守许多永恒不变的价值观,那么光荣应属于他们!
   肖邦的音乐不仅表现美,而且也让我们隐约看到这样的一丝希望:人性中所有最有价值的、最高尚的、最纯洁的东西都会永存下去。
  肖邦比赛参赛者中有许多亚洲钢琴家。但我得承认,李云迪获得辉煌成功之后,我曾期望有更多的中国钢琴家来华沙参赛,并在肖邦比赛中占据重要位置。
  我深知并钦佩中国钢琴家所具有的艺术敏感性、想象力,以及演奏钢琴时的卓越心理和生理控制力。我确信下一届比赛中他们对肖邦音乐的演绎会取得成功。
   我曾有幸担任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也曾拜访过中央音乐学院并结识了许多杰出的中国教育家,如周广仁教授和但昭义教授。我十分欣赏音乐在中国所受到的尊重,这确实非常鼓舞人心。
   我向中国所有的肖邦音乐爱好者们致以最热烈的问候!
  
   安德列依·亚辛斯基,波兰著名钢琴家。 1936年生于波兰,曾在卡托维茨和巴黎学习钢琴,1961年获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同年开始音乐演奏生涯,足迹遍及波兰和苏联、欧洲、亚洲、拉美的许多国家。曾任卡托维茨音乐学院教授和钢琴系主任,德国斯图加特高等音乐学院教授。在许多国家举办过音乐大师班和讲学活动。自1975年起担任诸多重大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如伊丽沙白、玛格丽特·隆、鲁宾斯坦、柴可夫斯基、利兹、都柏林、布索尼、范·克莱本以及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等。2000年和2005年他两度出任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委会主席。
其他文献
保康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986年,为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城区学校布局调整,自2012秋开启“一校两区”办学模式。多年来,学校坚持“让生命阳光般灿烂”的改革发展方向,践行“和太阳一起奔跑·每一个都精彩”的办学理念,强化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着力打造了一支勤奋卓越、实干有为、自觉争先、主动创优的智慧教师团队。  强化思想引领 提升教师素质  强化思想引领,落实政治学习。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宣传贯彻党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大革命失败、抗日救亡、八年抗战、解放战争等,因此政治、商业、殖民等因素必然会对刘雪庵的流行音乐创作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使得他的流行音乐作品显得错综复杂和扑朔迷离。在如此前提下,要想对刘雪庵的流行音乐作品作出一个尽可能接近客观、公允的历史评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刘雪庵主要活跃于二十世纪三
过一年多的策划与筹备,2007年6月3日—10日的“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建校50周年暨国立音乐院幼年班成立62周年”校庆庆典活动已圆满落下帷幕。     在这一周中,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接待了各级领导,几十余所兄弟院校、单位的代表,曾在附中任教的教授、老师以及来自海内外的上千名校友;组织了包括开幕式、闭幕式在内的几十场系列音乐会、学术讲座、铜像揭幕仪式、追思会、校友聚会;向各界人士展示了附中从国立音乐院幼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五交响曲作于1971年,首演于1972年1 月,由他的儿子马克西姆·肖斯塔科维奇指挥。    出人意表     在此之前,不少苏联学者曾断言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已经脱离了交响曲体裁的原有轨道,他们说:交响曲作为一种“器乐戏剧”已经不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人们甚至把这种转变的原因也总结了出来:在我们的时代,古典式的四乐章套曲已很难继续保持它原先被普遍认可的质量,因为交响曲同清唱剧﹑大合
随着新音乐在中国大地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种为作品服务、表现更为丰富多彩的“新人声”演唱方式。本文在提出新音乐下的“新人声”概念之后,具体结合叶小纲《大地之歌》中出现的“新人声”的一些表现特征进行阐述,最后对“新人声”提出了几点思考,希望引起广大声乐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进而共同推进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新音乐①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以其惊人的速度在中国大地上发展起来,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之
色的秋天——房晓敏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于2006年11月3日晚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值得关注的是这场音乐会集中向人们展示了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作曲家房晓敏教授多年以来创作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8部。这些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管弦乐作品在音乐创作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特别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时代性、民族性、写实性、融合性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应的艺术创作水平。作者自1980年以来发表民族管弦乐作品至今,一直努
出于对古筝的喜爱,我对这方面的新作品格外关注。由两位著名作曲家创作的同一体裁的新作、并在一场民乐作品音乐会上同时演出,这尤其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自鸣》系列Ⅱ是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唐建平为日本十三弦筝而写的近作;《林泉》是叶小纲教授应邀为当年“龙音杯”国际古筝比赛而作的参赛作品。正如音乐会的主持人——唐建平在演奏前的介绍中所说:之所以把两部筝曲的演出顺序安排在一起,并非要让它们比个高下,而是
冯明洋研究员用毕生精力撰写的《越歌——岭南本土歌乐文化论》一书,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纳入“岭南文库”正式出版了。这样,岭南文库仅音乐专著就有了四大本(包括黎田、黄家齐著《粤乐》,陈天国、苏妙筝著《潮州音乐》,胡希张、莫日芬、董励、张维耿著《客家风华》)。由于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我一向对各地的民间音乐都极爱学习研究,也出过几本专著。从中原来到岭南十多年,对岭南本土音乐更是喜爱,所以这些书都是我十分看重
2020年春,一场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网络教学在郧西县拉开了序幕。在千万个家庭里,上课、下课;升旗、课间操;德育工作、班团队活动……一切都和学校一样要求,一样落实,一样都没有放松。  随着网课的开通,如何保证网络两端的教学活动能有效实施,如何保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在家长复工复产后学生的监护与陪伴如何落实等困惑与问题摆在了郧西教育人的面前。县教育局一班人认为,通信技术再先进、社交软件再高级,也代替
王耀华教授是中国当代音乐学家,以勤奋敬业著称,学术成果累累。自1980年以来,已发表论文112篇,出版学术著作(含译著)25种,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8项,省级课题1项;与此同时,他还先后指导27名硕士生与25名博士生完成了各自的学位论文。这众多的著述涉及到多种学科,内容丰富,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即:福建传统音乐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世界民族音乐研究、中日音乐比较研究、音乐教育研究、音乐学学科建设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