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vf170073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省文科高考状元徐舒扬认为,要学好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我的母亲是语文老师,记得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母亲就要求我每天晚上阅读一小时,内容不限,报纸、杂志、书籍都可以,只要看得懂就行。这不但扩大了我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使我养成了看书阅读的好习惯。叶圣陶先生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来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来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以上论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一个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语文教师,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工夫,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影响,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在新教材发给每个学生以后,我要求学生先把整册书目录看一下,了解整册书共分几个单元,每单元的重点是什么,每单元都有哪些课文。课前每篇课文至少要读两遍,通过查阅字典及书下注释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出处及文章体裁,大体熟悉一下课文内容,理一理作者思路,用笔圈点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同学探讨。学生在预习阶段也许不能进行得头头是道,但是最关键的是培养他们动脑筋的习惯,他们事先动了脑筋,讨论的时候,遇到与自己理解不太吻合的,就会作比量长短的思索,对自己不理解的就会特别追求解决。这种思索与追求对鼓励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是很有价值的。
  2.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听课时要求学生注意力要集中,要认真仔细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话,并善于把握话语的中心和要点,不时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记在听课笔记本上,以备作业或复习时候用。教会学生学会排除干扰,比如隔壁教室在上音乐课,歌声飞扬,掌声起伏,我让学生听读陌生的短文,然后提问检查,看谁的注意力最集中,这样多次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的能力,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3.培养踊跃发言的习惯。在课文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比如:在教《社戏》一文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质疑,说文中安排偷豆这个情节不好,有损鲁迅先生的形象。有的学生马上进行反驳,说文中的“我”不是鲁迅先生;有的说安排这一情节更好地表现了阿发、双喜等人的性格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大家探讨的积极性。再说,课堂上踊跃发言,既锻炼了学生胆量,提高了他们组织语言的能力,活跃了思维,也对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习惯。如今社会书籍繁多,五花八门。中学生时间有限,甄别能力弱,时间紧,我便要他们选择适合自己欣赏能力的,有助于他们成长的优秀作品来读。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优势,抽时间带学生精心挑选,互相传阅,写读后感,谈体会。帮助学生选有益的书看,既节约了时间,也有益他们的身心健康。
  2.培养动笔看书的习惯。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我竭力提倡动笔看书,要求借助工具书,对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用本子把这些字的读音和解释记录下来。把自己认为好的词句、精彩的段落记录下来,过段时间在班上交流。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阅读的面也广了,还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在阅读中,还要求学生养成对一些关键词语、警句、内容、要点,予以圈、点、评、注的习惯,这种习惯不仅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需要,也是训练语言和思维的需要。在阅读中勾点、圈画、搜索、筛选信息、提炼重点,咀嚼品味,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否则,走马观花,毫无效果。
  3.培养精读细读的习惯。这是一种阅读时通过字面,深入钻研教材,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部分对文章进行分析概括、比较、揣摩、咀嚼、寻求并掌握规律的习惯。精美的文章就要精读细读,尤其是名篇名著,要从透彻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读出文章的意义和情味,把握主题,分析其特色。阅读时根据文体的不同,细读精思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读小说,就要了解情节、人物、环境三大要素。散文、诗词要从语言入手,入情入理,细细品味,引发联想。
  4.培养比较阅读的习惯。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能发展思维。在阅读时能由此及彼地学习新知识,认识新事物,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就要培养比较的习惯。从比较的类型来看,可以求同比较,也可以求异比较。通过求同比较,归纳共同规律;通过求异比较,归纳各自的特点。如古文中的虚词解释,学生在学习时就要善于比较,总结规律。学会了比较阅读的方法,阅读就会省时高效。
  一种好习惯,能造就一个人;一种坏习惯,会毁掉一个人。阅读习惯很多,非我只言片语能够穷尽。当然习惯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好坏。要养成好习惯,需恒心,靠勤奋。我在工作中将不懈地努力,耐心地引导,反复地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其他文献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第二条对教师课程开发和利用提出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写作文的目的是什么?给自己看,更是给别人看,给更多的人看。试想,一篇文章只有一两个读者,那写作的意义又有多大呢?  每次作文我都让学生的作文在班级“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每
心理学中,感觉、知觉和思维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用来解说写作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我们可以解释成对个别的写作技巧的认识;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我们可以解释成对文章写作的整体情境的把握: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我们可以解释为写作者对写作已经形成了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人类知识正成倍增长。人类的知识有60%来自视觉,即主要是通过阅读。所以,市场经济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新要求:要十分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不仅是基础教学的基础,同时这也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问题。人们把阅读能力比作一把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一个人具备了阅读能力,才能够凭借它选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从而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所以说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劳动人才。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现行的中职语文教学缺乏一套具有鲜明的中职教育特点的教学及评估体系,同普通中学语文大同小异,使得实际教学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有所偏离。而目前,随着升学指标的较大幅度压缩,使得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对语文教学人为地降低要求,
杜甫作为一个“穷年忧元黎,叹息肠内热”的高尚诗人,他在《石壕吏》一诗中,叙写了自己“暮投石壕村”,目击“有吏夜捉人”的全过程,并亲耳听到所投宿的东家老太太的字字血泪的苦诉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问题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部地区是国家的生态屏障,其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传统的串讲法一直占据讲坛.叶圣陶先生早就批评过的那种逐字逐句翻译讲解的私塾式的教法依然盛行。这种教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极为不利。笔者近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的主旋律。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仅靠语文教材内容和传统教学方法已远远不够,而需要各学科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等方面相互渗透,再通过有创新的教学才能达到培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提倡跨学科教学,与其他课程相融合。那么,怎样把各学科渗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对语文教学的建议”中指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珍视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初中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的学习绝大部分还是依靠兴趣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
语文教学好比插花。要有丰富的材料,还要有高超的艺术。高明的艺术家。总能利用一些小的点缀来衬托突出主体的美丽。语文教学也是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伴随着教学主线有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