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具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0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小学阶段其他科目的教学,小学数学更具有抽象性,小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还并不成熟,对于抽象问题的理解还缺乏必要的能力。同时喜欢游戏、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重要特点。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必须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运用学具教学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合理地动手操作,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使学生在边游戏、边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效地理解数学内容,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运用学具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l捆(1个10),十位商l;剩下l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考,这样一来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了算理,同时也实现了学生的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平衡。
  二、运用学具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新时期作为一个优秀人才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小学数学学具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侧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学具教学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捕捉学习的乐趣和解题的灵感。教师要积极地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条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并不仅仅代表着智力水平,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品质。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上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不断地转化,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通常以具象思维为主要的思考方式。在这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教师必须通过学具的使用来丰富学生学习的感性材料,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创造力的挖掘,运用学具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将学生的思维与操作进行紧密地结合,从而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有效提高自身的理解力与创新能力。
  三、运用学具帮助学生强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儿童的认识规律主要是从感知到表象最后到概念。而小学数学课堂学具教学也恰恰要遵循这一规律,运用学具教学能够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教师要通过学具教学刺激学生的感官,带领学生去感知更多的直观形象物体。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情感体验,将具象内容铭记于心,从而上升到抽象思维,形成对数学的科学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8个梨(展示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得出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人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要求学生深入观察共同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了解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运用具象的图片演绎出来,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四、运用学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效率的关键,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拥有了学习热情,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更好地领会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运用学具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探索。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设计动手活动环节时,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十分轻松。关于这一点有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半脑分管支配右半身的活动而右半脑则主要支配人的左半身活动。学生的左右脑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了相互促进,有效协调,对于儿童智力的开发来说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巧妙地安排科学地使用,促使学生脑部功能的进一步开发,促进学生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运用学具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是非常必要的,其不仅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战略计划的最终成败。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基础学具教学的研究,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发挥出学具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并最终奠定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教师、学生、课堂,是教学活动构建的重要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各自特有的功效和作用。其中,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双边互动的重要载体,是师生双向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开展形式。同时,课堂也是学生个体有效获取知识、积极锻炼能力和提高学习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未能很好地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有效定位,未能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进行有效地“统一”,导致教师上课时循规
期刊
课堂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数学的解题技能,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提问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原因是没有把握好提问的技巧。现笔者依据教学经验,浅谈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的一些思考。  一、重视 “新度”,提升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的东西易成为注意的对象,而司空见惯的东西则引不起我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同时,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需要依托教师的引导、启发与诱导,自主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式学习,给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程特征与学生特点,组织对话式教学、自主探究式教学,将数学学习变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每位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在课堂上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意味着学生能以激昂的态度和积极的探索精神进行学习和思考,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要使学生对英语课堂产生兴趣,就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就“如何让英语课堂生动有趣”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
期刊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文言文,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极具价值的教学素材。然而,要想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感受到作者的人格及文章的美却不是那么容易。本文将谈谈初中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审美与人格,并尝试探讨如何将文言教学中的审美与人格更好地融合,给学生以更深的启发与感悟。  一、 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格指向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要点,在这些经典
期刊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大多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学生的作文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但是无法给其高分,我想这类作文的主要问题应该是缺色缺彩,无法打动批改者的心灵。如果说,把“有物”“有序”比作房屋的框架,那么还得给房屋添砖加瓦,内外装修。同样,文章在“有物”“有序”的同时,也得给它“装修”,给它增色添彩。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给文章增色添彩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锤词语  在各类
期刊
简约式实效性教学策略,顾名思义,就是为传统教学课堂内容“瘦身”。该教学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即“从冗繁走向凝炼,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教学”,避免传统“填鸭式”教学一味填充而不顾学习效率的弊端,把学生会的知识略过,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教学难点和重点上。这种教学法不仅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布置作业的过程中,都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法。比如,在预习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前
期刊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发现近几年来学生是越来越不爱写作文了,作文的质量也不容乐观。我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首先,学生们忙于应付各科学习,难以静下心来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来,学生仅仅将写作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其次,写作对于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难以从中及时获取成功的喜悦、前进的动力。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也会发现,在有限的语文课堂上,专门腾出时间进行作文练习和指导时间非常紧张,效果也不太理想。
期刊
创新能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写作作为最具个性特征的精神活动,为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在作文训练中积极运用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  如何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充分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呢?  一、学会发散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要求重新组织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其主要
期刊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新课内容的准备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语文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学生的预习效果不好就难以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是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体现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皮亚杰说:“智力方面的工作要依赖兴趣。”怎样使预习题目富有趣味、引起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