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关系的研究进展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eter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心脑血管的发生、发展存在协同作用,因此,控制H型高血压对预防心脑血管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脑卒中;冠心病
  近年研究表明[1-2]: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每升高5mol/ L,脑卒中发生率将增加60%以上,H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3倍,是正常人群的12~25倍[3]。大量临床流行病学也表明,Hcy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中风、静脉血栓等[4]。而构成H型高血压的2个危险因素,即血压和Hcy均是可控的[5]。因此,能及时且有效地控制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血Hcy水平将有助于降低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一、 H型高血压简介
  健康成人空腹血浆Hcy水平为5~15 mol/L,当血浆Hcy水平超过10 mol/ L时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若合并高血压,则称为H型高血压[3-6]。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在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人类只能摄取从食物中由甲硫氨酸转变而来的同型半胱氨酸。而它对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毒性作用,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脂质代谢的紊乱,并增高血小板的黏附性,促使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及钙化。Hcy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使平滑肌老化、组织纤维化及变硬,从而增加动脉僵硬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增殖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剧增。高Hcy还能加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使血压升高,高Hcy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受体1相关的金属蛋白酶-9和胶原合成,破坏血管正常结构,使血管重构。高Hcy可诱导细胞凋亡,损伤血管。Hcy也可直接降低纤维蛋白溶酶对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的裂解敏感性,可能通过改变纤维蛋白溶酶裂解位点上的赖氨酸实现的。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tPA)是纤溶系统的重要激活剂,功能是使纤维酶原变成纤维蛋白溶酶,Hcy对tPA有选择性结合抑制作用,高Hcy使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降低,血液凝固性增高,更易发生栓塞性疾病,因此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7-8]。可见,高Hcy不但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还是高血压发生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H型高血压更易发生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二、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
  在中国的高血压人群中,Hcy升高的患者达75%[2],它使患者脑卒中的风险超过健康人群的12倍,这是我国脑卒中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脑卒中发生率还在以每年8.7%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20年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的患者将由现在200万增至370万,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脑卒中发生率则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肥胖,吸烟、年龄、高血压等因素都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原因。有研究显示,高Hcy是影响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ezzini A 等通过meter分析表明血Hcy升高5mol/l,卒中风险增加59%;Hcy降低3mol/L,可减少卒中风险约24%[9]。中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对近4万人的队列进行了6年以上的随访,显示有高血压或Hcy升高的患者出现脑卒中的风险分别为血压和Hcy水平均正常者的3.6倍和8.2倍,而血压与Hcy同时升高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至12.1倍,说明高血压合并高Hcy血症,是我国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0]。作为两个独立的影响急性脑梗死的高血压和血Hcy因素集中在 H型高血压身上具有协同作用,相比与单纯的高血压患者Hcy发生率要高出5倍作用[11]。因此控制血压、降低血Hcy至关重要。
  三、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致相应心肌急性缺血坏死,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可危及生命,我国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而Hcy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患有冠脉疾轻患者中,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12]。邬梅芳等报道,高血压和高Hcy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导致心血管事件可能存在协同作用[13]。凌政等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和高Hcy血症对冠心病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高血压和高Hcy血症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协同作用,即H型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H型高血压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单纯Hcy组,提示H型高血压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4]。然而NORVIT及Hope-2研究结果提示降低血Hcy水平并不能使心血管患者受益[15]。也有研究显示血浆总Hcy水平每升高5umol/l,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度增加33%,脑血管疾病危险度增加59%,外周血管危险度增加60%[16]。研究显示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有密切的相关性,但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四、H型高血压的治疗及展望
  目前,我国半数以上的人群是H型高血压,高Hcy的危害已经得到广大医学专家的认可,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中国人群由于饮食结构等原因导致血浆Hcy水平普遍增高,而高血压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又较人群水平进一步升高,并且也有研究证实,补充叶酸能够改善内皮功能,增强降压疗效,同时,补充叶酸通过降低Hcy,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疾病风险,因此,同时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及Hcy水平非常重要[17]。相信未来进一步的研究,能使更多高血压患者受益,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郑卫峰,赵洛沙,张文萍. H型高血压与老年女性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6):1-3.
  [2] 邬梅芳. H型高血压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86-188.   [3] 唐燕,姚恩生.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研究[J]. 当代医学,2012,18(11):6-7.
  [4] Genoud V, Lauricella AM, Kordich LC,et al.Impact of homocysteine-thiolactone on plasma fibrin networks[J]. J Thromb Thrombolysis, 2014, Mar 23.[Epub ahead of print].
  [5] 杨许慧,刘涛生,郭宏伟,等.逐瘀通脉胶囊佐治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J].疑难病杂志,2013,12(3):192-193.
  [6] 王晶,刘晶晶,吴杨,等.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6):1856-1858.
  [7] Hoffman M.Alterations of fibrinogen structure in human disease[J].Cardiovasc Hematol Agents Med Chem,2008,6(3): 206211.
  [8] 于立妍,王华亭,宋辉,等.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栓弹力图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12):1163?1168.
  [9] Pezzine A,Zotto ED,Padovani A.Homocysteine and cerebralischemia:pathogenic and therapeutical implications[J].Curr Med Chem,2007,14(3):249-263.
  [10] 张岩,霍勇.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H型高血压[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1):3-6.
  [11] 周子权.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0(28):153-154.
  [12] Wu Y,Huang Y,Hu Y,et al.Hyperhomocysteinemia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in young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southern China[J].Herz,2013,38(7):779-784.
  [13] 邬梅芳.H型高血压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8.
  [14] 凌政,等.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J].右江医学,2014,42(6):637-640.
  [15] Huang T,Chen Y,Yang B,et al.Meta-analysis of B vitamin supplementation on plasma homocysteine,cardiovascular and all-cause mortality[J].Clin Nutr,2012,42(4):448-454.
  [16] Wald D S,Law M,Morris J K,Homocystein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n causality from a meta-analysis[J].BMJ,2002,325 (7374):1202-1206.
  [17] 冯海军,等.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7):1163-116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合理性,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患者,共50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患者有252例,对该组患者的喹诺酮类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临床干预,而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250例,不对该组患者喹诺酮类药物的用药状况进行干预。对2组患者喹诺酮类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共开出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广西横县2005~2014年狂犬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狂犬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西横县2005~2014年狂犬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4年广西横县共发生43例狂犬病病例,死亡43例,病死率100%,广西横县近十年狂犬病发病趋势呈波动性下降(P<0.05),年平均发病率为0.41/10万,其中发病率最高为2005年1.74/10万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烤瓷贴面和全瓷冠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4例(150颗)行前牙美容修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n=37)和乙组(n=37),甲组患者采用烤瓷贴面修复,乙组患者采用全瓷冠修复,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前牙颜色、形态、半透明度、边缘美观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甲乙组患者美容修复满意率比较差异不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筛选原始耐药菌株和原始敏感菌株。扩增PBPlA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进而分析阿莫西林耐药机制。结果: 把阿莫西林原始耐药菌株和原始敏感菌株DNA中的PBPlA基因和标准菌株进行比较,发现核苷酸的同源性基本一致(P>0.05)。对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知,耐药菌株的氨基酸同源性显著低于敏感菌株(P<0.01)。结论: PBP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B超应用于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疑似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进行B超检查,对幽门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同时对门管长径以及直径、幽门肌厚度进行测量,与手术结果相对比分析。结果:对患儿各经线进行超声检查测量,均符合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对比手术前的B超检查结果以及手术结果,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幽门肥厚性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胆囊息肉患者时使用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胆囊息肉患者共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有2例为腺瘤性息肉,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其余38例患者通过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将58枚息肉一次性切除,息肉的直径为5mm-12mm,包括单发息肉和多发息肉,分别为24例和16例。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和胆瘘,住院时间为4.2天-8.6天。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干化学法对尿液红细胞(RBC)以及包细胞(WBC)筛查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85份尿液,采用显微镜以及干化学法分别对其进行检测,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85份尿液经RBC干化学法检测后,102份为阳性,随后通过显微镜进行检查,其结果为36份阳性,66份阴性;RBC通过干化学法进行检测后,183份为阴性,经显微镜检测后阴性为161份,其阳性符合率为35.29%,阴性符合率为
期刊
摘要:本处方是出自长期从事中医妇科疾病治疗的临床专家,治疗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专用复方药物。处方剂量较大,为减少服用量,保证药物疗效,应将混有淀粉、粘液质等杂质的水煎液进行纯化处理。结合药厂生产条件选用醇沉法来除杂,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考察。  关键词:宁宫止血胶囊;正交试验;醇沉;分离纯化  Abstract: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dose po., The e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芍药苷的抗抑郁作用及相关的促神经元再生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采用成年C57BL/6雄性小鼠,和成年Wistar 雄性大鼠进行行为学研究。分别以强迫游泳实验(FST)和制作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CUS),检测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新环境进食抑制试验(NSF), 检测芍药甙有无抗抑郁作用。并制作脑片检测神经元再生情况。结果:芍药甙能促进海马神经元再生,并进而在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采取CT与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8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CT诊断8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检出异常46例、正常34例,检出率为57.50%,磁共振诊断则检出异常78例、正常2例,检出率为97.50%,磁共振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磁共振检出病脑、结脑等也明显高于CT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