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革探究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高职“报检业务”课程建设的现状,阐述了“报检业务”课程通过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起点,设置项目任务,安排课程体系;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课程实施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等一系列改革探索,有效实现了融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技能项目化课程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报检业务”课程;项目化改革;职业岗位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报检业务’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2013212);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2013年度重点立项课题“高职国贸专业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研究”(项目编号:CDGZ2013035)
  作者简介:钱华生,男,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8-0019-04
  摘要:分析了高职“报检业务”课程建设的现状,阐述了“报检业务”课程通过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起点,设置项目任务,安排课程体系;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课程实施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等一系列改革探索,有效实现了融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技能项目化课程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报检业务”课程;项目化改革;职业岗位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报检业务’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2013212);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2013年度重点立项课题“高职国贸专业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研究”(项目编号:CDGZ2013035)
  作者简介:钱华生,男,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8-0019-04
  2009(7):11. 一、项目化课程的内涵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上来。因此,必须改革现行高职课程,积极推进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1]项目化课程的开发首先就是要通过对毕业生和企业、行业专家调研,确定工作岗位,然后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其目的在于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所以,项目化课程其实质上是所有知识都被放置在工作任务中,而知识在工作任务中如何运用,是项目化课程的内涵所在。基于以上分析,项目化课程在实践操作中应是理实一体化的。
  二、高职“报检业务”课程建设现状
  (一)教材建设
  “报检业务”课程教材中,由于课证融通的需要,影响力最大的是报检员资格考试委员会编制的《报检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2013年8月,国务院进一步降低行政审批门槛,取消了报检员资格证书;2014年,报检员资格考试改为报检水平测试,该教材改为《报检水平测试》。这本教材是典型的学科体系教材。其他教材基本上由高职类院校编写,虽名为项目化,但大体上都是以项目化的体系对知识点重新进行编排,工作任务抽象、不具体,不具有可操作性。只有极少数的教材在项目化方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具体的工作任务融入相关知识点,但具体工作任务较少,项目不完整,不能有效地完成整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任务。
  (二)教学资源
  随着高职课程项目化的推进,“报检业务”课程的教学资源呈现出向单据资源的发展,以旧机电产品为例,不同的教材都会列出与旧机电产品相关的“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进口旧机电产品备案申请书”等特殊单据。这些单据虽然使学生能直观地识别,有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但它们是孤立的,没有融入旧机电产品入境报检的工作任务之中,学生无法操作。模拟的报检软件资源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虽在软件上设置好报检的每一个操作环节,但由于真实报检操作单据的缺乏,导致学生无单可做。
  (三)教学模式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讲授“报检业务”课程时,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1)课堂以教师讲解知识点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与主讲者;(2)课堂不能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的教学过程;(3)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分离,无法做到理实一体化。[2]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使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操作任务往往过于抽象化,这是“报检业务”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通病”。以食品入境报检为例,教师会布置常州大华公司从美国进口一批婴儿奶粉,由上海口岸入境,由学生来操作整个食品入境报检的流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抽象化任务,由于没有关于奶粉的具体单据,所以,只能嘴上说或写下要做什么,但却没有以单据为载体进行实践操作。
  在教学手段上,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少,而教师越来越多地将图片、PPT和视频等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这些方法的采用,能够使“报检业务”课程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增进趣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还应该增加一些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微课、翻转课堂、在线课堂等。
  (五)课证融通
  2013年以前,国家质检总局对报检工作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只有通过报检员职业资格考试,才能从事报检员工作。这一规定使得许多教师更为注重证书,为了提高通过率,增加持证学生数量,将“报检业务”这门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按照应试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忽视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3]2014年之后,报检水平测试替代了报检员资格证书,考证的学生人数虽有所下降,但在学校要求学生毕业持有“双证书”的大背景下,该证书对学生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三、高职“报检业务”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实践
  (一)课程定位分析
  “报检业务”课程是高职高专经贸类专业的必修课,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并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之间是总分关系。从开设时间上来看,该课程应安排在大二的第一或第二学期,使学生在掌握整个国际贸易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帮助其掌握报检操作技能。报检业务操作涉及多方当事人,该课程的学习所培养的是国际贸易一线的报检操作人员,除了对专业技能有要求外,还要注重学生沟通和协调能力的培养。因此,“报检业务”是一门融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技能型课程。
  (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对长三角地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08-2013年五届毕业生报检工作岗位追踪调查发现,报检工作主要分布在进出口生产型企业、报关公司、货运代理公司和代理报检公司。在这些公司中,专职从事报检岗位的主要有代理报检公司,部分业务量大的报关公司和货代公司也有专职从事报检工作的岗位。在进出口企业中很少有专职从事报检业务的岗位,主要原因在于进出口企业的报检业务量没有那么多,没有必要设立一个专职的岗位,所以,报检工作基本上都由报关员、单证员或跟单员兼职。从调查结果来看,专职报检员的社会需求量比较少,就业面也相对较窄;兼职的报检工作与报关员、外贸单证员或外贸跟单员相结合,比较适应中小企业一岗多能的要求。通过进一步与常州物流公司、外贸公司和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专家座谈,证实了以上观点。而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对报关员与报检员执业资格准入的放开以及国家对商品检验推行市场化改革,导致报关、报检人员的门槛越来越低,因此,高职院校应以一岗多能、复合化为目标,培养会报检、会报关、能跟单的复合型人才。报检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素质和知识要求如表1所示。
  表1“报检业务”对应职业岗位群及其能力、素质、知识要求
  “报检业务”对应职业岗位群及其能力、素质、知识要求
  课程对应岗位群
  代理报检公司、报关行报检员、贷代公司报检员
  贸易公司单证员、进出口生产型公司单证员、跟单员行动领域
  报检单填制、口岸换证、提交调离通知单、陪同查验等
  准备单据、申请相关单据、填制报检委托书、报检单、陪同检验等学习领域
  特殊货物报检要求、口岸换证报检、异地施检报检
  货物的备案、登记以及相关证书的办理、出入境一般报检等
  (三)课程设计
  “报检业务”课程设计理念是:以岗位技能及标准、行业规范及标准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与常州当地的外贸公司、外贸型生产公司、常州海晨物流公司(货代及代理报检公司)和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合作开发、项目设计,将报检的知识内容整合融入项目之中,构建以项目为载体,以实际任务操作为中心,融报检理论知识为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设计思路是根据报检工作的实际需要,依据一笔货物进出口报检的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内容。将报检工作过程贯穿于整个项目,在项目工作任务的引领下,分解为不同的子项目逐步训练。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货物,虚拟当地或口岸企业的买家、卖家、货代公司、代理报检公司、常州商检局、口岸商检局、商检公司等进行货物进出口的模拟报检操作,以满足不同类型货物的特殊报检要求,提高学生的报检实践操作能力。
  “报检业务”课程体系设计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课程由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线的学科体系向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项目课程转变。项目课程结构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项目1、项目2重视学生的流程操作,到了项目3就开始在流程中增加突发事件,如货物报检后,买方要求增加数量,以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面前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设计体现了高职与中职的区别之处。如果高职教育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毕业生在职场中必然会缺乏优势。
  图1“报检业务”课程体系设计的变化
  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在于项目化任务的设计。项目化工作任务是教师教学、学生实践操作的载体,学生只有通过对项目任务的操作,才能掌握相应的技能。而在操作完成多个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熟悉整个的工作内容,并具备从事该职业的专业能力。目前,“报检业务”课程真实项目任务的开发非常困难,不同的产品出入境报检需要收集不同环节的单据。以动物入境报检为例,需要收集合同、进境动植物检疫审请表、发票、装箱单、提单、输出国官方出具的检疫证书、原产地证书、隔离场使用证、入境货物通关单、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和报检委托书等单据。而多数院校“报检业务”课程的项目化虽说是以真实的项目化任务进行操作,但项目化任务基本上都是“空心”的,缺少系列真实单据的支撑,也没有真实的背景,因而,其实际操作性并不强。
  本课程组通过与已毕业的从事报检业务的学生,以及与常州外贸公司、常州海晨物流公司和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作,在项目化任务的开发上已取得突破,并收集多件来自企业的不同产品出入境报检的真实任务。目前,课程组正根据课程体系进行整理,计划编写成项目化的《报检业务》教材。
  (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选择
  “报检业务”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导者、以教师为学习的支持者、帮助者的翻转课堂模式。翻转课堂建设的第一步,是将本门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建成微课的形式,形成“报检业务”微课群;然后,以此为基础,形成每节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并将教学设计的相关资料如工作任务、背景资料、作业、相关案例和链接等上传至课程的网络平台;最后,当课程所有课时的教学设计资料上传完成后,就形成了网络课程。此时,就可以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上课前,要求学生先学习微课的相关知识点,阅读相关资料;课堂上,则要求学生进行项目任务的操作,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对不明的知识点进一步说明,从而使整个课堂都以学生的任务操作为中心进行教学。   在教学方法方面,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故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操作以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报检相关理论则以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另外,整个操作任务是具体化而非抽象化的操作,以某产品进出口的单据为核心进行实践操作,这对教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报检教师要积极联系报检企业、外贸公司、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获取大量的实践教学资源,并将之运用于课堂实践操作之中。目前,“报检业务”课程的教学方法,已从以多媒体为主向手机网络课程(APP)方向转变。随着学生智能化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和学校无线网络的建设,“报检业务”的网络课程应与时俱进,并同时开发APP版本,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就可以查阅相关信息,从而有效弥补理实一体化课程对电脑机房的弹性需求问题。
  (五)课程实施
  由于“报检业务”是一门融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技能项目化课程,与项目化课程相伴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所以,在“报检业务”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分组以及小组的合作学习至关重要。
  以角色扮演法为例,学生可以按入境报检流程中报检工作的参与方进行分组,可以分角色扮演进口买方、出口卖方、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货代公司、代理报检单位、目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口买方的报检员可以操作完整的入境报检流程,但等该角色操作完毕后,换另一个人扮演该角色的时候,他就不会很认真地进行操作。特别是多组同时操作时,后续的角色轮换操作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有时还可能会产生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着课程实践操作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分组实践教学。教师在课堂实践操作中,承担着指导者的角色,无法同时担任多个小组的监督者,而每个小组都需要一个监督者,监督并记录角色扮演及角色轮换的完整操作过程,并将之作为考核的依据。所以,分组教学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在学生中培养一批有效的监督者。这样一来,角色扮演的推进应该分为两个步骤:(1)教师挑选监督者进入一组,由教师进行指导,完成完整的实践操作过程,其他同学可参观学习;(2)其他同学分组,监督者分入每一个小组担任监督任务,协助教师有效地完成角色扮演的实践操作。这样的分组与单纯的角色扮演相比,整个教学过程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操作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使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
  总之,项目化“报检业务”课程的课堂实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和素质,因而有效实现了融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技能项目化课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76.
  [2]陈小萍.高职《保险学原理》课程的项目化改革探究[J].职教论坛,2013(11):25-26.
  [3]徐龙涛.关于《报检实务》课程教学的探讨[J].职业技术,
  [责任编辑盛艳]
其他文献
摘 要:调研发现,虽然高职化工类专业师生及用人单位,对学生技能竞赛与职业素质关系的认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都充分认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及专业技能竞赛对提升职业素质的重要意义。正因如此,应积极探索技能竞赛与职业素质的贯通渠道,推进专业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机结合,将专业技能竞赛纳入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月活动,并借鉴专业技能竞赛改进学业评价。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期刊
摘 要:微创业是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具有成本小、见效快、时间灵活等特点,成为很多大学生尝试创业的首选。课题组通过对江苏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五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微创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从三个方面创建多位一体的高职学生微创业模式,即构建微创业实践体系,提升微创业项目的运行质量;构建教育培训体系,强化高职学生微创业素质;构建政策支持体系,优化高职学生微创业环境。  关键词:高职学生; 微创业模式;常州高职
期刊
摘 要:如要帮助学生实现从机械经验到系统知识的跨越,从静态文本到立体知识的建构,职业教育课程实施中探索研究性学习势在必行。以知识内在逻辑组织内容的职业教育学科课程中如何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持续的研究性学习,是困扰教师的难题。基于此,以机电类专业“液压传动”为例,探索职业教育学科课程研究性学习及其学习评价的建构。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科课程教学;研究性学习;学习评价;机电类专业  基金项目:2015
期刊
摘要:以“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为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程的内容特点,以数控大赛为引领,结合企业需求,将大赛的知识点、创新意识、训练过程、团队精神引入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课程改革突出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全面提高了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CAD/CAM;教学改革;数控大赛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大赛引领下高职CAD/CAM课
期刊
摘 要:双师型是职业教育教师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标签性词汇,不仅出现在行政文件中,也是相关学术研究的持续热点。基于早期文献、高被引研究成果、有关标准的研究文章等典型文献的研究表明,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并未解决双师型的固有纠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个体教师应在双师素质上作出更多努力,职业教育教师应更多地从群体意义上加强双师结构的要求,兼职教师的引进和使用需要更多的制度供给。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困惑;追思;
期刊
摘要: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已成功举办多届,各高职院校以大赛为契机,加强了相互之间的英语教学交流,展示了各自的英语教学水平和改革成果。通过分析大赛试题情况,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写作课程进行了思考,强调高职公共英语写作教学应注重实用性和职业性,教学内容应全面真实,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应灵活多样,教学评价应不断优化。  关键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写作教学;英语写作大赛  作者简介:欧妍,女,常州机电职
期刊
摘 要:“职业带”理论把工业人才分为技术工人、技术员和工程师,明确了职业教育阶段专、本科的不同培养目标。以化工技术类专业为例,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针对专、本科分段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职业带理论构建专本衔接的职业人才培养策略,即明确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实施方式和教学评价。实现人才目标定位和教学内容的双衔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构建专本衔接的职业
期刊
摘要:中职化工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内容交叉多,理论上重复教学,实践时又彼此孤立,学生很难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不能适应地方化工企业对工艺岗位的实际需求。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对中职化工专业实践的内容进行整合和设计,能够使其操作性更强,效率更高。  关键词:中职;化工专业;实践内容;整合设计;储罐测绘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化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Z
期刊
2015年6月27日-28日,由江苏理工学院、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基地主办的第二届“职业教育新思维”博士论坛于在常州召开。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6名博士、博士生代表以及《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职教通讯(理论版)》等学术媒体单位代表,共计70余名学界同仁,共同探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现实走向问题。  一、专题研讨:政策与理论 
期刊
摘要:传播学视野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把教学视为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以传播对象为本位,以传播效果为核心,以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环境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传播因素相互作用,成为有机整体。教学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为传播对象发挥导向作用。教学传播内容符合传播对象的经验。教学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适应了传播对象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传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