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作为表达的重要方式,涉及的要點较多,无论是字词的选取还是谋篇布局,都有较高要求,所以学生学习比较困难。而随文练笔作为介入阅读课堂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降低写作教学难度。对此教师要关注课文语用训练点,并在课堂中将其迁移到写作训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及早在写作中获得成功。

一、解读课标,知道练什么


  教师要精读当下语文教学纲领性文件,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标》”),确定每一个阶段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要求,明确随文练笔结合点,不能只凭借学生兴趣或者文本内容进行教学,而是要重视语用知识的序列。将小学阶段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当作一个系统,我们要把每一篇文章放在此系统中分析,即确定该文章在学生学习的哪个阶段,能力上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确定好位置后,才能找到随文练笔的重点,知道学生到底要“练什么”。
  随文练笔是一种在阅读教学中介入写作的训练方式,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围绕《课标》先确定教学目标。以阅读教学中词句的学习为例。第一学段,提出了学生要“联系上下文与实际生活,掌握文中词句的含义并积累”,即达到“了解”的目标。第二学段则是“理解文章词句的含义,感受文中关键词表达的情感与作用。可以借助辅助工具学习生词,完成知识积累”,即达到“理解”的目标。第三学段变为“结合文章上下文,积累词句,推想关键词的含义,可辨析出词句的情感色彩,感受表达效果”,即达到“推想”的目标。第四学段则是“推敲与品析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意义”,即重点在于“推敲、品析”。随文练笔是一种常见写作训练方式。《课标》对写作的要求体现了序列性。如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第四学段则是“写作”。各阶段循序渐进,呈梯度发展。从第三学段开始,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课标》中就提出:要能写出简单的、不同体裁的作文,情感要真实,并根据内容需要,分段表述;学生可以修改自己的作品,做到语言通顺,书写规范。也就是说,从高年级开始,学生就要在阅读中获得遣词造句的能力,并能简单布局谋篇,以达到《课标》的写作要求。教师只有认真研读《课标》,知道每个阶段学生随文练笔的要求,知道教什么,才能迈出语文教学坚实的一步。

二、丰富教学形式,探究怎么练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小学语文教学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帮助学生学习并运用语言。由此,我们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有步骤地带领学生练笔。
  (一)学习写法,深化感受
  确定练什么后,就要在课中围绕训练点展开教学。最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文本中的写作手法并体会这样写的优点。如六年级学生开始接触过渡句段,对其认知与理解难度不大,但是怎样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却是难点,暴露了学生写作结构中的弱点,即不关注段落间的衔接。如《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过渡运用效果就很好,虽然时间跨度很大,内容涉及范围广,但是整篇文章阅读起来还是衔接紧密,结构严谨,是学生学习的范本。教师在教授本文的时候,可以以“如何运用过渡句段”为重点,教授学生如何在自己写作中完成段与段、句与句的衔接。课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确定文章中有哪些过渡句(段),并体会这些句段的作用与运用的好处。最后,在领悟句、段衔接的基础上进行随文练笔。
  (二)运用练笔,进行表达
  学生掌握教材课文写法,知道其中一些写法的好处后,就可趁热打铁,开始练笔,实现知识的迁移,促使对知识点的精准掌握。教师可根据文章题材,使用不同练笔形式。
  首先,模仿型练笔。就是以课文为样本,对其中句式、段落与结构进行模仿写作。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段落清晰,语言优美,教师应从中找出语言训练的迁移点,引导学生模仿,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以句式模仿为例,教材文本有很多特殊句式,教师可带领学生赏析其写作手法,明确这种写法的优点与表达效果,积累语言,在随文练笔中进行仿写,提升遣词造句的能力。例如《匆匆》一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对生活中细节的描写,体现了“匆匆”的形象。如: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中过去。可让学生仿写排比句,如“做作业的时候,时间从笔尖下过去;玩耍嬉戏的时候,时间从玩闹中过去……”学生仿写后,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完善语句,以此完成对文本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其次,扩展型练笔。即学生对课文中的留白进行科学想象,扩展文本。课文中留白的位置可能在中间,也可能在结尾,需要学生在对文本理解基础上,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进行合理想象,完成扩展练笔。作者为了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在创作的时候留下了很多空白,教学的时候我们就要抓住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补白。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对父亲的描写十分详细,让学生充分体会父亲的伟大,但是对7岁儿子的描写,却很简单,教师就可抓住文章中这一空白点,让学生仿照之前对父亲的描写方法,继续想象。如阿曼达被困的38小时中发生的事情。再如《圆明园的毁灭》中,第三自然段短短几句话就描绘出多幅图画情境,课中可引导学生对景色进行想象补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自己查找资料,使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写,完成补白,以此锻炼学生整理与提炼信息的能力,增强其语用能力,学以致用。
  最后,展示练笔,进行总结。教师对学生的随文练笔指导不能止于学生的随堂练写,还要在写后进行评价,总结当节课学习的内容。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巡视指导,即学生在练笔的时候教师下讲台巡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若发现个别学生出现问题,则需进行精准指导;若是共性问题则是全班内指导,围绕课文中训练点展开随笔教学。合作朗读,学生完成练笔后,主动阅读自己的练笔成果,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教师小结,即从学生学习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通过随文练笔感受语言文字的训练内容。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语文阅读课中注重随文练笔的教学,通过对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随文练笔帮助学生提升语用能力。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研读,确定教什么,再借助多种教学方式,明确怎么教,运用恰当的随文练笔教学策略,创建综合性语文课堂。
  作者简介: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津北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散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板块,应该通过散文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解与感悟能力,使学生形成善于从优秀作品中体会作者情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对现今初中散文教学产生了些许认识,即应该以创设有效课堂导入为主要抓手,在开课伊始就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散文时注重体会,以此求得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这是一个涉及散文教学实效性的问题,而这
期刊
“先学后教,融合式对话教学”即以先学后教为模式,以经典教材为媒介,在师生之间展开民主平等的课堂对话教学.“融合意识”首先体现在对教材文本的融合上,不同的文本应有不同
期刊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课堂教学的艺术灵魂就是课堂节奏。课堂教学在动静相生、张弛有度、疏密有致、收放有序的多节奏和谐转化中,会流淌出语文课的灵魂之美。一、以树为“标识”,以读代写,动静相生中课堂节奏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教学《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为达成教学目标“体会文中各种富有特色的树的描写方法,感受树为城市注入灵魂,成为独有‘标识’这一特点”,在教学时以读带写设计各种教学活动。 
期刊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小,眼界较为狭隘,对语言文字知识掌握的程度不高。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采用灌输式,让学生记忆文字内容,此教学模式与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符。随着素质教育下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情境教学模式进入教育领域。情境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变人们对语文教学的错误认识。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能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提出了“言思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可是每每谈起作文,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会谈之色变,追根究底,根源在于“写”上。如何指导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不再害怕“写”呢?我想,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至关重要。笛卡尔曾说:“用几何图形表达事情是极为有利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几何图形更容易进入人们的思维。”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通过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构
期刊
教材解析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材解析往往是由教学参考书以及应试来替代的,权威的指导加上考试的需要,使得语文教师对教材的解析有一些有名无实,更多的是“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致力于建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对语文要素进行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系统编排.就单元而言,统编教材系统编排了
期刊
观察是学生认识新事物的主要渠道。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就有一个以“观察”为主题的“习作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学会观察细节,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作为语文教学的全新尝试,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前提下,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导向,抓住单元特性,适当调整作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习作要点,注重素材的积累,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际习作之中,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质量。一、拓展多元性观察途径  为培
期刊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国文化的精粹大多是通过文言文记载的,因而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前提是让学生学好文言文。但是文言文表达方式与内容都与学生生活体验相差甚远,理解起来不仅有难度,而且相对枯燥无味,自然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引导,引领学生在多元化、深度化和拓展化的阅读中展现鲜活思想与鲜明个性,在真正对话文言文文本中获得不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