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利益”的理念转变》,对教育本质特征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据此,本文以教育本质为研究对象,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进行了探究。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提出了几点基于教育本质新认识的教育质量提升措施,以期为教育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教育;本质;新认识
前言:
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支撑。而在现阶段教育行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部分教育机构对教育工作本质属性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导致整体教育行业进入了发展困境,影响了我国整体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对教育本质进行适当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本质的新认识探究
1、服务是教育工作根本属性
从根本上来说,服务是教育工作的本质属性。即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促进人的生命成长及发展,为人的生命成长及发展服务。同时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主要工具,教育工作在客观层面上具有消费性。如通过多样的方式将服务提供给政府、社会、学习人员、学生监护人员,可实现服务、消费、生产的有机整合。
2、全球利益是教育本质目标
首先,《反思教育:向“全球利益”的理念转变》一文进一步强调了教育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基本权利。即在教育工作開展过程中,基于教育学习技能,教育工作人员应尊重学习人员基本生命及人格尊严[1]。
其次,《反思教育:向“全球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中指出教育工作的根本利益为全球利益。即作为社会集体共同努力的事业,教育资源应向全球社会群体开放,为教育公有化趋势发展提供动力。
最后,《反思教育:向“全球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指出教育工作应根据环境多样性进行教育利益内涵的重新界定。基于教育工作共同利益特征,教育人员不仅需要尊重学习人员基本权利,而且需要认同并培养其关于世界观、知识体系多样及环境多样性的认知。
3、信息化是教育主要发展趋势
在数字化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机构及教学人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学校正规教育通过制度化教育管理,为学生家庭、社会搭建了一个良好沟通的渠道,也促使其成为基层个体进入社会前重要适应阶段。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拓展的教育基地教学范围,为学校教育、正规教育机构、非教育机构间信息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教育本质新认识的教育质量提升措施
1、加强教师职业团队建设
首先,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学团队及教育工作人员人格品质是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因此,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依据教育本质要求,教育机构应以“率先垂范”作为教学人员管理宗旨。通过教学人员良好行为习惯的表达诠释,为学习人员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
其次,教育机构内部教学人员应该正确认识自身教育工作要求,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构造身正为范的教师形象,提高学习人员、学生监护人员及社会层面对教学工作的认知。同时以自我提高、自我优化为核心,积极主动参与教育专业函授、进修或其他培训工作,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及教育理念,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
最后,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人员政治业务及教学品德,教育机构可在每星期末开展全体教职工政治业务学习,组织内部教育人员就当前关于教育的政策法规、道德修养进行探究、学习。通过知识共享,为教学人员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提供依据。同时针对中青年教学人员,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可深入课堂一线,对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教育指导,提高教育工作人员对教学工作的认识。
2、抓好教学人员养成教育
对于基础教育特别是偏差地区基础教育而言,由于其长时期处于随意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人员极易形成多种无意识错误行为习惯,如缺乏目的性、缺乏规则意识等多种不良行为习惯,对学习人员学习、卫生、道德、纪律等模块实际能力的有效提升造成了一定阻碍。因此,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教育机构应以构建长效期学生管理机制为目标,以培养学习人员良好学习习惯为最终目的,在现有教学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增设现代化教育理念及教学管理方法,为学习人员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依据。如教育机构可通过每周固定升国旗仪式或校园广播等活动。结合量化管理标准的制定,督促内部学习人员自立、自理,为学习人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3、完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
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机构生存发展的根本。作为教育机构基础教学部分,如何激发教学基地内部全部群体生命活力,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也是整体教育行业发展的核心及重点。据此,教育机构可以依据现阶段内部管理工作要点,进行模块化分割,并为相应管理模块设定完善的行为准则。一方面,为了对教育机构内部基础教育管理行为进行适当约束,可进一步完善《领导坐班制度》、《班主任考核量化细则》等法律规定[2]。针对教育机构内部管理各项工作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为教育机构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依据教育教学工作本质特点,可进一步完善早读午写机制。在每天上午上课前30.0min早读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设下午上课前20.0min午写模块。鼓励各年级班主任亲自跟班指导,并以班主任跟班出勤登记的方式进行实时记录。根据各年级班主任跟班辅导工作内容,结合《班主任考核量化细则》的相关规定,对相应教育班组人员进行监督审查,从而为教育机构内部良好学风建设氛围的形成提供依据。
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机构主要生命线路,与教育机构自身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作为教育机构主要管理部门,应以教育本质理念为入手点,充分调动院校内部成员力量,在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的同时,构建长效期学习人员管理机制。结合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及系统管理体系的设置,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顾明远. 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J].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6(2):95-96.
[2]陈铸福. 基于人学范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J]. 教育:文摘版, 2016(8):00003-00003.
关键词:教育;本质;新认识
前言:
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支撑。而在现阶段教育行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部分教育机构对教育工作本质属性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导致整体教育行业进入了发展困境,影响了我国整体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对教育本质进行适当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本质的新认识探究
1、服务是教育工作根本属性
从根本上来说,服务是教育工作的本质属性。即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促进人的生命成长及发展,为人的生命成长及发展服务。同时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主要工具,教育工作在客观层面上具有消费性。如通过多样的方式将服务提供给政府、社会、学习人员、学生监护人员,可实现服务、消费、生产的有机整合。
2、全球利益是教育本质目标
首先,《反思教育:向“全球利益”的理念转变》一文进一步强调了教育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基本权利。即在教育工作開展过程中,基于教育学习技能,教育工作人员应尊重学习人员基本生命及人格尊严[1]。
其次,《反思教育:向“全球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中指出教育工作的根本利益为全球利益。即作为社会集体共同努力的事业,教育资源应向全球社会群体开放,为教育公有化趋势发展提供动力。
最后,《反思教育:向“全球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指出教育工作应根据环境多样性进行教育利益内涵的重新界定。基于教育工作共同利益特征,教育人员不仅需要尊重学习人员基本权利,而且需要认同并培养其关于世界观、知识体系多样及环境多样性的认知。
3、信息化是教育主要发展趋势
在数字化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机构及教学人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学校正规教育通过制度化教育管理,为学生家庭、社会搭建了一个良好沟通的渠道,也促使其成为基层个体进入社会前重要适应阶段。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拓展的教育基地教学范围,为学校教育、正规教育机构、非教育机构间信息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教育本质新认识的教育质量提升措施
1、加强教师职业团队建设
首先,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学团队及教育工作人员人格品质是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因此,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依据教育本质要求,教育机构应以“率先垂范”作为教学人员管理宗旨。通过教学人员良好行为习惯的表达诠释,为学习人员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
其次,教育机构内部教学人员应该正确认识自身教育工作要求,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构造身正为范的教师形象,提高学习人员、学生监护人员及社会层面对教学工作的认知。同时以自我提高、自我优化为核心,积极主动参与教育专业函授、进修或其他培训工作,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及教育理念,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
最后,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人员政治业务及教学品德,教育机构可在每星期末开展全体教职工政治业务学习,组织内部教育人员就当前关于教育的政策法规、道德修养进行探究、学习。通过知识共享,为教学人员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提供依据。同时针对中青年教学人员,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可深入课堂一线,对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教育指导,提高教育工作人员对教学工作的认识。
2、抓好教学人员养成教育
对于基础教育特别是偏差地区基础教育而言,由于其长时期处于随意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人员极易形成多种无意识错误行为习惯,如缺乏目的性、缺乏规则意识等多种不良行为习惯,对学习人员学习、卫生、道德、纪律等模块实际能力的有效提升造成了一定阻碍。因此,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教育机构应以构建长效期学生管理机制为目标,以培养学习人员良好学习习惯为最终目的,在现有教学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增设现代化教育理念及教学管理方法,为学习人员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依据。如教育机构可通过每周固定升国旗仪式或校园广播等活动。结合量化管理标准的制定,督促内部学习人员自立、自理,为学习人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3、完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
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机构生存发展的根本。作为教育机构基础教学部分,如何激发教学基地内部全部群体生命活力,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也是整体教育行业发展的核心及重点。据此,教育机构可以依据现阶段内部管理工作要点,进行模块化分割,并为相应管理模块设定完善的行为准则。一方面,为了对教育机构内部基础教育管理行为进行适当约束,可进一步完善《领导坐班制度》、《班主任考核量化细则》等法律规定[2]。针对教育机构内部管理各项工作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为教育机构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依据教育教学工作本质特点,可进一步完善早读午写机制。在每天上午上课前30.0min早读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设下午上课前20.0min午写模块。鼓励各年级班主任亲自跟班指导,并以班主任跟班出勤登记的方式进行实时记录。根据各年级班主任跟班辅导工作内容,结合《班主任考核量化细则》的相关规定,对相应教育班组人员进行监督审查,从而为教育机构内部良好学风建设氛围的形成提供依据。
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机构主要生命线路,与教育机构自身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作为教育机构主要管理部门,应以教育本质理念为入手点,充分调动院校内部成员力量,在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的同时,构建长效期学习人员管理机制。结合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及系统管理体系的设置,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顾明远. 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J].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6(2):95-96.
[2]陈铸福. 基于人学范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J]. 教育:文摘版, 2016(8):00003-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