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享受语文”的境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hua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而语文教师就是研究这门艺术的艺术家。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熟练而灵活地运用这门艺术,巧妙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提问,把握好“提问”这门艺术。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提问方式
  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升入初中以后,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审视问题所在:除了学生自尊心增强,害羞心理在作怪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课堂提问的无效、无序、无章的现象导致学生失去举手发问的兴趣。华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因而如何增强教师课堂提问的意识是当前语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巧妙的课堂提问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一、直问式
  直问就是为引起学生的思考而进行直接提问。如就某一个问题而作的明确发问:“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这种提问方式运用十分普遍。但是,这种提问直来直去,缺少趣味性,在一堂课中若运用太多而无变化,往往较枯燥,不容易活跃课堂气氛。因而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在课外即预习时运用,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激趣式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如在教授《死海不死》时,一开篇就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使他们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就掌握了死海的特征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兴趣,关键在于教授者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可见,激趣式的提问,会诱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层进式
  层进式提问,就是各个问题上下相连,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两个或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进的。
  如在教授《变色龙》一文时,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回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老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提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反复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问题很容易地就解决了。
  四、设疑式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能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要研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省,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得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同学们阅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比较式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为了巩固旧知,开拓新知,教师往往要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方法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例如:在教《故乡》时,可问:闰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两人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这样提问能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发思维。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六、创造式
  创造力来自于对理想和未来事业的追求,来自于对事物或活动的入迷,来自于忘我的浓厚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学环节的一切机会,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和创造兴趣,点燃起他们创造的火花,有计划地在学生心灵中播下创造的种子,逐渐地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如教授《愚公移山》时,可问:愚公带领全家人去移挡在自己屋前的两座大山,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方法——搬家呢?这时,学生都会感到新奇,疑问促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激发了创造欲。
  七、想象式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让学生凭借教材进行想象,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在理解课文中发挥想象,又通过想象进一步创造出新的意象。在教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老师问:“如果请你为哈尔威船长立碑撰文,你会写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哈尔威船长永垂不朽!”有的说:“您把死留给自己,把平安送给别人!”有的说:“您和日月同光,您与海洋长存!”……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展开了想象,进行了创造性思维。此外,让学生根据有关情景即兴表演或绘画,将古诗文改写成现代散文等,都可以作为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想象,挖掘创新的好方法。
  八、讨论式
  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在教授《曹刿论战》一文时,我就曾组织过一场“鲁庄公真的鄙吗?”的讨论会,引导学生结合时代毕竟辩证分析鲁庄公的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效果显著。最后,同学们一致公认:鲁庄公并非传统说法的平庸国君、昏君,而是一位明君,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罢了。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是没有定式的,我们只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
  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认为是“享受语文”。享受思考的成果,更是在享受思考的过程,试想,当学生不再有枯坐冷板凳听教师喋喋不休的无聊,不再有绞尽脑汁猜测所谓标准答案的无奈,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当阅读成为一种对话,当表达成为一种倾诉,我们难道不是在“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吗?
  有人说,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教师若能把握好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就能成为每个孩子需要的指导者、引航员,就能引领每个孩子达到“享受语文”的境界。
其他文献
摘 要: 社区是青少年校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青少年逐渐社会化的重要环节,社区教育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形式。作者基于花山区下辖各社区的青少年教育现状的调研分析,就推进社区教育对促进青少年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社区教育 青少年发展 花山岖青少年社区教育  青少年社会教育是青少年在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外的社会生活中所接受的教育性经验的总和,是社会提供给青少年所有教育性经验的总和
摘 要: 搞好学生自主预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针对高一新生目前自主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提高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的原则及措施,帮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增强自主预习效果,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自主预习 预习效果  一、研究背景  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增强教育教学效果,老师必须改
摘要: 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还可以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 愉悦学习氛围 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  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思考、敢于表
摘 要: 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无一不是以德育为首,美术教育教学更为突出。在美术教学中全方位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德育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  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小学生已经有明显的创造性表现,尤其在绘画创作中,恰恰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结合自身实践,从教师修养、教学方法、课程特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如何丰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关键词: 教师修养 例证法 时政性 多媒体  在许多人眼里,政治课是枯燥和乏味的。不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缺乏兴趣。这和政治课本身理论性强有关,更与授课教师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改革的出台和深入实施,为政治教学指明了方向,使政治课重新
摘 要: 通识教育源于古代西方自由教育,是一种博雅素质教育,旨在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上都存在问题,为了加强通识教育,有必要设立通识教育的实施机构,改善课程设置,并提高学生兴趣。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课程建设  一、通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通识教育的产生  通识教育源于古代西方的自由教育,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人教育(liberal educ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迅速崛起,技师学院中的汽车维修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和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能力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引进更科学的汽车实习装备,更要从教学方式上来提高学生的各种技术水平,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便是其中一种。  汽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增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把教学与生产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充分发挥汽修实验室的功能
摘 要: 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而游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能够适应学生心理及生理发展特点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教学方法并未得到全面应用。本文就针对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提供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游戏教学
古人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无疑不进。”“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摘 要: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现实生活中,生存教育以成为贯穿教育始终的主线,学会生存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条件,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局势,因此高职院应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充分利用社团活动这个平台,注重对社团成员生存理念的教育,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以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 生存理念 高职院 社团 就业工作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