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代青花瓷器堪称中国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素以其古朴的造型、丰富的纹饰、强烈的写实画风、艳丽的青花发色而备受世人青睐。特别是2005年7月12日在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元代青花“鬼谷出山”图罐以1568.8万英镑(折合约2.28亿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中国乃至亚洲艺术品拍卖价格的新高。一夜之间,元代青花瓷器似乎成了家喻户晓的“大名星”,无论在什么地方,人们聚在一起谈论瓷器收藏时,言必“元青花”。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量元代青花瓷器仿品不断充斥市场,致使元代青花瓷器的收藏和研究呈现十分混乱的局面。一些人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把仿品说成真品,而真品反倒被“忽悠”成仿品。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收藏爱好者和研究人员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在此,笔者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青花瓷器作一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朋友们有所裨益。
故宫博物院现收藏约35万件陶瓷类文物,其中只有14件元代青花瓷器,造型有罐、梅瓶、执壶、鼎、香炉、盘等,还有一件元代青花釉里红盖罐。这些元代青花瓷器不属于原清代宫廷旧藏品,均是1949年以后入藏的,而且经过故宫几代专家的研究鉴定,可谓真实可靠。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青花和青花釉里红瓷器虽然只有15件,但在国内各收藏有元代青花瓷器的单位中,仅次于江西省高安市收藏的1980年江西省高安市元代窖藏出土的19件元代青花瓷器,名列第二位。特别是其中的元代青花云龙纹梅瓶、元代青花凤穿莲花纹执壶、元代青花折枝花纹绳耳三足鼎、元代青花八卦纹香炉、元代青花地拔白麟凤纹花口盘、元代青花“满池娇”纹菱花口盘等,均属于目前所见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孤品,而且造型规整,图案绘画洒脱自然,青花发色艳丽,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精品。喜爱元代青花瓷器的朋友,不妨通过以上介绍,认真揣摩元代青花瓷器在造型、纹饰、胎釉彩及底足等方面的特征,再经过必要的实践锻炼,一定能使自己的鉴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故宫图录1)、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棱梅瓶高46厘米,口径6.6厘米,足径14.5厘米,1964年河北省保定市永华路南小学建筑工地窖藏出土。
梅瓶通体呈八棱形,平口出沿,颈呈上窄下宽的梯形,丰肩,肩以下渐敛,近底处微外撇。八方形圈足,圈足内露胎,有少量釉斑。外壁自肩至足青花装饰。肩部绘菱形绵纹装饰带,下接四个均匀分布的如意头形云肩,与近底处的四个如意头形云肩相对应。肩部的云肩内绘对称的麒麟穿莲花和凤凰穿莲花。近底处的四个云肩内均绘牡丹纹。腹部绘海水龙纹,波涛汹涌的海水衬托四条腾空而起、姿态各异的白龙。龙双角,细颈,长身,双目圆睁,张口吐舌,舞动四肢,四爪张开,两膊生焰,异常凶猛。龙身暗刻鳞片。胎骨厚重,釉层凝厚,釉色青白,绘画笔触细腻,青花色调深沉,凝聚不舒,给人以生动古朴之美感。
当时出土了一对同样的青花八棱梅瓶,但瓶盖只出土一件,配在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的那件八棱梅瓶上。瓶盖亦呈八棱形,盖内有柱状插榫,盖外壁绘八个莲瓣纹,盖顶置宝珠形钮。
元代青花瓷器中呈八棱形的器物很多,如八棱梅瓶、八棱大罐、八棱葫芦瓶、八棱玉壶春瓶、八棱执壶等。至于为什么要做成成型难度较大的八棱形,目前学术界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八棱的器形与中亚、西亚的八棱金属器有密切联系。也有学者认为八棱的器身易于捆扎,也利于持拿。
在元代青花瓷器上常见到云肩纹,这种云肩纹使人联想到人的披肩,颇富装饰性。有学者认为这种云肩纹的范本就是元代帝王仪卫服用上的云肩。《元史》(卷七十八,舆服志·仪卫服色)曰:“云肩,制如四垂云,青缘,黄罗五色,嵌金为之。”
(故宫图录2)、青花云龙纹梅瓶 高41.6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14厘米。
梅瓶平口出沿,颈呈上窄下宽的梯形,丰肩,肩以渐收敛,至足部微外撇。浅圈足,细砂底上有少量釉斑。通体青花装饰。肩部绘四个连续的云肩纹,间以四组变形花草纹。腹部绘二条三爪龙穿行于祥云中,龙双角,双目圆睁,张口吐舌,细颈,长身,身上鳞片刻画细腻。胫部上下各绘八个仰覆莲瓣纹,覆莲瓣只露头部,仰莲瓣内均绘变形花草纹。肩上部和腹、胫相接处均绘卷草纹作辅助纹饰。
(故宫图录3)、青花折枝牡丹云龙纹铺首耳罐 高31厘米,口径14厘米,足径16.7厘米。
此罐因口残而被锯口,同样造型的罐在传世品和出土物中均有所见,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匹·撒莱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单位均有收藏。在1980年江西省高安市(1993年12月8日撤县设市)元代窖藏、1980年江苏省淮安市元代窖藏、1973年安徽省蚌埠市明汤和(1326-1395年)墓中均有出土。由此可见这是元代青花瓷器中比较流行的罐式。罐均应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钮。但所见这种传世青花罐的盖基本上都佚失,而出土的这种青花罐却都保留有原盖。这种青花罐肩部均对称置铺首耳,特别是1980年江西省高安市出土的一件这种青花罐,其铺首上穿有铜环,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这种青花罐的本来面目。
这件青花罐的肩部绘覆、仰莲瓣纹,覆莲瓣内绘折枝花卉和杂宝纹,仰莲瓣纹只绘莲瓣头。腹上部绘折枝牡丹,腹下部绘两条三爪龙在云中穿行。近底处绘仰莲瓣纹,莲瓣之上有一周连续钱纹作辅助纹饰。矮宽圈足,砂底上有不规则的釉斑。
(故宫图录4)、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 高28厘米,口径22.3厘米,足径18厘米。
罐唇口,短颈,溜肩,鼓腹,矮宽圈足。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缠枝栀子花纹,颈下绘卷草纹,腹上部绘两条在云中穿行的三爪龙,下部绘缠枝牡丹纹。近底处绘仰莲瓣纹。纹饰绘画笔触细腻,青花发色浓艳。
这种造型的青花罐在元代青花瓷器中颇为常见,在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土耳其托普卡匹·撒莱博物馆、日本出光美术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剑桥费茨威廉姆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及私人手中均有收藏。1966年江苏省金坛县窖藏及1980年广西横县均出土一件。其装饰题材有尉迟恭单鞭救主、西厢记、周亚夫细柳营、三顾茅庐、昭君出塞、云龙、海水云龙、鱼莲、鸳鸯莲花、孔雀牡丹、缠枝牡丹、缠枝莲花等。
(故宫图录5)、青花鱼莲纹罐 高31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20.3厘米。
缸唇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宽圈足。砂底上有不规则的釉斑。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海水浪花纹,肩部绘缠枝牡丹纹,腹部绘莲池鱼藻纹,近足处绘卷草纹和仰莲瓣纹。
此罐以写实手法描绘鲭、鲌、鲤、鳜四条鱼游戈在莲花水池中,青花发色浓艳,使人赏心悦目。绘有鱼莲纹的元代青花罐,在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日本出光美术馆、土耳其托普卡匹·撒莱博物馆等均有收藏。
(故宫图录6)、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高27.5厘米,口径20.4厘米,足径19厘米。
罐唇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宽圈足。足底露胎,有不规则的釉斑。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缠枝栀子花纹,肩部绘缠枝莲纹,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近底处绘仰莲瓣纹。
(故宫图录7)、青花凤穿莲花纹执壶 通高23.5厘米,口径4.7厘米,足径7.3厘米。
执壶敛口,垂腹,圈足外撇。腹一侧置弯流,另一侧肩、腹处置曲柄。通体青花装饰。壶身两面均绘凤穿莲花纹,辅以竹石纹。流上绘火珠纹,柄上绘银锭、火珠纹,足墙绘卷草纹。执壶附盖,盖顶置圆钮,钮的顶上及根部均绘菊瓣纹。圈足内施青白釉。
此执壶造型规整,图案绘画自然洒脱,青花发色纯正。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相同式样、尺寸也相差无几的龙泉窑青袖执壶。从已发表的元代青花瓷资料看,此件青花执壶堪称孤品。
(电子图1)、青花芦雁纹执壶 高10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4.8厘米。
执壶敛口,鼓腹,圈足。腹一侧置弯流,另一侧肩、腹部置曲柄。通体以青花料描绘芦雁纹,前后两面各绘一只大雁衔芦苇飞翔。图案布局疏朗,绘画笔触洒脱。
芦雁纹是元代青花或釉里红瓷器上的常见纹饰。芦苇与迁飞于天南地北的大雁有不解之缘,传说这是因为芦苇有着能使大雁免除无妄之灾的神秘作用。西汉刘安《淮南子》卷十九“修条训” 曰:“夫雁顺风,以爱其力,衔芦而翔,以备缯弋。”亦有书上说大雁在飞越多鹰的雁门关时,皆两两随行衔芦一枝,鹰惧芦不敢捉。
西晋左思撰《三都赋》曰:“晨凫旦至,候雁衔芦”。唐代诗人权德舆《春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诗中有“空悲鸢跕水,翻羡雁衔芦”句。金末元初杂剧《货郎旦》在第四折“八转”中描写拈各千户的外貌时曰:“据一表仪容非俗,打扮的诸余里俏簇:绣云胸背雁衔芦,他系一条兔鹊、兔鹘。海斜皮便宜衬连珠,都是那无瑕的荆山玉;整身驱也么哥、缯髭须也么哥、打着鬓胡;走犬飞鹰驾着鸦鹘,恰围场过去、过去,折跑盘旋骤着龙驹,端的个疾似流星度——那行朝也么哥。恰浑如也么哥、恰浑如和番的昭君出塞图。”
(故宫图录8)、青花折枝花纹绳耳三足鼎 高11厘米,口径10.1厘米,足径7.1厘米。
鼎仿商周青铜器造型。方唇,深腹,圜底,不承以三个柱形足。口沿上对称置绳状耳。通体青花装饰,绳状耳上染青花料。腹中部凸起弦纹一道,弦纹以上绘菱形锦纹,弦纹以下至足上绘折枝花纹。此鼎造型稳重,图案绘画朴实自然,青花发色纯正,从已收表的元代青花瓷情况看,目前存世仅此一件,故弥足珍贵。
(故宫图录9)、青花八卦纹筒式香炉 高9.5厘米,口径15.5厘米,底径12.5厘米。
香炉呈圆筒状,斜直壁,平底。口沿及外底无釉。通体青装饰。外壁上、下分别绘八卦纹及仰莲瓣纹,近口沿处及近底处均画青花弦线两道。这件八卦纹青花香炉应属道教信徒用来祭拜道教神仙时的焚香用具。在目前所见已公布的元代青花瓷资料中,仅此一例。
(故宫图录11)、青花地拔白麟凤纹盘 高7.9厘米,口径46.1厘米,足径26.1厘米。
盘口呈十五瓣菱花形,折沿,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折沿上及内底边缘均绘一周卷草纹。内壁和内底均以青花地拔白技法装饰。内壁为青花网纹地留白缠枝牡丹纹,内底为青花地留白麒麟、凤凰穿莲花纹,凤凰周围衬以朵云纹。外壁白釉地上绘青花缠枝莲纹。
元代景德镇制瓷工匠勇于创新,在烧造白釉地衬托青花图案瓷器的基础上,繁衍出青花地衬托白色图案的瓷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此盘形体硕大,图案描绘精细,青花发色艳丽,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精品。
(故宫图录10)、青花莲池鸳鸯纹菱花口折沿盘 高7.3厘米,口径46.4厘米,足径29.8厘米。
盘十六瓣菱花口,折沿,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底绘两只鸳鸯游弋在莲池中,一鸳、一鸯顾盼生情。内外壁均绘缠枝莲纹,茎上均结有六朵盛开的莲花。折沿上绘菱形锦纹。圈足内无釉。圈足内墙斜削。
盘上的主题纹饰为内底所绘人们喜闻乐见的莲池鸳鸯图,这种莲池小景是元代青花瓷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有的只绘莲池,有的在莲池中绘有禽鸟(只见鸳鸯、鹭鸶),多画在大盘、大碗的内底,亦有画在八棱大罐外壁开光内者。
这种“池塘小景”即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织绣品上的 “满池娇” 纹样。早在南宋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十三“夜市”条中记载当时临安夜市夏秋售卖的物品中就有“挑纱荷花满池娇背心”。元代画家柯九思(1290-1343年)《宫词十五首》中曰:“观莲太液泛兰桡,翡翠鸳鸯戏碧苕。说与小娃牢记取,御衫绣作满池娇。”柯氏自注云:“天历间,御衣多为池塘小景,名曰‘满池娇’。”因“天历(1328—1331年)”系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年号,这说明文宗皇帝的御衣上有“满池娇”图案。元代《可闲老人集》(卷二)载:“鸳鸯鸂(束力鸟)满池娇,彩绣金茸日几条。早晚君王天寿节,要将着御大明朝。”由此可见,“满池娇”是一种宫廷服装图案的名称,描绘的是池塘中的花、鸟景色。
(故宫图录12)、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高11.7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4.5厘米。
碗撇口,深弧腹,瘦底,下承以中空高足。内壁釉下模印云龙纹。内外青花装饰。内壁近口沿处绘卷草纹,内底绘折枝菊花纹。外壁绘两条三爪行龙。高足下部绘覆莲瓣纹。高足内无釉。
高足碗(杯),亦称“把碗(杯)”,系元代青花瓷器中常见的器形,见于传世和出土的有几十件,说明是深受蒙古人喜爱的一种瓷器。元代青花高足碗(杯)的内壁常模印花纹,是其时代特征。
(电子图2)、青花折枝菊花纹高足碗 高8厘米,口径8.5厘米,足径3.5厘米。
碗撇口,弧腹,瘦底,下承以竹节形中空高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底及外壁均绘折枝菊花纹,内壁近口沿处绘卷草纹。画笔潇洒,图案率意。
(故宫图录227)、青花釉里红镂雕山石花卉纹盖罐 通高42.3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18.5厘米。1964年河北省保定市永华路南小学建筑工地窖藏出土。
器腹四面以双重串珠作菱形开光,开光内镂雕洞石四季花卉,山石、花卉涂铜红釉,叶染钴蓝色,红蓝相映生辉。罐其他部位均以青花装饰。颈部绘缠枝菊纹。肩部绘四个如意头云纹间以四折枝菊纹,云头内装饰青花海水浮白莲花纹。腹下部绘四折枝花纹。近底处为卷草纹和仰莲瓣纹。罐附伞形盖,盖顶置蹲狮钮,盖面以青花绘覆莲瓣纹。通体内外施青白色釉,底部无釉,有浅宽圈足。
此罐形体饱满,镂雕精工。与青花相比,高温铜红釉对烧成条件的要求更为严格,在二者共存一器的情况下,要使青花和红釉均发色纯正,难度较大,故此器的烧造成功,实属不易。此罐出土时成对,另一件现藏河北省博物馆。传世元代青花釉里红罐还有两件,一件现藏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另一件由日本私人收藏,遗憾的是这两件器物均失盖。
故宫博物院现收藏约35万件陶瓷类文物,其中只有14件元代青花瓷器,造型有罐、梅瓶、执壶、鼎、香炉、盘等,还有一件元代青花釉里红盖罐。这些元代青花瓷器不属于原清代宫廷旧藏品,均是1949年以后入藏的,而且经过故宫几代专家的研究鉴定,可谓真实可靠。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青花和青花釉里红瓷器虽然只有15件,但在国内各收藏有元代青花瓷器的单位中,仅次于江西省高安市收藏的1980年江西省高安市元代窖藏出土的19件元代青花瓷器,名列第二位。特别是其中的元代青花云龙纹梅瓶、元代青花凤穿莲花纹执壶、元代青花折枝花纹绳耳三足鼎、元代青花八卦纹香炉、元代青花地拔白麟凤纹花口盘、元代青花“满池娇”纹菱花口盘等,均属于目前所见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孤品,而且造型规整,图案绘画洒脱自然,青花发色艳丽,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精品。喜爱元代青花瓷器的朋友,不妨通过以上介绍,认真揣摩元代青花瓷器在造型、纹饰、胎釉彩及底足等方面的特征,再经过必要的实践锻炼,一定能使自己的鉴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故宫图录1)、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棱梅瓶高46厘米,口径6.6厘米,足径14.5厘米,1964年河北省保定市永华路南小学建筑工地窖藏出土。
梅瓶通体呈八棱形,平口出沿,颈呈上窄下宽的梯形,丰肩,肩以下渐敛,近底处微外撇。八方形圈足,圈足内露胎,有少量釉斑。外壁自肩至足青花装饰。肩部绘菱形绵纹装饰带,下接四个均匀分布的如意头形云肩,与近底处的四个如意头形云肩相对应。肩部的云肩内绘对称的麒麟穿莲花和凤凰穿莲花。近底处的四个云肩内均绘牡丹纹。腹部绘海水龙纹,波涛汹涌的海水衬托四条腾空而起、姿态各异的白龙。龙双角,细颈,长身,双目圆睁,张口吐舌,舞动四肢,四爪张开,两膊生焰,异常凶猛。龙身暗刻鳞片。胎骨厚重,釉层凝厚,釉色青白,绘画笔触细腻,青花色调深沉,凝聚不舒,给人以生动古朴之美感。
当时出土了一对同样的青花八棱梅瓶,但瓶盖只出土一件,配在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的那件八棱梅瓶上。瓶盖亦呈八棱形,盖内有柱状插榫,盖外壁绘八个莲瓣纹,盖顶置宝珠形钮。
元代青花瓷器中呈八棱形的器物很多,如八棱梅瓶、八棱大罐、八棱葫芦瓶、八棱玉壶春瓶、八棱执壶等。至于为什么要做成成型难度较大的八棱形,目前学术界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八棱的器形与中亚、西亚的八棱金属器有密切联系。也有学者认为八棱的器身易于捆扎,也利于持拿。
在元代青花瓷器上常见到云肩纹,这种云肩纹使人联想到人的披肩,颇富装饰性。有学者认为这种云肩纹的范本就是元代帝王仪卫服用上的云肩。《元史》(卷七十八,舆服志·仪卫服色)曰:“云肩,制如四垂云,青缘,黄罗五色,嵌金为之。”
(故宫图录2)、青花云龙纹梅瓶 高41.6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14厘米。
梅瓶平口出沿,颈呈上窄下宽的梯形,丰肩,肩以渐收敛,至足部微外撇。浅圈足,细砂底上有少量釉斑。通体青花装饰。肩部绘四个连续的云肩纹,间以四组变形花草纹。腹部绘二条三爪龙穿行于祥云中,龙双角,双目圆睁,张口吐舌,细颈,长身,身上鳞片刻画细腻。胫部上下各绘八个仰覆莲瓣纹,覆莲瓣只露头部,仰莲瓣内均绘变形花草纹。肩上部和腹、胫相接处均绘卷草纹作辅助纹饰。
(故宫图录3)、青花折枝牡丹云龙纹铺首耳罐 高31厘米,口径14厘米,足径16.7厘米。
此罐因口残而被锯口,同样造型的罐在传世品和出土物中均有所见,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匹·撒莱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单位均有收藏。在1980年江西省高安市(1993年12月8日撤县设市)元代窖藏、1980年江苏省淮安市元代窖藏、1973年安徽省蚌埠市明汤和(1326-1395年)墓中均有出土。由此可见这是元代青花瓷器中比较流行的罐式。罐均应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钮。但所见这种传世青花罐的盖基本上都佚失,而出土的这种青花罐却都保留有原盖。这种青花罐肩部均对称置铺首耳,特别是1980年江西省高安市出土的一件这种青花罐,其铺首上穿有铜环,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这种青花罐的本来面目。
这件青花罐的肩部绘覆、仰莲瓣纹,覆莲瓣内绘折枝花卉和杂宝纹,仰莲瓣纹只绘莲瓣头。腹上部绘折枝牡丹,腹下部绘两条三爪龙在云中穿行。近底处绘仰莲瓣纹,莲瓣之上有一周连续钱纹作辅助纹饰。矮宽圈足,砂底上有不规则的釉斑。
(故宫图录4)、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 高28厘米,口径22.3厘米,足径18厘米。
罐唇口,短颈,溜肩,鼓腹,矮宽圈足。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缠枝栀子花纹,颈下绘卷草纹,腹上部绘两条在云中穿行的三爪龙,下部绘缠枝牡丹纹。近底处绘仰莲瓣纹。纹饰绘画笔触细腻,青花发色浓艳。
这种造型的青花罐在元代青花瓷器中颇为常见,在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土耳其托普卡匹·撒莱博物馆、日本出光美术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剑桥费茨威廉姆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及私人手中均有收藏。1966年江苏省金坛县窖藏及1980年广西横县均出土一件。其装饰题材有尉迟恭单鞭救主、西厢记、周亚夫细柳营、三顾茅庐、昭君出塞、云龙、海水云龙、鱼莲、鸳鸯莲花、孔雀牡丹、缠枝牡丹、缠枝莲花等。
(故宫图录5)、青花鱼莲纹罐 高31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20.3厘米。
缸唇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宽圈足。砂底上有不规则的釉斑。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海水浪花纹,肩部绘缠枝牡丹纹,腹部绘莲池鱼藻纹,近足处绘卷草纹和仰莲瓣纹。
此罐以写实手法描绘鲭、鲌、鲤、鳜四条鱼游戈在莲花水池中,青花发色浓艳,使人赏心悦目。绘有鱼莲纹的元代青花罐,在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日本出光美术馆、土耳其托普卡匹·撒莱博物馆等均有收藏。
(故宫图录6)、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高27.5厘米,口径20.4厘米,足径19厘米。
罐唇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宽圈足。足底露胎,有不规则的釉斑。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缠枝栀子花纹,肩部绘缠枝莲纹,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近底处绘仰莲瓣纹。
(故宫图录7)、青花凤穿莲花纹执壶 通高23.5厘米,口径4.7厘米,足径7.3厘米。
执壶敛口,垂腹,圈足外撇。腹一侧置弯流,另一侧肩、腹处置曲柄。通体青花装饰。壶身两面均绘凤穿莲花纹,辅以竹石纹。流上绘火珠纹,柄上绘银锭、火珠纹,足墙绘卷草纹。执壶附盖,盖顶置圆钮,钮的顶上及根部均绘菊瓣纹。圈足内施青白釉。
此执壶造型规整,图案绘画自然洒脱,青花发色纯正。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相同式样、尺寸也相差无几的龙泉窑青袖执壶。从已发表的元代青花瓷资料看,此件青花执壶堪称孤品。
(电子图1)、青花芦雁纹执壶 高10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4.8厘米。
执壶敛口,鼓腹,圈足。腹一侧置弯流,另一侧肩、腹部置曲柄。通体以青花料描绘芦雁纹,前后两面各绘一只大雁衔芦苇飞翔。图案布局疏朗,绘画笔触洒脱。
芦雁纹是元代青花或釉里红瓷器上的常见纹饰。芦苇与迁飞于天南地北的大雁有不解之缘,传说这是因为芦苇有着能使大雁免除无妄之灾的神秘作用。西汉刘安《淮南子》卷十九“修条训” 曰:“夫雁顺风,以爱其力,衔芦而翔,以备缯弋。”亦有书上说大雁在飞越多鹰的雁门关时,皆两两随行衔芦一枝,鹰惧芦不敢捉。
西晋左思撰《三都赋》曰:“晨凫旦至,候雁衔芦”。唐代诗人权德舆《春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诗中有“空悲鸢跕水,翻羡雁衔芦”句。金末元初杂剧《货郎旦》在第四折“八转”中描写拈各千户的外貌时曰:“据一表仪容非俗,打扮的诸余里俏簇:绣云胸背雁衔芦,他系一条兔鹊、兔鹘。海斜皮便宜衬连珠,都是那无瑕的荆山玉;整身驱也么哥、缯髭须也么哥、打着鬓胡;走犬飞鹰驾着鸦鹘,恰围场过去、过去,折跑盘旋骤着龙驹,端的个疾似流星度——那行朝也么哥。恰浑如也么哥、恰浑如和番的昭君出塞图。”
(故宫图录8)、青花折枝花纹绳耳三足鼎 高11厘米,口径10.1厘米,足径7.1厘米。
鼎仿商周青铜器造型。方唇,深腹,圜底,不承以三个柱形足。口沿上对称置绳状耳。通体青花装饰,绳状耳上染青花料。腹中部凸起弦纹一道,弦纹以上绘菱形锦纹,弦纹以下至足上绘折枝花纹。此鼎造型稳重,图案绘画朴实自然,青花发色纯正,从已收表的元代青花瓷情况看,目前存世仅此一件,故弥足珍贵。
(故宫图录9)、青花八卦纹筒式香炉 高9.5厘米,口径15.5厘米,底径12.5厘米。
香炉呈圆筒状,斜直壁,平底。口沿及外底无釉。通体青装饰。外壁上、下分别绘八卦纹及仰莲瓣纹,近口沿处及近底处均画青花弦线两道。这件八卦纹青花香炉应属道教信徒用来祭拜道教神仙时的焚香用具。在目前所见已公布的元代青花瓷资料中,仅此一例。
(故宫图录11)、青花地拔白麟凤纹盘 高7.9厘米,口径46.1厘米,足径26.1厘米。
盘口呈十五瓣菱花形,折沿,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折沿上及内底边缘均绘一周卷草纹。内壁和内底均以青花地拔白技法装饰。内壁为青花网纹地留白缠枝牡丹纹,内底为青花地留白麒麟、凤凰穿莲花纹,凤凰周围衬以朵云纹。外壁白釉地上绘青花缠枝莲纹。
元代景德镇制瓷工匠勇于创新,在烧造白釉地衬托青花图案瓷器的基础上,繁衍出青花地衬托白色图案的瓷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此盘形体硕大,图案描绘精细,青花发色艳丽,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精品。
(故宫图录10)、青花莲池鸳鸯纹菱花口折沿盘 高7.3厘米,口径46.4厘米,足径29.8厘米。
盘十六瓣菱花口,折沿,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底绘两只鸳鸯游弋在莲池中,一鸳、一鸯顾盼生情。内外壁均绘缠枝莲纹,茎上均结有六朵盛开的莲花。折沿上绘菱形锦纹。圈足内无釉。圈足内墙斜削。
盘上的主题纹饰为内底所绘人们喜闻乐见的莲池鸳鸯图,这种莲池小景是元代青花瓷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有的只绘莲池,有的在莲池中绘有禽鸟(只见鸳鸯、鹭鸶),多画在大盘、大碗的内底,亦有画在八棱大罐外壁开光内者。
这种“池塘小景”即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织绣品上的 “满池娇” 纹样。早在南宋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十三“夜市”条中记载当时临安夜市夏秋售卖的物品中就有“挑纱荷花满池娇背心”。元代画家柯九思(1290-1343年)《宫词十五首》中曰:“观莲太液泛兰桡,翡翠鸳鸯戏碧苕。说与小娃牢记取,御衫绣作满池娇。”柯氏自注云:“天历间,御衣多为池塘小景,名曰‘满池娇’。”因“天历(1328—1331年)”系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年号,这说明文宗皇帝的御衣上有“满池娇”图案。元代《可闲老人集》(卷二)载:“鸳鸯鸂(束力鸟)满池娇,彩绣金茸日几条。早晚君王天寿节,要将着御大明朝。”由此可见,“满池娇”是一种宫廷服装图案的名称,描绘的是池塘中的花、鸟景色。
(故宫图录12)、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高11.7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4.5厘米。
碗撇口,深弧腹,瘦底,下承以中空高足。内壁釉下模印云龙纹。内外青花装饰。内壁近口沿处绘卷草纹,内底绘折枝菊花纹。外壁绘两条三爪行龙。高足下部绘覆莲瓣纹。高足内无釉。
高足碗(杯),亦称“把碗(杯)”,系元代青花瓷器中常见的器形,见于传世和出土的有几十件,说明是深受蒙古人喜爱的一种瓷器。元代青花高足碗(杯)的内壁常模印花纹,是其时代特征。
(电子图2)、青花折枝菊花纹高足碗 高8厘米,口径8.5厘米,足径3.5厘米。
碗撇口,弧腹,瘦底,下承以竹节形中空高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底及外壁均绘折枝菊花纹,内壁近口沿处绘卷草纹。画笔潇洒,图案率意。
(故宫图录227)、青花釉里红镂雕山石花卉纹盖罐 通高42.3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18.5厘米。1964年河北省保定市永华路南小学建筑工地窖藏出土。
器腹四面以双重串珠作菱形开光,开光内镂雕洞石四季花卉,山石、花卉涂铜红釉,叶染钴蓝色,红蓝相映生辉。罐其他部位均以青花装饰。颈部绘缠枝菊纹。肩部绘四个如意头云纹间以四折枝菊纹,云头内装饰青花海水浮白莲花纹。腹下部绘四折枝花纹。近底处为卷草纹和仰莲瓣纹。罐附伞形盖,盖顶置蹲狮钮,盖面以青花绘覆莲瓣纹。通体内外施青白色釉,底部无釉,有浅宽圈足。
此罐形体饱满,镂雕精工。与青花相比,高温铜红釉对烧成条件的要求更为严格,在二者共存一器的情况下,要使青花和红釉均发色纯正,难度较大,故此器的烧造成功,实属不易。此罐出土时成对,另一件现藏河北省博物馆。传世元代青花釉里红罐还有两件,一件现藏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另一件由日本私人收藏,遗憾的是这两件器物均失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