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教育:真正的创新在教师那里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i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 者:有人说,虚拟现实(VR)的出现,使得Internet的一片平面世界出现了三维的场景,它能够创建与现实社会类似的环境,解决学习媒体的情景化及自然交互性的要求。在教育中,您认为VR的出现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黄荣怀:你们的那个提法我觉得蛮有意思的——从平面的世界到三维的场景。三维场景的好处就是它强调的是趣味性。这就是当今作为“数字原住民”的一代学生的特点。好玩的东西、立体的东西、动态的东西,甚至是现实世界不存在的东西,这些很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兴趣诉求。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VR更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有兴趣、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学习内容的角度来说,VR带来的是教学内容形态的变化。从早期的普通教材到网页,尽管加入了一些动画元素,但还是属于平面的。但是VR的呈现形态是动态的、全交互的,这种呈现效果与平面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说,我们原来的书本是线性的,普通的网络是网状的,那么VR呈现的就是纯立体的“内容”,复杂程度更高。VR会给教学内容带来形式上的巨大变化。学生的兴趣有了,内容也都有了,那学习过程的体验就不一样了。过去,我们经典的学习过程是,教师讲解,提出问题,学生找答案;有了VR之后,学生的学习活动会增加很多内容。学生进入VR情境之后,他是在与虚拟环境互动,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但是这里也会给教师教学的组织带来一些麻烦:第一,学生到底在干什么,教师不知道,这需要技术来解决。第二,我们怎么评价VR的教学效果? VR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去验证。第三,在VR环境中学生之间不能够高效沟通,学习是相对割裂的。目前的技术无法实现学生在VR环境中的面对面的互动,只是可以实现人与环境的交互。现在有一个游戏叫Pokémon Go,它是依赖Google地图寻找精灵的AR游戏,游戏里有一个所谓的精灵,游戏者可以和精灵互动。这里我们看得到的是人和环境交互,但是游戏者不知道其他人在做什么。
  在这个意义上,VR会给教学带来内容、情境、形式、评价上的变化。学生对VR更感兴趣,因为VR环境不但有趣,还能满足学习需求。比如,我要学习英语时,最简单的是,我和美国人直接交流,和英语母语环境的人去交流。在VR环境里,我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设置 “真实”的场景,例如火车站,学生进入一个动画世界,甚至比动画世界还“真实”的虚拟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习英语。通过VR,学生还可以学习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等学科的知识。所以,VR在教育中的应用有很多可能性,但能否做到、如何做到并如何做到更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记 者:当前,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发展,学校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新的产品。常常是一种产品引进来,没过几年,就面临着更新换代的窘境。学校在选择教育产品时常常眼花缭乱,不知该如何选择。您对于学校在选择教育产品时有怎样的建议?
  黄荣怀:我对学校的建议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从学校需求的角度;二是从技术本身的角度。
  从学校需求来说,目前学校的发展我们强调的是要差异化发展。比如,有的学校的特色是某些学科实验室的建设。而有的学校要做“走班制”这种改革探索等。毕竟建学科实验室,购买相关设备,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这是一些学校的选择。特别是,要让学校的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才能实现较好的效果。所以首先要从学校的特色发展角度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教育产品。
  从技术本身来说,学校要对技术有比较客观的判断。任何一种技术的采纳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我们称之为“技术采纳曲线”。从早期的探索者、早期的采纳者,历经中期的平原期,到最后的采纳,学校要判断自己处于技术采纳曲线的哪个点上。比如,有的学校就愿意探索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它就会在技术发展的最早期进行探索;有的学校属于保守型,它就会等到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再去接触这种技术产品。
  那么,学校做出判断的条件是什么呢?第一,选择该种新技术的时候,学校是否有基本的经济条件保障,对经济投入要有一定的权衡。第二,要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学校是否拥有相适应的师资资源,教师是否了解技术的背景,是否真的有兴趣在该技术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并最终在过程中受益,这都是十分重要的。第三,学校在选择新技术的时候要考虑是否有这方面的积累,能够与学校原有的信息化建设相互关联,使之相互结合,减少相关建设成本,并形成特色。比如,一所学校体育很有特色,它就不会突然选VR作为学校的特色。但足球运动是与体育相关的,它就会选择足球作为相关特色继续探索。再比如,一所学校的天文教学很有特色,学校有天文望眼镜。但那个设备利用效率很低,学校就可以把VR和天文特色结合起来,把教师和学生关联起来,这样做可以节约学校的成本。
  记 者:教师在采纳新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常会出现“为技术而技术”的现象。您如何看待这样一个问题?
  黄荣怀:教师如果有兴趣,真的去琢磨,就可以将新技术用于自己的教学。教师有兴趣,还要回答一个问题:技术应用到教学里要为学生解决什么问题?要站在学生立场去网上寻找资源、寻找产品。第二个要考虑的问题是,一个班级的学生要用某个教育产品时,这个教学场景如何设计,教师如何去管理学生。例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在技术不太熟练时,总是在琢磨技术怎么用,而忽略了学生。从一位学生到一个小组,到一个班级,教师要真正想清楚如何去实施教学。我相信,真正的创新一定在教师那里,而不是我,不是教育产品的厂家,也不是其他人。因为,我们都只是提供潜在的可能性。
  记 者:学校是教育产品的应用者,企业是教育产品的研发者,企业在做教育产品研发时您觉得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黄荣怀:目前在教育领域中创业型企业非常多,很多企业去年都拿到了天使投资,当时都很高兴,但是到了今年却忽然感觉做不下去了,除了资金链断裂,更重要的是无法创造优质的内容。尽管企业最初融资了600万、800万,但几位创业者最初设计的产品还没有到用户手里企业就死掉了,这种情况很可怜。对于企业来说,第一是要找到用户的需求在哪里。创业初期,企业会对技术、市场做很多的分析,但唯独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做得不够。所以,企业一定要找到学校的需求。简单的调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企业一定要有人员深入学校,在和学校有真正的关联之后,才能了解学校的需求。第二,要对自己的产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比如,对于做VR的企业来说,创业者动不动就想做一个大的硬件,开发一个“眼镜”,我觉得他不一定做得出来。还有的创业者想做简单一点的产品,做一个纸盒“眼镜”,但这种产品不需要企业来做,学校的创客空间就可以做。大部分创客作品是不能作为产品出售的。从创客空间的作品到产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要对自己的产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第三,企业的成员除了要有市场、技术等人员,还要有对教育足够了解的成员,这是核心问题。第四,在资金层面要有基本的考量,要保证企业能够持久运行。   以上是对创业型企业的一些建议。对于已经成熟的企业来说,我建议尽可能为学校做好服务。企业只有在充分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够保证长久地存活下去。
  记 者:今年是VR元年,我们也很关注VR在教育中的应用。虽然VR与教育结合有一个让人非常憧憬的前景,但眼下似乎还有很多困难,您认为当下教育与VR结合还面临哪些挑战?
  黄荣怀:挑战还是蛮多的。首先是刚才提到的技术采纳曲线的规律,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其次是对VR技术本身我们要有一个客观的分析。为什么今年我们称之为“VR元年”?更多的是因为,今年我们从早期的固定位置、固定情境的专业VR设备发展到了移动VR。VR设备虽然到了普通用户的手里,但大部分还是在“好玩”层面上。国际上,大部分的VR应用是在相对好做的娱乐行业,所以VR游戏现在非常火。
  VR应用于教育的最大的挑战是缺少教学资源。谁来生产教学资源?教师如何生产教学资源?有了教学资源后,如何将VR教学资源与学科进行有效的结合,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如果有有效的工具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未来会有效地推动VR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记 者:如果把VR的教育应用用1.0、2.0、3.0来表示,您觉得当前VR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处于什么阶段?VR在学校中普及需要多久?
  黄荣怀:现在VR的教育应用还没有到起步阶段,所以不能用1.0来表示。如果全国有10000所学校应用VR来教学,每所学校至少有10次以上应用,并有一些案例积累,这可能才达到了一个起步阶段。
  对于VR在教育领域的普及,我目前还不能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判断。对于学校来说,现在教学探索的空间越来越大。早期的学校信息化建设,第一是网络铺设,建校园网。第二是建设资源。资源分三类,一类是PPT,一类是网络在线课程等,还有一类就是各种平台工具的建设。现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空间比以往更大一些。比如,学校可以建自己的创客空间,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探索学习,也可以把信息技术放在学习活动、信息技术课,甚至学科里面去做。另外,现在学校的学科实验室多了,比如,数学可以建实验室,物理可以建实验室,化学可以实验室,甚至英语、历史也可以建实验室。如果建实验室有难度,我们也可以开展走班教学,现在走班教学也是一个趋势。
  作为学校来说,它不会简单地从多媒体教室直接过渡到VR教室。很多学校会尝试做VR教学探索,将VR与创客教育,或者其他教学相结合。这取决于现在有多少企业能够为学校供给教学平台、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当其成为一个产业时,另外一个问题是,一般的小企业做这件事情关注的是能否变现——如果不能变现,可能企业的服务就会跟不上,这就限制了小企业参与。而有多少大企业真的能做这些事情?不太好判断。目前的技术普及和过去的技术普及不一样。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VR的教育普及不会像PPT普及需要那么长时间。我从1994年开始在北师大讲多媒体技术,那时用PPT教学的还很少,到现在花了20年时间PPT才普及。再看从黑板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普及,大概是用了6年左右的时间。从“十二五”期间开始做“三通两平台”的校校通、班班通到人人通,这个时间大概是2010~2011年。现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覆盖率是80%。我觉得VR想实现这样的覆盖率是很难的,未来一定是多样性的。客观地说,在2~3年之内我们会在很多学校里看到VR技术的应用,这应该是没问题的。
其他文献
教育督导工作主要涵盖了经常性督导、专项督导、综合督导、质量与评估检测等几个维度。那么,如何让教育督导更具有生命力呢?这是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督导室主任王世元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互联网 教育”流行的当下,朝阳区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的思维进行教育督导的理念,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思维”的力量,摒弃那种为了技术而技术的局限。  最终,这个区域找到了一个更深层次、更务实的切入点来提高教育督导的生命力,那就是夯
拉兹诺在其1992年提交给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决定命运的选择》中指出:“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规定世界权力与财富性质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一个比黄金、货币和土地更灵活的无形的财富和权力基础正在形成。这个新基础以信息技术和通讯占优势为标志,一句话,以‘信息’为标志。”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未来教育的理念正在被不断刷新,世界各国普遍把信息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改变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办公室里,教师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发布微课,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利用iPad,通过无线网络调用资源或课件进行教学;在教室里,学生围绕课前的学习收获,通过网络互动交流自主学习心得,讨论遇到的问题……  我们感叹信息化给我们带来快捷和便利的同时,是否关注到了这种状态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下去的维护者和支撑者——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是在
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复办于1994年,是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直属区教育局管理的广东省一级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圭峰小学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要实现学校“个性化教育为本,育社会未来之人”的育人宗旨,培养个性特长突出,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需要人才,就必须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高师生核心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做好顶层设计,扎实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面向2
【本刊讯】2016年10月12日,由北京市教育学会网络教育研究会主办、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协办的“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教与学”实践探索与交流活动在通州区运河中学高中部顺利举行。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少刚、通州区教委副主任王秀东、中小学信息技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祁靖一、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分院)院长李万峰、运河中学校长张佳春等领导、专家,以及北京市西城区、丰台区等14个区县会
【本刊讯】2016年1月6日,中国教育图书“书联网”产业联盟(筹)发起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内优质在线教育公司,多家国营、民营教育图书出版发行者,以及教育图书电商平台共同发起中国教育图书“书联网”产业联盟,旨在通过共享优质教育内容,将优质纸质图书数据化、标准化、互联网化等举措,推动教育均衡,帮助传统教育图书实现智能化增值。  从实质上看,“书联网”产业联盟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优质教育内容的重新配
【摘 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文化建设要与时代背景相适应。本文立足课堂这一学校教育主阵地,论述如何通过课程开发、氛围营造、学习方式组织、价值观引领等,渗透并凸显创新、实践、分享的创客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客文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文化;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4-0048-03  进入21世纪,技
快乐学习与积极学习有着不同的课堂表达。将快乐学习转化为积极学习需要包括学习载体、学习方式、学习价值取向在内的系列学习转型。微型游戏项目教学通过将游戏动机转化为学习动机、将游戏体验转化为学习体验、将游戏精神内化为学习精神,促成积极学习的课堂局面。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主动而全身心投入的学习体验、时刻激荡着的情感与思维间的深刻共鸣、对学习和精神自由的本质追寻成为微型游戏项目学习最直观的课堂表达。  从
宁波智慧教育已经摸索出一条“公益 市场”的新路子。  借“智慧城市”的东风,2012年,宁波智慧教育正式起步,并提出了智慧教育的建设理念。2013年,以课题为引领,初步建成了面向基础教育、高校科研、终身学习的一期三大平台。2014年,宁波市着眼顶层设计,协调各部门制定智慧教育三年建设方案,智慧教育被列入宁波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程之一,以3年1.4亿元的大投入进行建设。2015年,在
北京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在践行“三个面向”的过程中,在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家项华教授的数据探究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基于探究式教学理念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模式——景山学校“数字科学家”校本选修课程。该课程是一种在数字环境下,以信息技术作为情感激励工具和探索工具,旨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探索世界的意识和能力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期望选修该课程的学生能够对任何一个感兴趣的问题,通过选用适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