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治疗引起低血糖58例的临床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WICHS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现象的原因。
  方法:对58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糖尿病治疗中的低血糖现象与药物过量、过量运动、饮食未能定时定量有关。
  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如发现、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脑水肿、昏迷、死亡等严重后果。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现象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89-01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病例选自2011年至2012年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共58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1型糖尿病16例,2型糖尿病42例,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58±8.7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的诊断及分型标准。58例患者中单纯饮食控制1例,服优降糖11例,服消渴丸6例,服美吡达8例,服达美康2例,注射胰岛素28例,空腹运动过量2例。
  1.2临床表现。昏迷8例,嗜睡11例,表情淡漠、乏力5例,偏瘫2例,其余32例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心慌、出汗、乏力、手抖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静脉血浆血糖经查为0.4~2.7mmol/L。
  1.3发病诱因。由于进食过少和吃药后未及时进食导致低血糖的有4例,降糖药用量过度的有6例,根据血糖的监测未及时降低降糖药剂量的有6例,由于急性感染造成的有6例。其中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有18例,肝功异常5例,酮症6例,肺结核4例,脑梗死8例,无明显合并症11例。
  2结果
  53例患者经进食口服葡萄糖或静注50%葡萄糖20~40ml即好转,3例加用激素后好转,1例尿毒症患者因昏迷,低血糖难以纠正而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后好转,1例因反复发生低血糖同时合并心、脑、肾多脏器疾患最终死亡。
  3讨论
  通过分析总结糖尿病治疗中的低血糖现象,不外乎以下几个主要原因:①药物过量:因胰岛素用量过大引起低血糖反应最为常见。我们发现,应用胰岛素的患者、长期不监测血糖,在血糖低的时侯,胰岛素亦未减量,有的患者为图方便减少用药次数而一次加大用药剂量,有的医生为使血糖尽快降下来,胰岛素加量过快过大。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好转,血糖的下降,细胞内糖代谢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储备功能尚好者,高糖毒性解除后,胰岛β细胞功能有所恢复,外源性胰岛素需要量减少,若不及时减量,则易出现低血糖。磺脲类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发生低血糖,它不但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且胰岛素受体及受体后缺陷可增强靶细胞的敏感性,特别是肝肾功能减退者延缓了胰岛素的降解,容易发生低血糖。磺脲类中优降糖作用最强,且半衰期长,对老年人、肝肾功能损害者易发生药物蓄积,停药后仍可产生低血糖反应。②餐前用药后未按时进餐。③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者易发生餐前低血糖,考虑系胰岛素分泌高峰落入血糖低谷所致,此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④过分减少饮食或由于其他原因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时,未相应减少药量。⑤不定期复查血糖,血糖已下降,但药物未减量。⑥空腹时运动量过大,易引起空腹低血糖。⑦与其他药物合用诱发低血糖,如α受体阻滞剂、水杨酸类、磺胺类、异烟肼等。对低血糖反应诊断明确后,轻者可给予进食,口服葡萄糖水即可纠正,较严重或昏迷的患者,立即推注50%葡萄糖20~40ml,亦可很快得到纠正。对于顽固性低血糖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胰高糖素,必要时可透析治疗。磺脲类药物特别是优降糖引起的低血糖昏迷患者,容易反复发生低血糖昏迷,所以在患者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后,需继续监测血糖。总之,为尽可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糖尿病教育,定期复查血糖,根据血糖,调整用药。要求医患双方熟悉低血糖反应临床表现及严重性,一旦发生,及时治疗,加强对患者血糖的持续监测和动态监测,也可以通过对患者教育让其了解低血糖的信号和应对措施,了解以下3种情况极有可能发生重度低血糖:a.糖尿病病史较久;b.曾经发生过重度低血糖;c.反复无症状低血糖者。同时在应用长效的磺脉类降糖药物时,加强对患者血糖的监测和自我监测,从而有效地降低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适当放宽血糖浓度的要求。如空腹时血糖低于7.8mmol/L,餐后2小时低于11.1mmol/L都视为正常,糖化血红蛋白以不超过正常上限的1%视为正常,由于老年患者易在夜间发生低血糖时不宜察觉,因此在进食晚餐时,不能将血糖控制的太低。②饮食要定时定量,服药后一定要按时进餐,两餐间可适当小加餐。③不能为求血糖下降而过分减少饮食,进食少时应相应减少药量。④主张餐后运动,不提倡空腹运动。⑤对合并肝肾损伤的老年人,主张使用半衰期短的短效胰岛素,磺脲类慎用。⑥注意药物的协同作用。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往往导致脑水肿、昏迷,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在我们的临床防治工作中,一定要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曹淑玉.警惕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脑病[J].临床误诊误治,2011,19(1):67
  [2]钟学礼主编.临床糖尿病学[J].第1版.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330
  [3]刘志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症[J].实用老年医学,2011,17(2):102-10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难治性鼻出血的部位及主要供应血管,为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提供临床指导。  方法:回顾分析78例难治性鼻出血的病例资料。  结果:下鼻道顶部及下鼻甲后端占50%(39/78),嗅裂及鼻中隔占12.8%(10/78),中鼻道及中鼻甲占35.9%(28/78),钩突占1.3%(1/78)。78例中除10例鼻中隔偏曲骨嵴处出血行鼻中隔矫正术外,其余均行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1次治愈77例(98.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孕产妇头位难产的临床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共收治的58例头位难产孕产妇,分析产妇的临床特征,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进而总结预防头位难产的措施。  结果:据严格诊断发现,58例患者出现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为,18例宫缩乏力,32例胎头位置异常,8例为软产道异常。经过医务人员的徒手旋转复位后,其中37例实施剖宫产分娩,8例实施自然分娩,
期刊
摘要:目的:对前不均倾位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产科医生对前不均倾位的认识和理解。  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50例前不均倾位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再同期选择枕前位分娩的产妇50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孕产次数、诊治处理方法、发病原因、产程异常及对胎儿的影响等。  结果:50例枕前位分娩的产程异常、分娩方式及对胎儿的影响明显优于50例前不均倾位分娩,两组间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应用,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也在经营管理工作中逐步的引进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而实现医疗体系的信息化管理。本文就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现状以及如何提高其信息化管理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不断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实现疾控中心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 疾控档案;档案信息化管理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电子档案已成为档案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抽取我院2009~2012年份收治的46例(66眼)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手术组与药物组,同时给予相关检查及治疗,并对两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  结果:  经治疗后随访,了解到药物组有5例(7眼)出现视野降低的情况,后经手术治疗,视力及眼压均获得恢复;手术组术后出现旁中心暗点者4眼,弓形暗点者5眼,后经治疗
期刊
摘要:体质的概念、分型以及体质与发病的关系,中医体质学说在中医皮肤病的发病、临床表现和治疗中的体现。  关键词: 体质;体制学说;中医皮肤病  自20世纪70年代中医体质学说确立以来,迄今已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临床治疗中逐渐凸现出一定的优势。现对体制学说及其在中医皮肤病中的应用进行表述。  1 体质的概念  较具代表性的概念即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
期刊
摘要: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采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经6~20个月的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骨折小切口撬拨复位钢板内固定跟骨关节内骨折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90-01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采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经6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辩证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诊治的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 76%,观察组的有效率为 92%,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对比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来治疗
期刊
摘要: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本科手术治疗22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骨折跟骨关节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89-01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本科手术治疗22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年龄1
期刊
关键词:膜性肾病;中医;辩证分型;综述  膜性肾病(MN)是以肾小球基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着伴基膜弥漫增厚为特点的肾脏疾病[1]。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蛋白尿。而中医无“膜性肾病”的病名,按其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等临床特征科属中医“水肿”、“尿浊”、“虚劳”等范畴。虽然近年来对膜性肾病进行了大量的中医研究,但对于MN的辩证论治一直未达成共识,现就讨论有关MN的中医辩证及其分型、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