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音乐教学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q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音乐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学习范围,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音乐的综合能力,让音乐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实现“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的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音乐对于人的一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长期作用于人,使人终身受益。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是有用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更不能代替音乐本身。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并不通过概念和逻辑(这并不是说音乐本身的构成不包含精妙的逻辑),所以提高人的心灵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就应该是我们学习音乐的最重要的目标。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必须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制定。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就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紧紧围绕生活,结合生活实际来制定目标是永远的教学前提。
  为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兴趣和爱好。要让他们喜欢音乐课,就不能不考虑他们生活中最感兴趣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当然也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如在流行音乐进课堂这一问题上,我们就不能一味地排斥,有选择地听、唱一些流行音乐未尝不可。例如:讲到拉丁美洲音乐风格时,除了一些拉美民间音乐的欣赏,还可以让学生听听瑞奇?马丁演唱的世界杯主题曲《生命之歌》,从而将拉美风情得到了更好展现。
  教学目标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对培养学生音乐终身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新课标试用教材出版前,我们所使用的音乐教材大都以条条框框的形式和不容置疑的语气记载着一切;学生与学习外的生活有明显的现实隔离,这种隔绝阻碍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教师明智的做法在于要发现那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是与所学课程相关的问题。正如鲁宾斯坦曾经指出的那样:“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向他提出对他有重大意义的、富有吸引力的任务,因而被他看作是自己的、必须亲自解决的任务。”同时按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就是教材内容、外界要求可略高于学生当前的心理发展水平,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通过努力掌握这些内容、达到这些要求。因此,课堂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放。这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可行的加工处理:
  1、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发展形式合理运用教材
  任何知识都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蕴含的理念之一。例如:教师在让学生欣赏《童年情景》和学唱《我家住在大海边》的基础上可以重组教材,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关于描述童年生活情趣的歌曲,如《童年》、《外婆的澎湖湾》等。
  2、深挖教材蕴含的教学思想加工教材
  如在教学《绿色的希望》一课时,老师不能局限于一首歌曲的欣赏学唱,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对教材进行重新的加工,重新组合的教材更通俗更贴近生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通过学生的唱、动、编,整节课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深挖了教材中“爱教师”的主题思想。
  3、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主体的地位得以体现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欣赏《渴望春天》这首歌前,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第一小组寻找文学中的“春天”;第二小组展示美术作品中的“春天”;第三小组播放音乐作品中的 “春天”……这样的自主学习交流,是学生生活积累的释放,是教材最好的补充,对教材中《渴望春天》的欣赏起到了良好的铺垫烘托作用。
  当然,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和生活经验开放,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渗透时代发展信息材料,从而引进时代活水,为学生打好基础。
  
  三、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应该注重音乐学科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重心,以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为载体,强调形式、手段方法的生活化,具体表现为各个教学环节的生活化——课前预习,多方准备,搜集相关信息,注意积累;课中释放,创设情境,积极探索,开放教学过程;课后延伸,学以致用,体验成功,力求深入提高。具体到各年级又可有所侧重。
  总之,将音乐教学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去开发一条带孩子步入音乐殿堂的道路,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音乐课堂才会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中美好的东西。
  (作者单位:344300江西省乐安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 化学是一门和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又比较抽象的自然科学,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学习化学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于相对落后的边疆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很多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比较片面,比较困难。在现代教育技术逐渐普及的今天,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弥补因时间、空间上的障碍导致的许多不足,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教学质量 探索    化学曾经被学生称之为“第二外语
期刊
“奏鸣曲”本是乐曲体裁的一种,通常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几部分构成。它以其特有的形式,恢宏的气势向听众展示音乐作品的内涵及矛盾的激烈冲突,从而体现作曲家的情感。在新课改的歌曲教学中,这种形式仍可以巧妙运用。    一、引子  这是一节课的开始,刚刚上课时学生情绪不稳定、秩序混乱,教师要组织教学,或欣赏乐曲,或复习前面歌曲,创设课堂情境,稳定学生情绪,调整课堂秩序,以便后续教学的顺利进
期刊
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是通过词与曲的结合,来抒发人们对祖国、对生活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一首高质量的优秀歌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让学生热爱歌曲,唱好歌曲,就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一、让学生多听,首先从感性上认识歌曲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人生道路上极为重要转折点。小学生唱歌,只是感性上的视唱,不理解词的内涵、曲的优美,人云亦云,呀呀学语。而到了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
期刊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标题含义。  2、引导学生体味中国母亲“母爱”的特质,从而学会感知母爱、感激母亲。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中国母亲甘愿“奉献一切”的爱的内涵。  教学难点:梦的远方是什么?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情节,陈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蜜的字眼,就是“母
期刊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小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所有小学教育工作者都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我认为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尽量使用教具、学具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但国家配发的教具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如何制作一些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省时、省力、省财的教具学具,必将是一种有效手段,我在这里谈一点不成熟的
期刊
“有创意地表达”是《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反复强调的理念,如何把这一理念落实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呢?我的策略是:选择独特的写作内容,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展示异样的语言风格。    一、选择独特的写作内容  写作首先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的内容问题。同一个话题或同一个命题,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写作内容。例如,我教学生写“课间见闻”时,有学生描写教室门前的花草树木,有学生写同学在操
期刊
农村孩子更需要受到好的教育。  每一次深入乡、村、教学点听课,我的心灵都要受到一次震动。每当看到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还挂着鼻涕的脸,我就会不由衷的涌起一阵阵心酸,农村孩子所受到的教育与城里孩子是有很大差别的,不要从教学设备来比较,就从师资配备上,就有很大的区别。城关学校教师超编,而乡级、村级、教学点学校师资却严重缺乏,有的教学点一个教师要上几个年级的课,不要说教师去钻研教材教法,谈学生能力素质的培
期刊
在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的今天,历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历史的潜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通过历史课堂找到学习乐趣,激起探索的热情。我认为在历史课堂中必须冲破“以讲为主”的束缚,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起引导作用。    一、提供民主、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教育环境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管理、领导,学生服从、接受。学生在一个缺乏心理自由的空间
期刊
【案例】  在人教版五年级(上)教材中,第二单元交响乐童话《彼得与狼》这一课的教学目的中有这样一环节:通过听、赏、看图,教会学生认识西洋乐器,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为了增强学生对书中常见乐器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上新课前,我特意叫班上学小提琴、学单簧管的同学把乐器带来,我准备了三角铁、小军鼓和钢琴为乐曲伴奏。  当介绍这些乐器时,我出示乐器,并作详细地介绍,让同学们
期刊
根据初中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活动建议的说明“对于有些课程安排,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不采纳,甚至还可以自己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的原则,在《生动的小泥人》一课中,我利用了同学都非常熟悉的橡皮泥做原材料,要求同学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在教学中利用大屏幕向同学展示历届学生优秀作品,我发现学生在观看时常常抑制不住惊喜的表情,赞赏之声不绝于耳,每遇到自己熟悉的同学的作品更是高兴的告诉别人。在欣赏完作品之后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