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断臂自救

来源 :成功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XC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特汽车将2006年第三财季高达2.84亿美元的亏损,归咎于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需求减弱,汽车价格的下跌和高昂的保修服务费用。然而,不少业界人士指出,福特的亏损是其近年来市场策略短视和品牌价值萎缩的结果。
  
  近来,老牌汽车制造商福特汽车的日子实在“难过”。日前福特汽车公布的2006年第三财季报表披露其亏损达2.84亿美元。在美国市场,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也跌到了15.6%,比2004年少了5个百分点,也是该公司从1920年以来的最低市场占有率。另外,由于受到亚洲汽车制造商的冲击,福特在欧洲以及亚洲等其他新兴市场也开始陷入泥潭,从而使福特公司的整体亏损变得无法避免。
  其实,福特汽车2005年的经营状态已经不很乐观。仅北美业务在当年就亏损了16亿美元,公司依靠汽车金融业务等非核心业务才勉强维持了20亿美元的整体盈利。公司将汽车核心业务的亏损解释为存货过低,产品组合不受欢迎,汽车价格下跌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2005年福特汽车全年的汽车销售量较2004年下降了9%,而月度销售额从2005年底开始更是出现了持续下跌的局面。
  相对于福特公司把精力集中在生产方面,在生产上进行改革,行业分析员则更加关注福特公司在营销上的颓势,认为福特的亏损更多是源于一系列的市场失败。
  
  品牌弱势
  
  德国汽车咨询公司B&D Forecast董事总经理杜登霍夫尔(Ferdinand Dudenhoeffer)指出,福特在增加工厂开工率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但是福特似乎还没有搞明白是品牌弱势才是其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2006年商业周刊评选的100个全球品牌中,福特排名22,被其竞争者诸如丰田、宝马、本田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福特的品牌弱势恰恰因为其拥有太多的品牌。目前福特需要同时运作8大品牌,包括福特(Ford),林肯(Lincoln),水星(Mercury),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捷豹(Jaguar),马自达(Mazda),沃尔沃(Volve)和路虎(Land Rover)。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不同市场区域中的产品变化。福特公司在多品牌经营的过程中尽量多的共享车辆的平台和动力系统,然后轮流更新各个品牌的产品。这种轮流更新的做法极大的消耗时间和金钱。与之相比,丰田公司则经营凌志(Lexus)赛恩(Scion)和丰田(Toyota)三个品牌。对于丰田来说,持续更新其车型和产品线不仅容易,而且开销也要小的多。随着产品更新越来越成为品牌内容和市场占有的关键因素,丰田公司的品牌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欧洲SUV的失败
  
  Krish Bhaskar领导的汽车工业研究所(Motor Industry Research Unit)认为福特的失败来源于其自身在欧洲和美国市场的短视,而它的日本竞争者,比如丰田则没有犯这种错误。
  Bhaskar认为,汽车制造商需要提供一系列的产品来应对市场喜好的变化。如果不这样做,公司产品很可能被市场所淹没。但是,福特却过于关注当时利润最丰厚的那部分市场,而忽略了对市场的一个整体把握和覆盖。比如过于关注高端市场,而对中低端市场缺少一个综合性地把握,这也是导致他市场占有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欧洲汽车市场增长最快的就是SUV。根据汽车咨询公司Global Insight的数据,SUV在西欧已是市场热点,销售数量从2000年的43.5万辆,即汽车销售总量的3%上升到2005年的84万辆,约占汽车销售总量的5.8%。市场预测其销量可能在2010年达到130万辆,占整个西欧汽车市场的8%~12%。
  福特在欧洲SUV市场缺少一个完整的市场计划和产品覆盖,在欧洲SUV市场只推出了路虎(Land Rover)的神行者(Freelander)系列。路虎的神行者系列在市场上处在过于高端的地位,市场目标群体相对狭窄,很难担当得起整个SUV市场。对于这种现象,Bhaskar痛斥福特在欧洲的无作为简直是在犯罪。"如果在以前,福特的管理层简直可以被拉出去枪毙了"。Bhaskar的严厉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福特并不是缺乏SUV产品系列的公司。福特在美国SUV市场拥有丰富的产品线,但却吝啬把他们带来欧洲。正是设计生产能力和市场投放脱节导致了福特在欧洲SUV市场的失败。日本厂商显然避免了类似的问题,日产和丰田公司分别在欧洲投放了奇骏和RAV4,这些小型SUV立刻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Global Insight分析员Colin Couchman强调,虽然最近其产品有不少进步,但福特欧洲已经缺乏产品计划很多年,要想扭转颓势并赢回市场份额,这实际上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洲市场的竞争远比以前激烈。面对亚洲竞争者的猛烈市场攻势,丢失的市场份额很难在短期内夺回。"越来越多的亚洲汽车制造商正在进入并逐步占领欧洲市场。福特一方面要防止现有业务出现纰漏,加大营销力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根据市场动向推出新品牌来创造新的销售。
  
  豪华车集团PAG是“鸡肋”
  
  福特欧洲在高端品牌运作上也备受指责。福特于2000年成立豪华车集团PAG,希望能够获得和宝马高档车一样的惊人利润,但是实际情况却相差甚远。批评的焦点集中在捷豹(Jaguar)汽车身上--甚至早在2005年有传闻说福特可能会卖掉持续亏损的捷豹。虽然福特公司一开始公开否认会出售捷豹汽车,一些行业专家还是怀疑新任CEO Alan Mulally的忍耐能够坚持多久。威廉姆斯(Williams)指出,捷豹汽车的市场地位很不明晰并且每年亏损4亿到5亿美元。捷豹对于福特来说没有一点价值。当然,福特可能不会卖掉捷豹,因为福特需要给买家钱才有可能摆脱掉这个包袱。
  杜登霍夫尔(Ferdinand Dudenhoeffer)也对PAG的未来持怀疑态度:"福特不能再在PAG上继续了,谁也不知道捷豹和路虎能不能在未来数年内实现盈利。虽然PAG看起来是一个有创意的想法,但是从市场角度讲,捷豹、路虎和福特之间的协同优势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直到今天,福特还在处理PAG的策略上犹豫不决,市场策略也难以明晰。
  
  The Way Forward计划
  
  面对眼前的种种不利,福特公司于2006年初公布了其"The Way Forward"计划。计划包括关闭部分工厂,淘汰一批过时的车型和全球范围内裁减冗员,同时强调市场推广。8月底,福特汽车便宣布,尝试将其旗下的高端品牌阿斯顿·马丁的全部或一部分出售,以精简架构降低成本,而第一季度福特在北美市场上推出Focus系列(小型房车),进军中低端市场,努力挽回北美市场颓势。
  在福特提出的一揽子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其汽车品牌的整合。为了盘活福特的品牌阵营,福特市场营销部和产品设计部会共同工作以扭转福特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弱势。
  福特汽车的设计者将更多地从品牌战略出发来开展工作,设计出专注于福特品牌内涵"美国化和创新化"的汽车。面对品牌的市场弱势和有限的整合资源,福特不得不削减运营的品牌数量。据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福特正在准备捷豹、路虎、阿斯顿马丁等高级车部门出售;此外,福特还可能将逐步淘汰林肯-水星品牌,甚至有传闻说福特将只保留福特和沃尔沃两个品牌。不管福特品牌最后的整合结果如何,福特的品牌家族"瘦身"看来是不可避免了。而品牌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福特再次成为对消费者具有吸引力的品牌。
  福特美洲分公司主席Mark Field将福特的这次改革计划称为"确保未来的根本性改变"。为了确保未来,福特还需要很多东西——强有力的品牌,优质的产品并赢回失去的市场份额,而这些都需要福特生产、营销、研发等各个方面作更多的努力。
其他文献
优秀的整合营销方案,就像搭积木一样,取长补短,又好像瞎子背着瘸子过河,最大程度优化资源。    壹 一根叫莱卡的纤维    一个橘子就是一个橘子,除非它正好是新奇士。  一根纤维就是一根纤维,除非它正好是莱卡。  1958年之前,人类穿衣服的历史已经超过万年之久,但没有一个人会在买衣服之前去翻看上面有没有贴着5%莱卡的商标。自从这种纤维面世之后,地球上有多少件衣服,就有多少莱卡的市场,想一想,是多
期刊
专家点评    事件营销应该是全方位的。一些企业没有围绕事件做系统的谋划和执行,把产品挂个“神六”标签以为就能打动消费者,其结果可想而知。    2005年10月,“神舟六号”飞船顺利从天外归来,两年前的几乎同一时间,“神五”安全着陆。从太空舱门打开的那一刻起,“神六”的历史使命已经告一段落,对于中国营销界来说,围绕“神六”热的探讨却还在继续。  与上次“神五”营销相比,争搭“神六”顺风船的企业未
期刊
《2006中国百富榜》公布了,人们又开始津津乐道于最新的富豪,第一个女首富、房地产富豪居多数……在这津津乐道中人们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胡润。  胡润在中国不断实践着牛顿先生的一句话: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这里的“巨人”特指“经济巨人”,通俗地说就是“富人”或者说“富豪”。现在,中国富人队伍中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胡润这两个字,只不过鲜有人知道这位青年来自欧洲小国卢森
期刊
从新德里的飞机场走出来,当你看到破旧的国际机场、穷人住的洞穴、车顶上坐着旅客的公交车、只有二三层的楼房,你一定会怀疑世界经济论坛(WEF)最新发布的2006-2007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印度竞争力超越中国论断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在该报告中中国排名第54位,相比去年下跌6位;印度则排在43位,领先中国11位)。这些事实告诉我们,目前的印度新德里的基础建设就好比八十年代的中国广州,印度的基础设施要
期刊
Jack Aaronson:Aaronson Group的CEO,他的公司致力于帮助客户提高客户忠诚度与满意度、提高盈余率,专注于研究关于多渠道客户体验。    《成功营销》:请你谈谈多渠道营销的前景?企业实行多渠道营销的关键何在?  Jack: Shop.org前不久在纽约召开了峰会,会议中有关多渠道营销以及多渠道用户体验的研讨会仍然吸引了最多的人参加。多渠道营销的概念存在于每个人的脑海中,而这
期刊
Eric Picard:微软数码广告解决方案部总监,负责广告策略以及媒体计划,拥有广告业资深经验。    《成功营销》:你认为视频广告的发展如何,有没有到达一个顶峰?  Eric:最近我阅读了一份麦肯锡报告,内容是讲有限的视频广告总量(一个网站中可用于做视频广告的潜在网页浏览量)会限制这一广告媒介的发展。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市场的停滞是人为造成的。在一些广告商愿意花高价投放广告的领域,视
期刊
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刚在美国上市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创始人俞敏洪结合过去的经历现身说法,也许能够给我们以启发。  “最初创业的时候,坦率地说没有做过一次报纸广告,也没有做过任何市场活动,学生自动涌过来了,这是真正的营销到位,所以新东方是成功的。”  当然,现在的新东方随着不断做强做大也未能免俗,最近一个财年的市场预算达到了8000万元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10%。因此,俞敏洪回想当初,才有
期刊
在国内物流园区泡沫概念虚高不下的时候,美国年轻的物流企业普洛斯公司在中国的三年却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迅速扩张。    普洛斯(ProLogis)正在迎接一场新的蜕变。  国庆长假过后的第一周,刚刚搬进紧邻着东方明珠的一座全新智能写字楼,普洛斯中国区投资管理部高级经理赵明琪显然还没有习惯眼下发生的种种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天进进出出于金茂大厦,不用忍耐着原先略显拥挤的办公室……  “我们要大干一场了!”
期刊
“Blue Nun”——一个曾经世界知名的葡萄酒品牌,缘何在市场争夺的浪潮中“悄然隐退”?在经过数年的“卧薪尝胆”之后,它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究竟“Blue Nun”秉持了一种什么样的营销理念,才使它的前景“柳暗花明”呢?    最近,老品牌高调重出江湖显然成为营销界的一股新潮流。Smash 牌土豆泥方便食品、Spam牌午餐肉罐头和Brut牌须后水等一些过去的“名品”,又重新成为舞台上的“主角
期刊
相信吗?精彩的创意对于品牌的塑造与推广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辅之以互联网的病毒式传播更能达到推波助澜之功效。时下最好的例证就是联合利华旗下多芬的品牌重塑。得益于Ogilvy & Mather为其策划“真美运动”,多芬在消费者眼中,不再是卖肥皂的了,而树立起销售自然美、真善美和内涵美的品牌形象,而博客空间对该视频广告或褒或贬的讨论,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大女性对“真美”的探讨,多芬品牌也因此得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