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青春期学生的对话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dbook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六年级孩子们来说,一部分青春期问题,也会困扰着某一些孩子,他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一个被“分手”而陷入迷茫中的孩子找到了我,想寻求帮助,了解到了孩子的问题,通过谈话与孩子共情、对孩子情绪的疏导以及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应对的方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关键词:青春期;情绪疏导
  本学年主要教六年级的心理课,面对这些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也会面临青春期的一些问题困扰着某一些孩子。作为心理老师,在每一学期课程开始的时候,我都会说:如果你有需要,王老师愿意成为你们的听众,并尽可能的帮助你。
  一天下午,我在一楼上二楼的楼梯上,一位男生叫住了我:“王老师,能和您说几句话吗?”我说:可以,你说吧。然后我们就走到了一楼挨着小天井的楼梯口。看着男生的表情,感觉很无助,眼泪就在眼眶中打转,随时都会哭出来。他说最近有一件让他特别伤心的事儿,想和我说一说,希望我能够保密。答应了他之后,由于课间时间较短,约他第二天的课间操时间和他细谈。
  第二天早操时间如约和这位男生聊了半个小时,了解到,男生和另一个班的女生是男女朋友的关系,本来之前还好好的,但是女生突然和他说分手,这让他觉得很是想不明白,并且觉得伤心。了解到他的基本情况之后,首先我以共情的方式疏导男生的情绪,缓解分手给他带来的伤心,其次帮他梳理他跟女生之间关系,理性的看待他和女生之间的这种“喜欢”,是被女生的外貌还是某个特点、优点所吸引?男生说:只是觉得和这个女生很聊得来,聊天觉得心情比较舒畅,觉得女生学习也很好,很欣赏。听男生说完,我就以旁观者的角度帮他梳理,这种聊天的感觉很好,所以让你觉得有不一样的感觉,并且你还很欣赏她的学习,这些好的感受让你认为这是一种喜欢,王老师能明白你的感受,现阶段你认为这是你喜欢的人,但是未来的道路上或许还会有更多让你欣赏、让你喜欢的人。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理性看待这些欣赏,并且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特点、优点,让我们自己变得更优秀,这才是更重要的,临近期末,我们首要任务更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其余的先暂且放一放。时间过得很快,3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我們约好下一次谈话是两天后的课间操时间。
  第二次谈话时,他说:一想起女生的事情,就觉得明显没有心情写作业、复习了。然后我就顺势问他,那没心思写作业复习的时候你又是怎么做的呢?男生告诉我,他会玩儿会电脑转移一下注意力。我又继续追问,现在请你回忆一下,玩儿完电脑,你的心情又是如何呢?男生说:好像比之前好了点,没那么难受了,就能看看书、做一些别的事情,暂时就忘了她的的事情。我又说:其实你自己已经找到了缓解的好方法,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陆陆续续总共聊了三个上操时间,最后一次谈话时,男生显然没有了第一次的那种伤心、不知所措,显得淡然了很多。再过一段时间,我相信这种伤心和难过,会更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别的事情上。期末楼道碰到了男生,问他:最近感受如何?他能笑呵呵的告诉我,挺好的,没事儿了。
  其实对于这些懵懂的孩子来说,遇到从未遇到的问题时,更多的困惑可能不在于事件本身,而是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件事。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给予孩子一定的支持和帮助,疏导情绪、看清问题的本身、转移注意力,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儿上,但是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辅助作用,主要还是孩子自己的转变。
  青春期的男生、女生遇到这种事情,不愿意和家人说,有的也不愿意和班主任老师说,作为心理老师,我愿意成为学生们的听众,尽可能地帮助她们,未来的我还会继续。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分析求助者的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和情绪问题得出其“求关注”、“讨好”以及“无常性”的特点,进而通过“积极关注”和“共情”的手段来对他进行辅导,收到了良好的辅导效果。  关键词:看见;共情;成因;辅导  一、基本信息  姓名:维维  年龄:10岁  性别:男  年级:小学中段  二、求助者的表现  维维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和情绪问题这几个方面。  首先是学习问题。其实在学习
期刊
案例背景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关注个别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平等相处,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不以他是弱势中的一员而一成不变地看待他,忽视他。  案例描述  多动症儿童对外界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失去敏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心不在焉,小动作多,
期刊
一、理论概述  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其中所谓的性格,说的就是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又是对孩子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后天培养,产生自信心的结果。由此可见,自信心的培养对一个孩子智力和其他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實践中我发现,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大有人在。其实这也是一种病态,而身为心理健康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准确的找到病源,采取有效的方
期刊
一、求助者的基本信息  姓名:明明  性别:男  年龄:8岁  年级:小学低学段  二、求助者的问题表现  学习问题:注意力涣散,考试焦虑,学习焦虑。  情绪问题:易激动,经常控制不住地大笑,管不住自己的情绪。  行为问题:总是爱追别人,动手打别人,而且力气很大,但自己认为是和别人玩。  人际关系问题:由于他总是爱追着别人打,班里很多同学都怕他,很少有人主动和他玩。  心理成长问题:心理自卑,认为
期刊
摘要:求助者皮皮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频繁吸吮手指,引起了老师的关注。老师向家长详细了解情况,并结合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指导家长正确对待问题并充分理解孩子,要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和心理需求。经过一学期持续不断的关注,家长和老师的紧密配合,皮皮吸吮手指的次数明显减少,并且能自信地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和玩耍了。  关键词:焦虑;接纳;情绪;心理需求  第一章 求助者的信息  皮皮 男孩 6岁 一年级
期刊
教育的全部秘诀是爱,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让我深深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集体;工作时间的特殊性——在我看来生命不息、教育不止;工作方法的特殊性——不是力量与速度的对抗,而是心与心的碰撞。我觉得教师做的就是播洒爱的工作,同时,还要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学生成长。  一、情况分析  有一天课间,我们班的张翔悄悄过来找我,趴在我的耳边轻声对我说:“高老
期刊
摘要:本文是一例小学生因为妈妈的缺位,爸爸的偏执导致的行为、人际和学习出现问题的案例。老师通过营造温暖的、接纳的、包容的班级氛围,给予妈妈般的关注和照顾,促使妞妞建立与老师内心的连接;同时积极与家长沟通,为其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使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最后她在学校和家庭双方的努力下,走出了自己的世界,愿意和老师亲近,并且交上了朋友,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关键词:沟通;包容;接纳;关注  一、
期刊
摘要: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中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采取多种策略进行培养与激发,令人不容乐观的现状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着或者越来越弱、或者过强,教师需要更多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方法。ARCS动机设计模式是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凯勒提出的,这一模式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四类,即注意、切身性、自信和满
期刊
摘要: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植树问题中创设情境为例,作者在设计的四稿不同情境中感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产生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首因效应;教学;创设情境  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对其后的信息的组织、理解
期刊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热爱学生,才能用心去雕塑每一位学生。14年斗转星移,14载杏坛春秋,世事已变化。不变的是一如既往对“爱”的追求,坚守的是对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初心。操场上,我和同学们一起运动;节日里,我和同学们一起排节目;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一齐参与;比赛中,我和同学们一齐呐喊助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教师耐心、细致地研读,用充满魔力的“师爱”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