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看秋拍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c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2012年秋拍瓷杂板块,与往年有一个明显不同,就是一贯抢眼的与“皇”字沾边的大型陈设观赏器数量少了许多,且成交价格鲜有惊爆眼球之举,只能算得上是中规中矩。然而,若从“小”处着眼,一些玲珑小巧之物,却处处令人惊喜。
  本文所说的这些小器物,大者不过三四寸,小者尚不盈寸,它们精巧、细腻,可谓浓缩而成的精华。按照拍卖时间的先后顺序,本刊记者对香港苏富比、北京诚轩、中国嘉德、北京华辰、北京东正、香港佳士得、北京荣宝、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翰海这几家知名度较高的拍卖公司的秋拍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试图让大家能更清晰地了解这些小器物的市场行情、收藏趋势和未来潜力。、
  爆冷
  三只小杯
  2012年秋拍小器物最先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还要源于不久前某网站收藏论坛上的一个帖子。发帖者是一位资深瓷器藏家,其眼力和收藏水准受到很多人认可。他原本相中了北京诚轩秋拍上一件清代道光年间的粉彩贺知章醉酒落井图铃铛杯,此杯高仅7.1厘米,工艺、绘画十分精细,有“邂竹主人造”底款。在他看来,4万至5万元的估价正好合适,设一个6万元的心理底价应该差不多能买到。不成想,委托朋友到场竞拍,场面异常激烈,价格不断攀升,电话还没说两句,就已经突破6万元了。他很快又将心理价位提高到8万元,但还没来得及举牌,场上价格就直奔9万元了。他咬咬牙,终于在10万元举了一下,但很快价格就被抬升至13万元。他无奈放弃,而这件小杯最终的成交价(含佣金)达到了18.975万元,超过估价近4倍。
  无独有偶,同场拍卖的另一件风格、大小相同的清道光时期粉彩崔宗之举杯望月图铃铛杯,虽然有几道冲线,但也以超过估价2倍多的8.05万元成交。这两件大不及三寸的小杯,却拍出了令大行家都惊叹的价格,难怪有人会肯定地认为,明清细路精品小件瓷器的春天就要来了。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中国嘉德秋拍中也出现了一件清乾隆时期的粉彩山水方斗杯,宽9.2厘米。这件估价仅4.5万至6.5万元的小方杯,最终却拍出了51.75万元的高价,更加令人惊叹。
  小瓷杯是明清瓷器中较为常见的品类,这三只小杯不仅在2012年秋拍中十分抢眼,甚至在历年来该品类的拍卖记录中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笔者对2012年秋拍中出现的大不及三寸的小瓷杯进行了统计,高于估价成交的有22件,其中超过估价2倍的有9件,超过估价5倍的有2件。成交价最高的是香港苏富比秋拍中的一件元代青花模印游龙争珠图高足杯,成交价达到了1242万港元。除此之外,2012年秋拍中还有3件小杯都在100万元以上成交,4件在50万元以上。而这也足以说明,东西不在大小。
  发力
  小物件 大行情
  当然,三只小杯还只是管中窥豹,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这些小物件在2012年秋拍中的整体表现。
  瓷器一类,根据本文统计的这几家拍卖公司的秋拍数据,共有1369件上拍,成交871件,成交率为63.62%。其中,在估价范围内成交的拍品有394件,高于估价成交的拍品有477件,其中高于估价2至5倍的有28件,高于估价5倍的有4件。在高于估价成交的477件拍品中,属于小器物的有111件,差不多占到了1/4。
  在成交价方面,高于1000万元成交的有1件;成交价在500万至1000万元之间的有3件,都出自香港苏富比秋拍,包括一对清康熙珊瑚红地五彩九秋同庆图碗,一件明万历官窑青花五彩瑞兽纹鼓式促织盖罐和一件清雍正粉彩福寿双全团花纹碗;成交价在100万至500万元之间的有10件;成交价在50万至100万元之间的有12件;成交价在10万至50万元之间的有50件;成交价在5万至10万元之间的有20件;成交价在5万元以下的有15件。
  从这一组数据来看,成交价最为集中的就是10万至50万元区段,差不多占据了一半的数量。相较于以往,小器物的价格已经不再大规模集中在5万至10万元这一区间,可以说其整体行情还是处在一个稳定的上升通道内。
  杂玩一类包括各种玉石、竹木、牙角、珐琅、料器和金银铜器等。根据本文统计,杂玩类共有2606件上拍,成交1137件,成交率为77.4%。在估价范围内成交的拍品有712件,高于估价成交的拍品有757件,其中,高于估价2至5倍的为43件,高于估价5倍的有5件,高于估价10倍的有2件。在高于估价成交的757件拍品中,属于小器物的有174件,也差不多占到了1/4。
  在成交价方面,高于1000万元成交的有2件,一件是香港佳士得秋拍中的高仅6.1厘米的清乾隆料胎画珐琅四老图小笔筒,成交价高达4882万港元,另一是北京匡时秋拍中的一对清代早期田黄素方章;成交价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的有3件,包括一件高6.5厘米的吴昌硕制田黄懿翁方章,一件清代田黄雕卧鹿钮长方玺和一件清代田黄仿古夔龙纹长方玺;成交价在1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的有9件;成交价在5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的有13件;成交价在10万元至50万元之间的有78件;成交价在5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有26件;成交价在5万元以下的有43件。
  从中不难看出,杂玩一类的小物件也集中成交于10万元至50万元这一区间。价格居高的几件拍品中田黄制品占据了强势,或许由于杂玩一类品种丰富,不同品类的价值、藏家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高低差异还比较明显,致使5万元以下这一基础价格区段的拍品数量也为数不少。
  奇妙
  哪些类别最抢手
  从简单的数据罗列来看,2012年秋拍中小器物的整体表现确实不俗,但还应该更细致一些将这些小器物进行一下分门别类,看看究竟哪些小器物表现更出众,哪些更抢手。
  首先要说明的是,对于小器物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只是根据目前常见古代艺术品的规格型号以及藏家通行的赏玩习惯来进行粗略划分。在本文统计的111件高于估价成交的小瓷器中,尺寸在7厘米以下的有12件,尺寸在7(含)至10厘米的有38件,尺寸在10(含)至12.5厘米的有49件,其他还有8件虽然尺寸超标,但都属于通常所说的“大器小样”的物件。杂玩一类,尺寸在4厘米以下的有23件,4(含)至7厘米的有130件,7(含)至10厘米的有21件。其中,最小的一件瓷器当属香港佳士得秋拍中的一件清道光/咸丰雕瓷卧鸭,长仅4.2厘米;最小的一件杂玩类器物则是中国嘉德秋拍中的一件赵古泥刻坑头冻方章,小到只有2.2厘米见方。
  在高于估价成交的111件小瓷器中,数量最多的是碗、盘,有27件;杯、盏一类有23件;包括笔筒、笔洗、墨床、瓷砚、笔架、墨盒等在内的文房器具有17件;鼻烟壶16件;小型陈设观赏器11件;其他杂类6件。
  在高于估价成交的174件小杂玩中,数量最多的是玺、印一类,达到了61件。佩饰、挂件一类有45件;鼻烟壶23件;文房器具13件;杯、瓶、罐、盒等12件;小型陈设观赏器7件;其他杂类13件。
  在瓷器一类中,小碗、小盘、小杯等占据多数虽然有其存世量相对大的因素,但从近两年的拍卖情况看,其受认知度和受众群体也是非常广泛的,成交率和成交价格比较稳定。鼻烟壶一直以来都是炙手可热的收藏品,无论什么材质都堪称小器物的代表,也是拍卖场上的常青树。名人名家的印章作品近两年来则持续受到追捧,特别是从2012年春拍开始便有集体发力的表现,秋拍中能在众多小器物中脱颖而出并不令人意外,相信接下来还会有不俗的表现。而文房器具一直是近几年收藏的热点,虽然本文统计的数量不占主要,但事实上,在很多藏家眼里,但凡小器物都可以算得上是文房之物,因为除了实用功能外,这些都是文房案头把玩观赏的佳器,从某种程度来说,本文所列的种种小器物都看成是文房器物也不为过。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如果不是对秋拍中的小器物进行一次梳理,笔者也未曾料到如此小巧玲珑之物竟然有这般壮观行情。东西不在大小,只在精粗,只要是工艺精湛、艺术品位高的精品之作,其艺术价值就不容低估,更何况这些小器物很多都是皇家御用、文人雅作、名家递藏的抢手之物,即使拍出超过预期的好价格也不足为奇。
  当然,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如今的艺术品市场已不容否认进入到了调整回落时期。有人认为,不少有实力的藏家在大的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自然不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艺术品购藏,而卖家也不希望在这个时期将精品草草出手。同时,能够花相对少的钱买一些小件精品似乎成了不少藏家的选择,对于普通的中小藏家来说也能够买得起。相比于大型重器,这些小器物更显讲究,艺术格调不低,同时也适于把玩,更无需受家里收藏空间的限制。收藏渐趋成熟,大小已经不是藏家判定艺术品价值的重要条件了,精稀程度、艺术水准才是硬道理。对有心人来说,或许从“小”处着眼,也未尝不是通向收藏“大”道的捷径。
其他文献
这枚小小的虎钮铜印(安徽桐城市博物馆藏),单从外表看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黄铜材质,由印身和印钮两个部分组成。印身长5.8厘米,宽3厘米,高1.5厘米。四角截圆,呈椭圆形,四周用单线凸边。将铜印置于手上,就会发现印底部横镌着“御赐”二字,其下竖刻“调梅良弼”四字,皆为朱文小篆。镌文两侧雕刻有两条螭虎,蜿蜒向上,相对拱卫。印钮为虎形。虎呈跽踞状,尾巴向右卷曲,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从印上的“御赐”二
期刊
谢正光、范金民《明遗民录汇辑》末录《秦光玉〈明季滇南遗民录〉自序》,其中有云:  三迤英贤,服官各省,闻甲申北京之变,乙酉南都之陷,悲愤填膺,弃官高蹈,其派一也;在籍缙绅,或予告家居,或丁艰旋里,一闻国变,遂不做出山之想,膏盲泉石,耻事新朝,其派二也;虽非迟官,而或为孝廉、或为明经,或为诸生,或为布衣,蒿目沧桑,时怀故国河山之感,其派三也;滇中循良,闻风解印,流连诗酒,啸傲林泉,作南荒之寓公,步西
期刊
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隔上一两日便会在灯下欣赏藏品,这样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找一片只属于自己的世界,任由思想恣意地飞驰,伏在书案前欣赏藏品,此时此刻的人生该是多么得惬意!  法兰西的圣女  不知不觉夜已深了,我的目光渐渐地停留在一枚纪念章上。它在暖暖的灯光下,泛着漂亮的金属光芒,散发出久远的历史信息。小小的币面满是精雕细刻的图案,巧妙的构图透着雕刻师的灵光。今生能与它相遇,难道不是冥冥之中的约
期刊
在2012年的秋季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徕卡相机成为了一匹“黑马”:香港邦瀚斯首次于香港举行的徕卡相机珍藏拍卖会取得了佳绩,一架1930年LUXUS I 相机以746万港元夺魁,创下徕卡LUXUS相机的世界拍卖记录;而在随后的北京保利2012年秋季拍卖会上,徕卡相机专场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相机中的“奢侈品”  1913年,第一部徕卡相机的原型在德国韦茨拉尔市的恩斯特·莱茨光学工厂诞生。作为用于
期刊
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司、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日前引起了业界极大的关注。此次统计年报首次由拍卖行业主管部门、文物拍卖业务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三方共同发布,客观反映了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据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全年共成交553.53亿元,规模继续扩大,但与2010年相比,增速放缓。  市场
期刊
据说,2012年冬天是北京近30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季。几场大雪和肆虐的北风将京城的气温直接拉低到零下十几度。不过,即便窗外天寒地冻,但临近岁末,热闹的气氛仍然一点不减。就像接近尾声的2012年秋拍,虽然寒冬还没有过去,但拍场仍然熙熙攘攘地挤满了藏家、买家,大家依旧看的看,买的买,并且时不时地带给我们一些惊喜。  缩水、缩水、再缩水,从2011年秋到2012年春再到2012年秋,“降温”、“下滑”、“
期刊
北宋作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它所烧造的白瓷与釉色品种,带给人自然之美,以及追求天人合一的宁静之美。  北宋时期的定窑瓷器,开始向着含蓄、素洁、秀美、典雅的风格演进,不论是造型、胎质、釉色,也不论是工艺、装饰、图案,均自擅其美,恰到好处,既合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之道,又传达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中和之美,从而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三大工艺平和曼妙  北宋定窑的白瓷,晶莹光润,精雕细
期刊
中汉2012年秋季拍卖会瓷器工艺品Ⅱ和中汉犹珍13中国古代瓷珍暨工艺品残器两个专场的拍卖会日前收槌。两场拍卖会共遴选拍品167件,总成交率达83.83%,总成交额为4320.7万元。  本次瓷器工艺品Ⅱ专场秉承“珍精”理念推出拍品33件,成交26件,成交率为78.78%,斩获3317.2万元,成绩喜人。其中,清乾隆斗彩团花卷草纹缸力拔头筹,以750万元起拍,经过现场31次轮番竞价,最终以1035万
期刊
资产雄厚的徽人在行商之余,热衷于古玩书画的收藏。他们对待“雅俗之分,在于古玩之有无”,所以“独有徽人偏笃爱,重金无吝购娱珍”。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的一首诗道出了徽州无限的神秘。徽州自古人文荟萃,商业繁盛,到了明代尤为突出,时人张瀚在《松窗梦语·商贾纪》中说:“自安、太至宣、徽,其民多仰机利,舍本逐末,唱棹转毂,以游帝王之所都,而握其奇赢。休、歙尤夥,故贾人
期刊
从一位著名的拍卖师,到一家新兴拍卖企业的掌门人,北京银座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左安平在角色转换之间,对于拍卖公司的发展和艺术品市场的前景都有着独到的看法。在北京银座首拍收槌后,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左安平先生。  《中国收藏》:银座此次首拍战绩不俗,跟您拍前的预期相符吗?  左安平:基本达到拍卖预期效果。目前,拍卖市场处于调整期,此时推出首场拍卖,有点逆势而上,但我们之所以敢于入市,且首拍效果不错,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