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口”难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zhufeng5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朗读”在学习中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英语教学这样的语言教学中。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即便教师和学生都知道朗读的重要性,却常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进行积极的朗读训练。许多学生唯一的朗读训练就是每日的早读,教师也没有重视提高朗读的有效性。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朗读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播放录音,进行范读,为学生提供标准的朗读样本
   如同我们小时候学习说话一样,跟着说什么口音的人学说话,我们往往就会与其有一样的口音。因此,要想说好英语,说出标准的英语口语,就要跟着一个发音标准的人学习。这个能不厌其烦一遍一遍教我们读课文,还能操一口标准口音的不是别人,就是录音。
   每次上新课时,笔者都会播放课文录音给学生听,要求学生模仿。在课堂上播放录音,不是为了让学生练习英语听力,因此笔者并不要求学生能在听录音时就理解课文内容,而是将注意力重点放在发音上。笔者每播放一小段内容,都要求学生进行模仿朗读。并且在播放前提示学生在播放的录音中他们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如,在《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7B Unit 5的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He helped his neighbor out of a fire.”其中的“out of”就有连读成分,许多学生自行朗读时常会将两个单词分开发音,而在笔者提醒后,他们会有意识地注意录音中是如何发这个音的,这样当他们模仿时就会有侧重点。
   常常听标准录音并模仿其进行朗读能够加强语感。我们都知道,英语中有很多如失去爆破、连读等发音的特点,这些发音有一定的规律。但是身为母语不是英语的中国人,即便将这些规律烂熟于心,也不一定能在说英语时立刻很灵活地使用。难道每次说话前还要思考自己要说的话有什么发音特点吗?经常听标准录音,能够帮助学生自己发现课文中的这些发音特点,培养他们良好的发音习惯。
   二、多种朗读方式并存,多方位提高朗读能力
   朗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有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有个人朗读等等。在英语早读课上,笔者一般并不要求学生齐声朗读,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自己需要朗读的课文进行朗读。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用与其他同学互相迁就,某些段落如有必要可以反复朗读,而有些段落则可以跳过。因为同样是朗读,目的不同,采取的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学生朗读的是即将要上的新课的课文,那么朗读是为了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且将其中的生词挑出来。这时候,遇到读不通顺的内容就应该多读几遍,并且稍稍停顿留下思考的时间。而如果是朗读已经学习过的课文,则多是为了复习学过的知识,并且锻炼英语“说”的能力,这时候就应该通篇朗读,并且要有一定的语速,注意抑扬顿挫、发音标准。
   还有一种朗读方式是work in pairs,即同桌彼此朗读,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朗读不同,更像是互相对话,但是这个对话的内容是有所限定的,不是漫无目的地聊天。在《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中有Speak up的环节,课本提供了对话的框架,而学生自己选择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对话。如A:What’s your friend like? B: She/He is (handsome/smart/beautiful)...同桌互相用当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对话,可以锻炼朗读者的英语语言思维和语感,还能够通过聆听对方说英语锻炼听力和发现彼此口语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达到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目的。这也是一种值得鼓励的朗读方式。Speak up还有一种形式是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如:先提供一个场景,再提供该话题要用到的一些单词,让学生围绕几个问题进行讨论。但结果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而没有一个对话的过程,如果work in pairs则可以将话题进行下去,效果更好。
   朗读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课文,也可以是课外内容。有不少学生喜欢看外国影片,尤其是动画片,于是笔者便鼓励学生在将课文读熟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朗读。在影片中出现的对话更口语、更贴近生活,如《冰河世纪》中一些简单的台词“All right, I’ll just go by myself.”还有“You probably didn’t even know what I’m talking about.”这些都是初中生可以理解并且实际生活中能运用到的。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朗读不仅可以为提高口语能力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还能强化记忆,熟悉和巩固课本知识。朗读有很多种训练方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摸索出新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扎实的英语朗读训练,从而实现朗读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吴永福. 初中英语朗读教学策略[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6).
   [2] 张著辉. 探讨初中英语朗读的重要性[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6).
   [3] 伍玉兰. 初中英语学习要重视朗读和背诵[J]. 剑南文学,2010(8).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每个高中生都知道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但很多学生刚开始阅读就被吓怕了,特别是那些不爱读书的学生,看到像《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样的“大部头”,光看厚度和密密麻麻的字,读下去的信念早就烟消云散。所以,要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首先就要解决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问题。  但在高中紧张的教学时间内,我们只有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让师生从繁重的文学名著阅读中走出来,从而提高阅读名著的效率。而“投机取巧”
诗歌一直是文学的主流。初中新教材在诗歌的选编上也体现了对主流文化的贴近,整套教材总共有现代诗歌23首,尤其是九年级的上下两册,诗歌就分别占有一个单元的分量,可见新教材对它的重视程度。的确,作为和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诗歌是一种形式独特﹑具有个性化的文学样式,是理性和丰富情感的再现,它往往体现着作者的思想凝聚力和情感的丰富性。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认为:“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感觉到学生写作文最为难的是缺乏材料。往往布置一篇作文时,他们总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其实,生活丰富多彩,写作的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么,学生为什么感到无材可取?问题就在于认识生活的水平和能力有限。  文章是思想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思想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许多名家能够写出名著来,往往与本人的经历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其认识生活、观察生活、取材叙事的能力有关,中国文豪鲁迅就是最好
《〈论语〉选读》属于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教材五个系列的“文化论著研读”之一,是浙江省选定的选修ⅠA教材。教学通常有三个层面:文言、文章、文化,作为文化论著研读的选修课程,教学重点当然是文化层面,即着重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这部分内容又是属于浙江高考必考内容,分值为:赏析4分加上默写填空2分,共计6分。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时,既要文道结合,联系现实,理解、分析和领悟,批判地加以继承,又要学考结合,在
躺在沙滩上,沐浴着阳光,耳边萦绕着海水拍岸的声音,还混杂着人们玩耍时的欢声笑语,多么惬意!突然,沙滩上的和谐被一阵尖叫声打破:“抓贼啊!有人偷了我的钱!”接着,有人说手表被偷了,有人反映自己的錢包被偷了。警察通过查看沙滩上留下的可疑痕迹,发现那名窃贼还在沙滩上。
语感是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是学生语言基础、生活体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扎实努力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本文旨从语感培养的必要性入手,初探学生语感培养之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一、什么是语感   我国最早提出语感概念的是夏丏尊先生,其后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开始倡导语感教学,随之语感逐渐为人们所理解和认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中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在这种新的教学观中,“互动”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然而,由于教师不能准确把握互动行为和实施有效互动策略,致使变革中的互动课堂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与理想的效果仍然有相当的距离.许多看似热闹的互动却产生着低效和无效的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了功利主义的“假互动”现象,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一、透视:当前课堂互动之审视  1.师生
国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存和发展的智慧结晶,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阅读、了解、走进经典,对于掌握人生真谛、升华个人气质,均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我们编写校本课程《国学启蒙》的初衷。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博大。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文化断层,特别是面对内地西藏班的学生这样一个特殊
我校一次月考的作文题是《名字断想》(命题作文,文体不限)。有位学生的作文引起了评卷老师的争议。有人认为是优秀作文,有人认为是偏题、不及格作文。这是其中的一段——  李白,这是一个光耀千古的名字。他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远大志向。他有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峥峥傲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他的奔放与豪迈。“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
毋庸讳言,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有些甚至是严重的问题。同仁们在努力加以改善,从课程改革,教材完善等方面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笔者认为,一切的努力最终体现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成效,而课堂教学的最终责任,还是要落实在语文教师身上。但现在的课堂,教师往往着眼于自己的教,较少关注学生的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考虑的是:我要教什么,我要怎么教。而忽略了: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喜欢怎么学。另外,教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