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前一分钟诵读经典
每节语文课,迎接我到课室的是学生整齐的诵读声。学生朗读的内容是由我精心挑选的和本册语文书的教学内容有关系的古诗词,还包括了一些成语。为学生创设一个读书氛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中国的古诗词和成语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汇聚。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获得诗文经典的熏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不仅仅陶冶了情操、还能够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抓住每一个机会,及时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从古代名人故事、励志语句、古代诗词到古代的各种文化现象以及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讲解。在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涉及的内容越广泛,对于全面拓展学生知识面就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作用不是经过一两次的考试就能全面体现出来的,而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利用节日熏陶
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秋节、重阳节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是引导学生诵读程颢的《郊行即事》王禹俏的《清明》等诗篇。将节日融入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都将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建设美好明天的激情。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语言实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通过出板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而且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提高了语文学习水平,一箭双雕。
四、在文言文当中蕴涵并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
文言文负载着传统文化信息,文言文教育工作者要想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掌握文言知识,吸取更多的有益成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教法是必不可少的。从文学艺术上,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学艺术。教师在讲授优秀文言文篇章过程中要着重它的艺术造诣的讲解,鼓励学生从古代文学和古代文人思想中吸取优秀的艺术创造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素养,达到古为今用的艺术教育目标,真正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最直接的现实意义,使之大放异彩。比如我们六年级下册语文开篇第一课选编的是《文言文两则》,这充分说明文言文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我是这样认为的,在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的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文言文教学当中我们要注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让学生深刻体会并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道德传统,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在思想道德上的教育目标。教师不须一言说教,学生自然能感受到文学形象的人格魅力。在作品爱憎分明的情感熏陶中,学生能够自然感知着是非曲直,接受着诚信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见缝插针,大珠小珠落玉盘
作为语文教师,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教材是我们的载体,因此要真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语文教材中抓住可以渗透的时机。生字中渗透国学。縱观小学12册语文教材,一以贯之的是生字。众所周知,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因此,在上每一课时,我们可以在生字上下功夫,尤其是低年级所学内容象形字居多,要让学生爱上汉字,就要经常给他们讲字的来源和演变过程;到了高年级可以以分析字理为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字义,为今后学习古汉语打下基础。例如教授二年级《雷雨》一文时,我对“垂”“乱”“虹”几个字进行字理、字源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字形、理解字义,激发了学生读《说文解字》的兴趣。成语中渗透国学。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大多数成语蕴含着历史典故。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成语一定要重视,这是我们渗透国学最有利的资源。但小学教材中的成语毕竟有限,还有许多成语学生没有机会了解,怎么办?利用“生字组词”的方法,鼓励学生多组成语,还可以给学生开设“国学成语”这样的校本课,通过讲成语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积累成语一举两得。
语文教学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发扬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对整个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又是我国当前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诉求,更是在当前教育体系改革的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方式的一种创造性应用,对于整个语文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起到了促进和扩展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有一定的帮助。
每节语文课,迎接我到课室的是学生整齐的诵读声。学生朗读的内容是由我精心挑选的和本册语文书的教学内容有关系的古诗词,还包括了一些成语。为学生创设一个读书氛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中国的古诗词和成语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汇聚。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获得诗文经典的熏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不仅仅陶冶了情操、还能够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抓住每一个机会,及时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从古代名人故事、励志语句、古代诗词到古代的各种文化现象以及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讲解。在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涉及的内容越广泛,对于全面拓展学生知识面就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作用不是经过一两次的考试就能全面体现出来的,而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利用节日熏陶
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秋节、重阳节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是引导学生诵读程颢的《郊行即事》王禹俏的《清明》等诗篇。将节日融入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都将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建设美好明天的激情。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语言实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通过出板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而且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提高了语文学习水平,一箭双雕。
四、在文言文当中蕴涵并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
文言文负载着传统文化信息,文言文教育工作者要想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掌握文言知识,吸取更多的有益成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教法是必不可少的。从文学艺术上,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学艺术。教师在讲授优秀文言文篇章过程中要着重它的艺术造诣的讲解,鼓励学生从古代文学和古代文人思想中吸取优秀的艺术创造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素养,达到古为今用的艺术教育目标,真正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最直接的现实意义,使之大放异彩。比如我们六年级下册语文开篇第一课选编的是《文言文两则》,这充分说明文言文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我是这样认为的,在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的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文言文教学当中我们要注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让学生深刻体会并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道德传统,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在思想道德上的教育目标。教师不须一言说教,学生自然能感受到文学形象的人格魅力。在作品爱憎分明的情感熏陶中,学生能够自然感知着是非曲直,接受着诚信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见缝插针,大珠小珠落玉盘
作为语文教师,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教材是我们的载体,因此要真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语文教材中抓住可以渗透的时机。生字中渗透国学。縱观小学12册语文教材,一以贯之的是生字。众所周知,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因此,在上每一课时,我们可以在生字上下功夫,尤其是低年级所学内容象形字居多,要让学生爱上汉字,就要经常给他们讲字的来源和演变过程;到了高年级可以以分析字理为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字义,为今后学习古汉语打下基础。例如教授二年级《雷雨》一文时,我对“垂”“乱”“虹”几个字进行字理、字源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字形、理解字义,激发了学生读《说文解字》的兴趣。成语中渗透国学。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大多数成语蕴含着历史典故。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成语一定要重视,这是我们渗透国学最有利的资源。但小学教材中的成语毕竟有限,还有许多成语学生没有机会了解,怎么办?利用“生字组词”的方法,鼓励学生多组成语,还可以给学生开设“国学成语”这样的校本课,通过讲成语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积累成语一举两得。
语文教学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发扬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对整个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又是我国当前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诉求,更是在当前教育体系改革的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方式的一种创造性应用,对于整个语文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起到了促进和扩展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