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同义词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dadd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天是恋爱的季节,依偎是它的动词,温暖是它的形容词,爱,是它的同义词。
其他文献
锯齿状的玻璃楼梯爬上了18世纪老教堂的外墙,一个关于历久弥新的故事由此展开。  这是一座老教堂坎坷的前世今生。在西班牙东北部,一座年代久远的教堂隐藏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小镇桑佩多尔的一座修道院中。修道院由于使用率降低而逐渐被废弃。最终在上个世纪被拆毁,只有最古老的教堂和部分墙体以残破的面貌保留下来。加泰罗尼亚建筑师大卫·克劳泽(David Closes)将它改建成了满足现代使用需求的多功能文化场所。
期刊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如果你生活在曼哈顿的高层公寓中,你将面对着成百上千扇窗户长大。每一扇窗子仿佛一个电视屏幕,上演着自己的剧目。在你偷看邻居舒展着身体自我欣赏时,说不定不远处也有人对着你的窗子暗笑。这便是摄影艺术家盖尔·艾伯特·哈莱班(Gail Albert Halaban)的《我的窗外》(Out My Window)系列作品的缘起。  哈莱班在自己最新出版的摄影作品集中,
期刊
在德国汉堡,艳阳天并不常见,而在Dreimeta设计事务所设计的金色酒店里,人们每时每刻都沐浴在阳光之中。  Superbude:如沐阳光  汉堡是仅次于柏林和慕尼黑的德国旅行胜地。超级酒店Superbude坐落在汉堡市中心的山丘地区,只有4.6米的宽度显得室内空间有些狭小。奥格斯堡(Augsburg)的Dreimeta设计工作室使狭窄的酒店充满了幽默与喜悦,令人眼前一亮。  设计师的奇思妙想体现
期刊
炫酷的新材料令你的发烧级音响更为完美。  01 能屈能伸  Kerfkore公司开发的Kerfed Foamkore-Green材料是种有多重功能的无缝曲线材料。它以聚苯乙烯树脂为核心,结合桉树纤维表面,比一般抛光板质量轻60%,能够弯曲成半径为20厘米的弧形,身轻如燕,柔韧自如。  02 Hi-Fi镇定剂  Taica公司的SN材料板提供了一种发泡硅胶板,可消除音响等电子设备多余的震动。这种发泡
期刊
这些以旧衣服与面料为原材的艺术作品,就像是“魂器”,静默地注视它们,你能感知到某种神秘的能量,一点一点接近你。  “圭亚拉德拉巴斯 (Guerra de la Paz)”是阿兰·圭亚拉 (Alain Guerra) 和内拉尔多·德拉巴斯 (Neraldo de la Paz) 组成的艺术双人组。两人都出生于古巴,童年时跟随家人移民美国。而这两个人最大的共同点则是自小就爱“拾荒”,石头、棍子、橡皮筋
期刊
大家好,我是左手A君。当我主人出生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将被赋予重要的使命。在她5岁之前,我们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也有了一大帮好朋友:铅笔、毛绒熊、风筝……直到有一天,主人的爸爸突然挑眉头指着我说:“如果你用左手写字,老师会不高兴”。我和铅笔朋友们从此很少再有机会一起玩了。但我们一直彼此挂念。  比起我自己,我更担心主人。我知道她比我更不痛快。螺丝钉还有各类瓶盖儿经常取笑她,说她总是不知道怎么拧
期刊
郭城今年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展上带来的“嘴工厂(Mouth Factory)”项目,五种“器械”,全部以嘴、舌头以及面部肌肉等与嘴相关的器官组织为施力者。在那之前,他也曾制作过一种类似于观望镜的器械,通过几面镜子的反射和音管,将人们眼中所见的世界变成另一番倒置或是镜像般的模样。从这位男孩的细心解读中,我们意识到,当人类存活的时间如此之久,当我们周遭一切外物如此丰富的时候,人体——这
期刊
有位忧心忡忡的人,她担心未来由于种种原因人类将很难生存。她并非担心人们会因为各式疾病而丧生,她关心他们的情感疾病。于是她坚持不懈地设计各种机器和装置,譬如为肢残者创造“幻肢”,从动物身上获取能量或借助盐水模拟血液,试图为人类找到继续“生存”的各种可能。设计师Revital Cohen,目前英国的批判设计代表之一,她为我们做出的也是有关生命的再次反思。  生命维系机:The Immortal  这些
期刊
4年前,波兰女孩伊洛娜·兹瓦克 (Ilona Szwarc) 带着相机和三脚架走在纽约第五大道上,在川流不息的人群里寻找摄影素材。一些抱着玩偶在街上行走的小女孩吸引了她的注意,她们与手中的娃娃惊人地相似:一样的眼睛、一样的发型、穿着同样的衣服,仿佛小主人的缩小版,这些玩偶名叫“American Girls”。伊洛娜从此开始研究“美国女孩”娃娃,还有带着它们生活的美国女孩们。  “American
期刊
贾伟,常被称为“中国兼具商业头脑和设计思维的第一人”。与他对话之前,对这个人的了解已经可以从大量的讲座与采访记录中窥见一二。这是位“劳模”,除了日常工作中的设计与公司运营,也经常参加形式不一的研讨会和讲座,“一个PPT说了10年”。他说这还远远不够,他希望让更多人意识到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每个产业都亟需创意渗入,要建立一种属于中国的设计文化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他是设计师,是商人,更是相同身份中为数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