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循证分析及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心脏介入术患者2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组均为10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参照组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对比,显著高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显著低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心脏介入术患者的症状,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关键词:心脏介入术;迷走神经反射;循证;护理
针对心脏病的病理特点,临床治疗主要应用心脏介入术,该手术安全易于操作、效果较好,但若操作不当会产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并发症[1],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表明了实施护理干预的必要性。本文依据我院收治的心脏介入术患者,对比了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在该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心脏介入术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成立两组:实验组(n=100)、参照组(n=100);实验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55:45,年龄区间46-75岁,中位年龄(60.4±3.6)岁;参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61:39,年龄区间44-76岁,中位年龄(61.3±2.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于自愿前提下,与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临床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等护理内容[2],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主要护理步骤如下:(1)护理人员分析造成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形成因素,查找相关医学文献,与患者的病情相结合,制定护理方案。(2)患者受不良情绪的干扰,极易出现焦躁、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3)由于心脏介入术的操作,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护理人员采取合理的疼痛护理措施,比如在对患者行穿刺部位,可采取局部麻醉的方式,拔管时力度不宜太大,手法要轻柔。(4)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术前进行合理禁食禁饮,建议术后前期患者食用流食或半流食食物,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具有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分析
依据两组心脏介入术患者的资料,使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使用(%)表示,用卡方值检验,P<0.05,两组间数据经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情况
实验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4(4%),参照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13(13%),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X2值=5.2073,P值=0.0224。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3%)对比,显著高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2%),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脏介入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等疾病,迷走神经反射是心脏介入术引起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患者具体表现为冷汗、头晕、胸闷等临床症状。虽然心脏介入术的风险较低,但一旦引发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直接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若该并发症治疗不及时,甚至可直接造成患者死亡。常规护理模式相对落后,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循证护理是护理医学的主要内容,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医护人员充分查找相关医学文献[4],与自身的专业经验相结合,从患者的病情出发,制定针对性、系统性的护理方案;循证护理打破了传统的护理模式,力求以科學的护理内容为依据,切实改进护理工作。
本文研究中,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运用循证护理,两组数据对比可得知,实验组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仅为4%,远远低于参照组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13%;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3%,远远高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2%。通过本次研究,实验组的护理效果对比,显著好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表明了循证护理的价值和优势。
综上所述,结合心脏介入术患者的病情,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减少了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成效,这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鑫,肖向莉,张欣等.循证护理在预防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2):2805-2806.
[2]邓晓兰.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7):114-116.
[3]邵春霞.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106-107.
[4]顾巧英.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减少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护理效果[J].母婴世界,2016(8):131-131.
关键词:心脏介入术;迷走神经反射;循证;护理
针对心脏病的病理特点,临床治疗主要应用心脏介入术,该手术安全易于操作、效果较好,但若操作不当会产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并发症[1],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表明了实施护理干预的必要性。本文依据我院收治的心脏介入术患者,对比了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在该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心脏介入术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成立两组:实验组(n=100)、参照组(n=100);实验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55:45,年龄区间46-75岁,中位年龄(60.4±3.6)岁;参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61:39,年龄区间44-76岁,中位年龄(61.3±2.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于自愿前提下,与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临床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等护理内容[2],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主要护理步骤如下:(1)护理人员分析造成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形成因素,查找相关医学文献,与患者的病情相结合,制定护理方案。(2)患者受不良情绪的干扰,极易出现焦躁、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3)由于心脏介入术的操作,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护理人员采取合理的疼痛护理措施,比如在对患者行穿刺部位,可采取局部麻醉的方式,拔管时力度不宜太大,手法要轻柔。(4)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术前进行合理禁食禁饮,建议术后前期患者食用流食或半流食食物,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具有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分析
依据两组心脏介入术患者的资料,使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使用(%)表示,用卡方值检验,P<0.05,两组间数据经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情况
实验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4(4%),参照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13(13%),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X2值=5.2073,P值=0.0224。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3%)对比,显著高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2%),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脏介入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等疾病,迷走神经反射是心脏介入术引起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患者具体表现为冷汗、头晕、胸闷等临床症状。虽然心脏介入术的风险较低,但一旦引发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直接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若该并发症治疗不及时,甚至可直接造成患者死亡。常规护理模式相对落后,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循证护理是护理医学的主要内容,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医护人员充分查找相关医学文献[4],与自身的专业经验相结合,从患者的病情出发,制定针对性、系统性的护理方案;循证护理打破了传统的护理模式,力求以科學的护理内容为依据,切实改进护理工作。
本文研究中,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运用循证护理,两组数据对比可得知,实验组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仅为4%,远远低于参照组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13%;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3%,远远高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2%。通过本次研究,实验组的护理效果对比,显著好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表明了循证护理的价值和优势。
综上所述,结合心脏介入术患者的病情,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减少了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成效,这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鑫,肖向莉,张欣等.循证护理在预防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2):2805-2806.
[2]邓晓兰.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7):114-116.
[3]邵春霞.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106-107.
[4]顾巧英.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减少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护理效果[J].母婴世界,2016(8):1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