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有文采的句子和语段,就像“玉”和“珠”,能使整篇文章熠熠生辉。鲜活亮丽的语言,能使文章流光溢彩,夺人眼球,使阅卷老师在赏读时顿生一种促动美和震撼美。因此,写作语言在文从字顺、表达清楚的基础上,更应该具有灵动飞扬的色彩。
怎样才能使写作语言亮丽生辉呢?它可以是巧妙使用修辞,灵活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巧妙添枝加叶,借用流行歌词,巧用虚实转化等等。
下面就“巧用修辞和虚实转化”这个方法,谈谈打造亮丽语言的技巧。
技巧一 妙用比喻,化虚为实
例文一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
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那眼神里诠释着多少爱啊!
一般写母爱的作文,对妈妈眼神的叙写单薄空洞苍白,无法让人体会到母爱的温馨伟大。而
画线的文句
运用了具体形象的比喻,化虚为实,生动地诠释了温馨的母爱,这种爱触手可及,无与伦比。化虚为实,犹如给句子装饰了语言的亮片,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
这种化虚为实的例子很多,试看其他一些运用比喻修辞来化虚为实的佳句:
①逆境是阻挡弱者的大山,也是冶炼强者的熔炉。
②尊重就如一束玫瑰,芳香扑鼻,在你给予他人的同时,自己也留有余香。
③白衣天使对病人的微笑,就像那严冬过后第一缕温暖的充满希望的阳光。
④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诗歌的国土。
在上边的例子中,本体“逆境”“尊重”“白衣天使的微笑”“唐诗”都是属于虚体,通过化虚为实,它们被比喻为“阻挡弱者的大山”“冶炼强者的熔炉”“一束芳香扑鼻的玫瑰”“严冬过后第一缕温暖的充满希望的阳光”“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这些比喻达到了“虚→实”的虚实转化效果。这种化虚为实的方法,可增强文章的文采,提升文章的魅力,使贫乏、呆板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错落有致。
技巧二 妙用比喻,化实为虚
例文二
2011年10月13日下午,一出惨剧发生在广东佛山: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几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漠然走过,终于第19个路人毅然抱起了她。
这是一个六十八岁的拾荒老人啊!她抱起的仅仅是一个孤弱的奄奄一息的孩子吗?她捡拾的简直就是国人蜕化的灵魂,国民几近泯灭的人性啊!
这一段文字让人警醒,我们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可是这一桩悲剧却让人感到:道德在我们面前一天天枯萎,我们在道德面前一天天冷漠。画线的文句运用暗
喻来化实为虚,鞭辟入里,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再看其他一些运用比喻修辞来化实为虚的佳句:
①舞动的火焰好像永不磨灭的希望。
②崎岖的山路好似饱经沧桑的人生。
③茶叶在杯中打着旋,就像青春的思绪随波散开。
④丢失了大量文物古迹的莫高窟,宛若被剥蚀的灵魂。
在上边的例子中,本体“舞动的火焰”“崎岖的山路” “在杯中打着旋的茶叶”“丢失了大量文物古迹的莫高窟”都是属于实体,通过化实为虚,它们被比喻为“永不磨灭的希望”“饱经沧桑的人生”“随波散开的青春的思绪”“被剥蚀的灵魂”,这样比喻,达到了“实→虚”的虚实转化效果。这种化实为虚的方法,增强了文辞的感染力,会使文章显得有文采,有气息,富有诗意之美。
技巧三 巧借移用,以虚代实
“词语移用”是把惯用以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用以说明或形容乙事物,从而创造一种巧妙的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的修辞手法。在这里我们把本应修饰实体的词移用来修饰虚体,通过这种“词语移用”的修辞手法,可以达到虚实转化的效果。
①这山岭便是避暑山庄北部的最后屏障,就像一张罗圈椅的椅背。在这张罗圈椅上,休息过一个疲惫的王朝。
②好大喜功的乾隆把他的所谓“十全武功”镌刻在避暑山庄里乐滋滋地自我品尝,这使山庄回荡出一些燥热而又不祥的气氛。
③又发试卷了,我不得不把纷乱的思绪折起,连同冷落了多日的日记一并塞入桌洞,手又碰到那个装满父亲期望的鼓鼓的包。
④牵着母亲的手,摸着她那瘦骨嶙峋的手,我仿佛触摸到的不是她的手,而是她大半辈子的沧桑。风吹过,撩起母亲已逐渐变白的发丝;雨落下,冲淡一颗期盼的心。纹丝不动的目光,洞穿了风雨。
在上边的例子中,“休息”“品尝”“折起”“装满”“触摸”“洞穿”这些词一般用来修饰或链接实体,通过“词语移用”的修辞手法,现在支配着虚体。“一个疲惫的王朝”“镌刻在避暑山庄里的所谓的‘十全武功’”“纷乱的思绪”“父亲的期望”“大半辈子的沧桑”“风雨”等等都属于虚体的词,通过“以虚代实”,即运用虚实转化的技巧后,这些语句就显得更加含蓄富有韵味,更加耐人咀嚼,也体现了思维的跳跃性。
技巧四 妙用排比,虚实叠加
这种技巧的运用方法是:句子中的动词既修饰表示实体的词,又修饰表示虚体的词,实体、虚体叠加使用,同时出现,妙用“排比”进行链接,这种方法的运用使得语句变得富有内涵,富有深蕴。
①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美的生活。蜜蜂是卑微的,却又是多么高尚啊!
②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树秧,也就种下了一个个美好的希望,种下了一个个令人憧憬的未来……
③赤着身的纤夫,赤着阳刚,赤着坚韧,赤着啸傲的秉性。
④可以想见当年这条街是如何车水马龙的热闹,这些车马来自全国各地,驮载着金钱,驮载着风险,驮载着骄傲,驮载着九州的风俗和方言,驮载出一个南来北往经济血脉的大流畅。
在上边的例子中,“酿造”不仅用来修饰实体的“蜜”,而且顺势借用“排比”来修饰虚体的“生活”“人类酿造最甜美的生活”;同理,“种下”“赤着”“驮载”分别修饰表示实体的词“一株株树秧”“身体”“金钱”,又顺势借用来修饰虚体的词“美好的希望”“令人憧憬的未来”“阳刚”“坚韧”“啸傲的秉性”“风险”“骄傲”“九州的风俗和方言”“一个南来北往经济血脉的大流畅”。这种“排比”的手法和“拈连”的方法极其相似,其妙处就是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意境优美,让人回味无穷。
有人说:“读有文采之作,如饮醇酒,令人陶醉;读无文采的篇章,味同嚼蜡,难于下咽。”所以,我们学会巧用修辞,巧借虚实转化,用技巧的丽裳来装扮自己的语言,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作文语言的表现性、形象性,使文章文采熠熠,让人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作者:孙文静,江苏省清江中学)
怎样才能使写作语言亮丽生辉呢?它可以是巧妙使用修辞,灵活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巧妙添枝加叶,借用流行歌词,巧用虚实转化等等。
下面就“巧用修辞和虚实转化”这个方法,谈谈打造亮丽语言的技巧。
技巧一 妙用比喻,化虚为实
例文一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
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那眼神里诠释着多少爱啊!
一般写母爱的作文,对妈妈眼神的叙写单薄空洞苍白,无法让人体会到母爱的温馨伟大。而
画线的文句
运用了具体形象的比喻,化虚为实,生动地诠释了温馨的母爱,这种爱触手可及,无与伦比。化虚为实,犹如给句子装饰了语言的亮片,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
这种化虚为实的例子很多,试看其他一些运用比喻修辞来化虚为实的佳句:
①逆境是阻挡弱者的大山,也是冶炼强者的熔炉。
②尊重就如一束玫瑰,芳香扑鼻,在你给予他人的同时,自己也留有余香。
③白衣天使对病人的微笑,就像那严冬过后第一缕温暖的充满希望的阳光。
④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诗歌的国土。
在上边的例子中,本体“逆境”“尊重”“白衣天使的微笑”“唐诗”都是属于虚体,通过化虚为实,它们被比喻为“阻挡弱者的大山”“冶炼强者的熔炉”“一束芳香扑鼻的玫瑰”“严冬过后第一缕温暖的充满希望的阳光”“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这些比喻达到了“虚→实”的虚实转化效果。这种化虚为实的方法,可增强文章的文采,提升文章的魅力,使贫乏、呆板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错落有致。
技巧二 妙用比喻,化实为虚
例文二
2011年10月13日下午,一出惨剧发生在广东佛山: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几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漠然走过,终于第19个路人毅然抱起了她。
这是一个六十八岁的拾荒老人啊!她抱起的仅仅是一个孤弱的奄奄一息的孩子吗?她捡拾的简直就是国人蜕化的灵魂,国民几近泯灭的人性啊!
这一段文字让人警醒,我们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可是这一桩悲剧却让人感到:道德在我们面前一天天枯萎,我们在道德面前一天天冷漠。画线的文句运用暗
喻来化实为虚,鞭辟入里,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再看其他一些运用比喻修辞来化实为虚的佳句:
①舞动的火焰好像永不磨灭的希望。
②崎岖的山路好似饱经沧桑的人生。
③茶叶在杯中打着旋,就像青春的思绪随波散开。
④丢失了大量文物古迹的莫高窟,宛若被剥蚀的灵魂。
在上边的例子中,本体“舞动的火焰”“崎岖的山路” “在杯中打着旋的茶叶”“丢失了大量文物古迹的莫高窟”都是属于实体,通过化实为虚,它们被比喻为“永不磨灭的希望”“饱经沧桑的人生”“随波散开的青春的思绪”“被剥蚀的灵魂”,这样比喻,达到了“实→虚”的虚实转化效果。这种化实为虚的方法,增强了文辞的感染力,会使文章显得有文采,有气息,富有诗意之美。
技巧三 巧借移用,以虚代实
“词语移用”是把惯用以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用以说明或形容乙事物,从而创造一种巧妙的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的修辞手法。在这里我们把本应修饰实体的词移用来修饰虚体,通过这种“词语移用”的修辞手法,可以达到虚实转化的效果。
①这山岭便是避暑山庄北部的最后屏障,就像一张罗圈椅的椅背。在这张罗圈椅上,休息过一个疲惫的王朝。
②好大喜功的乾隆把他的所谓“十全武功”镌刻在避暑山庄里乐滋滋地自我品尝,这使山庄回荡出一些燥热而又不祥的气氛。
③又发试卷了,我不得不把纷乱的思绪折起,连同冷落了多日的日记一并塞入桌洞,手又碰到那个装满父亲期望的鼓鼓的包。
④牵着母亲的手,摸着她那瘦骨嶙峋的手,我仿佛触摸到的不是她的手,而是她大半辈子的沧桑。风吹过,撩起母亲已逐渐变白的发丝;雨落下,冲淡一颗期盼的心。纹丝不动的目光,洞穿了风雨。
在上边的例子中,“休息”“品尝”“折起”“装满”“触摸”“洞穿”这些词一般用来修饰或链接实体,通过“词语移用”的修辞手法,现在支配着虚体。“一个疲惫的王朝”“镌刻在避暑山庄里的所谓的‘十全武功’”“纷乱的思绪”“父亲的期望”“大半辈子的沧桑”“风雨”等等都属于虚体的词,通过“以虚代实”,即运用虚实转化的技巧后,这些语句就显得更加含蓄富有韵味,更加耐人咀嚼,也体现了思维的跳跃性。
技巧四 妙用排比,虚实叠加
这种技巧的运用方法是:句子中的动词既修饰表示实体的词,又修饰表示虚体的词,实体、虚体叠加使用,同时出现,妙用“排比”进行链接,这种方法的运用使得语句变得富有内涵,富有深蕴。
①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美的生活。蜜蜂是卑微的,却又是多么高尚啊!
②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树秧,也就种下了一个个美好的希望,种下了一个个令人憧憬的未来……
③赤着身的纤夫,赤着阳刚,赤着坚韧,赤着啸傲的秉性。
④可以想见当年这条街是如何车水马龙的热闹,这些车马来自全国各地,驮载着金钱,驮载着风险,驮载着骄傲,驮载着九州的风俗和方言,驮载出一个南来北往经济血脉的大流畅。
在上边的例子中,“酿造”不仅用来修饰实体的“蜜”,而且顺势借用“排比”来修饰虚体的“生活”“人类酿造最甜美的生活”;同理,“种下”“赤着”“驮载”分别修饰表示实体的词“一株株树秧”“身体”“金钱”,又顺势借用来修饰虚体的词“美好的希望”“令人憧憬的未来”“阳刚”“坚韧”“啸傲的秉性”“风险”“骄傲”“九州的风俗和方言”“一个南来北往经济血脉的大流畅”。这种“排比”的手法和“拈连”的方法极其相似,其妙处就是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意境优美,让人回味无穷。
有人说:“读有文采之作,如饮醇酒,令人陶醉;读无文采的篇章,味同嚼蜡,难于下咽。”所以,我们学会巧用修辞,巧借虚实转化,用技巧的丽裳来装扮自己的语言,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作文语言的表现性、形象性,使文章文采熠熠,让人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作者:孙文静,江苏省清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