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逐字逐句翻译讲解后再通读几遍就了事,结果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其实文言文比现代文更有韵律,语言更精练,表达方式也特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教学《伯牙绝弦》时,在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后,笔者设计了“四读”阶梯,以达到理解文意、领悟情感、积累语言的目的。
一、初读——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揭示课题后,教师就课题易读错的“弦”字正音,并提出自读要求:“认认真真读三遍课文。第一遍注意读准生字,争取读得字正腔圆;第二遍注意词句间的停顿;第三遍摇头晃脑地读,读出一点文言文的节奏。”随后,教师指名检查朗读,同时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要求从“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上去评价。检查中教师发现学生不了解“兮”这个语气词,把停顿读成了“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对此,教师通过范读及时纠正,让学生明确课文的停顿、节奏,并在文中做上停顿标记。
二、自读——鼓励学生揣摩大意
教学文言文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大胆揣摩读,比如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结合画面想象以及联系上下文读等,并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大意。此时,教师只要适当点拨、讲解,不必过分拘泥于字字落实的对译,学生说出大概意思即可。如《伯牙绝弦》中“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这一句,有的学生按照注释解释为:好啊,高高的样子像泰山!有的学生把它翻译为:妙极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对于这些大意基本正确的理解,教师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三、品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文言文语言简练,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值得细细品读。但学生的情感不是一触即发的,需要慢慢酝酿、激发,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还原语境,引导学生想象、朗读,去感悟、去拓展。
1.引导学生在角色互换后想象读,品悟“峨峨泰山”。
师:现在你们就是子期,用心聆听伯牙的琴声吧!伯牙的琴声悠然响起,他的思绪飞向了峨峨的泰山,善听的子期,此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多媒体播放古筝《高山流水》片段,生闭上眼睛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生:我眼前仿佛出现了挺拔屹立、直插云霄的泰山,好壮观啊!
生:我仿佛站在泰山之巅,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
师:大家都沉醉了。把你们想象到的、感觉到的,通过朗读由衷地表达出来吧!(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引领学生想象伯牙琴声中的高山,并把脑海中的画面转化为感情朗读,不但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最大释放,而且也让他们深深品味了“知音”的意境美。
2.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拓展读,领悟“知音”心有灵犀。
师:伯牙的琴声里除了有高山流水,还会有哪些景色呢?
生:还会有徐徐清风。
生:还会有皎皎明月。
生:还会有茫茫大海
师:现在我就是伯牙,你们都是子期。善听的子期啊,你可否听懂了我的琴声?(生齐读: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你这么懂我,我再为你弹一曲吧!(生齐读: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真是心有灵犀啊!(生齐读:善哉,善哉,茫茫兮若大海)
师:知音啊,我会永远为你倾诉。
这样情意绵绵的师生拓展对话读,使得学生领悟了“知音”心有灵犀的难能可贵,并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积累语言,激发对文言文的兴趣。
四、熟读——促进学生背诵积累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如。李振村老师也说过:“利用孩子的黄金时期,把一些经典不加讲解牢牢刻在孩子的脑海里,随着心智的成熟,这些幼时积淀到生命深处的东西,慢慢酝酿,慢慢发酵,最后会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可见,指导学生熟读成诵至关重要。在课堂上,还可采取分男女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熟读成诵。
总之,教学文言文,教师要紧紧围绕一个“读”字下工夫,引导学生经历“初读—自读—品读—熟读”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四读”阶段,让学生在读中知其意、悟其境、动其情。这样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积累文言文语言,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是大有帮助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登龙中心小学 江西省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一、初读——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揭示课题后,教师就课题易读错的“弦”字正音,并提出自读要求:“认认真真读三遍课文。第一遍注意读准生字,争取读得字正腔圆;第二遍注意词句间的停顿;第三遍摇头晃脑地读,读出一点文言文的节奏。”随后,教师指名检查朗读,同时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要求从“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上去评价。检查中教师发现学生不了解“兮”这个语气词,把停顿读成了“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对此,教师通过范读及时纠正,让学生明确课文的停顿、节奏,并在文中做上停顿标记。
二、自读——鼓励学生揣摩大意
教学文言文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大胆揣摩读,比如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结合画面想象以及联系上下文读等,并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大意。此时,教师只要适当点拨、讲解,不必过分拘泥于字字落实的对译,学生说出大概意思即可。如《伯牙绝弦》中“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这一句,有的学生按照注释解释为:好啊,高高的样子像泰山!有的学生把它翻译为:妙极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对于这些大意基本正确的理解,教师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三、品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文言文语言简练,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值得细细品读。但学生的情感不是一触即发的,需要慢慢酝酿、激发,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还原语境,引导学生想象、朗读,去感悟、去拓展。
1.引导学生在角色互换后想象读,品悟“峨峨泰山”。
师:现在你们就是子期,用心聆听伯牙的琴声吧!伯牙的琴声悠然响起,他的思绪飞向了峨峨的泰山,善听的子期,此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多媒体播放古筝《高山流水》片段,生闭上眼睛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生:我眼前仿佛出现了挺拔屹立、直插云霄的泰山,好壮观啊!
生:我仿佛站在泰山之巅,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
师:大家都沉醉了。把你们想象到的、感觉到的,通过朗读由衷地表达出来吧!(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引领学生想象伯牙琴声中的高山,并把脑海中的画面转化为感情朗读,不但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最大释放,而且也让他们深深品味了“知音”的意境美。
2.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拓展读,领悟“知音”心有灵犀。
师:伯牙的琴声里除了有高山流水,还会有哪些景色呢?
生:还会有徐徐清风。
生:还会有皎皎明月。
生:还会有茫茫大海
师:现在我就是伯牙,你们都是子期。善听的子期啊,你可否听懂了我的琴声?(生齐读: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你这么懂我,我再为你弹一曲吧!(生齐读: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真是心有灵犀啊!(生齐读:善哉,善哉,茫茫兮若大海)
师:知音啊,我会永远为你倾诉。
这样情意绵绵的师生拓展对话读,使得学生领悟了“知音”心有灵犀的难能可贵,并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积累语言,激发对文言文的兴趣。
四、熟读——促进学生背诵积累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如。李振村老师也说过:“利用孩子的黄金时期,把一些经典不加讲解牢牢刻在孩子的脑海里,随着心智的成熟,这些幼时积淀到生命深处的东西,慢慢酝酿,慢慢发酵,最后会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可见,指导学生熟读成诵至关重要。在课堂上,还可采取分男女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熟读成诵。
总之,教学文言文,教师要紧紧围绕一个“读”字下工夫,引导学生经历“初读—自读—品读—熟读”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四读”阶段,让学生在读中知其意、悟其境、动其情。这样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积累文言文语言,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是大有帮助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登龙中心小学 江西省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