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扩散思维之弦 探究数学奇幻之美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an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桑代克的效果律认为,学习数学需要做一定量的题目,以让学习效果展现出来。但教师要指导学生一题多想,一方面避免不必要的题海战,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具体来说就是要提升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独立性、灵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尤其是让扩散思维得到发展,进而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发挥其主动性,探究数学奇幻之美。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一题多想 扩散思维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着学生做题目的时间多,想题目的时间少这样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学生只是在埋头做题,没有真正地去思考与题目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这样的模式会导致学生做了许多题目,却不知道题目的内核是什么,在遇到新的题目的时候,不能从做过的题目中汲取方法与思路。因此,教师要加强解题教学中的过程性引导,帮助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一题多想的过程中得到改善,在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思维的逻辑性,思考题目之间的联系;提升思维的广阔性,思考更多的思路;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思考问题的内核是什么;提升思维的独立性,思考这道题目的不同之处在哪儿;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思考有没有更多的解法;提升思维的敏捷性,思考有没有更简单、更快捷的方法;提升思维的批判性,思考别人做题的优点与不足。
  一、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
  数学与生活总是有一定联系的,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影子,在数学原理与公式中也能发现生活中的例子。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将题目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转化,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因此,在学生遇到某一题目时,要让他们多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相似的情境。当学生能将题目融入生活,他们就会对题目多一份亲切感,少一份生疏感,进而更容易想出解决的路径。学生将题目和生活联系起来,在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他们看懂了题目。
  以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等相关问题为例,笔者设置了这样一道题:某地的A、B两家工厂急需煤90吨和60吨,该地的C、D两家煤场分别有100吨、50吨,全部调配到A、B两家工厂,已知C、D两个煤场运到A、B两家工厂的运费(元/吨)如下表所示:
  运送完毕后,A、B两家工厂共付运费5200元,问煤场C、D各有多少吨煤运往A工厂。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很快就能想出解题的思路。他们先设C运给A厂x吨,那么C运给B厂就是(100-x)吨,D运给A厂就是(90-x)吨,D运给B厂就是(x-40)吨。同时他们由题意得出35x+40(90-x)+30(100-x)+45(x-40)=5200,进而求得x=40,所以煤场C、D有40吨和50吨煤运往A工厂。
  解答完这样的题目,学生就在想:这不就是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不是还有很多吗?教师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数学的影子,其实就是通过生活实际将数学中的认知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这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问什么问题学生就思考什么问题,将相关的问题弄懂,预习也就结束;在互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抛给学生一些问题,他们会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以得出一些结论;在展学的过程中,教师会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解题的能力,提升素养。明显地,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掌控着整个课堂的节奏,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去发现问题,首先,要有一定的识记能力,要能记得相关的原理与定律;其次,需要一定的推理能力,即由这些定律会发现题目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还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即要分析这些问题是否真的成立,并找到解决方案。因此,在解答一道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保持继续发展的态势,让他们想一想有没有新的问题。
  在学习等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道题:点4是线段BC上一点,△ABD、△AEC都是等边三角形,BE交AD于点M,CD交AE于点N,如图1所示。求证:BE=DC。
  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能想到,因为△ABD、△AEC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D=AB,AC=AE,∠DAB=∠CAE=60°。有了这些结论,他们就能通过列举条件,进而证得△DAC≌△BAE(SAS),所以就有了BE=DC。之后,笔者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图形,发现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能得出更多的结论。他们试着证明△AMN是等边三角形,先是利用△DAC≌△BAE这一结论,得出∠ABM= ∠ADN;再从已知条件推出的∠BAD=∠EAC=60°中得出∠DAN=60°;然后又由AB=AD,得出了△ABM≌△ADN( ASA),进而有AM=AN,同时又因为∠MAN=60°,证得△AMN是等边三角形。
  学生充分利用条件和新结论的过程,就是他们思维向纵深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多想问题,一方面教师能更直观地看出学生思维的特点,再为他们制定更好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学生能更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设计者,而不仅仅是一个听众。
  三、培养学生的关联意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道题讲了很多遍,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还是会出错。可是在这些做错的学生当中,有许多在听讲的时候,是明白做题思路的。可为什么换道相似的题,他们就出问题了呢?这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缺少思考的过程,即没有去思考有没有做过相似的题。他们没有从做过的题目中找寻经验和灵感,将相关认知联系起来。
  每道题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从做过的题目入手,能更快地唤醒曾经的思路,找到解题方法。例如下面这道题。如图2,已知AB是○O的直径,AC是○O的切线,连接OC交○0于点D,连接BD。若∠C=40°,则∠B=____。
  按照通常的思路,教师会问:因为AC是○0的切线,所以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会答:OA⊥AC,∠OAC=90°,∠AOC=90°-∠C=90°-40°=50°。教师再问:因为OB=OD,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答:∠OBD=∠ODB。同时他们还会补充说,因为∠AOC= ∠OBD+ ∠ODB,所以∠OBD=1/2∠AOC=25°,即∠ ABD的度数为25°。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是就题论题,学生的思维没有往更广阔的领域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以往做过的题目联系起来,既触类旁通,又彼此补充,不断深化。
  学生翻看各种讲义,他们发现这样一题:如图3,AD是○0的弦,AB经过圆心O,交○0于点C,∠DAB=∠B=30°,问直线BD与OD形成的角是否为90°。学生发现此题同样是运用有关切线的认知求某一角的数值,在解决过程中同样需要将角度之问的数值进行转换。连接OD,由∠ODA= ∠DAB= ∠B=30°,得∠ODB=180°-∠ODA-∠DAB-∠B=180°-30°-30°-30°=90°。可见让学生回想做过的题目,能在巩固认知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思维。
  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学生学会了自我“搭桥造船”去解决问题,一题多想,举一反三,提高了学習效率。当然,笔者在教学反思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要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两极化,学生的练习量要适度保证。
  学生才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需要关心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学生一题多想,既是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是在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扩散思维能力。在尊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给予他们最适切的教育,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发挥其主动性,探究数学的奇幻之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江宁滨江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陈美清,浅谈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
  [2]张亚红,巧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J].甘肃教育,2018( 14).
  [3]王婧,初中数学解题思路的教学方法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5).
  [4]唐妙英,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让数学思维继续飞翔[J].课程教育研究,2020(3).
  [5]李小磊,初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优化[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4).
其他文献
摘要  品析语言作为实现文本细读的主要方式,一直是散文教学的重点。教师采取的品析语言教学方式主要有示范引领式、发现总结式和聚焦“锤打”式。这三种教学方式或侧重于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或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发现,或侧重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情,选择合适的方式。  关键词  品析语言 示范引领 发现总结 聚焦“锤打”  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品析语言是教学的重点,是实现文本细读的主要方式。如
期刊
摘要  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一步重视英语深层阅读教学。教师可以从“读前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把握文本体裁特点,解读文本结构”“探究文本,感知文本深层信息”“品读文本,深化主题寓意”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层阅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 深层阅读  新课标指出,学科育人价值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其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素养是初中
期刊
摘要  初中物理教学的许多重难点内容很难通过言语讲授去突破,而借助一些微创新实验去解决这些问题却是不错的方法。这些微创新实验是教材实验的微小改进,在实际教学中能起到很大作用,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学生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微创新 实验 弹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
期刊
教育格言  学习数学,学会思考,学以做人。  教学主张   数学是美丽的、和谐的、活力的,数学课堂是智慧的、灵动的、深邃的。现在的数学课堂应由知识的传授向数学育人转变,由程序性知识教学向策略性知识教学转变,在教学中,依据学情,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从系统性、整体性、结构性、策略性方面构建数学思维活动,经历知识探究过程,启发思考,启迪智慧,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展现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凸显数学的人
期刊
《女娲造人》是统编语文教材七(上)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为自读课文。在教学时,笔者做了如下调整:在教学顺序上,把它提到本单元之首;在课文类别上,把它调整为教读课文。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新课标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课程总目标提出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潜能,对第四学段(七—九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第六单元针对以上目标,选文涉及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所有文章皆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收录了李清照的词作《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阅读和赏析这首词,对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加文化积淀,提升精神品格有着一定的意义。下面,笔者就以《渔家傲》的教学为例,分享一些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从整体上把握诗词  东汉哲学家桓谭在《新论·离事》中说:“举网以纲,千目皆张。”这句话的意思是:打鱼时,抓住网上的纲绳,渔网
期刊
摘要  学生朗读能力不断提高,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而朗读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学生对诗歌的阅读与理解。教师应以朗读促阅读,创设情境,营造朗读氛围,巧妙用重音、停连等朗读技巧,让学生体会意境,以朗读升华诗歌鉴赏,最终提升到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上,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诗歌 朗读 重音 停连 文化传承  诗歌教学可以从朗读入手,以点带面,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现代诗歌的语言和形式,提升
期刊
吴良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吴良根为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苏州市吴江区笠泽实验初级中学校长。工作室现有成员12人,分别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或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工作室致力于初中化學实验的优化、创新及数字化实验的应用研究工作,倡导“手脑并重‘做’化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不仅要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而且要动脑思考,在动手、动脑“做”化学的过程中,理解和构建知识。工作室先后完成了江苏
期刊
摘要  家长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是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性质决定的。学生家长走进课堂,有利于学生理解家长的想法,加强亲子沟通:有利于开拓师生的视野;有利于增进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教师要帮助家长作为助教进入课堂,建立家长教学资源库,设计家长参与课堂教学的多种多样的方式。  关键词  家长 课堂 实践 思考  江苏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程廷伟曾经分享过一个教学案例:在讲授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
期刊
摘要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该从教授基础知识、提升朗读能力、训练创作水平三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实现从语文识记到实际运用的转变,真正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基础知识 朗读能力 创作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探索新型的教学思路。我认为可以从教授基础知识、提升朗读能力、训练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