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绿色南京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spark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9月,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绿色南京”的战略决策。6年多来,全市农林系统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的目标,严格按照“绿色南京”建设总体规划和东部城市绿色中心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超额完成了绿色南京建设6年的目标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为此,记者走访了南京市农林局局长安开根。
  
  “绿色南京” 成绩喜人
  
  据安开根介绍,6年来,全市共新增造林95万亩,实现了林业跨越式发展。全市林地面积由2002年的117万亩增加到210多万亩,净增81%;森林覆盖率达到24%,增加8.8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提前达到了小康指标,走在江苏省前列。南京市重点实施了八大工程:绿色通道工程、江河湖防护林工程、荒山植被恢复工程、林业产业工程、人居森林工程、郊野公园建设工程、绿化新村工程和森林资源安全工程。五年来,通过八大工程的实施,初步形成了圈层式、放射状,“心、环、网、片”相交融,城林一体、路连林隔的森林生态格局。
  2005年,南京市农林局委托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组织多学科协作,开展了“绿色南京”林业建设工程生态效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南京”建设工程实施前3年,取得了较显著的生态效益。通过采用国际较通行的测算方法,计算出“绿色南京”工程年生态价值达10亿元人民币。随着林龄的增加和林地结构与功能的改善,其生态价值将进一步提高。五年来,随着林木面积的增加,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明显改善。在林区原来基本绝迹的野猪、狼等野生动物又时常出没,各种鸟类又在南京林区、湿地成群飞翔,据有关机构调查,已有包括黑脸琵鹭、白额雁等珍稀鸟类在内的68种冬季候鸟迁徙到南京越冬。
  6年来,南京市通过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经济林果,全市新增商品林50多万亩,增加销售收入17.2亿元,全部进入盛产期后,每年可形成16亿元左右的直接经济效益;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板材加工业,全市2007年木材加工产值20亿元,实现利润超过亿元,提高了林业产品的附加值;同时,通过郊县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休闲农业和森林旅游业的兴起, 仅2007年就吸引市民3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
  安开根说,6年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绿化水平,优化了投资和生态环境,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做强了林业产业,做大了绿色这一城市品牌,提升了城市品质。绿色已成为南京的优势、江苏省品牌和名片。2005年原省委书记李源潮调研南京时,对绿色南京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称“绿色南京”是南京的第一张城市名片,是一项城市受益、社会受益、市民受益、农民受益的造福工程。2007年南京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创建“绿色南京”的六年旅程
  
  绿色南京建设的6年,是抢抓机遇、开拓奋进的6年,是落实规划、理性推进的6年,是成效显著、实现飞跃的6年。安开根为记者介绍了南京市农林局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绿色南京”建设的起点和难点是制定符合南京实际的建设规划。2002年市农林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制定了《绿色南京建设总体规划》。为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绿色南京”的意见》,确定了五年林业建设的重点工程,成为“绿色南京”建设的纲领性、政策性文件。每年底,市委、市政府都要专门召开“绿色南京”建设动员大会,总结部署工作,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召开现场办公会、观摩推进会,协调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发动,营造绿色南京建设氛围,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全社会参与绿色南京建设的积极性。2006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打造“东部城市绿色中心”的目标,并作为“五大中心”之一列入市委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把绿色南京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严格按照制定的生态、产业两大体系发展规划稳步推进,是建设“绿色南京”以来一以贯之的要求。在建设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的过程中, 南京市农林局贯穿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以重点工程推动、大项目带动推进绿色南京建设,把植树造林与南京“都市农业”的功能性调整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结合起来。
  6年来,在千方百计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同时,南京市农林局强化绿色经营理念,以绿色为主题,积极探索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游等观光林业,把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名城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了南京的绿色文化品位。大力发展休闲农庄、农家乐等旅游农业,让市民直接享受到“绿色南京”的建设成果。
  2002年以来,市级财政6年累计投入12亿元,保证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调动社会参与绿色南京建设的积极性,6年共吸引社会资本36亿元参与绿色南京建设。将林业建设与林农致富、全面达小康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
  采访结束时,安局长表示:在未来的计划中,绿色南京工作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产业”这一主题,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以完善绿地结构布局、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新造林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高效经济林果产业为重点,实施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整体推进,面上造林与点上突破相互推进,加快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推进“绿色南京”建设,努力为创建全国“生态城市”做出新的贡献,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自己的绿色家园!
其他文献
柏广新,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2008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他始终践行“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的人生价值观,在长期的林业工作中,他还潜心于林业经济发展和林业科技研究,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培育;在高举企业绿色宣言旗帜的同时,他还默默谱写着绿色诗行。在“两会”召开前夕,本刊记者采访了这位真诚的森林歌者,聆听了一位森工集团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塑造。    企业文化是什么    绿色中国:柏董事长,您好!早就
期刊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6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央召开的首次林业工作会议。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8年中央1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系统研究新形势下林业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动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了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
期刊
在2009年6月6日纪念《绿色中国》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绿色中国杂志社创始人、名誉社长兼总编辑黎祖交,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首先,他向与会的领导和相关单位的代表及各界朋友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接着就《绿色中国》杂志创刊五年来的工作进展、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的打算作了简要的汇报。  在谈到绿色中国杂志社五年来工作的主要进展时,黎祖交说:  《绿色中国》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
期刊
沙漠一直被视为生命的禁区,人类在防沙的同时也在寻求各种有效的方法治沙。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1984年首次在我国提出了“沙产业”的概念。他认为,我国沙漠和戈壁大约16亿亩(当时的数字),沙漠戈壁并不是什么也不长,极干旱不长植物的只是少数,大部分还是有些降水,有植物生长,有的还长多年生植物。目前人们对沙漠和戈壁获取的只限于特产的药材,但也只采不种,沙漠和戈壁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应该发展沙产业,在“不
期刊
在人类历史上,每当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过后,总会留给人们一些深刻的集体记忆。  以“绿色奥运”作为首要理念的北京奥运会留给人们最深刻的集体记忆是:绿色如此美丽!  “绿色奥运让北京更美”,中外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这一客观评价,让人们记住了绿色的环境之美。为办成绿色奥运,北京向世界兑现了7年前申办奥运时的全部绿色承诺。如今的北京,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建筑更怡人了,街道更整洁了
期刊
在湖南娄底,“应南书记”是全市上上下下、老老少少对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应南同志的爱称。  李应南同志始终把“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作为宗旨,把爱民之情深深地渗透到民政部门每一项工作中。  在湖南娄底,“应南书记”是全市上上下下、老老少少对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应南同志的爱称。从李聚奎将军家乡走出来的李应南同志,在三十二年的时间里,历任县级娄底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主管党政群的副书记,勤勉工作
期刊
重庆最北边的小县城城口位于大巴山南麓,这里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立的红色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写下了极其悲壮和辉煌的一页。这里也是重庆唯一的“林业三大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10年来,城口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绿山富民活行业”为目标,在严格保护公益林、不断培育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把后续产业的发展做为林业资源保得住、林区农民能致富的重要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五项措施雕琢“绿色明珠
期刊
前些天,接到好友逄小威的电话,让我有时间到美术馆看他的摄影展。逄小威是中国著名的人像摄影家,三年前在完成电影百年《面孔》电影人肖像摄影展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就以坚韧和执着在业内博得了广泛好评。这次他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奇呢?  当我问起这次摄影展的主题时,小威告诉我摄影展的名字叫《英雄》,是迄今为止所有中国奥运冠军的肖像展。我又一次惊呆了!中国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夺得第一枚奥运金
期刊
提名焦点人物小档案  桑国德,1957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山东省寿光蔡伦中科肥料有限责任公司和寿光蔡伦申兴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十几年来,他勇于开拓,精心经营,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举提升为利税过亿元的中国高科技绿色环保企业。注册的“蔡伦中科”牌有机肥料,其产品填补国际、国内两个空白,成为中国肥料第一品牌,不但解决了造纸行业造纸污泥处理的世界性难题,并生产出高科技绿色有机肥料,
期刊
在五年的时间里,我们搞出《绿色中国》这本有明显的特色、并初具影响力的杂志,是了不起的事。我们这批人很能干,能干事业,各行各业的人能这么干,我们就能搞好许多事情。我多年搞造林工作,就喜欢“能干”。  刚才听黎祖交社长介绍杂志的宗旨,理念、定位,是正确鲜明的,是先进科学的。《绿色中国》杂志就是宣传生态文明、以林业为主的特色刊物,五年来,除了搞杂志,搞绿色文化活动也有影响,搞绿色产业技术开发,搞网络电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