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获得政治认同的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我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新时期应该强化大学生理论学习,打牢思想根基;应该坚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共同理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还有要净化互联网传播环境,强化理想信念的网络传播。各方共同努力,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1]大学生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军主体,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质量关乎我们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并把它纳入到国民教育中去,使之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武器。
一、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价值
大学生是祖国的明天和未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有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不仅决定着个人的发展与前途,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命运从一定意义上讲,将取决于这一代青年大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质和量。
1. 加强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追求的愿望。中国梦不仅是国家富强梦,还是人民幸福梦。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全体中国人民来实现。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军主体。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固精神支柱,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是进一步深化中国梦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另外,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的理想自觉主动地融入到实现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2. 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获得政治认同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90后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一些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一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遭受了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几乎没有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也十分模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2]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也是增强大学生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的需要。
3.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时代要求。只有不断坚定崇高信仰,增强信仰的力量,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源源不断地提供精神动力。在现阶段就是要为共同理想而奋斗,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经过长期的探索,我们找到了适合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它不断引领中国前进的步伐,在发展中不断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适应新的国情。基于其科学性和创新性,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的进步世人共睹。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康庄大道继续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走向辉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充满活力。
二、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现途径
当前全球多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不断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同时,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席卷而来,也不断地冲击着大学生的自律防线。因此,面对全球多元化思想的挑战,当前最要紧的工作就是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为改革发展、民族复兴,提供最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
1.强化理论学习, 打牢思想根基
强化理论学习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不会是先天就拥有的,也不是自发产生的,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就是要加强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支撑,增强他们的理论知识储备。理论一旦被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只有不断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打牢思想根基,才能发现、认识和利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以大学生必须努力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最终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真正学会并领悟了其精髓,才能真正从内心坚定信仰。大学生要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相关讲话精神,从中汲取知识和力量,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国内外的实际情况,联系个人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审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打牢自己的思想根基,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做一个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
2.坚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在“两课”中,既要全面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也要有重点地进行阐释和剖析部分重要理论,贴近社会和大学生生活实际,去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和重大事件进行有理有据的剖析。在当前,主要用邓小平理论去教育大学生,因为只有邓小平理论才能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并取得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才能引导大学生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道路前进。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澄清了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为大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科学理论的有效传播不一定要有现代化的传播工具,要根据实际客观条件,根据变化的形势,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改进同样是一种创新,其标准就是达到预定的目标。理论要讲透讲明,举例要贴切生动,课堂上教学要互动。只有让大学生真正掌握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懂得做一个高尚的人,明白社会主义祖国坎坷而光荣的历史,才会把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与个人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的学习和实践。
3.净化互联网传播环境,强化理想信念的网络传播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丰富性等特点,是大学生在课堂外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互联网信息种类繁多、好坏参半、鱼龙混杂。我们对此不能因噎废食,采取一昧的“堵”和“封”,而是应该充分地利用其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动地占领网络教育宣传这一新阵地。让教育纵深化、立体化、动态化、生动化,联系现实去规划未来,增強教育的效果。同时,我们必须要重视互联网带给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积极加强引导疏通和教育管理工作。
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的建设,唱响网上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主旋律,加强网络的管理,使网络能够依法、规范、有序地进行,绝对不给错误和消极思想的传播提供渠道。将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建成具有思想性和互动性的主题网站,增强教育性浓厚的网络社区,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网络上虚假信息的传播和过激言论进行制止和屏蔽,对发表和散布不良信息的个别学生进行教育或警告,对于涉及国家政治建设和国防安全等问题,个别学生过分歪曲和渲染的言论进行过滤,网络语言行为较严重者追究其法律刑事责任。同时要通过建立专门网站,利用网络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牢牢把握宣传的导向性和舆论的主导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三进工作”,引导青年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和观点来分析和认识事物,让他们正确认识何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怎么样才能更好地为其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
4.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4]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也离不开校园文化这一有效载体。“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5]
首先,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与导向功能。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其所固有的教育、诱导、启迪作用,通过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塑造和培养他们的美好心灵。通过对社会文化中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时尚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引导学生的心理、观念、行为,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把大学生对事业、成功的欲望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形成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校园文化越强有力,就越能激励大学生为实现学校、社会、国家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努力奋斗。
其次,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熏陶和激励功能。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创新者,同时校园文化也渗透到了大学生群体的所有活动当中。丰富生动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因此,有计划、有领导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氛围,吸引大学生积极加入活动中,通过参观革命圣地和开展学术、艺术、体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给大学生创造展示其才华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多种有益的文娱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凝聚对高尚行为的共识,激发对崇高理想执着追求,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理想信念的升华。进而使大学生得到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
[1]习近平. 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学习时报,2010-09-10(001).
[2]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J]. 中国高等教育,2015,(Z1):6-8.
[3]孙西凌. 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研究[D].贵州大学,2010.
[4]周素勤. 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初探[J].北方经贸,2008 (10)
[5]于成学. 论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理论前沿,2005 (18).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1]大学生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军主体,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质量关乎我们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并把它纳入到国民教育中去,使之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武器。
一、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价值
大学生是祖国的明天和未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有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不仅决定着个人的发展与前途,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命运从一定意义上讲,将取决于这一代青年大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质和量。
1. 加强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追求的愿望。中国梦不仅是国家富强梦,还是人民幸福梦。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全体中国人民来实现。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军主体。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固精神支柱,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是进一步深化中国梦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另外,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的理想自觉主动地融入到实现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2. 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获得政治认同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90后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一些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一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遭受了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几乎没有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也十分模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2]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也是增强大学生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的需要。
3.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时代要求。只有不断坚定崇高信仰,增强信仰的力量,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源源不断地提供精神动力。在现阶段就是要为共同理想而奋斗,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经过长期的探索,我们找到了适合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它不断引领中国前进的步伐,在发展中不断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适应新的国情。基于其科学性和创新性,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的进步世人共睹。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康庄大道继续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走向辉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充满活力。
二、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现途径
当前全球多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不断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同时,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席卷而来,也不断地冲击着大学生的自律防线。因此,面对全球多元化思想的挑战,当前最要紧的工作就是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为改革发展、民族复兴,提供最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
1.强化理论学习, 打牢思想根基
强化理论学习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不会是先天就拥有的,也不是自发产生的,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就是要加强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支撑,增强他们的理论知识储备。理论一旦被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只有不断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打牢思想根基,才能发现、认识和利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以大学生必须努力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最终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真正学会并领悟了其精髓,才能真正从内心坚定信仰。大学生要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相关讲话精神,从中汲取知识和力量,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国内外的实际情况,联系个人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审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打牢自己的思想根基,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做一个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
2.坚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在“两课”中,既要全面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也要有重点地进行阐释和剖析部分重要理论,贴近社会和大学生生活实际,去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和重大事件进行有理有据的剖析。在当前,主要用邓小平理论去教育大学生,因为只有邓小平理论才能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并取得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才能引导大学生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道路前进。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澄清了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为大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科学理论的有效传播不一定要有现代化的传播工具,要根据实际客观条件,根据变化的形势,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改进同样是一种创新,其标准就是达到预定的目标。理论要讲透讲明,举例要贴切生动,课堂上教学要互动。只有让大学生真正掌握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懂得做一个高尚的人,明白社会主义祖国坎坷而光荣的历史,才会把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与个人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的学习和实践。
3.净化互联网传播环境,强化理想信念的网络传播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丰富性等特点,是大学生在课堂外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互联网信息种类繁多、好坏参半、鱼龙混杂。我们对此不能因噎废食,采取一昧的“堵”和“封”,而是应该充分地利用其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动地占领网络教育宣传这一新阵地。让教育纵深化、立体化、动态化、生动化,联系现实去规划未来,增強教育的效果。同时,我们必须要重视互联网带给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积极加强引导疏通和教育管理工作。
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的建设,唱响网上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主旋律,加强网络的管理,使网络能够依法、规范、有序地进行,绝对不给错误和消极思想的传播提供渠道。将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建成具有思想性和互动性的主题网站,增强教育性浓厚的网络社区,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网络上虚假信息的传播和过激言论进行制止和屏蔽,对发表和散布不良信息的个别学生进行教育或警告,对于涉及国家政治建设和国防安全等问题,个别学生过分歪曲和渲染的言论进行过滤,网络语言行为较严重者追究其法律刑事责任。同时要通过建立专门网站,利用网络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牢牢把握宣传的导向性和舆论的主导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三进工作”,引导青年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和观点来分析和认识事物,让他们正确认识何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怎么样才能更好地为其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
4.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4]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也离不开校园文化这一有效载体。“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5]
首先,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与导向功能。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其所固有的教育、诱导、启迪作用,通过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塑造和培养他们的美好心灵。通过对社会文化中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时尚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引导学生的心理、观念、行为,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把大学生对事业、成功的欲望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形成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校园文化越强有力,就越能激励大学生为实现学校、社会、国家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努力奋斗。
其次,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熏陶和激励功能。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创新者,同时校园文化也渗透到了大学生群体的所有活动当中。丰富生动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因此,有计划、有领导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氛围,吸引大学生积极加入活动中,通过参观革命圣地和开展学术、艺术、体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给大学生创造展示其才华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多种有益的文娱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凝聚对高尚行为的共识,激发对崇高理想执着追求,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理想信念的升华。进而使大学生得到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
[1]习近平. 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学习时报,2010-09-10(001).
[2]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J]. 中国高等教育,2015,(Z1):6-8.
[3]孙西凌. 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研究[D].贵州大学,2010.
[4]周素勤. 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初探[J].北方经贸,2008 (10)
[5]于成学. 论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理论前沿,2005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