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来源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1.教学理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该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1]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教师需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单元意识
  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要学习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这些文章都富有想象力,引人遐思,引导我们多角度观察世界。文以载道,文亦言志,透过文本传递一定的思想,这对初中生的价值观培养意义深远。
  《皇帝的新装》作为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从单元目标出发,紧扣课文,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3.文本解读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经典作品。这篇童话采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勾勒了一场荒诞离奇的骗局。作者介绍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根本看不见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上虚伪的人的丑恶嘴脸,赞扬了儿童天真诚实的美好品质。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透过故事情节挖掘其背后的含义,从故事中汲取智慧的养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体验,不断提升生命自觉。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讨论人物形象。
  2.品读课文,赏析句子,学习塑造人物的描写手法。
  3.跳读课文,结合关键词句,分析归纳人们对待新装的态度。
  4.悟读课文,反观社会,培养学生坦诚的品质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对虚假人物的塑造。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借新装揭露当时丑恶社会现实的深刻用意,鼓励人们审查听闻,尊重事实。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角色朗读法、圈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谈——快乐导入
  常言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今天我们将要欣赏一出精彩的戏,演员阵容庞大,上至皇帝,下至百姓,个个演技精湛,剧情倒是家喻户晓,一切都得从那个爱新装的皇帝说起。相信同学们已经猜到了今天的戏了,那就是《皇帝的新装》。(教师书写课文标题。)
  二、速读——梳理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争取每分钟400字左右,记录第一次阅读所用的时间。读后,想想影响阅读速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速读之后圈画关键词句。
  2.扫除障碍。


  3.这场戏其实就是一场骗局,说说这场骗局的主要情节并复述。
  (1)主要情节
  预设:
  这部戏讲的是一位昏庸的皇帝非常喜欢新衣服,请两个织工为他织一件奇特的衣服,其实这是骗子的诡计,那件衣服根本不存在。皇帝派两位诚实的大臣去看新衣的制作情况,但都不敢说实话,最后被一个小孩子说出来了。
  (2)复述技巧
  如果课文写的是一件事情的话,需要体现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是说出记叙文的六大要素。
  如果课文介绍的是一个人,需要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及性格品质。
  如果课文介绍的是一个物或一处景,需要概括景或物的特点、用处等。
  三、品读——感知人物
  1.这场荒诞的骗局,剧情简单,演员却不一般,他们“演技精湛”。请各位同学在文中找出课文中的“戏精”。
  生:皇帝、两个骗子、诚实的老大臣。
  生:圈定的随员。
  生:骑士。
  生: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
  ……
  2.我們的作者安徒生作为编剧,分别用了哪些词来形容人物?圈画出来。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们?
  (1)人物
  喜欢好看衣服的皇帝(挥霍无度)
  诚实的、善良的老大臣(虚伪)
  特别圈定的随员(胆小)
  最高贵的骑士(虚伪)
  天真的小孩子(勇敢诚实)
  狡猾的骗子(贪财狡诈)
  (2)想想作者是怎么刻画这些“戏精”的?(归纳描写方法)
  “‘我并不愚蠢啊!’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绝不能让人看出来!’”[2](心理描写)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语言描写)
  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动作描写)
  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神态描写)
  3.作者用这些词语表达了对“戏精们”的什么情感?
  生:“诚实的、善良的”表面是夸奖,实际是在讽刺这些大臣,因为他们都并不诚实。
  生:我感觉作者对他们是非常厌恶的。
  生:作者肯定觉得他们是可笑的,两个骗子用这么荒诞的骗局骗得他们团团转。
  四、探究——骗局的背后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很多同学可能会好奇这场骗局是怎么成功的。我们继续品读文中的句子,看看隐藏在每个人心里不敢说的秘密。
  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这是为什么?   (学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
  生:因为骗子说这样的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样的话皇帝和那些大臣会开始心虚,不敢说自己看不见。
  生:在课文开头已经介绍了这个皇帝是不关心军队、只喜欢新衣服的,可见他是不称职的。
  生:所以还是骗子的诡计高明,抓住了人们心理的弱点。
  预设:
  一方面,故事中很多人害怕说出新装不存在会导致自己被认为是愚蠢或不称职的,因此他们说看见了新装。另一方面,统治者的愚蠢昏庸使他们看不见也不愿看见真相。所以整个社会都开始装腔作势,无视现实。
  五、回顾——课堂小结
  1.学生畅谈:本堂课大家收获了什么呢?
  2.教师总结:通过速读课文,我们了解了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见证了骗局中的各色人物,学习了描摹人物的方法,体会了作者流露出的对虚假丑恶嘴脸的厌恶之情以及对敢说真话的小孩的赞美之情。此外,“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的时候,不应该只关注作品中离奇的故事情节,更应该欣赏童话生动、优美的语言”[3]。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还掌握了童话阅读的方法,即关注文本语言,深入理解文本。
  六、展示——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选择完成:
  1.改写
  想象一下,如果皇帝知道这是一场骗局,游行结束后他会做哪些安排。
  2.排练课本剧
  小组合作,根据课本内容,分配角色,把故事以话剧的方式展现出来。
  (有选择地完成作业,主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如学习水平和兴趣。采用这样的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顾城曾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上堂课我们学习了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皇帝的新装》,欣赏了一场荒诞的骗局,了解了这场骗局下各色人物的表现。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用发现的眼睛好好欣赏这件人人夸赞的新装,想想这件新装对看戏的我们有哪些深刻的意义。
  二、审视“新装”
  1.大家思考一下:新装对“戏精们”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用文中的句子加以说明。
  皇帝:遮愚的外衣。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
  骗子:获利的外衣。
  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丝和金子。他们说这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连一根线也没有放到织布机上去。不过他们还是照常继续在空机架上工作。
  大臣:自欺的外衣。
  “我并不愚蠢啊!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绝不能让人看出来!”
  百姓:跟风的外衣。
  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个人都随声附和着。
  2.学生交流讨论,到底哪些人穿了“新装”?
  通过上部分的分析,学生很快发现:穿上“新装”的不仅是皇帝,还有这场骗局中的大人。他们的心都被这件有“魔力”的新装包裹着,不敢坦诚地面对现实。不管这件新衣是否存在,他们都没有面对事实的勇气。所以这件新装不仅穿在皇帝的身上,还穿在人们的心上。
  三、探究“新装”
  1.了解作者生平,体会故事之外的意蕴。
  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他当时所处的环境是黑暗的,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创作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無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蒙蔽内心、自欺欺人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2.我们知道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是为儿童创作的。作者为什么在故事中写许多大人呢?
  很多小孩听到的故事是由大人讲述的。童话故事不仅是写给小孩看的,更是写给大人看的。孩子天性纯真,但大人常常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改变自己的立场,不敢直接表露想法。大人又是小孩的学习对象,所以作者启示大人们坚持自我,以身作则。
  四、脱下“心装”
  衣服是用于遮羞的,“皇帝的新装”却用于躲避事实,蒙蔽内心。反观社会,生活中“皇帝的新装”也常常出现。同学们可以结合历史故事或社会热点一起讨论。
  资料链接:
  郑州“毒王”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它给全世界的人们出了一道难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正当人们奋力作战的时候,却有一些人贪图个人享受。
  3月初,欧洲疫情大爆发,河南郑州市民郭伟鹏飞到意大利看球赛,7天内坐了6个航班和2趟高铁。回国后他既没有报备境外旅游史,也没有居家隔离,而是直接坐地铁去上班。
  3月10日,民警发现郭伟鹏有境外旅行史,致电核实,郭伟鹏拒不承认,致电郭的母亲,也不承认。他们隐瞒疫情,传染他人。正是这样蒙蔽内心、不负责的态度,导致河南抗疫成果毁于一旦。这样的做法的确让人痛心疾首。
  我们都知道:大人看事物常用眼睛,小孩看事物常用心。《皇帝的新装》对于今天的我们有哪些启示呢?(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讨论。)
  预设:
  生:我们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声音。
  生:对待听到的消息要审查,不要随声附和。   生:我们应该树立责任意识,说出真相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更多的人。这次防控疫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出一份力。
  (教师对学生多样且独到的观点给予点评、鼓励。)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也是未来的大人。他们的价值观必定影响未来的生活。教育对他们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教育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命成长。“文学教育,关乎生命教育。其归根结底,就是帮助受教育者更自觉地认识自己,认识人性的复杂性,帮助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张扬人性的善和美,而遏制人性中的丑恶的因素。”[4]让我们脱下“心装”,用一颗素心察看事物的本原,坦诚面对,尊重事实。
  五、总结归纳
  今天我们的学习接近尾声了,精彩的一出戏使我们深思。我们既可以在平实的文字间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又可以在交流中明晰对错。未来的路上我们也许会遇到很多的“新装”,是真是假,还需我们保持一颗求真的心,不惧权势,尊重事实。
  六、布置作业
  1.展示课本剧。
  2.课外阅读安徒生其他作品。
  3.想象一下,皇帝在游行结束之后会怎么对待小孩。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生活中绽放文学之花
  如果说课堂展示是播种智慧的过程,那么将学习的知識引向生活,便是智慧落地并扎根绽放的过程。文学作品散发着思想的光芒,是作家以文字方式流露出的声音,我们学习的过程正是聆听的过程。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富有想象力的童话,简单的剧情背后蕴含着深刻道理。一件看不见的新装,让皇帝、大臣和百姓们纷纷自欺,是衣服的魔力还是人心的虚假,这个不言而喻。文中的“新装”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也是一面镜子,能反射出大人们内心的惧怕。惧怕利益受损,惧怕被质疑,作者巧妙地在文章结尾设置了一处孩子天真的声音。这使得读者们在欣赏滑稽的童话之后陷入思考:为什么小孩子敢说真话呢?
  如果课堂只是专注于课文内容,那我们的语文学习是不够完整的。如果要让语文课堂注入活力,语文学习还需走向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一方面,我们要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走进作者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将课本的知识放进学生的生活,这样的语文课堂将更生动有趣。
  首先,走进作者的生活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是我们授课常采用的方法。在安徒生创作这篇童话的时候,他身处的社会充满封建统治的压迫,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个社会背景,那学生也很难深入理解作者在童话中传递的情感。
  其次,走向学生的生活就是把课本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我们既要知道学生困惑什么,还要知道他们可以从这篇文章收获什么。童话中的人和事是荒诞的,但故事背后的道理是深刻的。学生在课堂上对生活中的虚假现象展开交流,结合实际生活来寻找更合适的处理方法,“这样的课堂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就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5]。语文教学过程最终是育人的过程。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学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6]让我们在文学作品中聆听教诲,让知识在生活中滋养,培养更美更健康的花朵。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页。
  [2][丹麦]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114页。该文引文具体出处以下行文不再一一标示。
  [3]梁飞:《宁鸿彬、窦桂梅、肖培东三位语文特级教师〈皇帝的新装〉课例比较研究》,2018年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汪梅枝,第38页。
  [4]詹艾斌等:《生命的拔节声响:基于卓越专业人才培养的文学理论课程创新建设》,科学出版社,2019年,第22页。
  [5]李相银,宋明镜:《中学语文教学课例精选》,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36页。
  [6]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82页。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联圩路司口中学)
其他文献
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指导意见》立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中国教育发展的最新、最根本要求,针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进行了系统的设计与部署。  不
期刊
一、课前五分钟活动引发的生命思考  课前五分钟活动主题:推荐一篇最使你感动的文章。  课代表:今天推选的最感动人心的文章是《与妻书》,请听我们写给它的颁奖词:视死如归,是最勇敢、最博爱的人生选择。当万马齐喑、满街狼犬,他抛妻别子,为了使命与信仰,挺身而出,勇赴死地,为天下人谋永福。这一种爱,博大无私;这一种情,感天动地;这一篇文章,足以让我们在生离死別中感受震撼人心的伟大力量。  师:为什么推荐这
期刊
莫怀戚写于1985年的《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去郊外散步,在散步过程中发生分歧,后在彼此的关爱下,矛盾得以解决的故事。文章只有580多字,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文章贴近生活,清新隽永,篇幅短小却精致优美,很适合中学生阅读赏析、探究思考。入选教材二十多年来,作为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篇目,经过数代教师的钻研探究,已经有些“新经典”的意味。语文教师们在吸取其艺术精华、探究其教学价
期刊
群文阅读教学方兴未艾,但随着蓬勃发展之势,质疑声也不绝于耳。其实单篇教学与群文教学各有优势,单篇教学贵在文本解读的精细,但每篇解读的模式容易固化、重复;而群文教学不仅可以规避教学形式上的重复,还可以在群文的比较分析中生成新的课程内容,获得新的解读视角,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群文阅读会更深刻。我们的中学教育,较为忽视生命教育,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还得为学生解人生之惑,我们应该在语文教
期刊
【教材分析】  《掌声》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主要讲述了因身体残疾而内心忧郁、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上台讲故事,意外地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从此变得开朗、自信,以微笑面对生活的故事。它围绕着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美好品质”,诠释了同学间互相鼓励、互相关爱的真情。  这篇课文语言质朴,饱含着真挚、充沛的情感,尤其是对英子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极其细致,生动地反
期刊
当代文学作品中,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被解读得很为离谱的一首诗歌。当无数人充满激情与诗意地嚷嚷着要追求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别样人生时,往往对最基本的常识都未能予以正确关注:“面朝大海”与“春暖花开”其实就如一个硬币的两面,虽存在于一个硬币之上,却不能同时朝向同一个方向。选择了面朝大海,便只能背对身后鲜花绽放的坚实大地。  事实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并非为了表现诗人对尘俗生活中的
期刊
“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北大培文杯”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确切地说是阅读水平。”教育部也一再重申阅读的重要性,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1月18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掷地有声:“孩子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家长们也开始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并给孩子疯狂购书,“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俨然已成
期刊
在高考作文中,相较于有些考生“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的散文和全靠素材堆砌而没有自己独特感悟的议论文,踏踏实实写好记叙文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那些平铺直叙的记叙文排除在外。要想写好记叙文,我们可以尝试着写一个故事,塑一个人物,抒一份情感。  一、写一个故事:曲折精彩,引人入胜,情节发展耐人寻味  毋庸置疑,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记叙文的本质特点就是故事性。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如同一部好的电视剧,
期刊
【教学设想】  许多的研究都说《百合花》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关于战争的描写和对军民鱼水情的歌颂,认为它写出了心灵美、人性美、人情美。但这些研究或者说提法往往只是在重复着这些抽象的“概念”,身处“象牙之塔”的学生依然渴望明白:这些“美”究竟应当具象成什么内容呢?换言之,即《百合花》究竟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美?或者说《百合花》究竟要讴歌怎样的人性和人情?  站在单元教学的角度,本课是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发展与提升”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真正意识到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读不通、写不通”的根源正是思维不通。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资源,确定好思维的训练点,通过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归纳、整合、质疑、思辨,在切实高效的碰撞与交流中提高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