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记叙文写作难点突破

来源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554802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考作文中,相较于有些考生“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的散文和全靠素材堆砌而没有自己独特感悟的议论文,踏踏实实写好记叙文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那些平铺直叙的记叙文排除在外。要想写好记叙文,我们可以尝试着写一个故事,塑一个人物,抒一份情感。
  一、写一个故事:曲折精彩,引人入胜,情节发展耐人寻味
  毋庸置疑,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记叙文的本质特点就是故事性。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如同一部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故事精彩,记叙文才能吸引人。有故事则有内容,有内容才有精彩,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通常情况下,高中生记叙文写作不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故事的框架、选材和情节没有设计好。“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种叙事效果是具有故事性的典型代表。
  “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情趣盎然的叙述,忌讳线条式的过程交代,讲究的是故事情节的张弛有度。要想写出过人的情节,需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情节要“新”,即在形式上别具一格,采用别人没有用过或较少运用的结构形式;二是情节要“奇”,即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偏离惯常的思维,让读者一时半会儿难以猜到后面的故事;三是情节要“变”,曲折婉转的情节不是不可预料,而是要起伏多变,使文章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
  在一定程度上,故事的情节要靠设置波澜去推动。当然,如果片面、孤立地追求“新”“奇”,一味地“博人眼球”,破坏了故事原有的自然性、合理性与整体性,就会得不偿失。在记叙文中设置波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伏笔法。就是在前文中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暗示,埋好伏笔,使读者在后文揭底时有恍然大悟之感。
  2.悬念法。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即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悬疑,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而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使读者释然。
  3.渲染法。如通过描写环境,渲染情感气氛,让读者深受感染。可交代事因,为事件出人意料的结果埋下伏笔;可提示事件的矛盾焦点,引人关注;还可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显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制造出强烈的悬念。
  4.抑扬法。抑扬法就是在表现人物时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或明扬实抑、明抑实扬以造成峰回路转的艺术效果的写作方法。运用先抑后扬,须注意其“抑”限于抑在外表等非本质的方面,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5.误会法。误会,是由于人认识、理解上的偏差以及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而导致对对方意思的误解或认识的错位。误会能使故事情节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故事的波澜。
  6.巧合法。巧合是指低概率、偶发性的事件发生了。常见的是由于非规律性的原因,导致某种规律性的现象出现。误会往往和巧合有密切的关系,有时一些重大的误会,发端于细小的偶然的巧合。
  7.突转法。突转是指情节的突然转变,这种转变往往是读者始料不及的。突转法的运用能造成强烈的戏剧性。
  8.张弛法。张弛的运用,就是使故事的紧张部分和持缓部分有机交叉,做到有张有弛,欲张故弛,张弛有度。
  2019年天津卷优秀作文《家》就是一篇曲折精彩、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记叙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以“家”为题目,与写作材料中所给名言的“愛国”主题相吻合。文章首先用到了悬念法:
  “‘呜呜——’随着汽笛声响起,火车缓缓开动了。杨卫国拎着自己的手提箱艰难地走在车厢里。过道里的大包小包使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缓慢,但他并不着急。这些年的磨炼早已把他从一个急躁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成熟的男子汉。终于,杨卫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坐到座位上,他舒了一口气,看见人们还在拖着行李焦急地忙活,不由得自嘲地笑了一声。跟他们相比,自己哪像一个回家过年的人啊。不过摸了摸自己的手提箱,他又满足地笑了,因为手提箱里装的是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荣耀。”
  这个叫杨卫国的男人,着急回家过年,手提箱里装的是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荣耀。到底是什么呢?中间还有伏笔。“大红灯笼”的情节,将过去与现实关联起来。文章有着曲折的叙述,有对父亲和爷爷的形象刻画。文章结尾,当杨卫国拿出勋章的一瞬间,一股热流涌向读者的心头——“我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了”。“转身离去”的结尾设计,在戛然而止的空白中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这,又是抑扬法在写作中的运用。
  二、塑一个人物:有血有肉,立体鲜活,多种刻画形神兼备
  不可否认,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写成纸片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写人要把人物写得鲜活,把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形神兼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如果在一篇文章中写了好几件事情,或者通篇是对自己经历的某个事件的概括,但是每件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没有让人物自己去说,没有让人物自己去做,平平淡淡,看不到人物的性格与特征,这样的人物就毫无张力可言,也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自然也就无法充实起来。[1]要想让人物立体鲜活起来,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多种手法。
  1.加强动作描写,增强艺术魅力。世间事物,其实都离不开动态或静态这两种存在方式。在描写生活画面时,要注意动静结合,或以动显静,或以静示动,这样一来就会大大增强描述的形象性、艺术性和感染力。
  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塑造人物、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我们更应当以“动”为主,力求通过特定环境中场景的转换、行为的变化和事情的发展等动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以揭示事物的现实意义。
  动作描写要做到在人物的举手投足之间,看到其真性情。这种动作描写,旨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窥视人物的心灵世界,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以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我们一起欣赏一下2019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2019的色彩》中关于动作描写的精彩片段:   妹妹毕竟是小孩子,逛了一会儿,就嚷着要吃东西,我知道她最喜欢吃的是汤圆,于是便专门找了一家汤圆最大的店,看着妹妹吃得那个香,尤其是看着汤圆里红红的豆沙,我也禁不住要流口水了。于是,我自己也要了一份。
  这时候,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片争吵声。咦?谁会在大年初一吵架呢?我们赶忙把汤圆吃完,出了店门,便发现是一个小男孩和妈妈在斗气。男孩的妈妈给小男孩选了一身天蓝色的羽绒服,可小男孩就是闹着要选红色的,妈妈说红色更适合女孩子,可小男孩就是不依不饶,嚷着说:“你看,那么多老爷爷都穿红色的。”最后,男孩妈妈拗不过,只好按照男孩的意思来。旁边的围观者也都笑了。
  2.加强语言描写,凸显人物神韵。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表现,因此语言描写要确保能够反映人物的心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凸显出人物的神韵。在写作中,我们务必要通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特点与性格特征,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
  我们知道,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人物的语言描写,要坚决做到立片言而尽显人物精神。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我们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具体体现。
  我们一起来欣赏2019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老杨小胡面店》中关于语言描写的精彩片段:
  “喂喂,油多了!”“这汤咸死了,你放了多少盐!”老杨的责怪声响彻厨房,小胡也只得在一旁任凭老杨数落。有老杨这个“老面匠”在,生意虽然不成问题,但徒弟终究成不了气候。老杨有些着急。这天顾客不如往常那么多。烧好了水,洗好了锅,老杨正准备给徒弟“上上课”,却瞥见小胡在一旁剪起了纸。老杨窝着一肚子火:“干吗呢!还不快来擀面,你这个样子边都没摸到!”小胡颇有些郁闷,对着老杨撒撒嘴,似乎想说什么,但终究咽了下去。
  然而,没来由地,店里的顾客渐渐不如以前多了。老杨疑心是徒弟的表现坏了大事。他拉住客人,问:“面不好吃吗?”“没有,但吃起来总觉得怪怪的,有点不舒服。”客人回答道。“哪里不舒服?”老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小胡在一旁偷笑:“这条街改造了,最近焕然一新,只有我们店铺还是老样子。屋子漆成灰色桌椅又那么挤,这么压抑,肯定不舒服呀!多增点色彩就行了。”他一边说,一边把自己的剪纸花贴在墙上,“还有厨房的窗户,正对着桌椅,烟气都冲到脸上来了,客人不呛才怪。”老杨看着小胡手里精巧的手工,再看看厨房的调料罐和大锅,若有所思:“行!就按你说的办吧。”
  3.加强细节描写,令人印象深刻。作家李准曾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2]细节,是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表情与特点用特写镜头将之放大,通过生动、准确、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处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
  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内的重要细胞,少了它,人物形象也就失去了血肉与神采。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令读者久久难忘。鲁迅《阿Q正传》中阿Q行刑前有一处经典的“画押”细节描写:“阿Q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正是这样一处不起眼的细节描写,却使阿Q的人物特点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了。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与处境的重要方法。好的细节描写,用极其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交由读者去欣赏、评价。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功能就在于此。
  我们一起来欣赏2019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画里话外,师生情长》中关于细节描写的精彩片段:
  就在离别之时,您又说“我再看看你们”,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往后见面的机会不多,您只想多看我们几眼。我们将要奔赴考场,而您只是一次又一次在高考中穿梭的“摆渡人”。三年的朝夕相处,您欢喜着我們的欢喜,痛苦着我们的痛苦,不知不觉间您在我们心中已留下深深的烙印。高考是我们成长的蜕变,您不能阻止也阻止不了,既然离别是必然的,您只有再多看我们几眼。
  犹记得您说“看我一眼”。平时严肃的您走上讲台后总是格外可爱,对我们总是极有耐心与宽容。作为数学老师,当我们听不懂课时,您总会说:“来,看我一眼,看我一眼你就懂了。”同学们每每听到都会发出偷悦的笑声,然后您眼神无辜又似害羞地表示:“嘿,笑什么呢?来,看我一眼。”接着继续讲课,给同学们讲授一种更易理解的方法。
  三、抒一份情感:以情动人,与之共鸣,真切表达独特感悟
  情感,需要我们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古语有言,情动而辞发。因此,文章要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流露出来的是其真切的念想。只有当我们的内心充满感情的时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有感染力。
  在记叙文写作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这样也能快速地引起读者的共鸣。真情缘于生活,只有积累真实的、典型的生活素材,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文章的感情才会真挚,文章才会获得读者青睐,才能引起其情感的共鸣。
  叙述中的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要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水到渠成,方能启迪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这样会喧宾夺主,影响记叙文的写作效果。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惟情能动人,惟情能感人,文章如果感情浓郁,抒发畅达,就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思,有效地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3]那么,在一篇记叙文中怎样才能做到这样呢?   1.真情抒发,直抒胸臆。直抒胸臆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不借助外物而直接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作以公开的表露,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倾吐出来。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这样一来,整篇记叙文就会以浓烈酣畅的特点感染读者,引起共鸣,产生共振。
  我们一起来欣赏2019年贵州高考优秀作文《三载时光飞逝,一世师生永存》中关于直抒胸臆的精彩片段:
  清晨的路上,老师脚步匆忙,总是迎着第一缕朝阳,只为了早一点进入课堂。傍晚的时分,老师身影疲倦,却是伴着最后一抹夕阳,只想把时间多用在学生身上。夜晚的窗前,老师点亮了书桌上小小的台灯,批着厚厚的作业,一行又一行,一年又一年。三尺讲台,是老师每日工作的地方,即使讲课讲到嗓子都已变了声音,却依然耐心讲解我们还不懂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那些初入社会的技能与智识,也多是老师亲身传授的。这些外人多隐藏的社会经验在老师那里却是免费的……师恩是一种无法量化的感情,却早已融人骨髓,滋养我们成长。吾辈当知师恩重,不负师恩。
  老师遇到的学生千万,可学生生涯中的恩师少许。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不仅有学习上的谆谆教导,还有生活上的无微不至,他们付出的感情是我们岁月中沉淀下来的瑰宝。无论是犯错时的唠叨、沮丧时的安慰,还是考前的千叮万嘱,都饱含着老师们对学生的关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份情谊深似海,学生定当铭记于心,不负情谊。
  2.镜头慢放,往事回首。镜头慢放是借用电视电影里的表现手法,把往事一件件、一桩桩地再次呈现出来。在电影或电视中,我们总会看见这样的镜头:当主人公陷入回忆时,屏幕变成黑白,一幕幕往事依次呈现,把观众带入到设定的情境中,或哭或笑,情感也就达到最炽烈。[4]在高考记叙文写作中,如果合理运用这种方法,同样会达到浓烈的抒情效果。
  我们一起来欣赏2019年辽宁高考优秀作文《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中关于镜头慢放的精彩片段:
  画面切入到“魔怪舞骗跹”的1919年。列强依仗着洋枪洋炮,打开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铜关铁索,把祖国母亲蹂躏践踏;国内军阀混战,雄踞一方,豺狼当道;人民水深火热,“想做奴隶都坐不稳”。“二十一条”丧权辱国,有志青年用热血说“不”,青春热血跳动时代脉搏,挽救民族于倒悬危亡,追使北洋政府拒绝签字。“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从此,中国青年把个人理想融入了国家民族的伟业中。我要赞美“五四”先辈,你们是清醒的仁人、崛起的志士、担当的楷模。没有觉醒,那有崛起和担当?
  画面切入到1921年,嘉兴南湖的红船。一群青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青春的颜色是红色的,为了建设一个平等自由和平民主的国家,他们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敢想、敢说、敢做、敢当。”一次次流血牺牲,让他们懂得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组建自己的军队才能实现革命胜利。“八一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抗日救亡”……你们是主角。我赞美你们:井冈山上红旗扬,抗日救国保家乡。抗美援朝风云起,五四精神美名扬。没有用鲜血与生命浇灌,哪有青春飞扬?没有价值最大化,就不能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3.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我们前面说过,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但人和事又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物要在具体的环境中生活,事情要在一定的环境下发生与发展。情感的抒发如果蕴蓄在景物里,就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的文章,才会有虚实相生的妙处;景虽有限但情却无限,当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情与景才会相得益彰。[5]在对景物的描摹渲染中委婉含蓄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可以让读者在美妙的环境里体验美好的情感,令人感到惬意。
  我们一起来欣赏2019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粥容百味》中关于情景交融的精彩片段:
  我好奇地问店主为何要开这样一家店。她简单地说,就是想提供一份大多数人都适宜的食物,又不想给大家太多的限制。我点了点头,瞥了一眼旁边一个往粥里加着抹茶的人,对这句话似乎有了一些领悟。隔板看起来阻隔了食客,但却恰恰给了他们独立的空间,有了空间,大家才能更自然放松地共处一室。看似阻隔的东西,却成为共存和调和的手段。我细细思索着,突然很想尝一尝抹茶粥。
  等粥的时间里,我环顾四周,人们衣着各不相同,面色也有好有坏。想起这几日的观察,进出小店的,有勤工俭学手不释卷的留学生,有伏案一天终于松开领带的上班族,甚至有浪迹街头的拾荒者……我突然变得柔软起来:白粥,味至淡、色至清,无论加什么配料,都能使它们相得益彰。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白粥将这份包容演绎到了极致。而每天踏足粥店的普通人,无论白天的生活是否如意,每到傍晚,他们都会来到这家店,点一碗米水相融的白粥,配上自己喜歡的菜,将生活的悲喜伴着这一碗温热送入腹中。小小粥铺,用隔板给了彼此足够的空间,倒也极为和谐。
  粥端上来了,我加了点抹茶,轻尝一口,舌尖有微微的苦,是从前没有尝过的味道,却也别有一种新的滋味,于是我对店主说:“谢谢您,很好喝。”老太太正等着我的反应,此刻绽放了笑脸,温和地回应:“不客气。”
  注释:
  [1]张志先:《考点专项突破·高中语文写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17页。
  [2]李阳海:《尺幅之内情意迭出——记叙文细节描写技巧例谈》,《课外语文》,2017年第29期,第68页。
  [3]张志先:《用心感悟生活,抒发真实情感》,《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版)》,2019年第4期,第54页。
  [4]蒙丽萍:《情动辞发披文入情》,《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年第1期,第53页。
  [5]张志先:《作文经典教程》,甘肃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25页。
  (作者单位:安徽省岳西县店前中学)
其他文献
一、文本、教材分析  《散文诗二首》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散文诗是一种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其通常通过描写作者思想情感的波动来表现作者的某些感触,题材丰富,短小灵活。它既有诗歌的表现性,又兼具散文的描写性,给读者以美的体验和自由想象的空间。  该单元主题是品味人间真情,即通过学习,学生要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诗歌朗读,尤
期刊
【教材分析】  一、寓言的文体特征  《寓言四则》所在单元的课文主要涉及四种文体,分别是神话、童话、诗歌和寓言。而根据该单元的导语,也可以知道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课文学习前言中,提出了关于两方面能力的要求。一是能把之前所学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讲给同学听,涉及到口语表达层面;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这一点要求学生能从寓言这个特有的文体中受到熏陶,深入理解文本的内
期刊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这一主干文化的核心是“圣贤文化”,以君子人格为价值取向而引领了儒家思想的发展。部编语文教材《〈论语〉十二章》主要涉及君子人格主线。君子具备“仁”“不愠”“忠”“信”“义”“好学”“乐学”“思”“志”等品格,是立德树人的目标。文章试从君子人格角度解读儒家立德树人理念的价值取向。  一、“仁”是君子人格的核心理念  《〈论语〉十二章》开篇选取《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
期刊
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指导意见》立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中国教育发展的最新、最根本要求,针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进行了系统的设计与部署。  不
期刊
一、课前五分钟活动引发的生命思考  课前五分钟活动主题:推荐一篇最使你感动的文章。  课代表:今天推选的最感动人心的文章是《与妻书》,请听我们写给它的颁奖词:视死如归,是最勇敢、最博爱的人生选择。当万马齐喑、满街狼犬,他抛妻别子,为了使命与信仰,挺身而出,勇赴死地,为天下人谋永福。这一种爱,博大无私;这一种情,感天动地;这一篇文章,足以让我们在生离死別中感受震撼人心的伟大力量。  师:为什么推荐这
期刊
莫怀戚写于1985年的《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去郊外散步,在散步过程中发生分歧,后在彼此的关爱下,矛盾得以解决的故事。文章只有580多字,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文章贴近生活,清新隽永,篇幅短小却精致优美,很适合中学生阅读赏析、探究思考。入选教材二十多年来,作为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篇目,经过数代教师的钻研探究,已经有些“新经典”的意味。语文教师们在吸取其艺术精华、探究其教学价
期刊
群文阅读教学方兴未艾,但随着蓬勃发展之势,质疑声也不绝于耳。其实单篇教学与群文教学各有优势,单篇教学贵在文本解读的精细,但每篇解读的模式容易固化、重复;而群文教学不仅可以规避教学形式上的重复,还可以在群文的比较分析中生成新的课程内容,获得新的解读视角,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群文阅读会更深刻。我们的中学教育,较为忽视生命教育,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还得为学生解人生之惑,我们应该在语文教
期刊
【教材分析】  《掌声》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主要讲述了因身体残疾而内心忧郁、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上台讲故事,意外地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从此变得开朗、自信,以微笑面对生活的故事。它围绕着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美好品质”,诠释了同学间互相鼓励、互相关爱的真情。  这篇课文语言质朴,饱含着真挚、充沛的情感,尤其是对英子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极其细致,生动地反
期刊
当代文学作品中,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被解读得很为离谱的一首诗歌。当无数人充满激情与诗意地嚷嚷着要追求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别样人生时,往往对最基本的常识都未能予以正确关注:“面朝大海”与“春暖花开”其实就如一个硬币的两面,虽存在于一个硬币之上,却不能同时朝向同一个方向。选择了面朝大海,便只能背对身后鲜花绽放的坚实大地。  事实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并非为了表现诗人对尘俗生活中的
期刊
“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北大培文杯”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确切地说是阅读水平。”教育部也一再重申阅读的重要性,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1月18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掷地有声:“孩子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家长们也开始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并给孩子疯狂购书,“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俨然已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