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心理战理论与实践发展特点探析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军心理战代表着当今世界心理战的发展趋势,有着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理论与实践并行发展,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升华;与心理科学融合发展,并综合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众多成果推动心理战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国际大格局协调发展,依据国际格局变化进行心理战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新科技革命同步发展,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来推进心理战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关键词:美军心理战;理论与实践;发展特点
  
  自1920年英国军事分析家和历史学家富勒(J.Fuller)首先使用“心理战”这一术语起,历经近一个世纪战火硝烟的洗礼,心理战得到了迅猛发展。美国作为世界上的超级强国,其心理战理论与实践自然代表了当今世界心理战发展的趋势。美军的心理战从理论研究到军事实践,再从军事实践到理论升华,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探讨美军心理战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特点,对于推进我军心理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理论与实践并行发展,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美军心理战的发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立足于实践,特别是战争实践。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甚至包括维持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无不促进了美军心理战理论的大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的角逐加速了美军心理战理论的形成。一战初期,心理战还在受冷遇,但是随着战事的深入发展,美军看到了心理战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参战之初,美军就成立了心战部门,在前线还设有专门从事心理战的“G—Z组”,负责心理战工作。美军心理战在对瓦解德军士气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二战一开始,美军对心理战便投以热情和重视,不惜耗费巨资加强对心理战的研究工作,展开针对法西斯国家的卓有成效的心理战,以寻求从心理上战胜敌人。总之,两次世界大战的心理战实践最终改变了美国对心理战的看法,使得美军对心理战的认识由原来的不信任变为信任,由原来的不自觉地运用变为自主的,有计划地运用,也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心理战理论。比如说拉斯韦尔(H.Lasswell)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拉斯韦尔与卡塞(Kasser)和史密斯(Smith)共同撰写的《宣传与心理动员》,《现代史论坛》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心理战及其运用》的论文,1949年颁布的《实施心理战战役》M-33-5特别条令等。
  美苏冷战的较量促使了美军心理战理论往战略层面发展。二战结束至苏联解体,是所谓的冷战时期,也是美军心理战取得更大发展的时期。因为在这一时期心理战在人类历史上的运用,取得了重大的成功。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推翻共产党的领导,铲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恢复资本主义一统世界,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垄断资产阶级一贯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美军又采取了心理战手段。最终,在这种强大的心理战配合下,通过多方面的综合较量,不费一枪一弹而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种心理战就是我们常说的“和平演变”,是一种战略层次的心理战。“和平演变”心理战的出笼,打开了心理战研究的新视野。
  近几次局部战争促使美军心理战理论进一步走向成熟。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及伊拉克战争等战争实践使得美军认识到信息化条件下心理战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心理战已突破军事领域,可以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宗教等领域发挥其攻心制敌的作用;心理战已混淆前方和后方的界限,超越了战时和平时,心理影响无处不在;心理战已与兵战趋于一体化,未来的战争必将是融兵战和心战于一体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在对这几次战争研究的基础上,《震慑与畏惧:迅速制敌之道》一书出炉,“震慑心理战”受到美军关注,成为其推行全球战略目标时的首用战法。《联合心理战纲要》颁布,“联合心理战”促使心理战与武力战的一体化,软杀伤与硬摧毁的相结合。同时,不断完善和修订了美军的各种心理战条令,最终出版了能够协调多军种心理战部队参加的联合心理战行动,即《联合心理战纲要》(Joint Publication 3-53:Doctrine for Joint Psychological Operations)。
  综上所述,在美军心理战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其心理战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并行发展的。心理战实践不仅孕育着心理战理论,也在检验着心理战理论并不断促进心理战理论的升华。
  
  二、与心理科学融合发展,并综合传播學、政治学、社会学等众多成果推动心理战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心理学科学理论的发展,为美军心理战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厚重的理论基础。美军心理战领先于世界的原因,除了依靠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美国心理学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心理战即是攻心制敌,攻心的研究事实上就是对人的心理的研究,这些人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还可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而心理学也是在研究个体的个人心理、群体的集体心理或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国民心理,这一点上心理学与心理战是吻合的。美国作为继德国之后世界心理学的又一个中心,许多著名的心理学流派,如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以及社会文化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等都在美国取得了重大发展。这些流派的研究成果为美军心理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比如兴奋与抑制相互诱导理论、注意理论、动力定型的建立与改变理论、S-O-R理论、认识失调理论、潜意识理论等,这些都是美军心理战的普通心理学依据;像社会心理效应原理、民族心理原理、宗教心理原理等,这些都是美军心理战的社会心理学依据,等等。一战时期,由于当时受心理学刚刚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影响,在参战之初,美军就设立了心战部门。在前线,远征军司令部还设有专门从事心理战的“G—Z组”,负责心理战工作。在之后的历次战争中,心理战的实施都和当时美国心理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著名心理学家波林(E.G..Boring)撰写的《美国军人心理学》和《武装部队心理学》两部著作,更是为美军心理战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更具有针对性的理论基础。
  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理论,特别是传播学的发展,为美军心理战理论与实践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心理战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借助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因此,信息和媒体都是心理战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这必然的就和传播学的发展联系在了一起。传播学于二战后率先在美国兴起。从1946年至少到1960年,美国心理战计划成为美国传播学研究的重点,有时甚至是核心[1]。特别是冷战时期,心理战与传播学的结合,更是美军心理战的一大特色。拉斯韦尔(H.Lasswell)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提出了诸如政治说服战略、受众心理、符号操纵等心理战相关概念。曾参加美国欧洲军战时宣传工作的专栏作家李普曼(Lippmann)在其《舆论》(Public Opinion)及《幻象公众》(The Phantom Public)两书中又突出强调了大众传媒的巨大心战力量。事实上在美国,接受政府资助的许多学者都把他们的传播学研究工作视为心理战的一部分。1951年召开的美国公众舆论研究学会的年会上,就有三个分会的讨论重点是关于心理战的,集中了绝大多数重要的传播学者,会上一致认为,国际传播研究是对美国心理战的一大突出贡献。1952年,由“美国之音”主编娄文索(Lowenthal)主编的《公众舆论季刊》首次编发国际传播特刊,标志着心理战与传播学融入的新高峰。此外,美国政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为美军心理战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与国际大格局协调发展,依据国际格局变化进行心理战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特殊的国际格局造就特殊的心理战理论。冷战时期,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阵营的对峙,由于惧于全面核战争的毁灭性打击,双方之间的对峙并没有演化为战争这种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形式,而只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进行博弈。这种博弈实质上就是一种心理的对抗和较量。为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国家,铲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恢复资本主义统一世界,美国过去的武装干涉、颠覆暗杀、经济封锁、政治遏制等手段均未奏效。1947年7月美国智囊人物乔治•凯南(G.Kennan)在《外交》季刊上发表了《苏联的行为根源》一文,它标志着美国战略心理战的正式出笼。在近半个世纪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美国最终赢得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费一枪一弹就使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种“和平演变”的心理战理论与实践,与当时的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是一致的。
  国际格局的变化引发心理战理论的发展。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终于实现其“一超独霸”的战略目的。由于其假想敌的暂时消失,美国的国家战略曾一度迷茫过,但很快美国根据世界格局的变化重新确定了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基于对潜在安全威胁的判断,美国更愿意使用武力来追求美国本土的“绝对安全”。在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安全观念的影响下,美国几名退役将军集体创作了蕴涵丰富“震慑心理战”思想的军事著作《震慑与畏惧:迅速制敌之道》,其核心思想是:战争发动者通过广泛使用政治、经济、战略、战役、战术层次的全方位力量,形成一种综合力量,向敌人发出要么毁灭、要么投降,抵抗是毫无意义的信号。[2]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美国策划了一系列针对东欧地区的“颜色革命”,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可见,心理战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博弈,其发展变化与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密切相连,同時国际斗争的格局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与新科技革命同步发展,利用其成果来推进心理战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军心理战虽有所发展,但步伐却比较迟缓。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科技革命,反映到军事领域,即是一场军事革命。这场蓬勃发展的世界新军事革命,不仅引起了美军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进步与革新,也导致了其军事理论和军事组织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具体到心理战领域,全面而深刻地改变着现代心理战的面貌,最终使心理战理论及实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使美军心理战理论不断创新,同时还推进着美军心理战信息不断丰富,心理战器材装备不断更新。
  新科技革命推动着心理战信息日益丰富。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传统的物理性信息刺激仍发挥着其巨大的攻心作用,新兴的生化性信息刺激越来越显示出制敌的威力。大量的实验证实:生化性信息刺激同样可以对人的心理进行影响。美国精神病专家希尔什认为,气味像似某种控制器,能够控制人的情感,通过对情感的控制可以左右人的行为表现。借助气味可以增高或降低血压,可以降低或加快心跳频率,可以催人或使人兴奋。[3]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生化性信息刺激确实具有“莫大的军事重要
  性”[4]。
  新科技革命推动着武器装备推陈出新。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传播信息的媒介也由单一的影响视觉的传单或听觉的广播发展到可以同时影响视觉和听觉的电视或网络。事实上,还有两点不容忽视的变化:一个是由单单凭借宣传内容影响目标对象心理发展到仅仅依靠宣传媒介本身影响目标对象的心理;另一个是由依靠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实施攻心宣传发展到借助专门的心理战器材装备实施攻心宣传。具体来说,心理战武器装备的发展有四个趋势:民用器材装备方面,越来越倾向于网络这个信息化媒体的应用;常规性武器装备方面,越来越注重于其软杀伤力的发挥;高新武器装备方面,越来越加快对新概念武器的研发;生化性武器装备方面,越来越青睐于其威慑效力的生成。
  
  参考文献:
  [1] 许静.“心理战”与传播学——美国冷战时期传播学研究的一大特色[J]. 国际政治研究.1991(1):128.
  [2] 谢作炎. 信息时代的心理战[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109.
  [3] 总政治部联络部编译.《俄军心理战》[M].内部资料.2003:46.
  [4] BORING.E.G著.《武装部队心理学》(上)[M]. 路君约译.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印行.1976:84.
其他文献
摘 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分析中国美术发展历程,试图捕捉在大的社会背景下,美术工作者的思潮变化曲线。在这条曲线中,对“技”和“意”的偏重均有根据有背景的发生变化。其中有对美术发展有益的,也有无益的。本文旨在以一个学院学院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索,力求以一个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技”的日常学习以及“意”的生活积累。  关键词:中国;当代;美术;意在笔先;学院派    一、浅析中国当代美术发展历程    纵
期刊
从80年代至今天,被人们普遍公认的命名是“转型期”: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思想转型、文化转型。转型意味着一切都处于流变不居之中,一切尽在“化”中,一切尽在不确定和探索中,一切尽在同生共振或矛盾冲突中。旧的尚未全部退出舞台,新的也未完全占领市场。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新闻传媒特别引人注目,这是由我国新闻媒介的特殊性和巨大的影响力决定的。就电视而言,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体育直播、电视广告、电视
期刊
摘 要: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对于方便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妥善解决地区间经济关系等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近年来,这种用工形式被无限制的扩大了使用范围,就显示出其负面效应来。劳动合同法规制下的劳务派遣单位需要调整自身经营战略,有效衔接被派遣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之间的需求,向双方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推动劳务派遣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劳务派遣;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    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对于方便劳动者
期刊
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的职能之一就是对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犯罪嫌疑人。案件是否符合逮捕条件,主要在于侦查部门所提供的证据情况。审查逮捕主要就是审查证据,证据对于证实犯罪事实,进而确定是否采取逮捕措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对逮捕证据进行正确审查,才能保证准确及时地进行批捕工作,从而保证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完成。因此,正确理解和适用刑诉法有关逮捕的证据条件,把握审查判断
期刊
我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速度不够快,电脑的速度除了与线路及电脑硬件品质有关外,还与我们的使用习惯有很大关系,怎样能使电脑更快?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使用硬盘。首先我们要了解硬盘盘片的物理结构。分区并格式化后的硬盘是以扇区为基本单位的,一个分区是由若干个扇区构成的。那什么是扇区呢?我们都知道磁盘在工作时是转动的,它所存储的信息是按一系列同心圆记录在其表面上的,每一个同心圆
期刊
摘 要:中国的传统色彩观追求的是一种人格化、象征性的色彩,这种独特表达方式的直接根源是中国的哲学和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清楚的追溯色彩观念的发展脉络与哲学文化根源的联系。在新的时代,找到传统色彩观念的发展方向,是色彩发展的历史需要,也是关系到中国画的前途命运。  关键词:色彩观念;根源;发展脉络;发展方向;创新    中国画,在古代也被称为“丹青”,是我国上千年历史的传统绘画。在这个古老而漫长的发展过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宿舍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中具有一定特性的亚文化, 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构建健康、和谐的大学生宿舍文化是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宿舍文化作为高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现象,是高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高校中,不断深化宿舍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创新,充分发挥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我们会按照程序办理,这是我们份内的事,是我们的工作。这些钱是你昨天送到我家的,请点一下,看是不是少了。”面对自己送出的钱,当事人 羞愧地低下了头,说:“世风如此,不送礼办不成事,我怕你们也一样”。2009年8月23日,在乐平市检察院检察官徐美琴的办公室里,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源洁则水清,形正则影直”,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乐平市检察院廉政建设结出了丰硕成果。三十年来,乐平市检察院全体干警共拒贿1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诚实信用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规范,又是一项法律原则。诚实信用,体现了公平和效率两个价值目标的统一。诚实信用原则加强了公民的守法自觉性,奠定了政府依法行政的基础。  关键词:诚实信用;公平;效率;法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道德规范。现代社会又是法治社会,法治的实行要以社会活动主体的普遍守法为基本要求和重要条件,而欲使社会主体守法必须以社会成员具备成熟的伦理
期刊
摘 要:油田非在职人员的稳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建立新型有效的工作机制十分迫切和紧要。创建灵活多样的教育引导机制,开展政策宣传、形势任务、法律法规教育;创建畅通灵敏的信息传递机制,建立信息控制系统、信息分析制度、建立调查研究制度;创建平等真诚的沟通对话机制,政务公开、理顺情绪、解疑释惑;创建快速有效的解决落实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形成配套联动体系,采用多种措施手段,维护稳定大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