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是祖先们的心腹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y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时候,瓦缸会躲在一扇门的背后,里边储满了井水,用来清洗一家人的脸面、身体,用来做饭、饮用,也喂养狗和鸡,浇灭院子里的扬尘。那静止在瓦缸里的水让一家人的生命流转起来。酷夏,水里会养上两根黄瓜,等到父亲从地里回来,母亲便赶紧递上去。父亲肩上总是搭着一块白毛巾,吸收他脑门上不断溢出的汗珠。井水养过的黄瓜,清脆、可口,能一下子赶走父亲身体里的暑气。黄瓜最嫩的部分,父亲转身便分给我们。
  瓦缸里的水能照见一家人日子的脈络,也能照得家里更干净。晚上,大人们从外边回来,总是先去门后水缸前照一照。我总是好奇,从外边转一圈回来,也踮着脚尖往水缸里瞧,只看见一个看不清五官的熟悉的影子从水里冒出来。
  更多的瓦缸靠墙沉默着,里边装满了麦子、玉米,去年的收成和新一年的梦全都储存在那里,一块块圆形的石板盖在上边,像十个八个圆月亮摆在屋子里。
  瓦缸有时也摆在牛圈里,装麦麸,装水,装一头牛对春天的念想。
  每年,父亲在地里种麦子,他一边撒肥料,一边想着如何把家里的瓦缸装满。那时,瓦缸是一家人日子好坏的量杯。每次麦收之后,若能将各个瓦缸填满,或是填满之后还有剩余,便需要再买几口瓦缸。卖瓦缸的人总是在丰收的年景出现在村子里,车上放满瓦缸、瓦盆、瓦罐……说是在山那边的村庄里烧制的。我喜欢看父亲跟几个男人合力将瓦缸运回家的样子,那一脸喜悦无以言表。
  瓦缸上的盖子有时候是木板,有时候是石板,石板被切割成圆形,再从瓦缸小贩那里滚动回来,又圆又沉。父亲把它们滚回家的时候,我总觉得这是一场游戏。
  瓦盆多用来和面,这沉重的容器从火里出生,又驻守在离火炉不远的地方。


  在故乡,似乎唯有瓦罐是祖先们的心腹。它们从几代人的手里传下来,肚子滚圆,在罐口处收紧,一看就像个能保守秘密的人。与瓦缸不一样,瓦罐是另一种精致的存在。在穷苦的日子里,它们可用来存放鸡蛋。鸡蛋从鸡窝里捧出,被母亲积攒着,向孩子、长辈或者男人身体里输送营养。女主人数鸡蛋的神态是一种常见的喜悦。更多的喜悦在春天,门板虚掩,女主人将孩子们赶到一边,从瓦罐里取出一枚枚鸡蛋,借着门缝里的光照出蛋壳内部一块指肚大的黑影。这样子是神秘的。辨别之后,被确认的鸡蛋数量往往不会被说出,待到母鸡将“黄色的圆团”一一领出来,女主人脸上才显露出得意的光景。这是女主人与瓦罐之间的秘密。
  有时,瓦罐也用来腌制咸菜。往往是在秋天,萝卜、芥蓝、辣椒……这些青的、白的、红的蔬菜像山一样堆起来。父亲和母亲便早早拿出几个瓦罐,用热水冲洗,在太阳下晾晒。那棵老花椒树比父亲的年岁小不了多少。他每年从这棵老树上摘下红色的花椒,任太阳晒得它们张嘴欢笑,“红嘴唇”一张,露出“黑牙齿”。父亲将它们与蔬菜放到一处,让它们在瓦罐里合力修行。到了寒冬,它们闭关的日子终于结束。我从远方回来,打开那些大小不一的圆盖子,像探听父母与秋天的秘密。实际上,他们在封罐时就已经料到我今天的馋样儿,把这想象一起封存其中。案板下边那枚铁质的小锤子和一个高些的铁碗便派上了用场,剩下的花椒被捧到这铁碗里,母亲一下一 下挥动小锤子,她的样子看上去像个沉默的捣药师。
  柿子树点亮老院子,父亲把这些灯笼从高处摘下来,将它们存放到瓦罐里,这一罐子的星光开始做梦。母亲把两个苹果放进去,与它们做伴。它们在黑暗里低语,两种味道你来我去,最终,柿子们变成“软心肠”。瓦罐是食物做梦的地方,是略显木讷的父母为子女储存疼爱的地方。因此,在那些远走他乡的年月里,我总觉得故乡的秋天是装在一个个瓦罐里的。


  有些瓦罐传承自祖辈,比如用于送饭的那口,旁边有两个耳孔,穿一根略粗些的麻绳。明明有提绳,可母亲还是会抱着它给父亲送饭。微风轻轻抚过母亲的刘海儿,我和弟弟紧随其后。母亲从一个布袋里掏出碗筷、馒头和装了菜的罐头瓶,在地垄边的石头上一一摆开,父亲把牛赶到一边的小坡上,让它们啃草。我们快速围过来,经过瓦罐收藏的小米粥好像变得更香了,让人忍不住舔嘴唇。父亲总是把碗送到我们唇边。
  少年时,我变成送饭的人。我学着母亲的样子抱紧瓦罐,饭食的温度与我身体的温度相互交流着。父亲把铁犁放好,让牛们也休息片刻。他呼噜噜喝粥,大约想起了我小时候的馋样子,忽然抬起头,看了我一眼。接着,又低着头把剩下的粥喝完。
  奶奶放盐的瓦罐是从娘家带来的,每天,她都会将它擦拭一遍。那是她与旧物无声交谈的时光。小瓦罐上闪烁的光总能照亮一些旧日子。
  归乡后,我在村子里转悠,在人们的院墙上看到一些品相完整的瓦罐。它们在墙体之上,有的倒扣,有的向上,姿态随意而悲壮,任雨雪一次次冲刷着,让风一次次叫醒它们。只有在月光之下,在阳光之下,它们才借着光亮,倾倒出自己的心曲。
  我家那些曾立下汗马功劳的瓦缸,它们倒扣在柴垛边或者某一块菜地的地垄上,任狗尾巴草在风里为它挠痒,任牵牛花攀附它。它变成沉默者。不知道某些干旱的日子,它们会不会忽然怀念那些储存在身体里的水或者粮食。对于瓦罐或者瓦缸来说,它们不仅是储存物品的容器,还是时间的量杯。奶奶的日常都浓缩进那些大小不一的瓦罐里,在她走后,我们每次看到它们都心存敬意。
  我怀疑瓦罐是祖先们的心腹,它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把那些不曾说出的话储存进去,酝酿出来,等着后辈在某一日前来倾听。
  父亲总是指着一个个旧瓦罐说,这是他的太奶奶用过的,那是他奶奶用过的,那是他母亲用过的。父亲舍不得将它们遗弃。他在一些下雨的日子里努力擦拭上边的尘土的样子,会让我安静下来。而父亲在沉默里凝视那些老树、老房子的时候,我忽然觉得,他也是祖先遗留在世间的一只瓦罐,祖先那些无声的言辞,他好像都懂了,并且正在向我们传递。
  我知道,我可能也是某一种瓦罐,在丰硕之年,我努力收集着那些动听的、刺耳的声音,那些笑容,那些泪水,等到暮年,再倾听身体里留下的声音。
其他文献
时下流行很多“当代年轻人的选择”:玩无人机,体验VR设备,cosplay,跳伞,潜水,拼高达,到世界各地旅游……  看起来很美好,比我年轻的时候美好多了。  不知道你留意到没有,所有的这些选择,都是消费。也就是说,这些是只要你有钱、有时间,花点精力,就能够“享受”的事物。这当然是好事,至少说明社会富足了许多,大家的生活都在变好。但如果把这些当成全部,那就未必是好事了。  什么是消费主义?就是让你去
期刊
每个人就像一棵树,扎根在一个环境中,用根须汲取营养,用叶片迎接阳光,影响着环境,也被環境影响。  当一棵树被连根拔起,移至他乡,扯痛的不只是断掉的根须,文化、语言、饮食习惯、天气……都有可能“水土不服”。  跟随落户美国的女儿远赴他乡的父母,斩断与周围的一切联系,唯一的乐趣就在于喂饱女儿一家三口;从东北到北京、再扎根成都的女孩,告别北方的干燥开阔,重新适应西南盆地的阴冷潮湿。  此间与故乡,回忆和
期刊
去年这个时候,我刚刚从北京搬到成都。两人一狗,各种生活用品,一股脑儿塞进租来的小轿车。开了3天,汽车驶进一个散发着麻椒味道的老小区,我们等不及把东西搬上楼,就先去楼下的“苍蝇馆子”要了一盘小炒肉和一盘炒青菜,吃得满嘴流油。  我的老家在东北的一座小城,与首都的纬度相差并不大。北漂6年,老家天黑时,北京的夜幕也正在落下;老家入冬了,北京也开始降温;老家人吃锅包肉、酸菜粉条、地三鲜,北京也随处可见好吃
期刊
谁也没想到,一粒粒小小的来自非洲的神秘果实,竟然会一路漂洋过海,风靡西方,不仅成为人们居家旅行必备之良品,更是飘香千余年,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并由此衍生出丰盛的文化。  咖啡,缘何拥有如此巨大的魔力?  如果把咖啡放在世界版图上来看,答案似乎变得明朗起来。一种食物如果想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必须要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可塑性,就像比萨里的配料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随心添减,寿司里的食材可以依据时令大胆创新
期刊
一  广袤的湿地公园里有一座拱形桥,栏杆漆成了红色。  今天是我爸的生日,他已走了两年多了,想他的时候,我就会到桥上走走,找些回忆。爸活着的时候,常在这座桥上看着这片园子。桥下的水直通海里,浩渺大水,一望无垠,与天相连。  那时,我爸刚过75岁,瘦瘦的,身体尚好,没有大病。有一天傍晚,他突然给我打电话,用孱弱的声音对我说他得心脏病了。晴天霹雳,我急忙打车回家。我爸说,他心跳慢,每分钟只有三四十次,
期刊
设想一下,现在是星期一早上9点55分,每周员工例会将在5分钟后开始。你对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已经胸有成竹,还是感到惶恐,甚至想临时取消会议?如果你的答案是后两者之一,那么是时候调整你的心态了。  汤姆·福勒是美国众多公司的会议顾问,以下是他讲述的如何使一个会议获得成功的秘诀。  1.规划会议  在会议前一天,把议程发送到每个与会人员的手里。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应该做什么准备。“直
期刊
90%的人都是索取思维  “价值交换”是一个我在大一时就听过的词。  那时网上常常有励志鸡汤说,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在人际关系上,因为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所以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  这句话我听进去了,也一直在践行。但是我最近才发现,如果只把它当作一句鸡汤来用,那么我们对这个思维模式的理解实在是太过于肤浅了。  之所以会有这个感悟,源于我陆陆续续收到了很多读者的留言。有的留言看了非常想给
期刊
一  那段时间,我注意力涣散得厉害,没法儿读书,没法儿写作,没法儿看电影,甚至没有办法睡觉。我和丈夫麦师傅说:“要不然我去找工作吧。”麦师傅说:“你去咖啡馆打工吧,体力劳动有助于大脑休息。”我说:“算了,我还是找一份用电脑办公的工作,这样趁着上班间隙还可以写小说。”  然后我整理了一份简历,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看招聘信息。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我只投了不足5份简历,自然没有什么反馈。而网上那些关于就业困
期刊
那是一个初秋,月亮升起来了,爸爸当晚的心情很好,说要领着我去赶海。  前天下了一场透雨,爸说等落潮了,趁着晚上月色好的时候,咱们就去赶海。  我家门前就是大海,一望无际,天天都是涛声,催眠曲一样。雨后的海滩是潮湿的,滩上长着一种草,支棱着,那些蟹子借着草的掩护,从巢里爬出来,淡月照着它们。蟹子刚出来时,探头探脑,用它们那独有的红小豆一样的复眼满世界瞅着。蟹子们爬起来横横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横着膀子
期刊
以前村子里很少有人种花儿,就算种,也大多是一些“草花儿”:六月菊、草茉莉、喇叭花……凤仙花有些例外,种的不少,记得春末还有人卖它的秧苗。  凤仙花是官名,村里人都叫它“染指甲花”,或者只叫“指甲花”。这花儿好种,破瓦罐、废弃的猪食槽子,装上土,它們都能长得很好。人们一般不把它们种在地上,那时猪羊鸡鸭之类的都是散养,稍不注意,花儿就成为它们的饲料了。因此,常看到街坊四邻的指甲花艳艳地开在土墙头的破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