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TEM”到“STEAM”:如何让艺术融入科学教育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jiushixin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高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成为各国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为加强理工科人才培养,率先提出“STEM”教育模式并在实践过后加入了“Arts”,也就是艺术,从而使该教育结构变得更加全面。由此反思中国小学科学教育,如何在科学教育中渗透“艺术”这一命题,不仅将为学生打开“STEAM”的大门,同时也为教师重新思考教学模式提供了核心依据。
  一、核心探讨:“STEAM”教育的“前世今生”
  “STEM”教育活动已经开展了20多年,已逐步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知识技能竞赛中,许多国家甚至远远领先于美国,这让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所以,重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STEM”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STEAM”简言之就是在“STEM”的基础上增设了“A”(Arts)学科的教育模式,它的出现让原有的“STEM”教育变得更具欣赏性、人文性和艺术性。在基础教育阶段,“STEAM”教育更加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不再局限于技能和知识的习得,而是关注学生个性化与创造力的培养。
  二、意义探寻:从“STEM”到“STEAM”的价值诠释
  从“STEM”变成“STEAM”,增加的“A”是指设计思维、美感素养、人文追求、可视化的思维以及外显的美。
  1.学会审美
  美国杰出工程师巴克明斯特·福勒说:“当我工作的时候,我很少考虑审美的问题,但是当我完成工作的时候,如果我发现成果没有美感,我就知道我错了。”在工程师的“工程思维”里,“美感”似乎总是缺席,他们关注的是产品的质量、使用期限和保障措施,这也为成品的最终呈现造成了瑕疵。“STEAM”教学可以教会学生修饰自己创造的“产品”,弥补美学缺陷,为提高审美情趣打下基础。
  2.理解情感
  艺术还包括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技巧与方式,体现在团队共同完成某件任务时各组员之间是否能够充分倾听对方的发言并理解其情感态度,因为在理解他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见解做出正确的判断是许多课堂中所忽视的。一件好的产品离不开设计者的情感投入,在产品设计上如何体现生产者的情感、情绪,也是科学与工程教育应该重视的。
  3.追求个性
  现实中,每个人的观点都有局限性,但也同时具备“艺术性”。在创造的过程中免不了会有“与众不同”。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接纳他人的“与众不同”,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倡导个性化的同时帮助学生战胜“恐新症”。
  三、课堂探索:科学与艺术的碰撞与融合
  1.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实践探索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普遍倾向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科学知识与人文、历史、艺术的联系,割裂了学生思维上关于科学与艺术的想象,尤其是动手环节的缺失,更是限制了他们创造力与抽象思维的发展。而艺术与科学融合的教学方式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问题,为促进学生参与艺术实践与创作提供了保障。
  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可将艺术与科学两大领域中互为交叉的区域进行统整,主要分两种形式。(1)学科知识渗透式:学会审美。学科知识渗透是指在保留科学知识基本逻辑的基础上,选择艺术领域中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知识点进行渗透式的学习。如,在教授“建桥梁”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去看看从古至今那些伟大的桥梁建造师所建造的实体桥结构,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些桥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能兼顾“美观”。这样做既丰富了教学的环节,还有助于学生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在获得直观化审美体验的同时,将知觉体验概念化,逐渐形成抽象的、完整的理解能力。(2)主题活动融合式:学会创造。主题活动融合是指在某一特定科学主题内,融合多学科知识,共同解决项目问题。它打破了原有科学与艺术领域的学科壁垒,让知识相互贯通。主题中所涉及的知识具有综合性和关联性,科学承担的任务是实践与想象,而艺术则体现在创作与欣赏,并且主题的选择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围绕一个“令人振奋”的问题展开活动。主题式活动更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给予了他们更大的空间去想象与创作。
  2.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关键因素
  在实践“STEAM”教学前,科学教师必须理解“A”的含义,在“STEAM”框架下,更要从不同方向思索“A”的意义与价值才能真正做到融合教育。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三镇分校里奇兰市艺术委员陈怡倩博士认为“A”(艺术素养)不仅包括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包括外显的美、设计思维、人文素养等。这些都是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关键因素,也是后续“STEAM”教学的基础,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的外部环境与课程设计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首先,教学环境分析。基于小学“STEAM”的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所在的学习环境是经过改良的、更适合科学实验和艺术创作展开的环境。其次,教学模型建构。基于学生的学习特征,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借鉴科学探究和艺术设计模型,将彼此有机统整,创设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型。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模型设计。以克洛多纳科学探究模型和艺术设计相关步骤为原型,构建出符合学生探究的学习模型,包括情境创设、问题提出、探究方案制定、设计与优化、分享与评价。(1)情境创设与问题提出:情境的选择应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师可在此环节中加入“历史人文”等要素,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與发展概况。(2)探究方案制定: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析,了解问题中的限制性条件,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可供设计的部分,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大胆想象。(3)设计与优化:教师组织学生评判每个方案是否符合初始的设计条件(技术参数),让学生试着分析每组方案是否存在可行性上的缺陷,用心去感受每组作品所诠释的“个人情感”,品味作品中的“设计思维”。(4)分享与评价:课程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交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也可以是在实践上的技术分享。教师需要对小组分工、个人的参与度以及成品的完成度进行评价,保持学生对艺术创作和科学实践的持续关注。
  第二,操作要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控还需更加精准,有些“要素”是提升艺术与科学融合的重点所在。(1)注重“可视化”: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设计思维所存在的局限性,帮助学生寻找设计思路中能够实现的部分,让他们体验思维“具象化”的过程。(2)尊重“个性化”: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在作品设计的问题上有着自己“固执”的见解,教师应尊重此类学生的想法,在可控的范围内给予其帮助并引导其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融于集体中,使自己的价值在集体中有最大范围的体现。(3)保持“乐观化”:设计与创作思维习惯之一就是保持乐观主义,即反映了“每一种技术都能被改善”的认识,教师应设置能保持持续优化的课程内容,保证学生在课后也能继续展开研究,思维不断延伸,工程思维慢慢在学生心中扎根。
  基于“STEAM”教育模式下的科学课程改革正在全国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在帮助学生理解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创意思维在学生的实践中真正得到锻炼。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岳舒)
其他文献
“具身学习”强调身心和环境的融合,师生是认知的主体,它将课程知识还原成一个个情境活动。具身认知对“身体参与认知”的强调,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如今的教学活动,将我们平时忽视的身体参与纳入教学设计的框架中,而数学剧场正是我们改变观念的途径。在数学剧场的课堂中,教师“释放”学生的身体,以发展整体认知为目的,使学习最终指向完整的人的发展。数学剧场不是带着学生将数学绘本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也不是为了锻炼学
期刊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脉络,是推动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和领悟数学知识的依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推动学生深入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索和尝试,从而让学生获得数学本质上的提升。与此同时,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语言、提问的广度和密度等要素,让学生在问题的推动下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一、提升问题质量,推动数学学习  好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境地时,
期刊
根据国务院每年5月的第二周为“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决定,山西省认真组织开展了2017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工作,通过活动深入宣传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思路,总结推广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和做法,让社会进一步了解了职业教育,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一、活动周部署与启动仪式  山西省高度重视做好職业教育活动周工作。省教育厅在第一届全国职教活动周开始时,就印发了《关于开展“
期刊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讲解与运算的方式教授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学习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为了彻底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拥有教学创新理念,独具慧眼地采用案例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朝气蓬勃,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此外,采用案例教学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印象。教师可以引入生
期刊
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能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发现、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习惯、兴趣、倾向或品质等。这体现了数学的文化特性,数学文化被个体吸收内化为数学素质,这种数学素质需要教育来助推、培养和强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教师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给学生受用一生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做足功课。  一、引导训练数感  
期刊
理想的教育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然而经历了由传统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新课堂改革浪潮的洗礼,才明白现实与理想永远是站在此岸眺望彼岸。虽然有时心中的理想被现实残酷地刺破,但我依然追寻当初的梦想,对教育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少。  一、理想的教育  “教育即生长”是当代最重要的教育理论,这个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和完善。当今有很多不同的哲学体系、教育体系,但在“教育即生长”这一点上高度一致。这一理
期刊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关系到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从目前实际来看,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整体口语表达能力不高,这不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要求。作为英语教师,需要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弄清楚目前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通过合理的策略,对其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一、学生口语表达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学英语教学一般是从三年级开始,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积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生、体验生活。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能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发展,真正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这些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全”概念中的“全人化”目标是一致的。既然确定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那么“三
期刊
体育教学在初中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初中时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如果不能通过体育教学强化学生体质,提高学生锻炼意识,就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然而从实际来讲,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生长发育上表现出了很多的差异,一些学生进入发育期较早,身高体重很快提升,而一些学生进入发育期偏晚,身高和体重在初中阶段并没有明显提升。这就导致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上会表现出较大差异。同时,由于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
期刊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教育要求的提高,改进和完善课堂显得更为重要。如今,教育部门强调对小学生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英语单词储备量及单词是否扎实掌握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拼读法可以克服死记单词带来的弊病,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学生在找寻英语单词构词规律的学习中,既锻炼了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了学习英语的效率,又激发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运用自然拼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