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自主自愿地生长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gz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的教育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然而经历了由传统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新课堂改革浪潮的洗礼,才明白现实与理想永远是站在此岸眺望彼岸。虽然有时心中的理想被现实残酷地刺破,但我依然追寻当初的梦想,对教育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少。
  一、理想的教育
  “教育即生长”是当代最重要的教育理论,这个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和完善。当今有很多不同的哲学体系、教育体系,但在“教育即生长”这一点上高度一致。这一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就已经有一种潜在的精神禀赋、精神能力,教育就是要让这些禀赋、这些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长。
  周国平认为,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那些有大成就的人,一定是善于自学的人。
  我认为理想的教育,就像为一粒种子提供适宜的环境、丰富的养分、艺术的引导,让小草翠绿顽强、让鲜花尽情绽放、让大树高耸入云,让学生潜在的精神禀赋、精神能力自主自愿地生长。
  二、小学教育的核心素养
  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查被记者问道:“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说:“是在幼儿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英国科学家认为人的黄金成长期在0—7岁,其次是7—12岁。中国有句古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的心理社会成长分为八个阶段,涉及小学生的有四个阶段:婴儿期———“希望”品质形成期;儿童期———“意志”品质形成期;学龄初期———“目的”品质形成期;学龄期(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应该在学校接受小学教育,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能力”的品质。
  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相对薄弱、缺失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完成对学生“勤奋与能力”的培养,更要激发、弥补、完善学生学龄前期“希望、意志、目的”等心智品质的培养,所以,我将小学教育的核心素养定位于:身心健康、生活情怀、意志品质、善于改变、成志于学。
  三、我的教育模型
  我的教育模型是:以“体育、阅读、艺术、活动”为四大基石,以“生本课程”为内容,目标是为身心健康、高尚品质、雅趣灵动、具有卓越才能的人生奠基。
  教育家张伯苓说:“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在英国公学,体育与文化课同等重要,甚至“体育第一,学习第二”。他们认为,最优秀的学生是运动场上的英雄,体育是培养精英人才的絕佳途径和不可代替的有效手段。在《教育漫话》中,洛克的第一句话就是:“健康的心智存在于健康的体魄中。”所以我的教育模型的第一基石是体育。
  朱永新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只有训练。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教育模型的第二基石是阅读。
  上世纪50年代,苏联先于美国83天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在美国教育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舆论认为美国的教育在培养人才上出了问题,对此,美国教育界经历了十年之久的反思,发现居然是艺术教育的缺失削弱了其科技创造力。最终,1994年,美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将艺术与数学、历史、语言、自然科学并列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我教育模型的第三基石是艺术。
  卢梭提倡让儿童通过实践活动和接触实际事物获得知识。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顾明远先生主张儿童成长在活动中,他认为儿童成长的决定因素是儿童自己的活动、自己的体验,儿童通过活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我将活动定义为我教育模型的第四基石。
  四、教学实施———开门“七件事”:课程、课堂、教师、学生、管理、文化、家校社区共同体
  1.课程。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说,让课程成为学生精神发展和德性成长的智力基础,课程是学生、教师成长的精神食粮。
  我认为小学课程建设应注重以下四方面:
  生活课程。德国是世界上诺贝尔奖获得最多的国家,在小学阶段他们非常注重生活课程、体育课程、活动课程,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从课程的现实化角度而言,只存在具体化了的校本、生本课程,而不存在什么抽象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这是学校最主要的工作。
  个性课程。个性化课程是学生、教师弥补自己短板或发展自己兴趣、特长所需的课程,是培养人才的必要途径。
  综合课程。是学科间的整合、融合,是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2.课堂。如果说课程改革是为学生成长提供精神的营养品,那么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如何让学生主动、高效地吸收这些营养品。课堂教学改革在我看来有两个方面的视点:一是小学低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黄金时期;二是课改深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力。这是因为小学低段是学生自主精神、能力、习惯培养的最重要阶段。正如耶鲁大学教授所说:“长大后要游刃有余,小时候不要错过了人文、通识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而这就是学习力。”我认为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可分为三个阶段。
  小学低段:教师编写导学案,出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这一阶段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愿望。
  小学中段:师生共编导学案,师生共同发现问题、确立学习目标。这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高段:学生尝试自编学案,自主发现问题,确立学习目标。这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3.教师。如何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成功的关键。我认为校长要做到以下三点:人格表率、专业引领、造就成就感。没有任何一项激励可以消除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倦怠。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最有效的激励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而人的内心对成就感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   4.学生。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不可或缺的素养。任何一门学科的目标定位和教学活动都要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来进行。一是价值观,二是思维方式,三是品格。
  5.管理。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善意和潜能。谷歌说,管理的根本是给员工创造自由的氛围,从而让他们呈现出智慧。如果说学校只有两件事,那么一件是教学,另一件是管理。我对管理的认识是:
  制度理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好可以使坏人办好事,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做坏事。学校的制度要能够真正地扎根在日常的事务管理中,既规范又全面,既科学又合理,才能将学校的事情办好。
  情感理人。没有制度是不行的,但制度不是万能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凯洛夫说,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对于人的管理,先要理顺人的心,体贴人的情。只有心顺了,情通了,教师的工作才是富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
  文化理校。龙应台在《文化是什么》中指出,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纽带,将人与人的心联系在一起,这是学校的灵魂。
  6.文化。国际政治问题专家指出:“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不是管理。”我想,一所学校要取得良好的进步、快速的发展,根本上应该注重学校人文文化建设,构建一种根植于内心的自觉、团结进取的精神,开放、多元、民主的人文文化。
  7.创建家庭、學校、社区教育共同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磨灭、影响终生的作用。一个从健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毁掉他没那么容易,而一个被不健康家庭造就出来的孩子,学校要帮助他,非常困难。在《可见的学习》一书中作者曾指出,学校应该是社区的学校,社区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让学生在现实中去游戏、模拟、实践、成长,反过来学校也应该为社区的发展、家庭的和谐提供精神教育,只有打造家庭、学校、社区的教育共同体,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家庭和谐稳定、社区繁荣发展。
  教育是需要理想的,没有理想的教育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就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和活力。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教育的守望者,静静地等待花儿开放。
  (作者系繁峙县滨河小学校长)
其他文献
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在语文学习中,阅读训练是最重要的内容。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改革力度最大、改革成果最丰富的一项理论,它将课堂教学由单篇向多篇进行了颠覆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建构过程。通过立足文本,关注方法渗透,关注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自我实现,不断提升其阅读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實。  一、群文阅读概述  1.概念  群文阅读顾名思义是多篇文章一起阅读。在语文教学范畴中,群文阅读是以一个
期刊
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表现手段。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成为非常重要的工具,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常态。相较于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更加突出的个性、更加突出的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人在学习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将外界的信息传递给大脑,进而获得知识与经验,其中眼睛和耳朵所对应的视觉和听觉这两个感官所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占比至少在90%以
期刊
五年级是小学的高年级阶段,经过小学前几年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素养。对于数学课程来说,五年级学生表现出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学习兴趣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学习兴趣较高,而有的学生学习兴趣偏低。兴趣的高低差异,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创新构建,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发挥自身的学习动能。  一、影响学
期刊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支持各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活动质量,已经成为一个时代趋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研究,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结合的途径,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进步。  一、信息技术所具备的教学作用分析  信息技术,主要指采集、分析、处理、管理和展示信息的各项技术的总和,在计算机领域是非常关键的基础
期刊
学具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它具有化抽象为具象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制学具简化数学问题,可以达到优化学习过程、轻松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数学思维,让数学学习更加深入高效,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学校教育的投入,许多学校都已配备了许多实用的教学用具,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用具也越来越齐全。这些教学用具为数学课堂教学提
期刊
“具身学习”强调身心和环境的融合,师生是认知的主体,它将课程知识还原成一个个情境活动。具身认知对“身体参与认知”的强调,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如今的教学活动,将我们平时忽视的身体参与纳入教学设计的框架中,而数学剧场正是我们改变观念的途径。在数学剧场的课堂中,教师“释放”学生的身体,以发展整体认知为目的,使学习最终指向完整的人的发展。数学剧场不是带着学生将数学绘本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也不是为了锻炼学
期刊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脉络,是推动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和领悟数学知识的依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推动学生深入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索和尝试,从而让学生获得数学本质上的提升。与此同时,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语言、提问的广度和密度等要素,让学生在问题的推动下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一、提升问题质量,推动数学学习  好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境地时,
期刊
根据国务院每年5月的第二周为“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决定,山西省认真组织开展了2017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工作,通过活动深入宣传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思路,总结推广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和做法,让社会进一步了解了职业教育,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一、活动周部署与启动仪式  山西省高度重视做好職业教育活动周工作。省教育厅在第一届全国职教活动周开始时,就印发了《关于开展“
期刊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讲解与运算的方式教授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学习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为了彻底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拥有教学创新理念,独具慧眼地采用案例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朝气蓬勃,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此外,采用案例教学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印象。教师可以引入生
期刊
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能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发现、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习惯、兴趣、倾向或品质等。这体现了数学的文化特性,数学文化被个体吸收内化为数学素质,这种数学素质需要教育来助推、培养和强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教师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给学生受用一生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做足功课。  一、引导训练数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