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在读、写、练等方面下功夫外,再运用灵活而又切实际的辅导技巧,对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事半式倍的作用。通过多年实践,我除了要求学生运用好课本上的阅读提示、旁批、注释外,还狠抓了自学方法引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语文知识增长快,语文能力普遍提高。笔者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这里与大家探讨。
一、语文导学目标要“准”,有针对性
一个班学生层次不同,每篇课文教学目标也不一样,因此,教学方法也应不一样。因班而宜,因人而宜,设计好导学目标、方法。优中生更高要求,导学目标深、广一些,对后进生则以“笨鸟先飞、学、持之以恒”精神鼓励,学生要求灵活、深浅适度,甚至降低一些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特点,互帮互学,把后进生分配给优中生拉、帮、带,定期测试,评比,对帮助别人效果明显、后进生进步快的给予一定奖励。
对课文教学目标而言,除注意其思想教育外,根据不同篇目,着重抓好语文知识点的传授,有的课文抓观察点变化的重点辅导,如《索溪峪的野》《》,写景的《林海》等;抓住关键词语,带动全文理解的,如《草船借箭》一课;有的抓好段篇结构辅导,比如练习用归并法给课文分层次的《小抄写员》、《月光曲》等;有的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如《匆匆》、《为人民服务》,有的则侧重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道理教育,如《科利亚的木匣》、《两小儿辩日》等。导学目标既要设计精准,更重要的是以点带面,既传授了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恰当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更要大面积地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二、语文导学形式要灵活,在“巧”字下功夫
我结合本班实际,根据篇目内容及达标要求,适当安排灵活多样的说、讲、议形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想力,逐渐培养他们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的能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以情景引入课题,悬念引入《穷人》、《跳水》,激情感染引入《地震中的父与 子》,激趣问题引入《迷人的张家界》等等。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阅读要求,以“议”、“说”为主,有时分组讨论,有时激烈辩论,有时指名发言,有时小组汇报总结,有时让家长参与,要求学生将家长的意见和见解带回课堂,有时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等。
三、课文导学有创造性,突出“新”
“新”要求我们抓住儿童少年感知、认知特点,时常变换辅导模式、方法、手段,以新、奇、美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参与积极性。一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吸引、感染学生;二是就地开发,挖掘一些教师能做、学生易做的教法、学法。教学《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先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教《只有一个地球》时,先让学生留心校园、街道、乡村等处的环境现状,教《五彩池》时,提前做三梭镜散射原理实验。教学《詹天佑》时,提前让学生思考火车上又弯又陡的坡路时,如何解决力量不足和轻松拐弯等问题。三是打破常规,开学后一周内,让学生选通读全书,学生自由读,能说出各篇大意即可,对全书有一整体印象,然后让学生记住难董篇目,以后逐篇学习时再一一突破、掌握。
四、导学后要有效果,突出“实”
又是“新”,又是“巧”,是不是只注重形式,搞花架子,而实际效果一般呢?良好的效果才是检验上述方法运用成功的标准,比如课后习题学生能独立、准确完成,单元过关检测达到预定目标,读写讲等语文素质明显提高。比如讲解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赵州桥》一文中,对赵州桥的长、宽、高的设计精湛,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课文的数据体现得很实在。
通过多年的尝试与实践,我班学生语文成绩整体提高,语文科竞赛在同年级中稳居前列;学生作文除在校园板报、语文天地刊登外,还多次获得乡镇县级小学生作文赛奖励;校园广播主持人才艺展示,本班学生常常获奖。事实证明,这几点方法只要长期坚持,灵活运用,学生语文成绩必将显著提高。比如说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比如课文中的结尾一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要求学生背诵。
五、重视导学案教学的三大板块
“课堂导学”部分分课时进行安排,每课时大体设计了“学习目标”、“活动方案”、“实践探究”(或“课堂反馈”)等几个板块。
“学习目标”是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活动方案”是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的。它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的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并提前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对要学习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等一目了然,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使教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资源,充分发挥教材作为学生主要学习资料的作用。
学案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目标的明确、内容分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
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思路导引。(要体现对字词、拼音等基础知识的关注和重视)
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依案自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作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并体现学习内容的情感价值、世界观、方法论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突出真实感受,引导学生对照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进行反思。)
农村小学教学条件落后,需要语文老师下功夫,在教学工作中反复推敲,认真钻研小学教学业务,多费心血,在教学上关爱学生,耐心辅导学生,探索更多的小学语文导学技巧,切实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魏薇.小学语文教学法[M].齐鲁书社,2010
[3]姚文俊.小学数学导学案点评[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
一、语文导学目标要“准”,有针对性
一个班学生层次不同,每篇课文教学目标也不一样,因此,教学方法也应不一样。因班而宜,因人而宜,设计好导学目标、方法。优中生更高要求,导学目标深、广一些,对后进生则以“笨鸟先飞、学、持之以恒”精神鼓励,学生要求灵活、深浅适度,甚至降低一些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特点,互帮互学,把后进生分配给优中生拉、帮、带,定期测试,评比,对帮助别人效果明显、后进生进步快的给予一定奖励。
对课文教学目标而言,除注意其思想教育外,根据不同篇目,着重抓好语文知识点的传授,有的课文抓观察点变化的重点辅导,如《索溪峪的野》《》,写景的《林海》等;抓住关键词语,带动全文理解的,如《草船借箭》一课;有的抓好段篇结构辅导,比如练习用归并法给课文分层次的《小抄写员》、《月光曲》等;有的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如《匆匆》、《为人民服务》,有的则侧重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道理教育,如《科利亚的木匣》、《两小儿辩日》等。导学目标既要设计精准,更重要的是以点带面,既传授了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恰当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更要大面积地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二、语文导学形式要灵活,在“巧”字下功夫
我结合本班实际,根据篇目内容及达标要求,适当安排灵活多样的说、讲、议形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想力,逐渐培养他们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的能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以情景引入课题,悬念引入《穷人》、《跳水》,激情感染引入《地震中的父与 子》,激趣问题引入《迷人的张家界》等等。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阅读要求,以“议”、“说”为主,有时分组讨论,有时激烈辩论,有时指名发言,有时小组汇报总结,有时让家长参与,要求学生将家长的意见和见解带回课堂,有时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等。
三、课文导学有创造性,突出“新”
“新”要求我们抓住儿童少年感知、认知特点,时常变换辅导模式、方法、手段,以新、奇、美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参与积极性。一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吸引、感染学生;二是就地开发,挖掘一些教师能做、学生易做的教法、学法。教学《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先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教《只有一个地球》时,先让学生留心校园、街道、乡村等处的环境现状,教《五彩池》时,提前做三梭镜散射原理实验。教学《詹天佑》时,提前让学生思考火车上又弯又陡的坡路时,如何解决力量不足和轻松拐弯等问题。三是打破常规,开学后一周内,让学生选通读全书,学生自由读,能说出各篇大意即可,对全书有一整体印象,然后让学生记住难董篇目,以后逐篇学习时再一一突破、掌握。
四、导学后要有效果,突出“实”
又是“新”,又是“巧”,是不是只注重形式,搞花架子,而实际效果一般呢?良好的效果才是检验上述方法运用成功的标准,比如课后习题学生能独立、准确完成,单元过关检测达到预定目标,读写讲等语文素质明显提高。比如讲解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赵州桥》一文中,对赵州桥的长、宽、高的设计精湛,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课文的数据体现得很实在。
通过多年的尝试与实践,我班学生语文成绩整体提高,语文科竞赛在同年级中稳居前列;学生作文除在校园板报、语文天地刊登外,还多次获得乡镇县级小学生作文赛奖励;校园广播主持人才艺展示,本班学生常常获奖。事实证明,这几点方法只要长期坚持,灵活运用,学生语文成绩必将显著提高。比如说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比如课文中的结尾一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要求学生背诵。
五、重视导学案教学的三大板块
“课堂导学”部分分课时进行安排,每课时大体设计了“学习目标”、“活动方案”、“实践探究”(或“课堂反馈”)等几个板块。
“学习目标”是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活动方案”是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的。它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的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并提前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对要学习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等一目了然,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使教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资源,充分发挥教材作为学生主要学习资料的作用。
学案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目标的明确、内容分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
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思路导引。(要体现对字词、拼音等基础知识的关注和重视)
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依案自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作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并体现学习内容的情感价值、世界观、方法论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突出真实感受,引导学生对照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进行反思。)
农村小学教学条件落后,需要语文老师下功夫,在教学工作中反复推敲,认真钻研小学教学业务,多费心血,在教学上关爱学生,耐心辅导学生,探索更多的小学语文导学技巧,切实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魏薇.小学语文教学法[M].齐鲁书社,2010
[3]姚文俊.小学数学导学案点评[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