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诵读教学的方法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的教师虽然也知晓诵读方法的重要,但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实施诵读教学,一定要讲究方法,不能跟着感觉走,要有理性的东西作指导。下面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对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方法进行探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教师应有感情地进行范读
  诵读的一般方法是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自己练习着读,最后使诵读由读成诵,这当然是诵读的较高层次,学生主要应该掌握的是读的技术。跟在教师后面读,真有点“鹦鹉学舌”的味道,但鹦鹉是单纯的模仿,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由模仿到理解的过程。如果学生只知道读,却不能理解,不能消化,那么读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学生模仿教师的读,就意味着学生的诵读能力是从教师那里学来的,这就对教师的诵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读得字正腔圆,语音标准,有声有色,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诵读,而且容易吸引学生不自觉地就把注意力倾注到文章中去,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教师读得津津有味,学生自然受到感染而主动仿效。因此,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在诵读中,读出感受,读出见解,可以使教学富有创造性、艺术性,既提高了教学水平,又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有必要指出的是,教师范读固然重要,但决不能用教师的范读去代替学生的朗读。一定要鼓励学生在教师读的感染下自己朗读,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
  二、学生诵读时,教师应适当点拨
  诵读不是一般的朗读,须带有一定的情感,运用正确的语调,读出人物的语气和作者的情感。不仅要读得字正,还要读得腔圆;不仅要读出字内之义,还要读出行间之情。因此,在学生的诵读中,教师的科学指点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清句读,读明语意及语法关系。文言文朗读应特别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朗读时,常在句子前后和中间作或长或短的停顿,一方面出于换气的需要或使层次分明,另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如,《六国论》中“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百倍”这个句子,这里,“其实”之间在诵读的时候应有所停顿,因“其”是指代词,而“实”是实际数目的意思。
  其次,指导学生读出节拍、音韵,读出作品的音乐美。汉语具有音韵之美,古代诗歌注重音韵美,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赋体散文以及骈体文,也具有韵律之美。如,苏轼的《赤壁赋》中:“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鸣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此段中“慕”“诉”“缕”“妇”押韵,“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皆为四字,诵读时皆为二二拍。
  再次,指导学生读出重音、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想很好地完成诵读任务,除了要注意语法和音韵外,更重要的是注意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三、诵读时要采取多种形式
  单调的朗读形式是学生读得索然无味的诱因之一,是保持兴趣的大敌;而丰富多变、生动活泼的形式,既能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神经的兴奋,又能使朗读本身成为—种直接或间接的需要,从而读得兴味盎然。课堂朗读教学法,应根据课文内容而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在课堂上,相对较难理解的课文,可先范读,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想,遇到重点、难点之处,可返回去让学生反复多读几遍,加以体味,还可停下来思考一番,并进行质疑、解疑,待明白后,再读下去。这样就利于抓住重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通过比较、分析,发展了思维,提高了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一边大声朗读,一边圈圈划划,在课文旁边写批注,时而俯读,时而仰思,咀嚼品味。对一些较容易理解、读起来琅踉上口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美读”,如,给文章配上恰当的音乐进行朗读等。这样,学生读得主动,就能品读出其中的“味”。应注意的是,多样性必须因文制宜,求新,求活,同时可将朗读同复述、背诵、说话相结合。总之,朗读活动应组织得不拘一格,妙趣横生,使学生情绪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百读不厌,其乐融融。
  四、运用艺术手段调动学生的诵读情绪
  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艺术形式,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充分调动情趣,造成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语文教学与美术、音乐、影视等诸多艺术形式之间,有密切相通的关系。语文教师如果能运用电教设备,创设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叩击学生的心扉,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就能使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文,为学生陶冶性情打下基础。如,教学《阿房宫赋》一课,在第一课时先欣赏Flash制作的课文朗诵,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欣赏完课件之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诵读,让学生自主诵读。这样,在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诵读竞赛中,学生表现得非常踊跃。在第二课时进行研读时,学生一改以往被动接受的习惯,课堂讨论积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问题,并进行了探究性学习,效果非常好。
  清代姚鼐在《尺牍》中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久之自悟”,此语道出了诵读对于古文学习的重要性。在熏陶感悟中,学生感其志,悯其情,沐其德,化其行。如此,诵读方法不可不重视。
其他文献
语文学习是对生活的学习,学生的写作也应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应该注入生活的元素,让学生感悟生活,再现生活,让学生写出内容真实可感、生活与时代气息浓郁的作文,让作文教学理性回归。  生活即教育,而教育理应也是生活的过程。对于个性思想和道德观点已经初步成型的高中生来说,他们的写作,就应该让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再现和映照生活。因此,推进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写真情、抒真感,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比重相当大,而文言文教学历来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如何让学生既能牢固地掌握基础的文言文知识,又能深入地学习文本的思想内容,是语文教学中的矛盾所在。  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呢?其实,只要用心去教,就会发现,学好文言文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学好文言文,有这样几点需要注意。  一、滚雪球式积累法  
期刊
提起诗歌,想必很多学生都很头疼,读不懂诗意,做题的时候更是无从下手。出现这一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在一开始就认定自己最薄弱的地方就是诗歌鉴赏,内心对诗歌有一种恐惧。若能让学生抛开这种恐惧,那么做起题来就可以游刃有余了。思乡怀远诗在高考中的考查频率较高,2002年至今已考过十多首,下面就以思乡怀远诗为例,浅谈一下高中学生如何才能做好诗歌鉴赏题。  一、 温故知新,总结规律  在复习一个新的诗歌专题
期刊
新课改倡导师生互动,于是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小组探究”等遍地开花。而我,则很长时间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肯改变。因为,学生你来我往地探讨,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常常让我处在焦急和空落落的心理状态。因此,没人听课时,我就是“麦霸”,一枭独鸣,滔滔不绝,酣畅、痛快;有人推门听课了,我就组织学生探究,因为我知道,没有探究,会被一票否决。但我随机组织的探究环节,常常会以全班的失语而告终。  败军之将
期刊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课程预设与课程生成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传统教学偏重教学预设,忽视课程生成,现在的有些课堂教学却又走向了反面,一味强调课程生成,忽视了教学目标,导致了教学的无序性、随意性。这就不
期刊
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模式一直被冠以“应试教育”的帽子,一提到上课,大家脑海中首先出来的词汇就是“满堂灌”。这种靠死记硬背提升学生成绩的教学方式,似乎成了中国教育的常态。然而,自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们观念的进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何为创造性学习,
期刊
曾经一度抱怨:学生太笨了,连背诵的知识都不会;学生太没良心了,连公开课也不起来回答问题,捧捧场;学生太贪玩了,上课看的那么严还能偷着玩。久而久之,发现抱怨的越多,遇到的问题就越多,工作就越不顺。于是,努力使自己静下来,细细反思,才发现原来一切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是自己将自己禁锢到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慢慢地,浮躁的心平静了很多。如果学生什么都会,什么都好,哪里还需要学校和教师呢!更何况这些学生原本
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些课堂在整个教学环节里存在着一个偏向,即工具性占主导。特别是高三的文言文课堂,迫不及待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或比赛式地抢答课前学生整理过的知识点,或也创设了教学情境但走马观花,教师孤芳自赏,或有奖游戏,浮于表面,课堂像电视购物栏目。凡此总总,不免令人心悸而缺少美感,流于形式而不见思想的火花擦出感动的泪水。人说,得了篇好文章,还不忍猝读呢,一个好课堂应该是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
期刊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心理结构也出现了许多变化,一些人出现了信仰真空。一切向钱看,个人私欲膨胀,把金钱财富当作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甚至一部分人产生了不择手段追求暴富的心态,暴发户成为时髦的词汇。当今的社会环境,更多的是在诱导、刺激、放纵而不是节制、控制、遏制人们不断膨胀的欲望和奢求。研究表明,动物如果需要某样东西,它知道自己需要的数量和程度,人类则不然。得一望十,得十望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可塑性极大的成长中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教学工作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应特别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筑,达到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让课堂充满书声琅琅、其乐融融的气氛。下面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与学生打交道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并理解每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