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的文学素养特别是对文学批评方法理论的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解读的深度与宽度,而此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与把握。本文分析了初中文学课引入文学批评方法的重要意义,并从几个方面探讨了文学批评方法在初中文学课中的实施。
关键词: 初中文学课教学 文学批评 重要意义 实施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关于如何进行文学作品教学,不同的语文教师有不同的观点,可是无论持哪种观点,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初中文学课教学效率,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笔者认为,教师的文学素养特别是对文学批评方法理论的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解读的深度与宽度,而此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与把握。所以,笔者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的实际情况,试图把文学批评方法引入初中文学作品教学,希望提高中学文学课的教学效率。
一、初中文学课引入文学批评方法的重要意义
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以致文学作品教学效率低下,引入文学批评方法对初中文学课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促使教师自觉分析文学作品,更好地对作品进行解读。
很多教师因为缺乏文学批评方法的理论与知识,无法正确恰当地使用文学批评方法来解读作品,所以他们在分析或者评价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时主要是依赖教学参考书,甚至把教学参考作为绝对的权威,这样他们在分析、评价文学作品时就会被教学参考书束缚,而完全丧失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情况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及素质的提高[1]。
把文学批评方法引入文学课教学,就要求教师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读课文,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观点,这样的分析或者评价才更有深度和广度。同时,使用文学批评方法,还能让教师的分析有根据有条理,从而影响到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2.从多个角度出发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
在初中语文文学课教学中引进文学批评方法,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作品,这样就可以开阔文学课教学的视野。在文学课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于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出发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这样虽然可以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来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可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却会使我们的分析过于单一,也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若是引入文学批评方法,则可以从文化、历史、心理及地域、宗教等各个角度去解读作品,使作品分析更加丰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一个观念:如果没有详细的讲解,学生是读不懂文学作品的,所以他们在教学中一味地对课文进行讲解,却很少教给学生解读作品的方法。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绝不仅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同样也是作品的阅读者与创造者,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可以只是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见解,还应该引导学生发表学生的见解。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在文学课教学中,教会学生文学批评的方法,学生就会运用这些方法来分析课内外的作品,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文学批评方法在初中文学课中的运用
1.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生活内容。
这一种方法主要是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角度来对文学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价,重点是对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进行研究,侧重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首先,通过社会历史评价方法,能够探寻到作品中蕴涵的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如真实的生活、人物、情感及细节等。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社会历史评价方法来理解作品中的真实面貌:自由自在地在百草园游戏、听长妈妈讲故事、雪地捕鸟、在三味书屋向老师请教“怪哉”、上课描绣像等,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童年的生活。
其次,通过社会历史评价方法,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文学作品必然会依赖一定的社会背景,那么运用这种评价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了解社会背景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特别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运用精神分析批评法解析文学人物的心理。
这种方法主要是要对文学作品中的各种心理现象、作者的创作心理及读者阅读后的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认识文学形象的内心世界。
首先,剖析人物心理。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精神分析批评法去体会小男孩当时的恐惧心理及变化过程,由吓得冷汗直冒到几乎晕倒,到无助啜泣,再到怕摔死宁愿不下去,最后在父亲的鼓励下,自我发挥作用,迈出一小步,又迈出一大步,最终战胜恐惧。
其次,认识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运用这种分析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的各个方面。例如《范进中举》一文,我们不能只是嘲笑范进热衷于功名,他实际上也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所以他作为一个文弱书生其实应该得到同情。
总之,文学批评法的内容与作用是相当广泛的,如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文化内涵、民族心理等,这些就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在教学中大胆改革,从而让文学作品教学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廖信裴.妈妈·法官·老师——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J].学语文:中学高中版,2003(20):29-30.
关键词: 初中文学课教学 文学批评 重要意义 实施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关于如何进行文学作品教学,不同的语文教师有不同的观点,可是无论持哪种观点,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初中文学课教学效率,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笔者认为,教师的文学素养特别是对文学批评方法理论的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解读的深度与宽度,而此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与把握。所以,笔者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的实际情况,试图把文学批评方法引入初中文学作品教学,希望提高中学文学课的教学效率。
一、初中文学课引入文学批评方法的重要意义
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以致文学作品教学效率低下,引入文学批评方法对初中文学课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促使教师自觉分析文学作品,更好地对作品进行解读。
很多教师因为缺乏文学批评方法的理论与知识,无法正确恰当地使用文学批评方法来解读作品,所以他们在分析或者评价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时主要是依赖教学参考书,甚至把教学参考作为绝对的权威,这样他们在分析、评价文学作品时就会被教学参考书束缚,而完全丧失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情况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及素质的提高[1]。
把文学批评方法引入文学课教学,就要求教师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读课文,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观点,这样的分析或者评价才更有深度和广度。同时,使用文学批评方法,还能让教师的分析有根据有条理,从而影响到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2.从多个角度出发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
在初中语文文学课教学中引进文学批评方法,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作品,这样就可以开阔文学课教学的视野。在文学课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于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出发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这样虽然可以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来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可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却会使我们的分析过于单一,也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若是引入文学批评方法,则可以从文化、历史、心理及地域、宗教等各个角度去解读作品,使作品分析更加丰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一个观念:如果没有详细的讲解,学生是读不懂文学作品的,所以他们在教学中一味地对课文进行讲解,却很少教给学生解读作品的方法。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绝不仅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同样也是作品的阅读者与创造者,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可以只是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见解,还应该引导学生发表学生的见解。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在文学课教学中,教会学生文学批评的方法,学生就会运用这些方法来分析课内外的作品,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文学批评方法在初中文学课中的运用
1.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生活内容。
这一种方法主要是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角度来对文学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价,重点是对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进行研究,侧重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首先,通过社会历史评价方法,能够探寻到作品中蕴涵的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如真实的生活、人物、情感及细节等。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社会历史评价方法来理解作品中的真实面貌:自由自在地在百草园游戏、听长妈妈讲故事、雪地捕鸟、在三味书屋向老师请教“怪哉”、上课描绣像等,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童年的生活。
其次,通过社会历史评价方法,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文学作品必然会依赖一定的社会背景,那么运用这种评价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了解社会背景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特别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运用精神分析批评法解析文学人物的心理。
这种方法主要是要对文学作品中的各种心理现象、作者的创作心理及读者阅读后的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认识文学形象的内心世界。
首先,剖析人物心理。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精神分析批评法去体会小男孩当时的恐惧心理及变化过程,由吓得冷汗直冒到几乎晕倒,到无助啜泣,再到怕摔死宁愿不下去,最后在父亲的鼓励下,自我发挥作用,迈出一小步,又迈出一大步,最终战胜恐惧。
其次,认识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运用这种分析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的各个方面。例如《范进中举》一文,我们不能只是嘲笑范进热衷于功名,他实际上也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所以他作为一个文弱书生其实应该得到同情。
总之,文学批评法的内容与作用是相当广泛的,如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文化内涵、民族心理等,这些就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在教学中大胆改革,从而让文学作品教学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廖信裴.妈妈·法官·老师——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J].学语文:中学高中版,2003(2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