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man8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关键词】中学体育;习惯;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增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锻炼能力,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必要的基础。可是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使体育教师感到为难的是,很多学生并不喜欢上体育课,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不高,健康第一的意识不足,体育课中“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普遍存在。他们在体育学习中,经常“走马观花”式,有的甚至站在原地不动,更有甚者来报到后就逃之夭夭,这样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不利于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目前绝大多数兴趣浓厚的学生和兴趣一般的学生表示喜欢体育课而不喜欢上体育课。因此实行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普及和贯彻体育健康标准是很有必要的。为此,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做了以下几点探讨:
  一、转变观念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所谓“体育意识”,从心理学角度看是指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就中学生而言,是指他们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是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1]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体育认识、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心理学认为:只要当学生对运动产生间接兴趣,即对活动的结果产生兴趣,并以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为动力,才能对活动始终充满热情,并能克服一切困难进行身体锻炼,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行为。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体育锻炼最根本的原则是要持之以恒。可是,许多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恒心,常常“两天打鱼,三天晒网”,遇到困难不能克服,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现在,特别是初中的学生,体育活动比较被动,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体育意识尚未形成,以至走出校门后,不能长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积极主动地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情操。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的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比如,组织校园体育节活动,在体育节期间,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开展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宣传教育、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图片资料展示等活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及体育意识;组织好课间操 和课外体育活动,利用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上好体育课,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介绍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内容;举行体育竞赛、演讲赛、图片资料展览等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观赏体育比赛的能力。观赏体育比赛,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欣赏体育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体育比赛,要做到:①让学生了解基本规则,学习技术、战术知识,变“看热闹”为“看门道”。②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③组织好学生参加观摩比赛,在观看比赛前,对所观看项目的规则、技术、战术特点等作适当的介绍,使学生在观看时熟悉比赛的内容,激发学生观看的兴趣。观摩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时进行总结。④组织专题讲座。比如:如何欣赏球赛、体操比赛如何评分等。
  三、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形成良好自锻习惯。
  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案,以学生自选项目的练习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如一堂课可以设置几个体育锻炼项目:由每位老师负责一个项目,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和参与。在活动中不要求掌握某种技能,但强调的是以一项目进行锻炼达到目的。其中,在课堂的时间上可以两节体育课连堂上,这样才能在锻炼的负荷量上有较好的效果。
  在西文国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严密的组织教学,固定的课堂内容,而是一种类似“放羊”式的教学形式。他们所要求的是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去学习和锻炼自身所喜爱的体育项目,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体育知识的理解。体育教师只作为指导者和帮助者,这样对学生自锻习惯的形成,独立能力的培养和体育能力的提高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模式没有根本的改变,都是要求学生在教师严密的组织下练习某个项目,这样很大程度上约束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体育活动兴趣的培养,对培养中学生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带有负面的影响。因此,学校体育课不应仅仅是传授单一的体育技能,而是要求把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加以重视,使体育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其它综合素质的主渠道。
  四、加强体育行为习惯的引导。
  首先,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模范的感召力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在体育教学中应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讲解准确、动作规范、组织严密、教法合理、知识渊博、关心和爱护学生、及时总结反思。   其次,形成有效的课堂常规机制。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要常抓不懈,形成有效的课堂常规机制。[2]教师要与学生一道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在每节体育课中得以落实,明确相关要求,促进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体育教学常规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复杂过程,严格课堂教学常规,是一个承担着解决教育等多种任务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因此体育学科也必须结合本学科的教育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积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课的特点、教学规律、原则而提出应遵循的教学规定与具体要求,制订执行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成功组织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保证,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守纪律、讲文明、爱公物、懂礼貌等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再次,发挥体育特长生的引领示范作用。在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但教师可以潜意默化的影响学生,同样,体育特长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表现也带动并激励着其他成员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生善于模仿,可塑性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些心理特征,利用体育特长生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其它同学。如:在教学比赛、班级比赛、校级比赛中,通过对特长生的优异成绩或获得的荣誉促使同伴体育意识转化为行为,进而逐渐形成一种运动需要和倾向。
  五、重视激励效应,培养学生课余时间的锻炼习惯。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优点,当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学生马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部分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讲解示范,对难度大的技术动作进行分解练习,由易到难,鼓励他们多练习,同时发动体育优秀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学习,共同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成功,如能得到体育教师及时的表扬与认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动力,使学生加深对体育课的感情,就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进行体育锻炼,这对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
  另外,要使学生锻炼成习惯,只靠课内是不够的,而学生个性的发展,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课外活动是一个良好的途径。创造良好的体育氛围。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增进学生对体育的了解。体育环境包括运动场地的建设、体育墙报,如黑板报等宣传栏,校园广播体育专题内容,近期国内外的体育动态。[3]对学生锻炼兴趣的增减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节目,让学生开阔视野,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观看比赛提高学生体育水平和锻炼欲望。观看一场高水平的比赛,可以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如足球甲级联赛,篮球联赛等让人看到了体育的竞争与艺术的双重性,那些明星运动员精彩纷呈的表演让广大青少年球迷佩服得五体投地,并暗自效仿,提高了兴趣,进而养成了习惯。
  总之,学校应按国家教委的规定开设课时,培养每个学字自我锻炼、自我保健能力、良好的耐力、速度、力量、灵巧、柔韧等体能素质及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应深钻教材,认真备课,明确教材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身体发育情况以及已有的操练基础,把每一节课都准备得很充分,很周密,同时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佩芬.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之研究.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8).
  [2] 陆志成.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上海体育科研,2003(1).
  [3] 余贞凯,杨文斌.如何激发和培养中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教学与管理,2008(2).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分析】  外研版新标准五年级上册Module 9 Unit 1 Are you feeling sad?主要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景:Amy 很关心Lingling在英国的生活,于是询问了Lingling 的关于情绪和感受的一些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要能读懂谈论情绪和感受的句子;并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表情类单词和类似句型Are you feeling……?询问他人的感觉的能力,并学会与其他人
期刊
【摘 要】初中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门基础课程,它通过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1]当前我们提倡主体性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就是其学习主体性的基础。本文主要从建立新理念,改革初中历史教学,优化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素质教育  笔者已从事多年初中历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魅力。由于多媒体可将音乐作品本身,迷人的画面、优美的歌声完美地融为一体,使学生能能感官上感受音乐所表现出的美,对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起了催化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
期刊
【摘 要】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功能。笔者就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引入数学模型的意义、常用的数学模型种类及应用数学模型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生物;数学模型;种类;价值;应用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高中生物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
期刊
【摘 要】为促进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专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针对中职旅游专业在组建班级、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引导组建班级、构建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2011年,我国三大旅游市场发展迅猛,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26亿人次,旅游收入近2万亿元,国际入境旅游人数13542万人次,外汇收入485亿美元,国内居民出境人数
期刊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里就校园文化的德育、美育和实践三种功能,谈点个人看法。  一、德育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校园文化主要表现在学校校风与课外文化活动等方面,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结果,也是德育的手段。学生每天
期刊
【摘 要】在对职高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必须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理念,积极调整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构建起高效、健康的职高语文素质教育体系。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改革  职业高中是培养初级人才的摇篮,而语文素质教育水平的高低则是影响职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对职高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必须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理念,积极
期刊
【摘 要】电子专业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电子实验教学以其生动、直观和可操作性引导学生动手、动眼、动脑,通过积极参与掌握实验技能、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中专电子专业;教学;实施;创新教育  众所周知,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小到关系一个人学习、工作的成败得失,大到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速度,如此重要的一种能力,
期刊
【摘 要】中职教育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如何开拓创新,是中职教育生存发展的关键和重要课题。本文就经济管理课程教学中提高中职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职;能力;经济管理  一、中职教育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在部分中职学校占据地利、人和取得良好发展的情况下,更多的职校面临着危及生存发展的困境,这有政策、社会认知的因素,也有学校自身教学思维束缚的因素。  首先,普遍存在同级不
期刊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中级技术人才,而课程目标是本着为实现中职培养目标而设置的,课程目标是选择课程内容的依据,也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从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选择对学生和社会有实际意义、能为学生所接受的内容。基于以上考虑,职高数学课程应该选择为学生将来的就业、生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服务的内容。因而,应从这三方面考虑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