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3880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借助各种要素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至关重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助力学生人格修养和道德素养的提升,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3-0010-02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品格和命脉,其中包含的舍己为人、敬业奉献等内容是人们思想道德素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各类思想与文化不断外延,很多小学生受国外思想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崇尚洋文化、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风气,因此,借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为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提供重要支持,就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
  (一)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获得广大学生的认同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智慧结晶,其中有很多内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将人们日常所见的道德与法治要素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校和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思想的引导和道德与法治教学。例如,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义和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密切相关,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对孝文化、忠义文化的解读与教学,能够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家庭美德、个人行为准则、家国情怀的理解。
  (二)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
  学校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说是文化化人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建设的逐步加强,越来越多的小学逐渐重视传统文化在小学生道德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利用传统文化中批判自省、开拓创新等精神对小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和思想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可以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小学阶段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资源和依据。
  (三)传统文化精神能促使道德与法治培养范围逐步扩大
  随着小学课程教学体系的逐步完善,小学生思想道德教学的课程体系也日益全面。从1992年国家教委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用)》到教育部修改颁布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逐渐融入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越来越多的学校引入传统文化,以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这也是传统文化精神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和书本中的道德知识,还要求学生有正常的审美情趣、与人沟通的素养、协调各方关系的能力、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结合传统文化精神对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意识进行引导,从而促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学中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四)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相对较好
  从当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动机相对单纯,态度相对端正,务实的风气在学校中十分普遍,大部分学生对未来有相对较好的预期和态度。在学校中,对克己奉公、敬业奉献等精神的追求逐渐成为小学教育中的主流趋势,广大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较强,愿意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当前,广大小学生高度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有甘于付出的态度,并且愿意和他人进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交流,整体上思想水平较高。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功利性明显
  虽然近些年我国很多小学开始逐步重视学生的精神和心理需要,但当前我国各学校的教学依然为社会生产和建设服务,往往重视学生对各种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而对于并不显而易见的思想道德品质、从业精神、人文情怀等却很少开设足够的课程,很少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而且很多学校组织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多地强调学生对集体或社会的奉献,这使得部分小学生认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参与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等同忽视自己的利益,很少引导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结合,导致教学内容出现一定的功利性。
  (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利用不足
  目前来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利用没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只是满足传统文化学习需求,并未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发掘,从而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教师往往只是对教材中的知识或案例进行刻板的讲解和列举,很少结合社会选择更加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很少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相应的拓展与延伸,很难对相关教材进行创造性利用,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也有不小的负面影响。
  (三)德育实践有限,学生认识不深
  社会实践是深化学生理解的重要条件,对于小学生而言,提升各种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需要大量实践经验,提升学生对正确思想道德的认识同样如此。如今,各种类型的思想文化充斥社会,很多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受到不小的影响,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小学很少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进行具体的社会实践,学生普遍缺乏亲身体验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机会,德育类实践课程较少,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和细致。不少学生可以自主判断哪些是优秀文化,哪些是有害的文化,进而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也较为关注传统文化。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西方思想在我国盛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长此以往,社会的风气必然会发生较大的改变。结合相关调查可以发现,一些学生没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目前,各小学更重视传统文化的单链式学习,在小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并没有重视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在过去的教学中,更是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这便导致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方式不够自然,甚至十分生硬,而使得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
  (一)加强传统文化精神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思想、道德、品格、心理、性格、情绪、行为等多个方面,这也是人们自身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涵和精神对人的各种行为有强大的影响力,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此,各地小学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积极建立传统文化精神和教学内容间的联系,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价值观时,教师可以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帮助学生厘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集体价值间的关系,深入挖掘其中的个人行为准则和家国情怀,让学生充分明白,实现自己的集体价值需要以个人能力的提升为前提,只有自身得到真正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才能随之提升,从而有更多的机会满足自身需求和社会建设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挖掘更多传统文化资源
  学校和教师应积极挖掘相应的教学资源,将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帮助学生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这对于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具体特点进行相应的延伸,利用各种媒介和技术挖掘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来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时,积极借助孔子修改、编订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对儒家文化进行全面了解,深入探寻孔子所坚持的思想道德观念,为学生健全思想道德观念、丰富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提供重要途径。
  (三)开展丰富德育实践活动
  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检验学习者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是教育发挥自身作用的重要条件,对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教育的深化同样需要实践作为支撑。各学校应积极带领学生参观传统文化的宝贵遗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勤劳勇敢、坚强务实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深刻的认识,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同时,学校应积极邀请道德与法治先进典型前往学校进行案例介绍和德育普及,注重自身思想和精神理解的宣传与普及,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和体验,让学生全面体验传统文化精神得到发挥和应用的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勤奋、向上的意识和精神。
  例如,教师应在端午节给学生讲述伟大爱国志士屈原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了解端午节各项风俗的由来,借此引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追思和缅怀,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包粽子、观看龙舟比赛,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鼓励学生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格局。
  结 语
  传统文化精神中蕴含着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情操,这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和传播,既是傳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姚玉琴,卞小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本质回归[J].教学与管理,2019(24):111-114.
  [2]张鸿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1):40-43.
  [3]邱凯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1):34-36.
  [4]韩晓英.谈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2):50-51
  作者简介:刘汝芹(1967— ),女,山东胶州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引导学生阅读、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有计划地组织略读课教学活动,是实现略读课教学价值的关键。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具体阐述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0-0069-0
期刊
摘 要:区域的“地理位置”是区域认知的基础和前提,开展“地理位置”的深度教学意义深远。文章以西北地区为例,从把握空间尺度、适当做科学性的加法、综合分析“位置”的影响、关注邻国和区际联系、了解时间尺度、对细节补充和释疑六个方面例谈“地理位置”深度教学的方向和策略。  关键词:“地理位置”;深度教学;西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3-00
期刊
摘 要:育人之本,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传统的课堂教学式德育工作效率低,难以产生深层次、持续性的影响。而课间游戏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也能促进学生的智力成长和社会经验的增长,是理想的德育资源。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课间游戏可以帮助学生体悟游戏中的规则和逻辑,从而实现个人意识和个体道德的发展。本文探讨了课间游戏课程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摘 要:《父与子》这本书告诉我们父亲角色在亲子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父亲应给予孩子快乐和启迪。然而,目前许多家庭中,教育孩子仿佛成了妈妈的专利,父亲的角色则变得可有可无,慢慢地被遗忘在了角落里。相关研究表明,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父亲陪伴下长大的孩子更优秀。  关键词:孩子;父亲;家庭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3-
期刊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进步的现代人始终是教育的使命所在。对教育目的的研究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职业生涯开端面临的首要问题,以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为研究对象能够帮助执教者转变教育思想,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升专业素质,同时,以文献研究法和举例法为基本的研究方法,是深入研究教育目的和意义的重要途径,而最终研究结果旨在促进教师能力和素养发展能够逐步适应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教学要求,从而为培养进步
期刊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更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全力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措施,也是夯实健康中国的重要社会基石。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探索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文章作者以衡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开展形式、存在的不足及应对策略为切入点简要进行了分析讨论,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策略  中图
期刊
摘 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A县四所小学的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母亲职业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影响显著;父母大多支持小学生课外阅读但对其阅读指导较少;家庭藏书量越多,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量越大;家庭月收入越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情况越好。据此,文章提出四点建议:重视母亲对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影响、重视家庭阅读指导、充实家庭藏书、拓展学生阅读方式,以期为相关教育工
期刊
摘 要:2021年是新高考改革的第7年,在新高考改革制度下,教育部门对我国高中生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以语文科目为例,考试范围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要求学生对课程标准深入理解,逐渐侧重于向阅读理解、文言文翻译、议论文写作、诗歌鉴赏方面的学习。在这样的制度下,语文已经从“必得项”逐渐演变成“拉分项”。从这一层面来讲,深度学习、深度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此,文章探究了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语文深度学习教学策
期刊
摘 要:文章简要阐述了生态课堂的内涵和生态课堂“合作—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进而分别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布置阶梯式教学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多元教学活动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生态课堂中展开合作、互动、交流,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实现全面进步。  关键词:生态课堂;核心素养;“合作—互动—交流”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
期刊
摘 要:在高中阶段,教师加强并做好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能力,不仅可以帮助高中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当前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什么,进而更加科学地选择职业和填报志愿,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出现问题。鉴于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时,既要强调学生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教育,让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又要从提升学生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