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i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茉莉花》是我国传统民族艺术歌曲中的一朵永不凋零的金花,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且被传唱至今,人人喜爱、老少皆知,已然成为我国的一枚符号。本文通过对江苏、河北两个版本《茉莉花》的分析,来论证演绎这两首不同地域的作品的不同方式。
  【关键字】茉莉花;江苏;河北
  《茉莉花》的最早名称为《双叠翠》,后来才更名为《鲜花调》,也叫《茉莉花》。
  歌词描述了一个纯洁可爱的少女喜爱茉莉花,并生动且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纵观不同地区风格各异的《茉莉花》小调,当属江苏版《茉莉花》最为地道,而其他地区的《茉莉花》也都是以江苏版《茉莉花》为基本形态进行的改编。
  江苏版《茉莉花》的旋律以五声音阶的级进为主,唱起来使人感觉婉转流畅、朗朗上口,是一首典型的南方民歌。
  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曲式分析:
  曲式结构:a(2+2)+b(2+2)+c(6+7)
  曲式分析:这首曲子是一首五声调式。一个单乐段,共包含三句。第一句(1-4)的结束落在属音上,并且属音的时值有两拍,因此可以体现出属音的核心作用。第二句(4-8)由属音开始并以宫音结束,给人以稳定的感觉。第三句(9-结束)是一个一气呵成的乐句。
  整首曲子的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紧密,并较多使用了十六分音符,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南方人性格温婉细腻,说话温柔的特点。五百多年来,《茉莉花》在我国各地广为流传,且经过一系列民间艺人的加工和改编,不断演变形成了许多地域性变体。由于受到各地民俗、文化、方言等影响,《茉莉花》在不同地域所表现出的气质也各不相同。
  江苏版《茉莉花》温婉抒情、优美典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国的古典美;而河北南皮版《茉莉花》的曲调则受到落子这一艺术形式的影响,表现得更为豪放、大气,同时也体现出我国北方豪迈、爽朗的曲风。
  河北版《茉莉花》的曲式分析:
  曲式结构:a(4+4)+b8+c8+d6
  曲式分析:该曲子属于非方整性单乐段,由四句组成。第一句(1-8)结束音落于徴音,第二句(9-16)的结束音又回归至宫音。第三句(17-24)运用新的题材,把结束音放在角音,而第四句(18-结束)又回到原来的主题,结束在徴音。
  总体来看,这首曲子的节奏较为分散,但恰恰体现出北方人说话和唱歌的特点。此曲旋律以上行为主,跨度较大,使用了很多六、七度的大音程,也出现了色彩音程。运用了波音、滑音等技巧,并且每句结尾处都加了拖腔。这两个版本的《茉莉花》歌词所表达的情感相似,但二者构成乐句的形式却是不同的。
  河北版《茉莉花》的结构是在江苏版《茉莉花》的基础上扩展而来的,先是把一小节扩充得到两小节,最后把整首曲子扩展成了“起、承、转、合”的三十小节。
  河北版《茉莉花》的旋律继承了一些江苏版《茉莉花》的特点,二者较为接近。但河北版《茉莉花》增加了拖腔的技巧,使得旋律具有一定的说唱风味,二者虽然都为较舒缓的节奏,但河北版《茉莉花》更多一些跃动感。
  在歌曲演唱方面,二者也各有其着重点。江苏版《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上世纪50年代的典型的南方小调,演唱者只有反复揣摩歌词及曲子的意境和韵味,才能更加准确生动地演绎这首作品。而在演唱声音方面,除了优美动听这一必要条件之外,还必须注意强弱对比的变化,做到灵活多变。
  《茉莉花》由三个段落组成,每段歌词所表达的感情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演唱者代入自己的感情于歌词中,真情流露才能完美演绎。河北版《茉莉花》则是另一番风味。它在流传演变的过程中,经过后人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再加上河北独特的地域风俗和演唱习惯,形成了具有北方特色的《茉莉花》。
  歌词中出现了很多衬词衬腔,有着浓郁的地域风格。由于受到落子的影响,河北版《茉莉花》也具有舞蹈的性质,所以演唱者在演绎这首作品时一定要把娴熟的演唱技巧与好的形体表现力结合在一起,充分带入自己的感情并且通过民族性的演唱方式和形体表现来演绎整首作品。
  十八世纪下半叶,这首民歌小调传至西方,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歌剧《图兰多特》中,使得《茉莉花》飘香海外。此后该曲子还流传至日本、朝鲜、美国等国家,成为中国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冼平.民歌·版图[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张国琴.典型民歌《茉莉花》南北演唱风格之差异[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
  [3]田如芬.南皮县文化艺术志[M].沧州华新印业股份合作公司, 200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作品分别在演唱、创作等方面论证,研究如何使现代山东民歌在不失原有优秀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山东民歌成为一种高品位的声乐艺术。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热爱山东民歌的艺术家及爱好者,纷纷对此课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对山东本土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创新做出了一定贡献,提供了相关数据资料。  【关键词】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沂蒙民歌  前言  山东民歌,若要体现出风韵,就必须在尊重山东民
期刊
【摘要】我们常常认为书法是在书斋中清赏的,校歌是用于师生传唱的,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向观众传递情感的;而创编的校歌《翰墨飘香》是把书法的创作过程搬上舞台现场,通过舞台把校歌的内涵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给观众,通过和声、光、场景融合创新达到完美结合,让书法艺术通过另外一种音乐形式展现给观众,让观众回想起来念念不忘,实现了书法艺术和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极大提高了学校书法的格调,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意识。
期刊
【摘要】文章以《中国音乐的神韵》一书为主要对象,介绍了作者、成书原因、书的主要内容、写作手法及书的优缺点等,文中还针对书中观点做了详细论述,总结出此书如何从人文、科学、历史等多方位的角度阐释中国音乐,使其在中国音乐美学欣赏类书籍中,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中国音乐;韵;文化和人文精神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音乐已经成为大多数人不可分割的精神基础,并呈现出多元化状态
期刊
【摘要】在这几年的声乐教学当中,许多学生遇到了怎样才能唱好高音的问题,本文通过喉咙如何打开能够唱好高音;气息、腰力与高音的关系;通过日常生活中激发出的高音;怎样唱好男女生的高音以及头声在高音中的作用等来阐述如何唱好高音。其目的是帮助那些在高音存在问题的同学能轻松自如的演唱,在以后的声乐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技术初探;打开喉咙;气息支持;自然高音;男女生高音;头声  引言  古时候一些
期刊
【摘要】音乐会中歌唱的“腔圆”是整体的“圆”,是通过各共鸣体的协调活动而实现的。真正的歌唱绝不是身体某个部分的运动,歌唱是整体的,要想获得理想的声音一定要有各共鸣腔体的整体配合。  【关键词】无扩音;共鸣;腔圆  “腔圆”是指歌唱时腔体呈现良好而完美的声音共鸣。美声唱法注重的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使歌声圆润有亮度且声音经久耐唱,因此正规的美声独唱音乐会不使用话筒,本文中所提到的“音乐会”就是指无扩音设
期刊
【摘要】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作品以活的生命的创造行为,作曲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最初是以音乐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没有生命的,而使音乐重新获得生命就是音乐表演,如果没有音乐表演,音乐作品永远只能以乐谱的形式存在。音乐表演被人们称作二度创造,它是在把一度创造作为本身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而进行的。经典范本做到了这些,但是经典范本对后人的影响及既有利也有弊,下面我们就以宋祖英演唱版的《好日子》为例来具体分析。  【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前进与发展,人们在物质追求的基础上也在不断提高精神生活水平,群众性合唱的发展与日俱增,这种趋势的发展也社会更加关注了一个群体,那就是合唱队的指挥,他引导着合唱队的整体训练方式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他带领着整个合唱团去演绎每一首作品。指挥与其它引导者不同的是,它需要通过手势,把想要表达的音乐传递给合唱队员,并且让合唱队员感受和理解到作品本身的魅力。因此,本篇文章就指挥
期刊
【摘要】笔者在本文中根据吕骥先生《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一文进行思考和研究,选取其他诸学者的理论研究方法与文章观点进行对比和发散式讨论,旨在于更深入地领会《提纲》中的现实意义及操作价值。  【关键词】民间音乐研究;全息;人本;田野;跨界  一、文章背景及结构  吕骥先生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写于1946年9月15日。文章的起因是1938年,为适应抗战需要,延安“鲁艺”成立“民歌研究会”后改为“
期刊
【摘要】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胶东古琴艺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本文从胶东古琴艺术的起源、流传、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胶东古琴;古代音乐;道教音乐;渊源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由于古琴在汉文化中地位崇高,关于它的创制,历来说法纷纭。其中有虞舜制琴的传说,《礼记·乐记》中有“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期刊
【摘要】七月的中国进入高温模式,在这骄阳似火的季节,由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主办,内蒙古艺术学院及内蒙音协承办的中国传统音乐学第十九届年会,在美丽的青城——呼和浩特顺利召开。此次会议作为重要的学术会议,对我国传统音乐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与其中使我受益颇多。本文拟从收获与反思两方面探讨本次会议对我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音乐;收获;反思  七月的中国进入高温模式,在这骄阳似火的季节,由中国传统音乐学
期刊